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 年 9 月第 5 期浙 江 外 国 语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eptember 2011No5收稿日期 : 2011 07 20作者简介 : 吴延国 ( 1978 ) , 男 , 山东郓城人 , 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9 级博士研究生 。形态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以英语为例吴延国( 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 , 天津 300071; 大连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 , 辽宁 大连 116028)摘 要 : 形态学是理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 它与第二语言学习
2、及研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 可以说两者相互影响 , 相互促进 。文章以英语为例 , 阐述形态学研究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 主要是它在语音学习 、词汇学习 、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中的作用 , 并简要指出形态学对第二语言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 形态学 ; 第二语言学习 ; 作用中图分类号 : H0-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95 2074( 2011) 05 0040 06一 、引言形态学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密切复杂 , 其渊源可以追溯至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形成初期 。Dulay Burt 在 20 世纪 70 年代进行的语素研究 ( morpheme studies) 取得
3、了重大进展 , 基本上证实了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语素习得有着相对固定的顺序和发展序列 ( 学界对此已达成基本共识 , 尽管并不是完全没有争议 ) 1, 而近年来二语研究领域中有关形态特征习得及加工机制的研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第二语言学习必然涉及形态特征或语素习得 , 而形态特征或语素则是形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形态学研究成果自然会惠及第二语言学习以及相关研究 。然而 , 由于种种原因 , 形态学研究成果并没有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掘或利用 , 这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是一种损失 , 因为形态学研究成果对第二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启示 。有鉴于此 , 本文尝试对形态学或形态学研究在第二语言学
4、习( 文中所说的第二语言学习泛指在母语基础之上进行的其他语言学习包括外语学习 ) 及研究中的作用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探讨 , 意在抛砖引玉 。第二语言学习不仅涉及语言因素 , 还涉及非语言因素比如环境因素 、学习者内部特征等等 。单就语言因素而言 , 第二语言学习意味着学习者一方面要掌握语言知识包括语音 、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 而另一方面还要发展具体的语言技能如听 、说 、读 、写等 。对二语学习者特别是成人学习者而言 ,第二语言学习绝非易事 。二语习得研究的跨学科性决定了它需要借鉴语言学 、教育学 、人类学 、社会学 、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 但这也给二语研究
5、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 Aronoff Fudeman 看来 , 形态学就是指 “研究构词的心智系统 ( mental systems) 或指研究词 、词的内部结构以及构成方式 ” 2。换句话说 , 形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构词 ( derivational morphology) 、构形 (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及其相关问题 。形态学在理论语言学中占据一个十分重要而奇特的地位 ,因为它处于音系 、词库和句法的接口位置 , 也就是说形态学研究必然要借鉴到这些姊妹学科的知识 、方法和研究成果 。正因如此 , 有些学者认为构词可以划为音系学研究 , 而构形则可以划为句
6、法研究范畴 , 这样的话形态学就丧失了其主要研究对象 。尽管学界对形态学能否构成自主的研究领域仍存在争论 , 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形态学在理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 、形态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在第二语言学习者看来 , 形态学除了与词汇学习的关系较为明显之外 , 似乎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并不太大 。形态学研究本身属于理论研究 , 其意并不是为语言学习提供启示 , 而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则非常具体明确 , 如需要掌握具体的词句篇章并发展听说读写技能等 。乍看上去 , 第二语言学习与形态学研究相距甚远 ; 其实不然 , 因为形态学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第二语言学习 。下文将结合
