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知能强化练(二十一)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选择题1 新全球史载:“1500 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 ”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 )A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B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C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D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A 材料中“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说明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故 A 项正确;文化互动才展开与材料中“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不符,故 B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是推动而非阻断跨洋交流,与材料中“1500 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
2、展开”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中“决定性地改变了”不符,错误。2(2019江西上饶模拟)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600含银量 50% 39% 11% 17% 18% 5% A使法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B 法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是法币中含银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一方面是大量的美洲金银流入法国,另一方面则是法币中银含量的不断下降,这就表明大量的白银被用于了工业生产,故 B
3、项正确;根据所学得知,欧洲的封建制度解体于 19 世纪,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商业中心转移的相关提及,故 D 项错误。3(2019四川南充月考)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材料反映出(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 D世界市场的雏形B 题干论述了三个变化,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仅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之一,故 A 项错误;题干论述的三个变化,充分体现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即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故 B 项正确;国际格局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题干反映的是王权逐步高于教权,故
4、 C 项错误;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在经济上的体现,即资源、人口能够自由流动,故 D 项错误。24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对以下图文中白银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B 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欧洲殖民掠夺,故 A 项错误;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因为中国的瓷器、丝绸、香料的大
5、量出口,故 B 项正确;14001800 年间先后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不仅仅是英国,故 C项错误;据材料印度为白银输出地,中国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原料产地,故 D 项错误。516 世纪 30 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 16 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 16 世纪初平均上涨了 4.2 倍,法国物价指数比 16 世纪初高 2.2 倍,英国高 2.6 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 3 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 2 倍。上述材料反映出( )A欧洲生产力水平下降B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C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东西方贸易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转移B 据材料“16 世纪 30 年
6、代”推断 14 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故 A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掠夺大量贵重金属输入欧洲,但是各项物资并未增加,加上人口增加,物价急剧上涨,据材料“16 世纪 30 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说明价格革命的出现,故 B 项正确;十五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的传统商路衰落,故 C 项错误;据材料“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只是表明价格上涨而不能说明贸易中心的改变,故 D 项错误。6(2019山东潍坊统考)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古代长期都以“两”结算,在南京条约中,赔款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元”结算。当时使用“银元”结算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居出超
7、地位B西班牙长期主导欧亚海上贸易C英国工业发展对银元需求旺盛D晚清对国际白银市场尚不熟悉A 据材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元结算” ,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3后,由于欧洲的商品在中国没有竞争力,长期购买亚洲商品,导致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亚洲经济发展,故 A 项正确;依所学,西班牙主导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而非欧亚,故 B项错误;英国工业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与原料产地,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晚清以银元结算,并未涉及到国际白银市场,故 D 项错误。7(2019云南昆明模拟)在光荣革命前,英国 90%商品出口欧洲大陆;大约 100 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 30%,美洲则增长到近
8、 58%。材料说明( )A英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的殖民霸主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贸易结构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D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D 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并不能说明对欧洲、美洲贸易的变化,故 A 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英国对欧洲各国关系恶化,故C 项错误;因为到 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故殖民地对英国发展意义重大,故 D 项正确。8(2019天津重点中学联考)1607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 。下
9、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时间 1684 年 1689 年 1701 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5 2.32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D 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经济解体体现在耕织分离、纺织分离和农产品的商品化,题目中并未体现,故 A 项错误;价格革命体现的是大量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引起物价上涨的现象,与题目中的现象不符,故 B 项错误;茶价的销售不足以表明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商业革命的表现是商品的种类增多、商品贸易的范围扩大,故出现了茶叶大量销入荷兰,出现了茶叶价格下降的现象,故 D
10、 项正确。9(2019皖南八校联考)17 至 18 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低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 )A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B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C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D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A 根据材料“17 至 18 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底4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可
11、知,这一时期英格兰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故 A 项正确;根据史实得知,西方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出现,故 B 项错误;单单生活水平的差异并不能代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故 C 项错误;牙买加并不是东方国家,而且这也并不是与东方贸易的扩大才使得出现材料现象,故 D 项错误。10(2019浙江名校联考)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 ”据此判断,蒙氏所说的贸易的经济政策是指( )A重农抑商 B重商
12、主义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B 根据“金钱总是主要的”可知蒙氏重视金钱财富,这与重农抑商明显不符,故 A项错误;根据“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可知蒙氏重视金银财富的积累,认为金银越多国家就越富强,故 B 项正确;自由主义强调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11(2019广东惠州调研)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8041836)总额(*1000 英镑)制成品 (%) 粮食(%) 原料(%) 1804180650 619 1 729(3.4) 21 444(42.4) 27 446(5
13、4.2) 1814181664 741 731(1.1) 27 602(42.6) 36 408(56.3) 1824182656 975 892(1.6) 20 563(36.1) 35 520(62.3) 1834183670 265 1 926(2.7) 20 680(29.4) 47 659(67.9) 以上数据最能表明英国( )A原料短缺制约经济发展B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C进口增加导致资本外流D殖民掠夺提供巨大经济红利B 从材料表格可知,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尤其是原料的进口百分比在不断增加,不能体现原料短缺制约经济发展,故 A 项错误;工业革命进一步开拓了世界市场,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
14、联系,使英国工业革命发展中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是英国进口贸易的数据,没有出口贸易的数据,无法推出进口增加导致资本外流,故5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英国进口贸易的情况,不能直接体现殖民掠夺,故 D 项错误。12(2019四川宜宾模拟)1565 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但这种跨洋贸易从 18 世纪下半期开始走向衰落。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英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B中国重农抑商限制了生丝产量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国际劳动分工瓦解了洲际贸易A 到 18
15、世纪下半期开始,随着英国等国家的崛起,逐渐取代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这些新兴国家是倡导自由贸易的,所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逐渐衰落,故 A 项正确;生丝属于农业范畴,而明清政府是主张“重农抑商”的,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即 19 世纪 70 年代,故 C 项错误;在 18 世纪的时候还没有出现国际劳动分工,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北华师大附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 1492 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
16、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摘自白海军2049 相信中国材料二 1600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 1709 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
17、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 17 世纪到 18 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注意是第二阶段,当时资本
18、主义迅速发展,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需要,二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第(2)6问,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东印度公司是成立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过程中,所以背景就要从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殖民争夺以及英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特点,要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据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可得出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据材料“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可以得出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据材料
19、“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得出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据材料“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可得出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据材料“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可得出长期高利润率。 答案 (1)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个整体;导致了欧洲社会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2)背景: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
20、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7021772 年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两倍;17151771 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 4 倍多。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770 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 1775 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 2/3 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阿姆斯特
21、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加的斯控制了西班牙的国际贸易。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根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出其主要指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部分,所以可以提取其中的一种趋势,如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正在形成;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等;然后结合这一阶段的史实进行阐述和说明,在阐述部分既要用到所学知识,也要用到材料内容。答案 (示例)观点:世界市场正在形成。7论证:18 世纪,欧洲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其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欧洲兴起一些对外贸易的大城市。1500 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可能性;欧洲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加,对市场的需求正在扩大,欧洲国家加大了对外贸易力度;这些都推动着欧洲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