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载 治眼病中药方(转) (2013-06-14 22:52:07)转载标签: 转载 分类: 中医养生美容原文地址:治眼病中药方(转)作者:小红治眼病中药方(转) 一、治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秘方1 舒肝破瘀通脉汤【来源】庞赞襄, 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组成】当归、白芍、银柴胡、茯苓、白术、羌活、防风、蝉蜕、木贼草各 9 克,丹参、赤芍各 12 克,甘草 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舒肝解郁,破瘀行血,健脾通络。【主治】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证属七情郁结者)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 39 克;胃纳欠佳,加青皮、枳壳、焦三仙各 9 克;大便溏,加苍术 9 克,吴茱萸 6
2、 克;口渴烦躁,去羌活,加生石膏、瓜蒌各 15 克,麦冬 9 克,沙参12 克。【疗效】屡用效佳。2 育阴潜阳通脉汤【来源】庞赞襄, 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组成】生地、珍珠母各 15 克,山药、麦冬、盐知母、盐黄柏、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丹参、赤芍、蝉蜕、木贼草各 9 克,枸杞子、白芍、沙参各 12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滋阴益肾,平肝潜阳,破瘀行血。【方解】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证属阴虚阳亢者) 。【主治】大便燥,加番泻叶 9 克;头痛眼胀,加钩藤、菊花各 9 克;心悸失眠,加远志、炒枣仁各 9 克;胸闷气结,加苏子 9 克,瓜蒌 15 克。【疗效】屡用皆效。3
3、 通络汤【来源】柏超然, 千家妙方下【组成】新会皮 36 克,甘菊花、毛冬青、紫丹参、酒炒黄芩各 1530 克,粉葛根、生蒲黄(包) 各 915 克,酒蒸大黄 3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平肝祛风,活血通络。【方解】视网膜静脉栓塞。【主治】阳亢者,酌加生石决明、钩藤;阴虚者,酌加生地、麦冬;湿重者,酌加茶树根、绛香;血滞者,酌加当归、焙地鳖虫;后期以柔肝为主,重用丝瓜络、苏梗、何首乌、甘菊花、童桑枝、制扶筋等。【疗效】治疗 194 例,结果痊愈 176 例,显效 18 例,总有效率达 100%。服药最少者 21剂,最多 218 剂,平均治愈天数为 59 天 二
4、、治闪辉性暗点秘方1 舒络解痉汤【来源】庞赞襄, 千家妙方下【组成】吴茱萸、党参各 12 克,大枣 2 枚,干姜、半夏、桔梗各 9 克,甘草 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温中散寒,益气通络。【主治】闪辉性暗点。【加减】虚寒重者,加附子、肉桂各 9 克;头痛不止,加川芎、白芷、羌活各 9 克;胁痛腹满者,加当归、白芍、青皮、枳壳、莱菔子各 9 克;口干欲饮,加麦冬、天花粉、乌梅各 9 克;眉棱骨痛,加夏枯草 15 克,荆芥、防风各 9 克;大便秘结,加番泻叶 39 克;大便溏,加苍术、白术各 9 克。【疗效】临床屡用,均获良效。2 疏肝活络解痉汤【来源】石守礼,
5、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柴胡、川芎各 10 克,白芷、当归、香附、菊花各 12 克,丹参、磁石、赤白芍、益母草、鸡血藤各 15 克,钩藤 30 克(后下),甘草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疏肝理气,解痉止痛。【主治】闪辉性暗点。【疗效】屡用效佳。三、 治眼肌麻痹秘方1 去痹汤【来源】许吉生,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天麻、僵蚕、地龙、全蝎、海风藤、络石藤各 3 克,制川乌( 或制草乌)、炮山甲各 2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驱风逐邪,通经活络。【方解】病程短暂,谓之新病。方用天麻、僵蚕、地龙、全蝎搜风止痉;川乌祛风散湿;海风藤