7、ESL 学习的具体例子详细论述形态学在第二语言语音学习 、词汇学习 、语言理解 、语言产出以及研究中的作用 。( 一 ) 形态学在语音学习中的作用众所周知 , 语音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oedjosoedarmo 认为语音教学有两个主要目的 : 一是为了提高可理解性 ( intelligibility) , 二是有利于学习者在求职面试等场合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3。王初明在其新著 外语是怎样学会的 一书中强调良好的语音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并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4。从直觉本能上来讲 , 语言学习始于语音学习 , 而语音学习又构成了学习者进一步发展第二语言听说能力的基础
8、 。如果学习者无法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 , 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利于他们二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就语音学习而言 , 不同的语言带给二语学习者不同的挑战 。在一些语言例如法语当中 , 单词的发音较为规律 , 即单词的拼写与发音基本吻合 , 因此法语学习者只要掌握了相应的发音规则 , 他们就可以准确地进行拼读而无需查阅词典或其他工具书 ; 同样 , 在波兰语中 , 单词重音的分布或指派非常有规律 , 一般说来主重音总是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 , 这就极大地减轻了学习者的语音学习负担 。然而在许多语言譬如英语中 , 单词拼写与发音脱节 , 重音的分布与指派也不甚规则 , 因此语音学习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挑
9、战 。就拿笔者来说吧 , 学习英语已有 20 多年 , 或可以称为英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 , 但有时仍无法准确把握某些单词词缀的发音 , 例如前缀 ex-有时读作 /eks/, 有时读作 /iks/( 这里暂且不提它的另外两个发音 /egz/和 /igz/) 。当然 , 转换规则和派生规则可以部分解释前缀 ex-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 。例如在单词 export 中 , 当它用作名词时前缀 ex-读作 /eks/, 而当它用作动词时读作 /iks/, 这里转换规则就能起到一定的解释作用 。然而派生规则却无法充分解释前缀 ex-在动词 explain中读作 /iks/, 在其派生名词 explanat
10、ion 中的发音为 /eks/, 但在其派生形容词 explanatory 中却又读为 /iks/。不难看出 , 前缀 ex-的发音变化较为复杂而且没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 , 需要借助形态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其作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 , 其研究结果必然会惠及二语学习者 。面对上述情况 , 学习者可能会采取一些策略来解决他们在语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 , 他们很可能会查阅字典 , 这再正常不过了 , 因为字典包含着较为丰富的语音信息 。其次他们可能会查阅语音学或音系学方面的书籍 , 试图寻找一些拼读规律 。从总体上讲 , 尽管英语的发音并不是十分规律 , 但语音学和音系学研究仍然发现了一些局
11、部适用的规则 , 完全可为学习者所用 。然而 , 二语学习者很少会想到 , 形态学对他们的发音学习也会有所帮助 , 因为形态学主要研究构词和构形 , 学习者倾向于把它与词汇学习而不是语音学习联系起来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事实被忽视了 , 即构词和构形常常会导致词基 ( word base) 或词干 ( stem) 的发音或重音发生系统变化 。形态学家对这种单词音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而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例如对上文提到的前缀 ex-发音规律的研究将会极大地提高学习者语音学习的效率 。例如 , Siegel 发现英语中的派生词缀根据它们在构词中的行为特征可分为两大类 : I 类词
12、缀和 II类词缀 5。让我们以 I 类后缀和 II 类后缀为例来说明形态学研究成果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应用 。I类派生后缀如 -y, -ation 等 , 要么会导致主重音右移 , 要么把主重音吸引到自己身上来 : 在 telegraphte-legraphy 中后缀 -y 导致主重音从第一音节右移至第二音节 , 而在 elicitelicitation 中后缀 -ation 则把重14第 5 期 吴延国 : 形态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音吸引到自己身上来了 。相比之下 , II 类后缀如 -ness、-less、-ly 等则不会影响单词的重音指派 , 如 hap-piness、helpless
13、、lively 等主重音仍然位于第一音节 。若能够把形态学中类似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习者 , 他们的语音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 从而为他们全面提升二语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 二 ) 形态学在词汇学习中的作用形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词 、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 , 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会直接惠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学习 。构词规则若能为学习者所用 , 必将改变或加速学习者二语词汇学习的进程 。Hankamer 通过计算发现一个受过教育的操土耳其语的人 , 掌握了大约 20, 000 个名词词根和 10, 000个动词词根之后 , 就能够应付超过 200, 000, 000, 000 词条 6
