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678919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级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月考测试卷高二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种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B. 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 生物突变类型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

2、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 错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错误;生物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C 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因此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间的隔离,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

3、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2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D【解析】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等于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错误;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使生物进化,B 错误;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 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D 正确;答案是

4、 D。【考点定位】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物种形成有关的 2个“不一定”(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3.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B.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但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 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 共同进化就是指

5、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C【解析】生物产生的可遗传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 错误;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可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C 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 错误。4.有关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3A.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 某校

6、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 3.5%(均为男生) ,色盲携带者占 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 5.67%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D. 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但进化不一定就会有新物种的产生,A 错误;设该校男女学生各 200人,由于色盲是 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Y 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色盲携带者是女性,因此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4003.5%+4005%)(2002

7、+200)100%5.67%,B 正确;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C 正确;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其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D 正确。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A【解析】种群中不同个体

8、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A 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 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 正确。【考点定位】生物进化。【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库的含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区别,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4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 DNA的多样性B. 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

9、为 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C. 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物种的多样性体现的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 DNA的多样性;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 DNA的多样性,A 正确;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B 错误;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体现的,C 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

10、、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错误。7. 寒武纪大爆发使生态系统形成了“第三极” ,是指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C. 分解者 D.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答案】B【解析】寒武纪大爆发使生态系统形成了“第三极” ,是指消费者。8.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生物的多样性 新物种产生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变异的不定向性和选择的定向性 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生物的生存斗争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

11、,5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自然选择学说很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错误;自然选择学说能够解释新物种产生,错误;由于当时科学水平有限,达尔文进化论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错误;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解释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是如何起作用的,正确

12、;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手段,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之一,错误。因此,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故选 D。9. 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 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 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 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 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 如特创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所致 。故本题选 B。考点:生物进化论点评:

13、本题着重考查了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论,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10.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 B. C. D. 【答案】B【解析】6试题分析: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考点:内环境点评:内环境的概念和意义是重点内容,考查很多,所以要求学生必需熟练掌握。11. 人在剧烈运动后

14、,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 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 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 CO2和 H2O,并通过呼吸排出 CO2B. 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 pH基本稳定C. 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 pH基本保持稳定D. 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 pH的影响不大【答案】B【解析】血浆中存在碳酸氢钠/碳酸缓冲对,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维持 pH基本稳定。【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1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

15、活动来维持的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内环境,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详解】稳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A错误.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B 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变化中,C 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7

16、正确.【点睛】体内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外界环境和细胞代谢的影响,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中,在神经-体液-免疫机制的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下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稳态。13.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 糖尿病 B.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C. 细胞代谢紊乱 D. 渗透压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从而细胞代谢紊乱。故选 C。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属于识记范围。14.由于胎儿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

17、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浮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A. 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B. 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的组织水肿C. 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D. 局部代谢旺盛导致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A 正确;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逸出至组织液,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B 正确;蛋白尿即肾脏病变,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而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组织中代谢废物的累积,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把血浆中的水分吸了过来导致水肿,与血浆蛋白浓度无关,D 错误。15. 发

18、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 )A. 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C.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D. 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答案】B8【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解: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 错误;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发生在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中,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B 正确;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

19、内环境中,C 错误;D、mRNA 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发生在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 错误故选:B考点:内环境的组成1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在内环境中的物质有水、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血浆蛋白、激素等;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有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等。血红蛋白和呼吸

20、酶位于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而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在细胞外液中,所以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详解】内环境的组成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因此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因此中的血红蛋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细胞外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调节物质如激素等,因此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中的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分泌的分布于口腔内的消化酶,属于外环境的成分。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区分哪些物质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9解答本题的关键。17.如图所示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

21、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 人体的体液包括组织液和细胞外液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可以为养料和氧气D. 表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化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必须通过排泄系统才能完成,A 错

