1、2013.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1,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编制单位: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系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工程系新疆大学授课人:王兵,教材主编:陈旭梅,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2,第3章 ITS体系结构,ITS体系建设背景介绍 ITS体系开发方法与模式 国家级ITS体系结构,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3,在辞海中“框架”的定义是:事物的基本结构。ITS框架(ITS ARCHITECTURE)也就是有关于ITS的基本结构。 美国ITS框架的定义ITS框架为ITS的设计和扩展
2、提供一般的标准体系、基本的子系统、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以及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ITS框架确定了系统各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工作来实现系统的目标。 日本ITS框架的定义ITS框架描述的是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和各种设备之间的基本结构。 框架明确各子系统和各种设备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系统整体功能的设计和开发的基础。同时,ITS框架为系统建设、信息和功能的共享提供便利。,3.1ITS体系建设背景介绍,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4,ITS框架概念总论 ITS框架为ITS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般的标准和结构,通过对子系统、功能和系统要素的规定实现系统的统一,为不同
3、范围和形式的ITS的兼容与协调服务,保证投资效益。 ITS框架的目标就是在运输机构和它们各自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推动了机构间的相互合作。,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5,发展历程,美国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的位置 1993年9月美国交通部开始美国国家ITS框架(the U.S. National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Architecture)的研究,1997年1月美国国家智能交通框架正式问世。(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ITS框架著作) 目前,美国的NA已发展到5.0版本。 制定美国区域级ITS框架指南(Regional IT
4、S Architecture Guidance),美国各地区,城市的ITS框架也迅速展开。,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6,欧盟各国于1998年4月由来自各国相关部门的专家开始了代号为KAREN(Keystone Architecture Required for European Networks 欧洲系统框架基本结构)的项目, 在1999年8月和10月完成了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的开发。此后相续完成了其它部分的内容。形成了欧盟整体的ITS框架体系的基础。,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7,日本的国家级ITS体系框架的开发主要由运输省
5、、邮电省、通产省、建设省、警察厅五个政府部门(运输省、通产省、建设省现为国土交通省)和一些相关组织联合进行。 在1996年7月,完成了用户服务的定义,然后在1999年10月顺利完成逻辑框架、物理解构和标准化的设计,在1999年11月正式全部完成日本国家ITS框架。,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8,A.ITS体系框架的开发方法,面向结构的分析方法 是从用户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出发,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常用的工具有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将系统的基本要素看成是许多对象,每个对象包含它的数据和操作,共享的对象
6、构成对象类,对对象、对象类及其关系进行分析。,3.2 ITS体系开发方法与模式,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9,B.ITS体系框架的开发模式,(1)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approach) 开展研究的组织形式由政府有关部门(如运输部)研究决定,并确定管理方式及政策条件; 开展研究的项目一般由该政府部门申请并确立,并分解为若干子题交各组织去研究开发; 整个研究计划由该部门统一制定,由各组织参与研究开发,组织间是竞争与协作的关系。 (2)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approach) 开展研究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是独立的研究开发实体,缺乏政府部门或更高层
7、次的直接指导; 开展研究的项目一般由各组织或团体自己确立,并筹集资金,研究成果一般只适用于其内部; 研究计划与方向由各组织或团体独立确定,团体之间缺乏统一的目标,其联系十分松散。 “top-down”是由政府部门指导,统一规划,这样使得各研究子题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国家级的ITS系统体系结构开发应采取这种模式。,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10,3.3 国家级ITS体系结构,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11,国家级ITS的体系结构,组成部分: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标准和协议、ITS评价等。,2009.9,教材主编:
8、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12,A.用户服务体现了用户对ITS的服务需求,即用户需要ITS实现什么,服务什么-用户主体和服务主体. 进行ITS体系框架设计的起始点。 为系统设计者明确系统的内容和对象。 依赖于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和条件。,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13,美国用户服务 涉及到包括公共交通和其它多种形式的交通系统,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领域。 包括八个大类,32个小项。,日本用户服务 分为四个等级,即领域用户服务细化的用户服务用户子服务。 包括9个服务领域(第一层),21项用户服务(第二层),56项细化的用户服务(第三层),172项用户子服务(第四
9、层)。,我国用户服务 包括用户主体,服务主体,用户服务。 包括8个服务领域,34项服务,138个子服务项,在内容上,和国际通行的ISO标准相比较,增加了综合运输、自动公路两项内容 。,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14,B.逻辑框架 逻辑框架是系统的内容和结构一种抽象表现。 主要针对ITS的各级各类用户服务,定义出提供这些用户服务所需要的功能模块、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信息流。最根本的差异是系统结构的开发方法。,基本思想 (面向过程)采用结构化的思想和方法,针对每一类用户服务,设计出结构相互独立、功能单一的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之间通过数据流来实现相
10、互联系,形成整体子系统并完成相应的功能。 (面向对象)主要以统一的建模语言和相关的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和表达。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将完成系统功能的组成部分抽象成具体实体、属性、行为能力的对象,通过这些对象之间的协调工作实现系统的功能。,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15,C.物理框架 ITS框架中的物理框架是从实际事实和系统集成的角度出发,将逻辑框架中定义的各级功能模块及信息流进行整合,定义出能实现ITS应用要求的各级各类功能实体,以及这些实体之间进行交互的信息流及接口。 美国、日本、欧盟代表了它的三个典型的形式。,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16,例:美国国家ITS系统体系结构,2.逻辑体系结构(顶层),1.用户服务层,3.物理体系结构(顶层),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17,中国ITS的服务领域,2009.9,教材主编: 陈旭梅; 课件编制:王兵、陈旭梅,18,例:新疆地方ITS系统体系结构,2.逻辑体系结构(顶层),1.用户服务层,3.物理体系结构(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