14、。Hankamer 的研究证实了构词规则或形态规则在母语学习中的能产性 , 同时也足以说明在二语学习中也需要重视构词规则的作用 。说到构词规则的能产性 , 就不能不提语言的创造性特征 。OGrady 等指出人类语言必须具有创造性 , 这样才能满足人们表达新思想 、描述新体验和应对新情境时的需要 7。一般认为 , 句法规则具有能产性因为它允许语言使用者根据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然而 , 对于构词规则的能产性问题 , 学界则不无争议 。Domnguez 认为构词规则不同于句法规则之处在于它的能产性体现在操本族语的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这些规则来创造和理解所遇到的新词或生词 8。事实上 ,
15、 构词规则甚至允许人们根据需要创造一些临时用语或用词 。例如 , 当前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时髦新词 “给力 ”( gi l) , 网民则根据英语的构词规则为它创造出英语对等词gelivable 以及相应的反义词 ungelivable。这足以体现英语构词规则的强大 , 难怪形态学家不遗余力地研究构词规则的制约条件 , 因为根据构词规则创造出来的词语并不都是 “合法 ”的 。Lowie 认为 “语言中许多单词在形态上存在着关联 , 但这种关联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 , 而且强度不一 ” 9。这些在形态上存在着关联的单词构成了一个词族 ( word family) , 因为它们拥有共同的词基或词干 ,
16、如 act 词族包括 : act, acts, acted, acting, actor, action 等 。同一词族的词都是由同一词基通过派生或曲折生成的 , 这就大大减轻了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记忆负担 。Nation 估计英语中的高频词由大约2000 个词族构成 10。换句话说 , 如果学习者在掌握构词规则的基础上通过词族来记忆英语词汇的话 , 他们就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积累大量的词汇 。不言而喻 ,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提升利用构词规则的意识 。在词汇学习初期 , 学习者首先需要经历所谓的项目学习阶段即对单词进行逐个单独识记 。但随着形态构词规则的引入 , 学习者可以对
17、词汇进行系统的识记和学习 , 因为英语的形态构词规则如词缀法 、转换法 、复合法 、派生法等都具有较强的能产性 。例如 , 后缀 -ly 的能产性非常高 , 可以添加在不同的词类后面 , 但如果词类不同的话 , 它的功能也不同 : 添加在名词后面时 , 它能使名词变为形容词 ; 而附在形容词后面时 , 则使该词变成副词 。如果学习者能掌握并充分利用这些形态构词规则的话 , 他们词汇学习的效率将会突飞猛进 , 因为对某些类别的词汇来说 , 项目学习逐渐被系统学习所取代 。此外 , 形态学家在研究中所发现的一些现象诸如括号悖论 ( bracketing paradox) 等 , 对语言学习者也有重
18、要启示 。因为它们能加深学习者对复合法 、派生法等构词规则作用过程的理解 , 为他们进一步深化词汇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 三 ) 形态学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词汇与语言理解密不可分 。构词规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词汇学习的效率 , 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句子或篇章理解 。通过利用形态线索 , 学习者能够较为准确地猜测或推测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 。例如 , 学习者碰到了下面这句话 : This project is undoable, 尽管学习者没有碰到过undoable 这个单词 , 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相关形态构词知识推测出这个词的意义 , 从而化解了在句子理解中遇到的困难 , 因为前缀 u
19、n-用在形容词前表示 “不 ”, 而后缀 -able 则表示 “能 的 ”的意思 。同样 , 对于句子 He fathered two books 而言 , 学习者可能从来没有见过 father 这个词当动词用 , 但是如果联想到构词规则中的转换法 , 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转换法是指单词由一种词类转换成另外一种词24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年类 , 但词形没有发生变化 ( 发音或重音可能会发生改变 ) 。词性转变后的词与原词在意义上存在着某种关联 , 因此学习者可以依据原词的意义来推测 father 作为动词的意义 , 这样句子或篇章理解中遇到的困难就不复存在了 。总之 , 只要掌
20、握并能恰当运用相关构词规则 , 学习者无需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或参考书就能解决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词汇障碍 , 而且也不必中断正常的语言学习或使用过程 。在英语中 , 单词发生曲折变化之后 , 它就会获得一个额外的意义比如数 、性 、格 、人称 、时态 、体 、语气等 , 但它的词性并没有发生改变 。曲折语素 ( inflectional morphemes) 往往包含了重要的语法信息 , 而这些语法信息又是语言学习者正确理解句子的重要前提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把动词的曲折语素看成句子的中心 , 这也说明它在句子理解和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 , 有时由于句中存在相关词汇线索 , 导致曲折语
21、素所要传递的语法信息成为冗余 , 这样一来学习者只需进行语义分析而不必借助曲折语素进行句法分析就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 。让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句子 :( 1) Jack played basketball with his classmates yesterday在例 ( 1) 中 , 曲折词素 -ed 和时间副词 yesterday 同时表示过去时间指示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 ,学习者倾向于忽略曲折语素 -ed 所传递的信息因为时间副词 yesterday 已经清楚无误地将这一信息传递出来了 , 正如 VanPatten 所说的那样 “学习者进行输入加工是为了获取句子意义 , 而不是首先关注