6、、络石藤、穿山甲通络。方中剂量虽轻,而疗效甚著。说明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临床用药亦同属此理。方中大辛之品,投之过重,恐有耗阴之弊。方中用药,恰到好处,故取效颇捷。【主治】后天性眼肌麻痹。【加减】烦躁失眠,加茯神、远志;孕妇,去山甲,加川断、苎麻根。【疗效】治疗 13 例,其中单眼外肌麻痹 5 例,单眼动眼神经麻痹 4 例,单眼全眼神经麻痹4 例。病程多在 10 天以内。皆服药 24 周而愈。2 培土健脾汤【来源】庞赞襄,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炙黄芪各 9 克,银柴胡、升麻、陈皮、钩藤、甘草各3 克,全蝎 9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7、 2 次。【功用】健脾益气,养血祛风,通经活络。【主治】各类眼肌麻痹及重症肌无力症。【疗效】治疗眼肌麻痹 13 例 14 眼。结果治愈 10 例,有效 3 例。疗程 640 天,平均 20天。 四、治角膜云翳秘方1 新老翳障方【来源】韦文贵, 韦文贵眼科经验选【组成】密蒙花、川楝子各 6 克,蝉衣、川芎、白菊花、羌活各 5 克,白蒺藜、当归身、地骨皮、木贼草各 10 克,薄荷 3 克,瓜蒌仁 12 克,生石决明 2025 克,生地 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滋阴活血,平肝疏风,退翳明目。【方解】方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石决明、白蒺藜、密蒙花、木贼草平肝清肝、
8、退翳明目,都是本方主药;生地滋阴明目;川楝子疏肝理气、退翳明目,为辅助药;蝉衣、菊花、薄荷疏风散热、退翳明目;羌活祛风止痛;地骨皮、瓜蒌仁清上焦积热而润燥通便。脏腑通畅则气机转化,有利退翳明目。诸药协同、有滋阴活血、平肝疏风、退翳明目之功。【主治】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初愈,羞明、流泪等刺激症状尚未完全消退者,或角膜炎、角膜溃疡后,角膜有薄翳、斑翳。【疗效】临床屡用,均有良效。2 四物退翳汤【来源】韦文贵, 韦文贵眼科经验选【组成】生地、白蒺藜各 15 克,赤芍、归尾、木贼草、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各 10 克,川芎 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滋阴活血,退翳明目。【
9、方解】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后,服用寒凉药和祛风药较多,阴血不足,黑睛属肝,故翳凝难退,白睛属肺,脉络瘀滞,致白睛赤脉未消。故方用四物汤(生地、白芍、川芎、归尾)滋阴活血,行瘀退赤;加木贼草、白蒺藜、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以清肝、平肝、退翳明目。诸药配伍,共奏滋阴活血、退翳明目之功。【主治】球结膜充血未消,角膜溃疡初愈之角膜薄翳和角膜斑翳。对球结膜充血已消之角膜亦适用。【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3 加减拨云散【来源】王修善, 王修善临证笔记【组成】生地、白蒺藜(炒)各 9 克,赤芍、归尾各 6 克,防风、枳壳、白菊花、焦栀子、桃仁泥、青葙子、蔓荆子各 4 克,木贼草、柴胡、川芎各 3 克,蝉蜕(去
10、头足),酒黄连、红花各 2 克,生姜 1 片,蛇皮引。【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空心服。【功用】清热活血,祛风止痛,退翳明目。【主治】云翳遮满黑珠,双目失明,伴头痛连脑,眼皮外青肿,羞明怕光,见光则痛剧。只要眼红肿疼痛,均可加减用之。【加减】疼痛稍减,去青葙子,加车前子(盐水炒)9 克,或加酒炒黄芩 6 克。守服即至痛止,红肿悉退,翳消止。【疗效】临床实践既久,无不得心应手。【附记】凡上症只要红肿疼痛,按照此方分量,随人大小强弱,斟酌加减施治,疼止肿消,云翳亦随之而退。若红肿俱退而云翳不退者,则无望矣! 五、治青光眼秘方1 青光眼三方【来源】韦文贵, 韦文贵眼科经验选【组成】石决
11、明 24 克,白蒺藜、白术各 10 克,决明子 15 克,防风、羌活、蝉蜕、密蒙花、白芷各 6 克,细辛 3 克,生地 2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平肝养肝,疏风止痛,滋阴明目。【方解】阴虚肝旺,兼感风邪。故方中用石决明、白蒺藜、决明子平肝、清肝而明目,且有降眼压作用,是本方主药;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祛风止痛;密蒙花、蝉蜕疏风清热,兼有退翳明目之效;本方风药较多,易伤阴生燥,故用生地滋阴润燥明目;白术健脾燥湿而扶正气。标本兼顾。诸药配伍、共奏平肝清肝、疏风止痛、滋阴明目之功。【主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宽角型) 、眼压在 2535 毫米汞柱左右。伴有偏头痛、眉
12、棱骨痛、眼胀,口干神烦,头晕耳鸣,时轻时重,时发时止等症。【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2 养阴平肝汤【来源】韦文贵, 韦文贵眼科经验选【组成】炙鳖甲(先煎)、炙龟板(先煎) 、石决明(先煎)各 24 克,桑叶、菊花、沙苑蒺藜( 盐水炒)、制女贞子各 10 克,天麻 3 克,白芷、蝉蜕各 5 克,川芎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清热养阴,平肝熄风,祛风止痛。【方解】阴虚肝旺,兼挟风邪。肝阴虚则阳亢,肝阳上亢则头痛眼痛,故方用鳖甲、龟板滋阴潜阳;以石决明平肝潜阳而止痛;桑叶、野菊花、蝉蜕,平肝清热、散风止痛;天麻平肝熄风止痛;川芎活血化瘀止痛,故古人有“肝虚不足者
