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比较数的大小.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867214 上传时间:2018-04-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比较数的大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比较数的大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预设”的非常好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也常常会“卡壳”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的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 ,使学生深陷在“预设”的巢臼里。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评价“预设”的效能高低,应当分析“预设”是否促进了课堂的有效“生成” ,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为“生成”去谋划好“预设” 。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一、 “预设”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源于全面了解学生在一节数学

2、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尤为重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它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面向未来,立足课堂,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学习 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小学阶段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和重点。为以后的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教材提供了情境,让学生自己解决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最后由教师给出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 100 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1使学生学会比较 10

3、0 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2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3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二、 “预设”新知教学准确把握,源于学生的需要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既不能过高地估计学生,也不能过低地估计学生,新知的学习应源于学生的需要,让他们能够自由而主动的学习。学生状况分析:学生虽然已经会比较 20 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大小,但对 100 以内数只是初步认识,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较为困难。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4、,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再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要贴近学生,俯下身子来备课,多和学生交流,不失为备课的有效途径,课前短短的交流和调查,胜过教师长时间的“闭门造车” 。三、要在“生成”中即时准确“预设”教师要了解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有什么创意?有什么困难?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把学生的情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利用,而不是作为负担。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生成”的教学策略。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学习的小主人。四、要在“生成”中不断调整 “预设”本节课上完以后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新授部分过程太快。应从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为后继教学做铺垫。2习题的设计要细化,要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认真的吃透教材,精心的设计每一个数学活动,使我的每一位学生有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