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 史 注 意 事 项 :1.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2、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4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48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A易造成君
3、权的高度集中B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C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2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3雅典人组织上演悲剧时,要求全体公民不论阶层、职业都要参与进来。戏剧节期间,城里的一切事务都要停止,甚至妇女、奴隶、囚犯都可以出来看戏。为了能让穷人也看得上戏,自公元前 5 世纪末,雅典开始给看戏的穷人发放看戏津贴。这些做法旨在A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B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C实现
4、全体居民的平等D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4古罗马实行嫁妆婚姻制。帝国建立以前,法律规定:“除了约还嫁妆以外,婚姻存续期间妻子对嫁妆没有任何权利。”民法大全规定:“嫁妆无论有无约定,也不管是谁认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外,都应归还给妻子。”由此可知A关注妇女是罗马公民法的立法原则B罗马法仍掺杂着原始的习惯法C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D罗马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5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期间,内阁改组达 108 届,期间仅有不到 20 届内阁能维持一年以上,最长的一届不到三年,多数内阁只能存在两三个月。这一现象反映了A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B共和制度是帝制的异变C共和制政体下的斗争与妥协
5、D共和制度已经名存实亡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外交事宜的机构经历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严重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71944 年 1 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部队“对于国民党军队,我军谨守防地,不得发生由我启衅之任何事件。仅在彼方进攻时,我应执行自卫原则。”这一精神的贯彻A有助于“双十协定”的实施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符合民族战争的需要D阻止了内战的爆发8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
6、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是指A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B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C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D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9巴黎公社“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出的人担任,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以“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巴黎公社的这一做法有利于A建立人人平等的政治秩序B树立公职人员的社会威信C保证民主制度的真正落实D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101982 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
7、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 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B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C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D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11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121955 年,中国与埃及签
8、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 1950 年的 1214 万美元上升到 1956 年的4865 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 1950 年的 313 万美元增长到 1956 年的 4032 万美元;1956 年 8 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B“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C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1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主要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A实行“一边
9、倒”的政策B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14下表为有关国际海洋公约的统计表格,该表反映了A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B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D海洋权益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15美国在冷战时期面对“友好的独裁者”政权时不得不推行“双重标准”;苏联为了实现扩张目标也不得不维持那些并非真正认同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这一现象反映了冷战A重点是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主要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C形式上意识形态之争明显D本质上仍是国家利益的争夺16明末清初有人这样安排生计:“瘠田十亩,自耕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
10、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3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719 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 20 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数育体系,规定所有 6 岁至 12 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C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181883 年卡尔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年哥德利普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后为了生存,合并成立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简称奔驰公司),铸就了名扬世界的品牌梅赛德斯一奔驰。这
11、反映了A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B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C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D生产集中会改变企业命运19“1937 年 6 月-1949 年 5 月,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量增加了 1445 亿倍,物价上涨了 4 万亿倍。1949 年 4 月,上海 1000 余家机器工厂,开工的不到 100 家。1947-1948 年间,天津电修配业由 363 户减为 216 户。”材料实际上表明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经济过热B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极为艰难C良好的投资环境促使民族资本急剧膨胀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政治腐败政局动荡20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机纱与土纱的占比情况(单位:%)。据图中信息可得
12、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A中国传统经济生命力顽强B西方商品在华倾销遭到了遏制C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阻D中国政府对民族工业进行压制21有学者指出:“20 世纪 90 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D推行土地流转违背了经济规律22据布里滕统计,1895 年我国报刊共有 15 家;18951898 年间,数目增加到 60 家;1913 年有487