22、误;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B 错误;为内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细胞,应该为养料和氧气,C 正确;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 错误。18. ATP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医疗上用 ATP注射液可治疗心肌炎。若人体静脉滴注 ATP药物,ATP 到达心肌细胞内最少要穿过多少层细胞膜 ( )A. 1层 B. 2层 C. 3层 D. 4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静脉注射药物,ATP 直接进入血浆,血浆中的 ATP首先要进出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进入组织液,要穿越 2层细胞膜;组织液中的 ATP再穿过心肌细胞膜(1 层细胞膜)进入心肌细胞

23、,所以整个过程共穿过 3层细胞膜。10考点:本题从内环境的组成,主要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9.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 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答案】C【解析】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分别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进入血浆和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返回血浆;血浆中的药液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再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综上分析,C 项正确,A、B、D 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名师

24、点睛】理解体液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 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 4、2、4、3、4B. 在 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 4、3、4、2、4C. 在 a、b 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 4、1、4D. 在 a、b 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 1到现象的顺序是 4、3、4、2、4【答案】D【解析】11【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 +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 +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

25、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方向是双向的。【详解】在 a点左侧刺激,此时 a、b 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 4,然后 a、b 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 2、3 情况,最后 a、b 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如图 4,A 正确;在 b点右侧刺激,此时 a、b 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 4,然后 b、a 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3、2 情况,最后 a、b 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B 正确;在 a、b 两点的中央刺激,兴奋向两侧同时等速传导,不会出现指针的偏转,如图 1所示,因此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C 正确;如果刺激点在 a、b 两点的中央偏左,所以 a点先兴奋,电位如图中 2情况,然后

26、 b点后兴奋,电位如图中 3情况,即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 4、2、4、3、4,D错误。21.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 大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本题选 B。考点: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22.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 B、E 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在 A处比在 C处传递速度快B. 刺激 D处,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

27、12C. C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 兴奋在 C处单向传导【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据图分析,A 处为神经纤维,C 处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比突触快,A正确;刺激 D点,神经冲动可以传到 E但是不能传到 B,所以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摆动,B 错误;C 处为突触,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 正确;兴奋在突触

28、处是单向传递的,D 正确。2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 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 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答案】A【解析】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A 项错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B 项正确;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C 项正确;在特定情况

29、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收缩或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腺体分泌,D 项正确。24.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去甲肾上腺素就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去甲肾上腺素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B. 去甲肾上腺素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 去甲肾上腺素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13D.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 +内流【答案】B【解析】去甲肾上腺素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不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A 错

30、误;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说明去甲肾上腺素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而发挥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C错误;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导致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Na+内流,但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导致细胞膜对阴离子(如 Cl )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阴离子内流,D 错误。25.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 a、b 两极置于膜外,在 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未受刺激时,电

31、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 兴奋传导过程中,a、b 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 baC. 在图乙中的 t3时刻,兴奋传导至 b电极处D. t1t 2,t 3一 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Na+内流和 K+外流造成的【答案】C【解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所以电流表测得的为零电位,A 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 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 ab,B 错误;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电流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 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 正确;t 1t 2,t 3

32、t 4电位的变化都是 Na+内流造成的,D 错误。【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名师点睛】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14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26.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不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

33、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轴突,是轴突末梢,是神经胞体。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处都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又兴奋能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处也都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但兴奋不能向上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处不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故选 D。27.在 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星星,你好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 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视觉中枢 语言中枢A. B. C. D. 【答案】

34、D【解析】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需要用视觉中枢感觉“手语”的字型并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分析“手语”的含义,A、B、C 均错误,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点”在于抓住题干中“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功能”等知识展开联想逐一分析各选项。1528. 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 ,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依靠“鼻饲” ,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 脑干和脊髓B. 小脑和脊髓C. 小脑和脑干D. 只有脊髓【答案】A【解析】【分析】脑干的功能主要

35、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其结构基础即脊髓内的上、下行纤维束。除头、面部外,全身的深、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动,都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如果脊髓白质损伤,将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动和感觉的功能障碍;小脑的作用维持身体平衡。【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说明大脑受损;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脑干正常;植物人一般的低级反射能完成,如排尿等,说明脊髓正常,故选 A。29.下

36、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B. 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 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体现了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答案】A【解析】16【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线粒体,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详解】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结构为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可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A 正确;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 错误;递质经的转运和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 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结构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

