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红色经典 第6课《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672742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红色经典 第6课《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红色经典 第6课《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红色经典 第6课《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2、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4、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3、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和文章的语言风格。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二课时预学、探究:一、课堂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革命者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的心理状态和他整个的“心” 。这节课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和文章的语言风格。二、课堂研讨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对卢森堡和伏契克,你比较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明确:两人各有特

2、点,同是革命者,卢森堡更多的是女性的细腻和女性的爱,但也不乏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性格,从而征服了读者;而伏契克也有其非凡的魅力,舍己为人的关爱,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他的冷峻和清醒,更多给人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文的语言风格。(1)我们先回顾狱中书简一文中有关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卢森堡的文章,满了丰富的形容和渲染,可以说是文采风流,激情洋溢,夸张铺饰,哪怕是非常不起眼的植物或者动物的生命现象,都要赞叹一番,激动一番,形容词语纷至沓来,滔滔不绝;描写细腻,语言生动,以情景动人。(2) 绞刑架下的报告一文的几个句子(请学生在文中划出):“这一拳几乎要了我的命” “接着就是

3、第二拳,第三拳。 ”“我早就料到了这一手。 ”2“坐好,不然我就要开枪了!” “你开枪吧!” “代替枪弹的是拳打脚踢。 ” “一棍子打下来。两棍子。三棍子。 ”“我感到了疼痛。五下,六下,七下,现在仿佛棍子直打进了脑髓。 ”“现在我又能够比较安静地计算抽打的次数了。我惟一感觉得到的疼痛,是从那咬烂了的嘴唇上来的。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所有这些形容痛苦的词语都是十分简短的,只有一个细节(咬烂了的嘴唇) ,是从效果上暗示了殴打之惨烈。从这样的语言中,我们感到了作者追求的不但是对疼痛感的克制,而且是精神的优越。生死置之度外,就无所畏惧了。文中反复提起“死神却迟迟不来” ,“可是我还没有死去” ,

4、都集中到一点:视死如归,在死神面前,不但毫无畏惧,而且心情平静。伏契克所经受的空前惨烈的拷打,生命备受摧残,忍受非人的痛苦,如果要形容、渲染一番的话,绝非难事。但伏契克始终行文简洁,干脆利落(除了个别例外) ,给人以拒绝形容的感觉。这就不仅仅是文风的表现,而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强调。那就是面对死亡和严刑,毫不在乎;即使躯体残损,在死亡的边缘之时,也是无动于衷,宁静致远。可见:绞刑架下的报告一文则叙事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语言冷峻而不乏幽默,以形象感人。精导、提升:三、课堂小结要点:从插叙、开头与结尾、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和语言风格四方面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设计:绞刑架下的报告语言风格比较:狱中书简:描述景物文采风流,激情洋溢,夸张铺饰。绞刑架下的报告:叙事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语言冷峻而不乏幽默教学反思: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