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3.1 20 世纪以来 中国重 大思想理论成果对 点训练 1 在清 末的学 堂里, 学生 经常聚看 、传 阅不同 政见 的书报, 其中 “ 余维 欧美 之进化 , 凡以三 大主 义: 曰 民族、 曰民权 、 曰民 生”“ 变 法 之本, 在 育人 才; 人 才之 兴, 在开 学校 ” 应分别 出自( ) A 民 报 时 务报 B 民 报 天 演论 C 天 演论 时务 报 D 海 国图 志 天 演论 答案 A 解析 结合 所学 可知 , 孙 中山在 同盟 会的 机关 刊物 民报 上, 把同 盟会 的革 命纲领 阐 发为 “ 三民 主义 ”; “ 变 法之本 在开 学校 ” 是 梁启超 发
2、表 在 时务 报 上的有 关变 法的 主张 。 故 选A。 天演 论 是严复 翻译 宣传 维新 变法 的著作 , 海 国图 志 是 地 主阶级 抵抗 派 编撰, 主张 “师 夷长 技以 制夷 ” 。 2 毛泽 东在中 共七大 上说 : “俄国 在十 月革命 胜利 以后,还 有一 个时期 让资 本主义 作 为部分 经济 而存 在, 而且 还是很 大的 一部 分 我 们的同 志在 这方 面是 太急 了。 ” 毛泽 东旨 在( ) A 批 评新 经济 政策 不合 时 宜 B 说 明社 会主 义改 造的 迫 切性 C 强 调应 坚持 新民 主主 义 路线 D 重 申农 村包 围城 市的 革 命道路 答
3、案 C 解析 根据 材料 信息 “还 有一个 时期 让资 本主 义作 为部分 经济 而存 在 , 而 且还 是很大 的 一部分 ” , 说 明毛 泽东 赞 成新经 济政 策 ,A 项错 误; 材料强 调的 是发 展经 济问 题, 且社 会主 义改造 发生 在新 中国 成立 后,与 中共 七大 召开 的时 间不符 ,B 项错 误。D 项与 题干无 关。 根 据材料 信息 “我 们的 同志 在这方 面是 太急 了 ” , 说 明毛泽 东当 时坚 持走 新民 主主义 路线 。 故 正确答 案 为C 项。 3 毛泽 东说: “ 殖民 地半 殖民地国 家的 革命, 在一 定历史时 期中 所采取 的国 家
4、形式 , 只能是 第三 种形 式 这 是一定 历史 时期 的形 式, 因而是 过渡 的形 式。 ”这 里所说 的国 家形 式是( ) A 民 主主 义国 家 B新 民主 主义 国家 C 资 本主 义国 家 D社 会主 义国 家 答案 B 解析 从材 料中 的 “ 因而 是过渡 的形 式 ” 可知 , 该 国家形 式是 新民 主主 义国 家。 新 民主 主义社 会是 从半 殖民 地半 封建社 会向 社会 主义 社会 过渡的 阶段 。故 选B 项。 4 帝 制的 终结 : 简 明辛 亥革命 史 一书 认为 孙中 山不是 “资 产阶 级革 命家 ”, 可 把孙 中山定 性为 “平 民知 识分 子革命
5、 家”( 简称 “ 平民 革 命家”) 。 可以 佐证 这一 观 点的是( ) A “ 驱除 鞑虏 ,恢 复中 华 ” B“ 创立 民国 ” C “ 平均 地权 ”“ 节制 资 本 ” D“ 天下 为公 ” 答案 C 解析 所谓 的 “ 平民 知识 分子革 命家 ”是 指孙 中山 主张进 行社 会革 命 , 主 要目 的是防 止 2 社会贫 富分 化悬 殊, 实现 社会和 谐, 这与 民生 主义 的目标 类似 。 因 此, 民生 主义最 能佐 证孙 中山的 平民 立场 ,故 选 C 。 5 “邓 小平 最 大的功 绩就是提 出了 新的理 论。 这是一种 全新 的世界 观, 是对中 国 现实条
6、件的 全新 理解 ,是 对历史 经验 的有 效借 鉴。 ”这里 的 “ 新的 理论 ”主 要是指( ) A 社 会主 义初 级阶 段理 论 B 建 设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 理论 C 和 平统 一、 “ 一 国两 制 ”理论 D 坚 持四 项基 本原 则思 想 答案 B 解析 邓小 平的 最大 功绩 就是提 出了 邓小 平理 论, 即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理论, 为中 国新时 期的 发展 指明 了道 路,故 选 B 。A、C、D 三项 都是建 设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理论 的组 成 部分, 故排 除。 6 1992 年 春, 邓 小平 视察 南方并 发表 了重 要讲 话。 下列属
7、于报 道这 一事 件文 章标题 的 是( ) A 标 准只 有一 个 迈 向 科学发 展的 春天 B 要 敢闯 扭住 中心 不 放 C 必 须坚 持多 快好 省的 建设方 针 力 争高 速度 D 评 “左 ”比 右好 吸 收无产 阶级 的新 鲜血 液 答案 B 解析 本题 考查 “ 南 方谈 话 ”的 内容 及影 响。 “南 方谈话 ”解 放了 思想 , 为 进一步 思想 解放和 深化 改革 开放 奠定 了基础 。 其 中A 项出 现于 党的十 一届 三中 全会 以后 ;C 项出 现于 全 面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D 项出现 于 “ 文革 ”时 期;B 项强 调思 想解 放, 与邓 小平的