13、家;五四运动时期数量更为激增,当时中国年鉴的估计是 840 家,申报认为有1134 家。材料反映出A辛亥革命后掀起思想解放风B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创办C五四运动广泛传播民主科学D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231935 年,罗斯福政府签署了最新税收法案,该法案“确立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高税率:最高个人所得税为 75,财产税为 70,公司收入税为 15”。这说明,该法案A旨在解决联邦政府的财政危机B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C抵制了私人资本对工业的投资D保证了“以工代赈”政策实施24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14、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B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第 II 卷4本 卷 包 括 25、 26、 27 三 个 大 题 , 共 计 52 分 , 考 生 根 据 每 个 题 目 的 要 求 在 答 题 纸 上 作 答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
15、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万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 19 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
16、纳不下急速膨账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8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12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材料一 清朝政府遵循古代中国“留存养亲”传统理念,将养老人作为孝治天下的重要内容。雍正帝圣谕广训的颁行标志着清朝孝治天下的思想的正式确立。养老在各地宗法族规中屡
17、次强调。广东南海县潘氏典堂族谱规定:“逆父母,轻者议青,重者出族,尤重者送官。”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子孙应照老年人物质赡养和精神心理层面的需要。清朝逢天子即位、逢太后寿辰或是其他普天同庆的日子,都会大赦天下,而大赦中不包括谋逆、不孝等。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父母的老年生活。摘编自白琼清朝养老思想与措施研究材料二 德国是西方首先建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19 世纪 70 年代后,德国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和社会主义工人党实力大增。俾斯麦政府便决定通过提出给予老年人和残疾人保险金的法案,分化、瓦解社会主义者。1889 年议会通过了俾斯麦政府制定的老年及残疾保险法,到1909 年,在德国 6390 万人中获得
18、养老保险金的大约占总人口的 20%。养老保险制度让工人阶级看到了希望,最起码使工人阶级起到安慰作用。摘编自赵富慧德意志帝国时期养老保险制度探析(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和德国实行养老制度的原因。(8 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和德国养老措施的异同。(8 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养老制度应注意的问题。(6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茅盾的小说春蚕是一篇反映春蚕丰收成灾的农村主题小说,发表于 1932 年 11 月,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六十岁的老通宝年轻时,他家就因为养蚕年年都好
19、而“发”起来,“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稻田和十多亩桑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老通宝自从看到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通宝家败下来了,“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2018-2019 学 年 下 学 期 高 二 年 级 第 二 次 月 考历 史 答 案第 卷1【
20、解析】根据材料中“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强调的是“君统”与“宗统”的分离,就是要通过让天子、诸侯的庶子另立宗统,从而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加强君权统治。故答案为 D 项。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C 项,商周时期通过“君统”“宗统”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排除。【答案】D2【解析】从材料中的“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等信息可以看出,商朝作为盟主与所属方国之间重视礼尚往来。故答案为
21、 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 A 项;B 项中的“完全平等”不符合史实,商王是盟主,与所属方国首领地位不同,排除;商朝时期中央对方国还没有实现有效控制,排除 C项。【答案】D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的做法主要是借戏剧活动宣传城邦至上的观念,从而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故 B 正确;允许妇女看戏,不等于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排除 A;C 项说法错误,是雅典公民平等,不是全体居民的平等,排除;该做法主要体现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而不是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排除 D。【答案】B4【解析】由材料“嫁妆无论有无约定,也不管是谁认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外,都应归还
22、给妻子”可知,罗马法保护妇女的婚前财产(嫁妆),符合社会发展对财产保护的需要,故 D 正确;罗马公民法保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是关注妇女,故 A 错误;材料与习惯法无关,故 B 错误;罗马女性和男子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故 C 错误。【答案】D5【解析】正是因为共和政体下内阁对议会负责,所以当权力制约机制使得议会感觉内阁不符合自己意愿时,则会解散内阁,另组符合自己意愿的内阁,所以材料现象反映了共和制政体下的斗争与妥协,故 C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排除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民主共和制,是不同于帝位世袭的帝制的,故 B 错误;材料中的内阁存在时间短恰恰是法国代议
23、制名副其实的表现,故 D 错误。【答案】C6【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需要,设置专门对外机构,处理对外事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答案为 D 项。A 项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处理对外事务方面的变化,排除;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排除 B 项;这一变化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表现,不是半封建化,排除 C 项。【答案】D7【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44 年 1 月之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中日民族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在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犯时,中共要求“不得发生由我启衅之任何事件,仅在彼方进攻时,我应执行自卫原则”,这是符合当时抗日民族战
24、争的需要的,故 C 正确;“双十协定”形成于 1945 年 10 月 10 日,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A;1944 年 1 月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一个抗日民主政权,不是工农苏维埃政权,因此这一精神的贯彻不能巩固苏维埃政权,B 错误;国共内战爆发于 1946 年夏,这一精神的贯彻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排除 D。【答案】C8【解析】从材料中的“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等信息来看,巴黎公社一方面确立了民主制度,另一方面又实行民主基础上的权力集中,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故答案为 A 项。民主共和制度最早由资产阶级确
