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九十一章 大单元通关检测(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测控导航考点 题号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3、4、5、6、7、8、9、23、24、25区域可持续发展 2、10、11、12、13、14、15、16、17、21、22、24、25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18、19、20一、选择题(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 A 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 A 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
2、的是( )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A. B. C. D.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A. B. C. D.解析:1.B 2.C 第 1 题,A 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 地现在变为了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第 2 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
3、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2015 年初,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夏普等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据此回答 34 题:3.近年来很多世界知名企业迁出中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国产业升级的推动- 2 -B.外资企业寻求更优的创新环境C.中国制造业成本的改
4、变D.全球制造业面临过剩4.关于日本计划将大量日资企业迁回本国带来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B.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开发C.有利于增加日本的就业机会D.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解析:3.C 4.B 第 3 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工人工资水平提高,所以劳动力成本上升,迫使企业寻求成本更低的区域。第 4 题,我国与日本沿海地区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大量日本企业迁回本国不能促进沿海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 57 题:5.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东部地区能源出
5、口量大 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 B. C. D.6.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降低能耗 进口煤炭 开发新能源 调整产业结构A. B. C. D.7.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解析:5.D 6.D 7.A 第 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缺少;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
6、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第 6 题,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都为节流方面的措施。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都为开源方面的措施。第 7 题,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可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支援西部经济发展和加大东西部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不能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黄河金三角地区” 。2012 年 5 月 14 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晋陕豫黄
7、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据此回答 89 题:- 3 -8.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黄河的便利水运 劳动力丰富廉价 科技、教育水平较高A. B. C. D.9.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大面积草场被占用,草场面积缩小B.就业机会减少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加重D.对当地原有工业造成冲击,影响经济发展解析:8.C 9.C 第 8 题,黄河受径流量等因素的影响,运输能力较差,“黄河金三角地区”位置优越,承东启西,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是其重要的区位因素。第 9 题,产业转移往往也伴随着污染的转移,会加剧该地区的大气污染、水
8、体污染。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1 题:10.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沙丘移向绿洲C.河流水量减少 D.冰川融水减少11.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经济活动 B.节约并合理用水C.加强矿产开发 D.大力发展畜牧业解析:10.C 11.B 第 10 题,气候变干与用水量增加均使得河流水量减少。第 11 题,节约和合理用水是干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图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 为总悬浮物,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
9、统计图,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图,回答 1213 题:- 4 -12.引起该湖泊 TSS 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有( )流域内降水变化 湖水流向变化 上游地区植被破坏 当地围湖造田A. B. C. D.13.该湖泊 TSS 通量变化会引起( )A.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B.湖畔土壤肥力下降C.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D.湖泊航运条件变差解析:12.A 13.D 第 12 题,该湖泊 TSS 通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水和湖泊水的相互补给有关,即与湖水流向变化有关。由于该河流位于季风区内,流域内的降水变化引起河流水量的变化,当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流流量比较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河水泥沙含量大,大量泥沙流入
10、湖泊,TSS 通量为正较大值;当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湖水补给河水,TSS 通量为负较小值。因泥沙在湖泊中沉积,所以流出湖泊的水的泥沙含量较少。第 13 题,由题中材料可知,TSS 为总悬浮物,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读图可知,入湖泥沙量多于流出量,湖泊泥沙含量增多,泥沙会大量沉积使湖水变浅,使湖泊航运条件下降。如图为中亚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5 题:14.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修建防渗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A. B. C. D.15.若该地区急剧扩大种植业的规模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长远来
11、看经济收益增长明显B.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C.生态环境可能遭到破坏D.生物多样性不会有太大变化解析:14.D 15.C 第 14 题,根据题干可知,该地区为中亚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水资源不足,应修建防渗灌渠,防止农业灌溉水源流失,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该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化严重,营造防护林,可防止风沙掩埋农田。第 15 题,该地区急剧扩大种植业的规模,短期内会增加收入,但也会破坏森林草原,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贫富差距加大。读“我国某城市不同距离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 1617 题:- 5 -16.距离该城市中心排序正确的是( )A. B.
