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689556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当代史1、论十大关系1956 年 4 月 25 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

2、,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即权力下放给地方),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

3、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2、中共八大于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4、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3、庐山会议4、大跃进“大跃进”运动是指 1958 年至 1960 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 1956 年

5、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5、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1958 年 11 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6、八字方针1960 年提出,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 1

6、962 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 年,全国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7、七千人大会七千人大会是 1962 年 1 月 11 日至 2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中央局、省、地、县(包括重要厂矿)五级领导干部,共 7118 人。人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这是我们党在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大会。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初步总结了 1958 年刘少奇成为国家主席后,“大跃进”发生的经验教训。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

7、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8、三反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是 1951 年底到 1952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巩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并实行民主改革,对工商业者普遍进行了守法经营教育,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挽救了一批国家干部,起了清除旧社会污毒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8、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进一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9、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 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10、日内瓦会议1954 年 4 月 26 日至 7 月 21 日,苏、美、英、法、中 5 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

9、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7 月 21 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的。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巩固了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通过这次会议,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看到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

10、新中国的分量。11、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即 1955 年 4 月 18 日至 24 日,29 个亚非国家

11、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方的认同,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13、中苏关系的演变50 年代,中苏结盟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新中国的确立和生存具有关键的意义。苏联诚心帮助了我们。结盟本身表明中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

12、中苏关系是不平等的,1950 年的中苏条约也是不平等的;60 年代,从分歧到分裂。分歧从何开始,一般认为是思想意识上的分歧,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矛盾。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中国首先跳出了两极格局,这是一个创举;70 年代,反帝反修,到反修统一战线。表面上的思想意识分歧,实际上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之间的对撞;80 年代,关系正常化的十年谈判。中国坚持提出的“三大障碍”问题,是为国家建设创造外部环境的战略考虑。90 年代,中俄关系正常化。1992 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经 1994 年确立为建设性伙伴关系,到 1996 年提升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 21 世纪,2001 年签

13、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及 2004 年两国元首北京会晤最终解决边界问题,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持续、稳定、日臻成熟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进入了历史上双边交往的最好时期。由于双方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友,这使两国关系置于更现实的基础之上,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两国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 12 月 18 日-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

14、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坚决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建国之初,党就要求各项工作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3,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从中央贯彻到各级的较长的过程。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重新回到党中央的领导岗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经过三中全会在实际上建立起来,这是最重要的成果。4,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认真地讨论了“文化大

15、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5,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全会讨论 并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6,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5、中美关系正常化16、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

16、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即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17、中共十二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2)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3)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

17、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 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18、中共十三大1987 年在北京召开 。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新中国建立初期,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 在华东、

18、中南、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区( 即“新区”,继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公布了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实质:土地所有制的改变(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改革运动,从经济基础上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同时也削弱了富农阶级。20、镇压反革命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是 1950 年 12 月至 1951 年 10 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并称的三大运动之一。历时一年多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范围涉及到全国几乎所有地区,从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残留的反革命势力,并清除了一批帝国主义间谍。曾经猖獗一时

19、的匪祸,也已基本扑灭,使我国的社会秩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2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 1978 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也是以邓小平为领导的党中的务实派和以华国锋为领导的党内毛主席的忠实支持者之间的辩论。22、包产到户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

20、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包用工、包费用、包产量)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24、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

21、目标,1991 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25、中国 70 年代到 80 年代外交政策的转变随着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中国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相处,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 1953 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27、中共十四大1992 年十月在北京举行。内容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