25、立,排除 B 项;公社委员会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说明巴黎公社实行间接民主,排除 C 项;“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说明巴黎公社不是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排除 D 项。【答案】A9【解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不可能平等,排除 A;材料是要树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威信,排除 B;由材料“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出的人担任,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这有利于维护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从制度上保证民主制度的真正落实,故选 C;巴黎公社脱离了农民阶级,没有建立工农革命联盟,排除 D。【答案】C10【解析】改革开放后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政府职能的调整,特别是社会主义市
26、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 B 项。政府职能调整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A、C 项不是主要目的,均排除;材料反映的措施并非只是针对基层政府,排除 D 项。【答案】B11【解析】“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民法典的起草加快”“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一列法律法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主要由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助推法制建设,C 正确。A 中最完备说法绝对,排除。依法治国方略开始提出是 1997 年,B 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法律制度建设臻
27、于完善,D 错误。【答案】C12【解析】“不结盟”外交方针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排除 A;1955 年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一方针不仅推动了会议的进程,还在会后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故选 B;材料并未涉及到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互补性,排除 C;国际外交准则具体是指从事外交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各国所公认的、构成外交基础的、作为自身行动依据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世界被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而不是各国,排除 D。【答案】B13【解析】由“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可知,新中国在与苏联结盟之时力求在平等谈判基
28、础上寻求苏联的支持,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故 B 正确;材料反映新中国在与苏联结盟之时力求在平等谈判基础上寻求苏联的支持,无法体现“一边倒”,排除 A;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5 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14【解析】联合国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组织,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关于海洋权益的主张,最终得到联合国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确认,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故 B 项正确;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形成,不能反映整个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29、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诉求,故 D 项错误。【答案】B15【解析】在冷战时期,美国推行“双重标准”和苏联维持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实质是争霸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争夺,故 D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争夺的重点是第三世界,排除A;根据“不得不维持那些并非真正认同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可知,为了实现扩张的目标,苏联并不强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一致,排除 BC。【答案】D16【解析】材料中“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表明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项。A项,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
30、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废除,排除;C 项,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D 项,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的时间“明末清初”不符,排除。【答案】B17【解析】根据材料中“但到了 20 世纪初,绝大多数洲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 6岁至 12 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反映的是教育范围的扩大,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C 项,材料不能得出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的结论,排除;D 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排除。【答案】A18【解析】根所学知识可知,1885 和
31、1886 年,卡尔与哥德利普构造出了各自的第一辆汽车,1883 年卡尔先起炉灶,在曼海姆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0 年哥德利普紧随其后在斯图加特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1894 年和 1896 年,两公司分别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机公共汽车和第一辆汽油机载重汽车,经过了初期的竞争与发展和一战后的经济衰退、国外同行业产品的冲击,为了生存两家公司联手御敌,于 1926 年合并正式成立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简称奔驰公司),从此诞生了德国汽车成长与发展的摇篮,这说明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故 B 选项正确;“后为了生存,合并成立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简称奔驰公司),铸就了名扬世界的品牌梅赛德斯一奔驰”体
32、现了生产垄断组织的形成,与企业组织形式无关,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汽车工业领域中的垄断组织形式,没有体现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故 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垄断组织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无法得出生产集中会改变企业命运,故 D 选项错误。【答案】B19【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滥发纸币等措施,导致“上海 1000 余家机器工厂,开工的不到 100 家。天津电修配业由 363 户减为 216 户”,民族工业企业发展极为艰难,故 B 正确;选项 A 仅是材料表面现象,排除;材料反映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并非民族资本急剧膨胀,C 错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排除 D
33、。【答案】B20【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 1913 年之前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土纱的比例远高于机纱,1913 年之后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土纱仍占一定的比例,这说明中国农村传统纺纱业的顽强发展,体现了传统经济生命力顽强,故 A 正确;仅从机纱与土纱比例无法说明西方商品在华倾销遭到了遏制,故 B 排除;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土纱仍占一定的比例,也不能说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阻,故 C 排除;材料数据未涉及中国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政策,故 D 排除。【答案】A21【解析】材料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家庭经营模式符合农民意愿,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故 A 正确