13、宜天麻、川芎以补之,更疗风热头痛”的记载;沙苑蒺藜、女贞子补益肝肾而明目;白芷祛风化湿止痛。诸药协同,既有育阴潜阳、平肝熄风之力,又有祛风止痛之效,标本兼施,故用之效佳。【主治】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急性发作(宽角型) ,伴头痛、眼胀。【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3 熄风止痉汤【来源】黄佑发,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 15 克,防风、羌活、白术、川乌、钩藤(后下)、白附子、姜半夏、郁李仁各10 克,全蝎 6 克,羚羊角 0.5 克(研末冲服)。【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熄风止痉,除痰散结,通经活络。【方解】本方着眼于风,故方中以防风,川乌、羌活、白附
14、子祛风止痛;钩藤、羚羊角平肝清热熄风;全蝎搜风通络;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加黄芪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姜半夏降气燥湿化痰、止呕;郁李仁润燥通便。诸药协同,共奏熄风止痉、除痰散结、通经活络之功,故用之多效。【主治】原发性青光眼。【疗效】治疗 25 例 32 眼,其中充血性青光眼 18 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8 眼,晚期青光眼6 眼。治疗后视力提高 5 行以上、症状基本消除、眼压恢复正常者 20 眼(占 62.5%),视力提高 2 行以上、症状改善、眼压稳定或偏高在 25 毫米汞柱以下者 8 眼(占 25%),无效 4 眼。总有效率为 87.5%。4 平肝健脾利湿方【来源】陆南山, 中国中医秘
15、方大全【组成】石决明 15 克( 先煎),杭菊花、泽泻、楮实子各 9 克,茯苓 12 克,苍术、白术、猪苓、陈皮各 6 克,桂枝 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平肝、健脾、利水。【主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眼压偏高者。也可用于脾虚水湿上泛,以致视网膜轻度水肿者。【疗效】治疗 15 例 26 眼,结合西药局部用药,结果疗效满意 10 眼,显效 10 眼,有效 2眼(均为宽角型),无效 4 眼(其中 2 例房角部分黏连,1 例为窄角型)。疗效观察 3 个月4年,平均 23 个月,服药后见效为 1060 天,平均 29 天。 六、治白内障秘方1 乙癸同治方【来源】丁甘仁,
16、新编经验方【组成】细生地、冬桑叶各 12 克,蝉衣 5 克,肥知母( 盐水炒) 、炒丹皮各 6 克,甘菊花、谷精草、黑芝麻、云茯神各 9 克,石决明 15 克( 打碎)、石蟹 3 克(水磨开水送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滋阴降火,散风退翳。【方解】方中生地黄、丹皮、知母滋阴降火;桑叶、芝麻祛风明目;蝉衣、菊花散风去翳;石决明清肝热,除内障;谷精草明目去翳;石蟹主青盲,茯苓益心气。本方凉血泄热,尤有明目退翳之专长。【主治】目生翳障。可用于早期白内障。【疗效】验之临床,确有良效。验证 3 例,2 例获临床治愈, 1 例好转。2 养阴清热汤【来源】韦文贵, 韦文贵眼科
17、经验选【组成】熟地 30 克,生地 15 克,当归身、熟川军各 9 克,羌活、玄参、木贼草各 6 克,黄芩、木通、防风、炙甘草各 3 克,谷精草 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滋阴养血,清热祛风,平肝明目。【方解】方用熟地滋阴血、填精髓,阴虚而火升者,非重用熟地,不足以降火;阴虚而刚者,以熟地之甘足以缓之;生地合玄参,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川军破瘀泻火,都是主药;木通、黄芩泻心肝之火,以助川军之力;针拨术后、风邪乘虚而入,用羌活、防风散头面之风邪而止痛;木贼草、谷精草祛风清肝、退翳明目;当归身有养血补虚、润燥通便之功,用以扶正。诸药协同、具滋阴养血、清热祛风、平肝
18、明目之功。【主治】针拨白内障手术后,前房出血,或玻璃体出血者。【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3 熟地首乌汤【来源】陆南山,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地 15 克,制首乌、黄精、枸杞子各 9 克,玄参 12 克,灵磁石 30 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补肝肾,益精血,明眼目。【主治】老年性白内障。【加减】心悸失眠,加茯神 12 克,远志 4.5 克;咳嗽,加杏仁 6 克,北沙参 9 克,桑白皮6 克。局部采用冰香散揉眼,方用黄柏、黄连、防风、蝉衣、山栀、白芷、羌活、薄荷、川芎、黄菊花、荆芥、当归、大黄、赤芍、连翘、木贼草各 3 克,黄芩 4 克。煎水 2