8、 “南 方谈 话 ”吻 合。 7 近代 以来, 为了民 族独 立和国家 富强 ,先进 的中 国人进行 了艰 辛探索 ,走 上了民 族 复兴之 路。 阅读 下列 材料 ,回答 问题 。 材料一 民 国初 期, 陈嘉 庚说: “ 今 日国 势危 如累 卵, 所 赖以 维持 者, 惟此 方兴之 教育 与未死 之民 心耳 。 ” 黄炎 培也说 : “ 今吾 中国 至重 要, 至 困难 问题 , 厥 惟生 计; 曰 求根 本上 解决生 计问 题, 厥惟 教育 。 ” 朱 英 辛亥 革命 与近 代中国 社会 变迁 材料二 从 现在 起, 开始 了由城 市到 乡村 并由 城市 领导乡 村的 时期 。 党 的
9、工 作重心 由乡 村移到 了城 市。 使中 国稳步 地由 农业 国转 变为 工业国 , 把 中国 建设 成一 个伟大 的社 会主 义国家 。 中 国的 革命 是伟大 的, 但革 命以 后的 路程更 长, 工作 更伟 大, 更艰苦 。 毛 泽东 在中 共七 届二 中全会 上的 报告(1949 年3 月) 材料三 1952 1965 年 国 民生产 总值 指数 图(1952 年100) 3 摘 编自 国家 统计 局国 民经济 综合 统计 司编 新中 国五 十年 统计 资料汇 编 材料四 邓 小平 在向 外宾 介绍中 国改 革开 放的 由来 时说 : “ 我们 现在的 路线 、 方 针、 政 策是在
10、 总结 了成 功时 期的 经验、 失败 时期 的经 验和 遭受挫 折时 期的 经验 后制 定的。 ” 郭 德宏 等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专题 史稿 (1)据材 料一概 括两 人共同 的救国主 张。 联系所 学知 识,指出 此类 主张的 积极 意义和 无 法实现 的原 因。 (2)指 出材 料二 “ 城 市到 乡 村 ”“ 城市 领导 乡村 ”的 时代背 景和 基本 内涵 。 (3)据 材料 三 , 概 括 20 世纪 五六十 年代 我国 国民 生产 总值的 变化 , 分别 分析 其主 要原因 。 据此说 明为 什么 “革 命以 后的路 程更 长, 工作 更伟 大,更 艰苦 ”。 (4)据 材料
11、 四, 分析 改革 开 放与邓 小平 所阐 述的 历史 经验之 间的 关系 。 答案 (1) 主张 :教 育救国 。意义: 有利 于提高 国民 素质,是 进步 的爱国 的。 原因: 半 殖民地 半封 建社 会性 质没 有改变 ,此 类救 国主 张无 法实现 。 (2)背景 :三大 战役 胜利结 束;新民 主主 义革命 即将 取得胜利 。内 涵:解 放全 中国; 开 展以工 业化 为核 心的 经济 建设。 (3)变 化 : 总 体上 是增 长的 。50 年代 持续 增长 ;50 年 代末 60 年 代初 下降 ;60 年代中 期 恢复。 主要原 因: 过渡 时期 总路 线的指 引、 中共 八大
12、的正 确决策 、 “ 一五 ”计 划完 成等; “大 跃进 ” 、人 民公 社化 运动 、自然 灾害 等; 制定 并贯 彻 “调 整、 巩固 、充 实、 提高 ” 的方针。 原因: 经济 基础 薄弱 ;缺 乏建设 经验 ;任 务的 长期 性、复 杂性 和艰 巨性 。 (4)关系 :在总 结不 同历史 时期各种 经验 的基础 上, 中国共产 党制 定的正 确的 路线、 方 针、政 策成 为改 革 开 放取 得巨大 成功 的重 要保 障。 解析 本题 以图 文材 料为 载体 , 考 查对 近现 代中 华民 族追求 民族 独立 和国 家富 强历程 的 理解认 识, 主要 考查 获取 信息和 运用 所
13、学 知识 论证 说明历 史问 题的 能力 。 解 答此题 的关 键是 解读材料 ,迁 移所学 知识 及材料所 反映 的时代 特征 分析概括 说明 。第(1) 问从 材料一中 “惟 此方兴 之教 育与 未死 之民 心耳”“ 根 本上 解决 生计 问题, 厥惟 教育 ”等 关键 信息, 归纳 二人 共同的 救国 主张 ; 从 国民 素质提 高与 爱国 角度 分析 其积极 意义 ; 结 合当 时中 国社会 的状 况分 析其主 张无 法实 现的 原因 。 第(2) 问抓 住 “1 949 年3 月 ”“ 中 共七 届二 中全 会 ” 等关键 信息, 从解放战 争形 势角度 归纳 时代背景 ;基 本内涵 从材 料中提取 。第(3) 问 观察图 表说明国 民生 产总值 的变 化; 迁移 此时 期中国 共产 党探 索的 成就 及失误 归纳 其变 化的 主要 原因; 从当 时中 国的经济 状况 、特殊 的环 境等角度 回答 “原因 ”。第(4)问 提取材 料四 中的关 键信息说 明邓 4 小平所 阐述 的历 史经 验与 改革开 放之 间的 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