22、语法形式特征 ” 11。有鉴于此 ,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 否则有可能延迟学习者曲折语素的习得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 , 研究者就输入的作用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 , 即输入是语言学习赖以发生的重要条件 。也就是说 , 必须给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输入 , 之后学习者通过对语言输入的分析归纳出目标语规则并使之内化 。然而 , 要促使语言输入转换成语言摄入 ( intake) , 学习者首先必须能够注意到所要学习的目标语特征 。注意是学习者习得目标语言形式的必要条件 。Littlewood 指出语言中形态特征的交际功能有可能影响中介语形态特征可变性 12。
23、换言之 , 一个语言特征诸如上文提到的过去式形态标记 -ed 在语义上冗余而且在分布上不具备显著性 , 因此被学习者注意到的可能性较小 , 那就更谈不上习得了 。VanPatten 在前人和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于 1996 年提出了输入加工理论以及相应的输入加工教学法 , 旨在通过教学干预改变学习者加工处理语言输入中的形态特征时所采用的低效缺省加工策略 13。根据输入加工教学法 , 上文提到的例 ( 1) 可以改为 :( 2) Jack played basketball with his classmates在例 ( 2) 中 , 通过删除时间指示词 yesterday, 学习者就不得不通过分析
24、曲折语素 -ed 来获取对句子意义的准确理解 。Ellis 和 Sagarra 也发现成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初期倾向于借助词汇线索而非形态线索进行句子理解 , 原因不外乎词汇线索在语言输入材料中和学习者心理上具有突显性 14。他们认为学习者由于自身的学习经历等原因可能只会注意到语言输入的某些方面比如词汇线索等 , 这或许是成人二语学习较儿童而言不太成功的原因之所在 , 因此他们建议采取一些措施如动词形态特征训练和输入强化等 , 把学习者的注意转移到目标形态特征上 , 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在句子或篇章理解中无法注意到形态线索的问题 。从上文不难看出 , 二语习得领域中的形态特征习得和形态特征加工处理机
25、制研究似乎独立于形态学的理论研究 。事实上 , 形态学研究的发现如 Bylee 和 Beard 以意义为基础对形态学进行研究的方法或结果 15, 如果利用得当 , 将会为二语习得中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启示或借鉴 , 进而为二语学习者借助形态线索进行句子或篇章理解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 四 ) 形态学在语言产出中的作用语言准确性 、流利度和复杂度是学习者二语水平的重要标志 , 而曲折语素经常被看作衡量学习者二语运用准确性的标尺之一 。二语学习者在写作或会话中经常省去形态标记 , 因为在即兴语言使用中他们主要关注是所要表达的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Smith 指出语言主要有三种基本功能 : 交际功能
26、、34第 5 期 吴延国 : 形态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融入功能和表现功能 16 47-56。在他看来 , 交际功能就是指在人际间传递指示或事实信息 , 而融入功能则是指说话者的语言水平已经达到被目标语社会群体认同的程度 ; 相比之下 , 语言的表现功能则远远超越融入功能 , 它指的是说话者因其语言技能成为一个语言群体中受尊重的成员 16 47-56。在语言学习的初期 , 学习者无意利用目标语实现融入功能和表现功能 , 只是限于用目标语传递事实或指示信息即着眼于实现交际功能 , 因而无需关注语句中的形态特征标记 。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 , 他们逐渐获得监控语言使用的能力 , 这就促使他们
27、开始注意语句的形态特征标记 , 因为此时他们已经意识到流利度不是衡量语言水平的唯一标准 , 交际亦不是语言的唯一功能 ,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能否准确地运用形态特征标记成为二语口语和写作能力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形态学研究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粘着语素的地位和性质问题 。粘着语素对二语学习者而言也构成了一个挑战 , 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形态 、句法和音系的交汇 17。对于 well、shes、和 were 等中的粘着语素 , 是否应该被视作独立的词汇还没有定论 , 而且什么时候运用粘着形式 , 什么时候不用 , 对学习者来说不仅仅是个形态问题 , 还应考虑诸如语用等其他因素 。跟英语相比 ,
28、 法语中粘着语素的学习特别是位于动词前面的宾语粘着语素对法语的二语学习者构成了很大的问题 18。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取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 ,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学科的形态学研究 。形态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产出方面的准确性 , 比如粘着语素的使用等 。( 五 ) 形态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作用在上文讨论形态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时 , 实际上已经涉及到形态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作用了 ,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形态学研究与二语研究相互影响 , 相互促进 ( 本文暂不涉及第二语言研究对形态学研究的启示 ) 。形态学研究对象位于音系 、词汇和句法的接口 , 这