19、次,煎浓汁去渣,再投入制甘石 60 克,在日光下晒干,再加入海螵蛸 6 克,荸荠粉 9 克,冰片 7.5 克,西黄 0.6 克,珠粉 1.2 克,熊胆 0.6 克,淡硇砂 0.3 克,朱砂、蕤仁霜各 3 克,麝香 0.75 克。共研极细末,1 天内制成,以免泄气,装入玻璃瓶内密封备用。【疗效】治疗 53 例 106 只眼,结果显效 32 眼,有效 16 眼,稳定 50 眼,无效 8 眼。4 脉络清补方【来源】袁彩云,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生地、玄参、麦冬、车前子、丹皮、女贞子、石斛各 12 克,枣皮 9 克,山药、丹参、桑椹子各 15 克,生石决明 30 克(先煎)。【用法】水煎服,每日
20、1 剂,日服 2 次。【功用】滋肝肾益精血,调气血和阴阳。【主治】老年性白内障初中期。【疗效】治疗 315 例(574 眼),总有效率为 85.4%。一般治疗 25 个月。5 羚羊止障饮【来源】左柏庆,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羚羊角 50 克( 研末),细辛 45 克,知母、人参、车前子各 60 克,防风 75 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服 4.5 克,水一盅,煎至 5 分去渣,食后温服。【功用】清肝明目,益气利水,祛风止痒。【主治】初发不痛不痒和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疗效】临床屡用,均有较好的疗效。【附记】又老年性白内障用空青丸治疗有效。药用:空青 3 克,细辛、五味子、车前子
21、各30 克,知母、生地黄、防风各 60 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10 丸,空心茶汤送服。七、治眼底出血症秘方1 槐花侧柏汤【来源】石守礼, 新中医(3)1990 年【组成】槐花、侧柏叶、仙鹤草、旱莲草、生蒲黄、连翘、生地、白芍各 15 克,炒荆芥、焦栀子各 10 克,茜草、黄芩各 12 克,小蓟、白茅根各 30 克,三七粉 3 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3 次。【功用】清热凉血,止血化瘀。【方解】眼底出血,多责之于肝肾,因目为肝之窍、瞳神为肾所主,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相火易动,火妄动则易致血热;怒气伤肝,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上炎,灼伤脉络,致
22、血溢络外,或胃火上燔,或肝郁瘀阻,逼血于外所致。归之多因火邪犯血,血热妄行而致。本方由十灰散、槐花散、小蓟饮子加减化裁而成。方中槐花,侧柏叶、山栀子、小蓟、茅根、连翘、黄芩清热凉血止血;生地、白芍、旱莲草滋阴清热凉血;仙鹤草、炒荆芥收敛止血;茜草、生蒲黄、三七粉行血祛瘀。据现代药理研究,槐花及连翘中含有丰富的芦丁,它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降低血压以及止血之作用。故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眼底出血。【主治】眼底出血症。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底病中。【加减】胃纳差,加炒白术;便秘,加大黄;血压高者,加益母草、川牛膝;视网膜有水肿者,加车前子;出血吸收后,减白茅
23、根、小蓟、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当归、玄参;出血渐吸收,有机化物或有硬性渗出时,减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疗效】治疗 30 例(32 眼),结果出血完全吸收者 20 只眼(黄斑出血 1 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 5 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 7 只眼);出血大部分吸收者 6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 3 只眼 );出血不见吸收或反复出血者6 只眼(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出血者 5 只眼,黄斑出血 1 只眼) 。治愈好转率为 81.25%。在出血吸收之病例中,服药剂数最少为 10 剂,最多为 310 剂,5 例病程
24、在 1 年以上患者中,只有 1 例吸收,且服药剂数最多。32 只眼经治后视力几乎都有提高,最好者视力由指数/1尺增加到 1.0,而且有些患者的未出血眼经过治疗后,视力也有所提高,说明中药确有增视之作用。2 生蒲黄汤【来源】陈达夫,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组成】生蒲黄 25 克,旱莲草、藕节各 30 克,丹参 20 克,丹皮、生地、郁金各 15 克,荆芥炭、山栀子各 10 克,川芎、甘草各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方解】血灌瞳红,多因血热妄行,不得循经所致。故方中用蒲黄、旱莲草、藕节、荆芥炭凉血止血;丹皮、山栀清血中郁热;丹参、生地、川芎养血