12、C. D.17.从 T1 至 T3 阶段,该城市( )A.工业集聚规模减小B.缓解了市区环境的压力C.区域工业规模扩大速度最快D.降低了市区的经济实力解析:16.C 17.B 第 16 题,为最早时期出现工业,且集聚规模 T2 后呈下降趋势,应为市中心区;在 T2 后才出现工业集聚,且规模正逐渐扩大,应为郊区。第 17 题,T1 至 T3 阶段城市中心区工业集聚规模减小,工业向郊区转移,缓解了市区的环境污染。2017 年 8 月 28 日上午 10 时,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崩塌山体距离灾害地垂直落差约 200m,崩塌岩体为 60 多万 m3。下图为该
13、次山体崩塌灾害图。读图回答 1819 题:18.该次山体崩塌灾害图的获取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数字地球 B.遥感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19.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灾害中的正确应用为( )A.遥感技术可提供灾害发生的准确位置B.全球定位系统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范围C.地理信息系统可评估灾害带来的影响D.数字地球技术可模拟灾害发生的动态过程解析:18.B 19.C 第 18 题,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存储、查询等;全球定位系统用途单一,主要是定位导航。该次山体崩塌灾害图的获取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故 B 项正确。第 19 题,全球定位系统
14、可提供灾害发生的准确位置,故 A 项错误;遥感技术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范围,故 B 项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评估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模拟灾害发生的动态过程,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如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读图,回答第 20 题:20.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 )- 6 -解析:A 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也就是两种要素的组合,形成的新图层如 A 图所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数据显示,在过去 30 年里,蒙古国约有 850 个湖泊和 2 000 条河流完全干涸,国
15、土面积的四分之一都变成了荒漠。据此回答 2122 题:21.在过去的 30 年里,导致蒙古国荒漠面积扩大的原因是 (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 生态系统脆弱 人类活动方式以游牧为主 全球气候变化A. B.C. D.22.在过去的 30 年里,蒙古国气候要素经历的变化整体过程是 ( )A.降水大量减少 B.降水大量增加C.气温升高 D.气温降低解析:21.D 22.C 第 21 题,蒙古国荒漠面积扩大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主要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深居内陆、生态系统脆弱、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包括人类活动方式以游牧为主,故 D 项正确。第 22 题,在过去 30 年里,蒙古
16、国约有 850 个湖泊和 2 000 条河流完全干涸,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都变成了荒漠,说明了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故 C 项正确;蒙古国深居内陆,受大陆性气团控制,降水的变率较小。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23.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材料一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材料二 2014 年 12 月 27 日上午 10 时 30 分,团城湖明渠末端闸缓缓开启,历经 15 天千里奔腾的长江水流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团城湖明渠,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实现通水目标。材料三 依据 2014 年政
17、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渐淘汰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1)简述图中中线调水线路布局的优势。(10 分)(2)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8 分)解析:本题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等。第(1)题中线工程起自丹江口水库,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经过河南、河北等省区至北京、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西部,沿线范围广、受益范围大;地形地势上,南高北低,可自流输水,工程量小,灵活性强。第(2)题,- 7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升级后的产业以新兴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答案:(1)中线位于华北平原的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受益范围大;地
18、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可自流输水;与受水区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连接简单,供水调度灵活机动。(10 分)(2)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8 分)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青藏铁路锡北段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鲁逊盐湖矿区。沿线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
19、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图乙所示)的方式。下面图甲为青藏铁路锡北段示意图。(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主要危害。(6 分)(2)分析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6 分)(3)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6 分)(4)指出长期维持利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防沙害必须解决的问题及措施。(2分)解析:第(1)题,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是磨损和掩埋,会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第(2)题,锡北地区路段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降水少,蒸发旺盛;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被难以生长,所以不能用生物为主导的防沙工程。第(3)题,挡风墙可以阻
20、挡风沙,石方格可以降低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共同使用可以降低对铁路的破坏。第(4)题,挡沙墙和石方格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大量沙粒沉积问题,会减少对风沙的摩擦力,风沙对铁轨的危害会加强,所以应当采取定期清理措施。答案:(1)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6 分)(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6 分)(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的携沙量;将沙粒阻挡在挡墙附近,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
21、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减少侵、磨蚀;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6 分)(4)风沙沉积(掩埋);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2 分)25.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19 世纪中期以后,这里- 8 -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国拥有 70 多种矿产资源,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材料一 乌克兰简图。材料二 人们习惯将第聂伯河划分为上第聂伯河和下第聂伯河,上第聂伯河是从河源至乌克兰境内的基辅,下第聂伯河是从基辅至河口。第聂伯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 1
22、 670 m3/s,年径流总量 530 亿 m3,其中,上第聂伯河占 81%,下第聂伯河只占 19%。(1)分析第聂伯河径流总量主要来自上第聂伯河的原因。(6 分)(2)乌克兰黑土分布区是世界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若加大对该地区农业的开发力度,则可能对黑土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6 分)(3)第聂伯河的航运价值较高,试分析其原因。(6 分)解析:第(1)题,分析流量大小主要从补给、流域汇水面积、蒸发量、植被、下渗等角度考虑。第(2)题,分析农业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从肥力、土层厚度、土壤污染几个角度考虑。第(3)题,分析航运价值的人为原因从经济腹地、运量要求、区域经济差异等几个方面考虑。答案:(1)上第聂伯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受西风影响大,降水较多;下第聂伯河西部山地阻挡西风进入,降水少;上第聂伯河支流众多,汇水量大;下第聂伯河支流少,汇水量小;上第聂伯河地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下第聂伯河地区气温较高蒸发量大。(6 分)(2)山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黑土流失;加剧风力侵蚀作用,使黑土肥力下降;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遭到污染和土壤板结;利用不当,易使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6 分)(3)腹地广阔,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运输量大;连通黑海,可河海联运。(6 分)-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