37、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结构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结构,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突触结构,能分析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和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过程。30.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B. 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也就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水盐平衡调节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

38、促进由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分泌,A错误;产生渴觉的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B 正确;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但重吸收水的方式不是主动运输,C 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减少,D 错误。【点睛】识记和理解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731.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 a与 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 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答案】C【解析】乙

39、是垂体,其活动受甲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丙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调节。32.某健康人在上午 11点前只进食了早餐,下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B. B点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C.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体液只能运输至相应的靶细胞才能发挥作用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早餐后血糖浓度逐渐升高,A 点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9 点血糖浓度最高,后血糖浓度逐渐降低,B 点降低到基础血糖水平以下,最后血糖浓度在基础血糖水平上下波动。【详解】A 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

40、糖水平,因此胰岛素的分泌增加,A 正确;B 点时,由于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18使血糖维持平衡,B 正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体液能运输到全身各处,但是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才能发挥作用,C 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D 错误。33.下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法。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 X的细胞,乙是 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 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 X 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B. 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 X 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C. 甲是胰岛 A细胞,乙是肌细胞, X 促进乙中储能

41、物质水解D. 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 X 加快乙的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物质 X是细胞甲分泌的信息分子如激素,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细胞乙,细胞乙是物质 X作用的靶细胞。【详解】若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则该图是反射弧结构图,X 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需要通过血液运输,A 错误;若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 则 X是促激素释放激素,其促进乙分泌促激素,B 错误;若甲是胰岛 A细胞,则 X是胰高血糖素,其能促进乙中糖原水解为葡萄糖,但是不能促进肌糖原水解,因此乙是肝脏细胞,C 错误;若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则 X是甲状腺素,能加快乙的新陈

42、代谢,D 正确。34.当我们饮水不足时,尿量明显减少,原因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答案】D【解析】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19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因此,D 项正确,A、B、C 项错误。35.当环境温度从 25降到 5时,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耗氧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分别为( )A. 增加 不变 减少 B. 增加 增加 不变C. 减少 增加 不变 D. 增加 减少 不变【答案】

43、B【解析】环境温度从 25降到 5时,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加;环境温度从 25降到 5时,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保持不变,故选 B。36.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 )A. 大脑功能异常 B. 缺乏促性腺激素C. 缺乏促甲状腺素 D. 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答案】C【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会使机体缺少促甲状腺激素,进而甲状腺分泌

44、甲状腺激素逐渐减少,使甲状腺功能衰退,故选 C。37. 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 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 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答案】A【解析】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此时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A错误;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B 正确;肌细胞无氧20呼吸产

45、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C 正确;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D 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38.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的顺序是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摄水量增加减少尿的排出A. B. C. D. 【答案】C【解析】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同时也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排出。39.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A. 呆小

46、症和侏儒症 B. 侏儒症和糖尿病C. 呆小症和糖尿病 D. 只有呆小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呆小症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的衍生物,口服不会被分解,因而有疗效;侏儒症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胰岛 B细胞受损使得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口服均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而失去疗效。综上所述,A、B、C 三项均错误,D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21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0. 酷暑季节,室外工作人员应多喝(

47、 )A. 盐汽水 B. 核酸型饮料 C. 蛋白型饮料 D. 纯净水【答案】A【解析】酷暑季节,人体不仅丢失水分也丢失盐分,在补充水的同时也补充盐分,所以 A正确。41.2008年 1月 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酶的活性下降 机体耗氧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人是恒温动物,故酶的活性不会下降;错误

48、;寒冷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则耗氧量增加,错误;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正确;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正确;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42. 与人体青春期生长发育关系不大的激素是( )A. 性激素 B. 胰岛素 C. 生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A、性激素能促进配子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形成,所以青春期分泌相对较多,A 正确;B、胰岛素具

49、有降血糖的作用,体中维持相对稳定,与青春期发育无关,B 错误;22C、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青春期分泌相对较多,C 正确;D、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所以青春期分泌相对较多,D 正确。【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1、性激素能促进生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2、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3、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4、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43.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位分别位于A.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B.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 下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