25、活血,可使肝血得养,止血而不留瘀;郁金疏肝行气,清心凉血;甘草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协同,具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用于眼内出血症,有肯定疗效。【主治】血灌瞳仁。适用于眼内出血症。【加减】热象偏重者,加元参、茅根、侧柏叶、茜草炭;出血多者,加仙鹤草,血余炭、百草霜;肝阳上亢者,加夏枯草、石决明、天麻、钩藤;心脾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如果心肝两经热邪极重,可合犀角地黄汤。【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3 排血汤【来源】陈国秀, 中医杂志(10)1990 年【组成】当归、赤芍、川芎、丹参、黄芩各 12 克,景三七 30 克,生地、金银花、丹皮各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
26、用】清热凉血,消肿止血。【方解】本方以四物汤为基础,熟地改生地,白芍改赤芍,清热凉血兼祛瘀止痛。伍以川芎活血行滞;当归补血和血;景三七、丹参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丹皮清热凉血;黄芩、金银花清热解毒。诸药协同,共奏清热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主治】眼内出血(如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前房积血等) 。中医称之为“血灌瞳仁” 。【加减】临床运用,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如热甚者,加茅根、大小蓟一类;寒者,加温中散寒的肉桂、炮姜,并能促进血行;阴虚者当滋阴养血以固本;若舌质深红发紫或见紫斑点者,须伍以桃仁以强化逐瘀之力。【疗效】治疗 20 例 21 只眼,结果显效 14 只眼( 占 66.6%),有
27、效 6 只眼( 占 28.7%),无效 1只眼。总有效率为 95.3%。治疗时间最短为 2 周,服药 8 剂,最长为 6 周,服药 24 剂。一般病情较轻或初患病者,治疗 1 周即可见效。4 眼底出血方【来源】李儒珍,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太子参 30 克,淮山药 15 克,白术 10 克,茯苓、仙鹤草、紫珠草、生地黄、白茅根各 15 克,林子尖、地榆炭各 10 克,阿胶珠、白芨各 15 克,白芍 10 克,生藕节 30克,女贞子 15 克,炙甘草 10 克。太子参 30 克,淮山药 15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5 克,桃仁 12 克,红花 10 克,丹参 20 克,田七末 35
28、支,益母草 12 克,仙鹤草、白芨各 15克,浙贝母、夏枯草各 12 克,炙甘草 3 克。北黄芪、党参、五灵脂、生蒲黄各 15 克,桃仁 12 克,红花 10 克,田七末 36 支,丹参 15 克,枳实、五倍子、透骨草各 12 克,牡蛎 30 克( 先煎),海藻 10 克,玄参 15 克。【用法】随证选用一方。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3 次。【功用】益气健脾,凉血止血;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明目,凉血止血;补气益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止血。【主治】眼底出血症。一般乃眼底由于老年动脉硬化或青年视网膜反复出血之血热妄行所致。辨证论治,区分 3 期用药:眼底前期出血 (多由于肝火血热上炎,脾
29、虚失运,脉络不通等)用方;眼底中期出血,一般在经过方 疗程 34 周,治疗效果欠佳,即转入中期,可选用方;眼内后期出血可用方。【加减】方和可随证加减。【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附记】临证应用,应随证选用。用方可连服 23 周,出血即行停止、吸收、视力进步。若证转中、后期可选用方或方,用之多效。5 止血化瘀汤【来源】莫继馨, 新中医(6)1987 年【组成】当归、炒丹皮、炒白芍、白芨、黄芩、连翘、侧柏炭各 6 克,炒荆芥 3 克,决明子、旱莲草、生地、夜交藤各 10 克。【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2 次。【功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方解】本方是已故名老中医莫维馨治眼底出血诸症的经
30、验方。系根据数十年眼科临床经验创制而成。方中生地、丹皮、白芍、当归、侧柏炭、荆芥炭、旱莲草等七药为不易之品,此七药既可止血,又可行血,可谓动静结合,深得配伍之妙。黄芩、连翘、决明子,清热泻火;夜交藤、白芨,养血、活血、止血。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底出血) 。【加减】服药后到出血停止,视力开始好转时,加大蓟炭 6 克,桑寄生 10 克。用治各种眼底出血的加减:外伤性出血,每用刘寄奴、川续断;高度近视继发黄斑部出血,佐以桑椹子、枸杞子、熟地易生地;糖尿病眼底出血,酌增淮山药、天花粉、首乌、玉竹、黄精;视网膜静脉血栓,配合丹参、川芎、王不留行;妊娠毒血症眼
