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大连市一模语文作文题(喜欢与工作)审题与作文解读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 “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 ,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
2、得少于 800 字。【题目解读一】大连的一模题,我以为把握住了高考作文的大势。任务型作文是年在语文高考题中刚刚出现的新题型。我以为年还是会继续考这种题型的。考试中心的专家和各地的高考作文研究者对此也发表了许多文章进行研究讨论。广州一模作文题引起广泛的讨论就是明证。给我的印象好像东北地区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关于任务型作文的审题,我以为阅读完题目之后,首先应该研究“写作任务” ,写作任务是考生必须完成的,它也是审题立意的方向和着力点。此题的任务是什么?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这是“对象任务” ,要求在这三人中选择一个你更欣赏的。 “更”是说三个人都值得欣赏,优中选优,选择一个;“更”字更表明
3、了写作方法,与后边的“权衡”是一个意思,即“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 ,它表明的是思维任务。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这个要求就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否则就是跑题。那么材料的内容是什么?概括材料的内容其实就是“求同” ,即三则材料都在说什么问题。此题的材料内容就是喜欢什么工作。材料的含意就是材料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或者说哲理或道理。由于有三则材料,首先你必须一一分析出三则材料的含意,不准确分析出三则材料的含意,你就无法进行“权衡” ,你就无法回答“你更欣赏谁” 。含意是你更欣赏谁的理由。分析材料的含意是审题立意的难点之一。先看看第一则材料: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
4、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 ,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苏珊出身音乐世家喜欢音乐,可是目前没有从事音乐工作;苏珊是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她很成功;从事音乐工作不可能了,做好手头的工作。注意材料中的“但”字,转折句,显然是强调后面的内容:做好正在从事的工作。 (不喜欢的工作也可以且必须做好。 )材料二: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放弃了不喜欢的工作,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喜欢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干好。材料三: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
5、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这是思维驱动或说是思维任务。思考是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审题要思考,含意是什么要思考,选择要思考,权衡也要思考。在表达中体现自己的独特的思考。权衡就是比较,比较就是对比类比,求同求异。比较就是思辨。这是指令了你必须使用的写作方法一一比较思维。选择就是在分析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出“更欣赏谁” ,这就是明确立意。作文命题意图就是“你更欣赏谁” ,为什么?所以此题实际上规定了你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比较思维因果思维。这样的任务型作文难点就在于寻找比较点。苏珊认为不喜欢的工作也应该且必须做
6、好,那么是一种责任,有了责任感就会自觉地做好工作;荆青认为喜欢的工作才能做好,那是一种兴趣,又喜欢又有兴趣,那是一种幸福;王杰认为喜欢并感恩每一份工作,因为它都给我们带来了财富,丰富了我们人生的阅历,使得我们能更好地做好眼下的工作。【题目解读二】 试题形式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形式上与 2015 年课标卷有诸多相似之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一定要注意所给任务。因为你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试题要求的写作任务。高考作文试题的“任务”一般在宋体字部分,也就是在下面这段话中:上述材料中,你更认同哪个人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
7、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首先明确任务是什么。明确而直接的任务(因为用的是问句)就是你更认同哪个人的观点?(注意,试题版本不一,有的试题问的是“这三个人中,你更欣赏谁?” ,审题时存在着一定差异,请自行体会,此处不做过多分析) 。还有一个看上去“不严格、不清晰”的任务(用的是陈述句,所以更没有人在意了)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其次要弄清任务的含义。无论是认同还是欣赏,在作文中必须明确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个人”或者“谁” 。“综合”这个词也是 15 年课标卷作文题中新出现的要求,以往的高考作文题都是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 。注意两个词语的差别:“综合”是指
8、你一定要把材料中的不同内容(主要是三个人的不同看法)放在一起进行处理,而“不要脱离”意味着所写作文内容只要与材料的内容或含义有关就可以。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更为严格,不要在高考写作中再玩金蝉脱壳的把戏了从作文材料中引申出一个话题或者道理,然后天马行空地行文。此外,如果你有能力的话,要在作文中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文字中能够清晰展现的就是“权衡和选择” ,至于“思考” ,只要你写了这篇作文就思考了嘛。 “选择”实际上在回答第一个任务“你认同/你更”时就可以算是做到了这一点。 “权衡” ,我想这是作文中需要重点表现的,要把三个人的看法进行比较,指出差异。下面开始进入分析作文材料阶段
9、很清晰,材料中有三个:苏珊、荆青和王杰,每个各说了一句话。重点应该在这三句话里(因为这三句话之外的内容也是重要的) 。分析材料时,不要急于提取观点,要尽可能保持材料所给文字原样;观察句间关系,再进行压缩、提纯。苏珊: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 ,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句间关系为“如果,但,我只能”提炼后,苏珊表达的是“我没法选择音乐,只能做好现在的工作” 。注意“苏珊”前面的定语,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 ,与苏珊的话语相互参照,可知音乐应该是她从小喜欢、爱好、追求的东西。所以苏珊是“为了工作舍弃了爱好”荆青: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
10、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句间关系为“因为,才” (这好像不是关联词,好吧,我们都知道实际上是因果关系)提炼后,荆青表达的是“我放弃了不喜欢的职位,设计出了很多很好的样板间。 ”荆青前面的定语十分重要,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 ,这说明“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是荆青喜欢的事情,或者说是荆青的爱好所在、兴趣所在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句间关系应该是因果,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想表达的就是“喜欢、感恩做过工作”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他们三人多是在表达对工作(职位)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之间的关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