34、;材料“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说明规模经营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农业发展,B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生产经营方式,不是土地所有制形式,排除 C;材料反映规模经营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没有体现土地流转违背了经济规律,排除 D。【答案】A2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在 19 世纪末的时候,报刊的数量很少,即使有增长的趋势也十分缓慢,但在辛亥革命后,报刊数量增长迅速,可见辛亥革命后我国民众阅读报刊的人数大增,说明出现思想解放的潮流,故 A 正确;如果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创办,那么也不会出现18951898 年间报刊数量的增长,故
35、 B 错误;C 项未体现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前这段时间的变化,故 C 错误;报刊业的繁荣与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无直接关系,故 D 错误。【答案】A23【解析】税收是一个国家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罗斯福政府对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高额征收,主要是针对富有者,此税收法案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B 项正确;该法案的主要目的并非解决政府财政危机,A 项错误;材料中的公司收入税相对较低,说明并不抑制私人资本对工业的投资,C 项错误;该法案与“以工代赈”的实施无直接联系,D 项错误。【答案】B24【解析】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36、该体系是建立在美国经济实力足够雄厚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排除 C 项;两种金融制度的转变并非是制度本身的优劣,而是支持制度的经济实力,排除 D 项。【答案】B第 II 卷25(20 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的信息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依据材料一“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的信息可知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依据材料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
37、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的信息可知先进的中国人主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2)第一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二“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的信息可知促进欧美民族国家的建立;依据材料二“到 19 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的信息可知推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依据材料二“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的信息可知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亚非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民族主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以及民族主义是
38、一把双刃剑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主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2)影响:促进欧美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亚非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认识:民族主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另一方面易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应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26(20 分)【解析】(1)原因:清朝: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是经济原因,根本目的是
39、巩固统治;根据“清朝政府遵循古代中国留存养亲传统理念”得出儒家“留存养亲”理念的影响。德国:根据“德国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和社会主义工人党实力大增”得出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缓和社会矛盾;根据所学,民主思想的发展也是德国养老制度发展的重要原因。(2)同:根据“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子孙应照老年人物质赡养和精神心理层面的需要”“俾斯麦政府制定的老年及残疾保险法”得出国家干预,法律保障养老。异:清朝:根据“养老在各地宗法族规中屡次强调”得出宗族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逆父母,轻者议青,重者出族,尤重者送官”得出严刑峻法的保障。德国:根据“俾斯麦政府便决定通过提出给予老年人和残疾人保险金的法案”得出政府在养
40、老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有效法律的保障。(3)问题:综合材料,可从加强养老制度的政府管理、完善养老立法等角度分析总结。【答案】(1)原因:清朝:小农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巩固统治的目的;儒家“留存养亲”理念的影响。德国: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缓和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民主思想的影响。(2)同:国家干预;法律保障养老。异:清朝:宗族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严刑峻法的保障。德国:政府在养老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有效法律的保障。(3)问题:加强政府管理;完善养老立法;重视养老制度的实施效果。27(12 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史指出反映的近
41、代重大历史现象;再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由材料信息“六十岁的老通宝年轻时,他家就因为养蚕年年都好而发起来”可以得出“老通宝年轻时依靠养蚕发家致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争影响下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带来的影响角度回答。由材料信息“老通宝自从看到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可以得出“列强商品输出冲击了中国自然经济”,反映了近代列强商品输出的影响;由材料信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通宝家败下来了”得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
42、影响等。【答案】示例一情节:老通宝年轻时依靠养蚕发家致富。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 19 世纪末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概述和评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杋加深,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到 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3 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随着民族丝织业的兴起和发展,农民才大规模地养蚕卖茧,成为主要副业和重要经济来源,并使一部分农民稍稍富裕起来。示例二情节:春蚕丰收,老通宝家却日趋衰落。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商品价格下跌。概述和评价:1929 年,爆发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国际帝国主义为摆脱危机,加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向国外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导致中国丝厂的减产停产。丝厂主和茧商为苟延残喘,拼命压低茧价,以剥削蚕农作为补偿,蚕农陷于破产的境地。这就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村的真实。1932 年的春蚕丰收成灾有着更深刻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根源。(“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