31、底出血,选加桑寄生、双钩藤、半枝莲。【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赵经梅临床验证效佳。八、治眼外伤秘方1 祛风散瘀汤【来源】黄仲委, 四川中医(12)1986 年【组成】羌活 5 克,防风 10 克,白蒺藜、夏枯草各 12 克,赤芍、生地、玄参、虎杖各 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祛风散瘀。【主治】眼外伤。【加减】若白睛混赤、疼痛、畏光流泪,加龙胆草 10 克,密蒙花 12 克,野菊花 15 克;若黑睛生翳,加蝉蜕 5 克,木贼 12 克;若内外眼出血,加桃仁 12 克,红花、生蒲黄各 10 克;若瘀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 10 克,或再加陈皮 7 克,法半夏 1
32、2 克;若眼睑下垂,加白附子、僵蚕各 10 克。【疗效】治疗眼外伤 17 例,全部治愈。其中 6 例角膜炎、角膜溃疡,平均治愈天数为 8.5天;6 例虹膜炎,前房出血,平均 6 天治愈;2 例黄斑出血,平均 22.5 天治愈;2 例上睑下垂,平均 9.5 天治愈;巩膜穿孔、外伤性白内障 1 例 17 天治愈。2 活血明目饮【来源】齐强, 千家妙方下【组成】当归、赤芍各 9 克,红花、五味子、龙胆草、蝉蜕各 6 克,菊花、草决明、蒲公英、木贼各 12 克,苏木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通经,化瘀,明目。【主治】眼球挫伤。【疗效】屡用效佳,一般 6 剂即愈。3
33、 通络活瘀汤【来源】齐强, 千家妙方下【组成】当归、赤芍各 12 克,桃仁、红花、丹参各 9 克,苏木、青葙子各 15 克,菊花 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通络活瘀。【主治】外伤性角膜内皮血染症。【疗效】治疗多例,略作加减,均获痊愈。4 活络明目饮【来源】齐强, 千家妙方下【组成】生地、赤芍、川芎、生蒲黄各 9 克,当归、茺蔚子各 12 克,黄芩、炒山栀各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活血祛瘀,引血归经。【主治】眼外伤玻璃体出血并发白内障。【疗效】屡用多效。九、治视网膜色素变性秘方1 益肾谷精汤【来源】李万山,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34、组成】熟地 24 克,山萸肉、山药、茯苓各 12 克,丹皮、泽泻、谷精草各 9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益肾明目。【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加减】肾阳虚,加熟附子 9 克,肉桂 3 克,夜明砂、葛根各 9 克;早泄,加芡实、金樱子各 9 克;性功能减退,加淫羊藿、巴戟天各 9 克;水肿,加车前子 9 克;肾阴虚,加枸杞子 9 克;肝血不足,合四物汤。【疗效】治疗 19 例(38 眼),显效(视力提高 3 行以上,视野扩大 30 度以上)5 例 10 眼;进步(视力提高 23 行,视野扩大 2030 度)7 例 14 眼;好转( 视力提高 2 行以下,视野扩大20
35、 度以下)3 例 6 眼。总有效率为 78.9%。2 夜明八味汤【来源】齐强, 千家妙方下【组成】熟地、云茯苓、苍术各 12 克,丹皮、山药、山萸肉各 9 克,泽泻 6 克,肉桂 3 克,附子 1.5 克,夜明砂 1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温肾壮阳。【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多年应用,坚持服用,多获良效。3 健脾升阳益气汤【来源】庞赞襄, 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山药、当归、茯苓、石斛、苍术、夜明砂、望月砂各 9 克,陈皮、升麻、银柴胡、甘草各 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健脾益气,升阳养血。【主治】视
36、网膜色素变性(证属先天不足、脾阳不振型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 39 克;心悸怔忡,加远志、枣仁各 9 克;胃纳欠佳,加青皮、莱菔子、麦芽、焦曲、山楂各 9 克;大便溏,加吴茱萸 9 克,干姜 4.5 克。【疗效】临床屡用,多获良效。十、治泪囊炎秘方1 清热宣肺汤【来源】夏绩恩, 四川中医(11)1990 年【组成】炙麻黄、杏仁、桔梗、菊花、密蒙花各 3 克,生石膏 9 克,皂角刺、白芷各 6 克,木贼草 4 克,炙甘草 2 克(1 岁以下小儿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清热宣肺,排脓解毒。【方解】肺主气,司呼吸,主宣肃,开窍于鼻,本病多因鼻泪管阻塞不通所
