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淇滨高中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这反映出分封制( )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 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 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2.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的家庭中,上下尊卑有着严格的区分。父亲是一家之主,他至少在理论上控制着家里的财产并决定子孙们的终身大事。 ”这
2、一社会传统最早形成于( )A先秦 B秦汉 C.隋唐 D宋元3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神”( )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 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 D防止了官员腐败4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 ”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这反映了秦汉时( )A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B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C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5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材料
3、反映的制度应为(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6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7钱穆在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时说:“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 ”“某朝”指( )A西周 B西汉 C唐朝 D元朝8.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4、 录取比例- 2 -庆历中 200 4 501苏州绍兴二十六年 2000 13 153:1绍兴二十六年 3400 62 561福州淳熙十年 15000 62 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9.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 “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 。材料体现了( )A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B军机大臣权力日重C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D君权和相权的矛盾10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 “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
5、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材料表明军机处( )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1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12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1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3 -14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15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
7、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16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A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
8、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17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指A徐州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18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 18 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
9、的权利。这种变化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为了提高边区政府的参选率C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 D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 4 -19历时 64 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 3.9 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52 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并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段史料叙述的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0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两次革命A在革命的性质上完全不同 B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国内的反动势力C都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特权 D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21古希腊雅典执政官伯利克
10、里利说道,“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注,雅典公民),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伯里克利此言论可以佐证A雅典城邦时代公民缺乏自由 B直接民主有着不合理一面C公民是城邦政治生活的主体 D不关心政治就没有发言权22公元前 413 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尖C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D民主实质只是流于形式23古希腊具有突出的表演文化,其行为以多种具体形式广泛存在于城邦生活之中。凡举行公开场合的诗歌朗诵表演、体育竞技、宗教祭
11、祀以及诉讼演说,无一不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这现象有利于A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 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C推动公民个性的发展 D彰显以人为本理念24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此,雅典城邦A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 B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C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 D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25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为实现“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雅典进行的制度建设是A完善公民大会制度 B将四百人会议改制为五百人会议C设置公民陪审法庭 D按财产等级确定
12、公民的政治地位26十二铜表法第三表第二条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至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5 -A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调整了个人财产的纠纷C保护罗马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D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27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A审判的程序非常严密 B保留了习惯法的原则C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28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这说明
13、古罗马A减少诉讼案件 B注重法律程序C维护贵族利益 D强调证据作用29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市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据此推知,万民法A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 B根源于罗马帝国统治基础扩大C标志着罗马司法体系最终完备 D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30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但其最发达完备的是私法,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是私法。这表明罗马法A忽视了对国家事物的管理 B符合资产阶级利益C扩大了罗马帝国统治基础 D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二、材料题(共
14、3 个小题,31 题 13 分,32 题 15 分,33 题 12 分,共 40 分)31 (13 分)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清史稿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6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
15、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3 分)(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4分)(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6 分)32(15 分)近代中国就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濒临长江边狮子山脚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纪念性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静海寺内悬挂着一尊高 1.842 米的大铜钟,每年 8 月 29 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
16、,警钟长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静海寺中的大铜钟与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 分)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日本臣民待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中所反映的两个条约内容的异同。(6 分)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
17、社会的新陈代谢(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材料三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辛亥革命后,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6 分)33.(12 分)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7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
18、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材料二 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到近代又有何变化?(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6 分)-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