37、致。故方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加皂角刺、菊花、木贼草、密蒙花、白芷排脓解毒。从肺论治,亦收良效。【主治】泪囊炎。【疗效】治疗 1 例 9 个月女婴泪囊炎,服药 19 剂而告愈。追访年余,未复发。2 止泪汤【来源】潘开明,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地 15 克,当归 12 克,车前子,菟丝子(包)、女贞子、枸杞子各 15 克,菊花 10克,北细辛 3 克,川芎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补益肝肾,祛风止泪。【方解】方中以熟地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促进循环,促进细胞生长;菟丝子滋补强壮,调整内分泌功能;女贞子、枸杞子滋阴养血,补益肝肾;车前子与菟丝子,熟地相伍
38、,对迎风流泪的治疗有协同作用;白芷与细辛芳香通窍,为治眼迎风泪下之要药;川芎引药上行;菊花清肝明目。诸药配伍,共奏补益肝肾、祛风止泪之功。【主治】流泪(冷泪)症。【疗效】治疗流泪 30 例,全部有效。病程最长 2 年,最短半年,服药最多 25 剂,最少 5剂,一般在 1015 剂即效。未用其他药物。3 见风流泪方【来源】韦文贵, 韦文贵眼科经验选【组成】生石膏 20 克,黄芩、瓜蒌仁、白菊花各 6 克,细辛 3 克,车前子 10 克(包煎),焦栀子 5 克,川黄连 3 克,羌活 5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清热降火,清肝止泪。【方解】心肺有热,兼挟风邪。故方用生
39、石膏、焦栀子、川连清热降火、止泪为主药;辅以羌活、菊花、细辛疏风平肝清热;佐以黄芩清热燥湿而止泪;瓜蒌仁清火化痰、润肺下气而通便;车前子利尿渗湿、清肝明目。诸药协用,共奏清热降火、清肝止泪之功。【主治】眼流热泪。可见于巩膜炎、角膜溃疡等病症中。【疗效】临床屡用,每收良效。4 平肝止泪方【来源】韦文贵, 韦文贵眼科经验选【组成】川芎、木贼、荆芥、防风、羌活、白菊花各 6 克,生石膏 12 克,草决明 24 克,蝉蜕、甘草各 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祛风止泪,平肝清热。【方解】肝经风热壅盛,故方用荆芥、防风、羌活、木贼、蝉蜕疏风清热止泪为主药;生石膏清热降火;草
40、决明、白菊花清肝肺之热止泪为辅助药;川芎活血破瘀、退赤止痛;甘草和中。配合为用,共奏祛风止泪、平肝清热之功。【主治】流泪。可见于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病症中。【疗效】屡用效佳十一、治角膜软化症秘方1 归芍八味汤【来源】庞信清, 辽宁中医杂志(3)1984 年【组成】当归、白芍、枳壳、槟榔、莱菔子、车前子、甘草各 3 克,金银花 12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调理脾胃,清热消翳。【方解】眼病以调理脾胃为主,以清热消翳为辅,是庞氏的独到见解。脾胃为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水谷精微不能上注于目,目失濡养而不明。方中枳壳、槟榔、莱
41、菔子和胃消食;车前子、甘草健脾燥湿明目;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翳。通过健脾以达到益气养血及补益肝肾,从而恢复视力。脾胃虚弱,须予补益;饮食难化,宜予消导,二法合一,则脾运健而食滞化。重在调理脾胃,既不补之,也不攻之。本方既不过寒,也不过热,药性和平,配方得当,用之方便,故取效颇捷。【主治】角膜软化症(疳疾上目 ),证见白睛淡红,眼珠干燥,黑睛混浊不清。树枝状角膜炎(风轮下陷翳),证见白睛红赤,风轮生翳,形如树枝。小儿青盲 (小儿皮质盲),高热之后,不能视物。【加减】羞明流泪,红眼较重,大便干燥,加蒲公英 12 克,黄芩 9 克,花粉 6 克,龙胆草3 克;发热、喘咳、气促(并发肺
42、炎),减轻当归、白芍各 1.5 克;加蒲公英 12 克,瓜蒌 9克,桔梗 4.5 克,川贝母 4.5 克,黄芩 6 克;大便溏薄,日行数次,即腹部症状较重,加苍术、白术各 5 克,蒲公英 9 克,黄芩 6 克;泄泻不止、四肢发凉,加炮姜、吴茱萸各 5 克,附子 3 克,白术 6 克。1 岁以下小儿加减剂量酌减。【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十二、治视神经萎缩秘方1 韦氏逍遥散验方【来源】韦文贵, 医话医论荟要【组成】柴胡、当归身、焦白术、炙甘草、丹皮、焦山栀、甘菊花各 6 克,白芍、枸杞子各 9 克,茯苓 12 克,石菖蒲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舒肝解郁,
43、清热养血,平补肝肾。【方解】凡外感热病后或七情内伤、肝失调达所致视神经萎缩等病症,证属肝郁气滞或血虚肝郁者,治宜抓住解肝郁、开玄府、调补气血、升清益阳这几个环节而制定本方。本方系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加减化裁,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反复修订而始定。经临床验证,疗效很好,特别是对儿童视神经萎缩和皮质盲的血虚肝郁证,经 20 余年的临床观察,疗效更为满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茯苓、白术、甘草补脾调中益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石菖蒲开窍宁神明目;枸杞子养血益精明目;丹皮、栀子活血散瘀,清热除烦;甘菊花疏风清热,凉肝明目;诸药使用,协同配合形成一体,当归补血活血,补中有行;白芍养阴柔肝、酸敛
44、育阴,二药配合,补中有调。柴胡得归芍之配则不致升阳散发太过而解郁舒肝之能更彰。焦白术、茯苓、甘草之益气得柴胡之升阳则可使清阳上注于目;得归芍之养血则使气血调和。丹皮、栀子清热除烦,配菊花则能透泄余热;配柴胡可宣解郁热。菊花、枸杞清肝养肝而明目,与柴胡、白芍协同则使清肝养肝寓于疏肝柔肝之中。在以上诸药疏肝、理气、养血、益气等作用基础上,石菖蒲芳香开窍,巧启其机,可谓本方画龙点睛之处。【主治】视神经萎缩、皮质盲、视神经视网膜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天内) 、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所致玻璃体出血(近似中医暴盲)等眼底诸疾,除眼科症状外,凡是情志抑郁、头目眩晕、余
45、热未尽而见口渴或苦,心烦、急躁易怒,或肝风内动,手足抽搐,肢体屈伸不利、痿软,脉弦数或弦细,苔白舌微红者,均可加减应用。【加减】视神经萎缩(肝郁气滞型 ),如兼肝肾精亏者,配用明目地黄汤;兼脾胃不足,气血虚弱者,配用益气聪明汤;患儿兼先天不足,配用四物五子汤(即四物汤加五味子、车前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后天虚弱、脾胃不足,合以八珍汤加减;兼服石斛夜光丸(中成药) 更佳;因头部外伤所致,加丹参、丝瓜络、归尾、菟丝子、覆盆子等;热病神昏、肝风内动之后仍有手足屈伸不利或强直者,可选加全虫、僵蚕、钩藤、荆芥、防风、蝉衣等;手足痿软,加炒杜仲、桑寄生、川断、怀牛膝等。皮质盲,肺胃阴伤,可加石斛、
46、麦冬、芦根、生石膏;肝风内动,手足抽搐,可加全虫、钩藤、荆芥、防风、蝉衣等;手足痿软,加用健步虎潜丸,每获良效。球后视神经炎,若余热尚存,肝风未熄,四肢抽搐拘挛者,可加羚羊角(或生石决明 )、全虫、僵蚕、钩藤、桑叶;起病急骤而致暴盲者,重用石菖蒲;先天不足者,亦可合四物五子汤。视神经视网膜炎,若见视网膜水肿明显者,选加车前子、茯苓、木通、赤小豆、泽泻、通草、地肤子等;视网膜渗出难以吸收,常加海藻、昆布、夏枯草;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者,加丹参、归尾、牛膝、丝瓜络;有眼底出血者,加阿胶、地榆、白芨、茅根、仙鹤草等;陈旧性出血久不吸收者,加丹参、三棱、莪术等。总之临床应用,宜随证加减,药证相符,其效必
47、著。【疗效】临床屡用,只要证属“肝郁气滞”或“血虚肝郁”者,疗效十分显著。2 钩藤蚕蝎汤【来源】刘云, 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1988 年【组成】钩藤(后下)、金银花、连翘、生地、丹参、当归各 10 克,僵蚕、全蝎、石菖蒲、红花各 69 克,枸杞子、黄芪各 15 克(此为 10 岁小儿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3 次。【功用】清热熄风,滋阴活血,益气开窍。【主治】视神经萎缩。【疗效】治疗儿童视神经萎缩 38 例(60 只眼),结果显效 26 只眼,有效 23 只眼,无效 11只眼。总有效率为 81.67%。3 四子和血汤【来源】庞万敏, 千家妙方下【组成】枸杞子、五味子
48、、茺蔚子、车前子、熟地黄、山药、云茯苓、当归、丹皮、菊花各 10 克,赤芍 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功用】养肝活血,滋阴明目。【主治】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加减】口干,加寸冬、花粉各 10 克;头痛,加川芎 6 克;咽痛,加山豆根 10 克,甘草5 克,桔梗 10 克;消化不良,加焦三仙各 10 克;失眠,加炒枣仁 10 克,合欢花 10 克;便秘,加火麻仁 30 克。【疗效】治疗 9 例(13 只眼)、结果痊愈 2 只眼(视力提高 1.0 以上,视野正常),显效 4 只眼(视力提高 4 行以上,视野扩大 20),进步 6 只眼( 视力提高 2 行以上,视野扩大)
49、,无效 1只眼。【附记】临床上用本方加减应用,治疗眼底退行性病变,亦具有良好效果。4 菊花明目汤【来源】周北桢,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菊花 24 克,酒黄芩 12 克,酒生地、赤芍、知母、决明子、玄参各 9 克,丹参 6克,川芎 3 克,犀角粉 0.6 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3 次。【功用】疏风清热,活血滋阴。【主治】急性视神经炎(暴盲 )。【加减】病变初期,加防风、金银花;静脉扩张迂曲显著,加桃仁、红花;视盘周围有白色渗出物,为风邪挟湿,加苡仁、云苓;后期将愈时,加当归、黄芪。【疗效】治疗 21 例,14 例为双眼,7 例为单眼。结果痊愈 13 例(视力恢复 1.2 以上)。有效7 例(视力提高 2 行以上),总有效率为 95%,其中痊愈率为 61.9%。疗效最短 8 天,最长113 天,平均 30 天。5 益气活血汤【来源】李儒珍, 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黄芪、党参各 15 克,白术 10 克,淮山药、茯苓各 15 克,丹参 10 克,毛冬青、山萸肉、黄精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