29、一点对二语研究者来说特别重要 , 因为对它的研究能够揭示很多问题 , 并能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建构提供支持 。近年来二语领域中的形态特征研究成果丰富 , 而且其地位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 , 例如国际上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学术期刊 语言学习 ( Language Learning) 2010 年第一期专刊研究二语学习者的形态特征习得和加工处理问题 。毋庸置疑 , 形态学研究成果将会为二语领域中的相关研究提供全新视角或重要启示 。例如 , Gor 提到二语习得中形态特征习得和形态特征加工研究方面很多问题悬而未决 , 例如 “在曲折语素的研究方法上存在着一元系统模型和二元系统模型两种对立观点 , 而这两种
30、观点的对立源于曲折变化是否规则 , 而且与词频效应有着密切关系 ” 19。形态学研究成果或能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新思路 , 例如 Aronoff 提出了他的以词为基础的形态学理论 , 这与传统或正统的形态学理论形成鲜明的对比 , 但他的理论很有可能为解决二语曲折语素研究中的一元系统模型与二元系统模型之争带来突破 , 让研究者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20。三 、结论他山之石 , 可以攻玉 。一方面 , 形态学研究成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改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音学习效率 、加速他们的词汇学习进程并提高他们在语言理解和产出方面的准确性 , 而另一方面 , 形态学研究成果也能够为第二语言研究者提供全新的理论视
31、角 。换句话说 , 在二语学习中 , 学习者要提高形态学学习的意识 , 学会自觉利用形态学研究成果以提升自己的语言学习效率 。此外 , 二语研究者亦应及时借鉴形态学研究最新成果 , 以推进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建构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Dulay H, Burt M Natural sequences in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974, 24( 1) : 37-53 2 Aronoff M, Fudeman K What is Morphology? M 2rd Malden, MA: Wiley-Bla
32、ckwell, 2011: 2 3 Poedjosoedarmo G Teaching Pronunciation: Why, What, When and How M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Centre, 2002: 1 4 王初明 外语是怎样学会的 M 北京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10: 85-9344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年 5 Siegel D Topics in English Morphology M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79: 111-148 6 Hankam
33、er J Morphological parsing and the lexicon C / / Marslen-Wilson W D Lexical Representations and ProcessCambridge, Mass: MIT, 1989: 392-408 7 OGrady W, Archibald J, Aronoff M, et al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M Boston: Bedford, 2001: 3 8 Domnguez J A The role of morphology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ac
34、quisition and learning J Revista Alicantina de Es-tudios Ingleses, 1991( 4) : 37-47 9 Lowie W M The acquisition of interlanguage morphology: A study into the role of morphology in the L2 learners mentallexicon D Groningen: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1998: 2 10 Nation P Managing Vocabulary Learning M S
35、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2002: 6 11 Van Patten B Input processing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 / VanPatten B Processing Instruc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Commentary Mahwah, NJ: Erlbaum, 2004: 11 12 Littlewood W Language vari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J App
36、lied Linguistics, 1981, 2( 2) : 150-158 13 VanPatten B Input Processing and Gramma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Ablex, 1996:13-86 14 Ellis N, Sagarra N Learned attention effects in L2 temporal reference: The first hour and the next eight semesters J Language Learning, 2010
37、, 60( s2) : 85-108 15 Carstairs A Current Morphology M London: Routledge, 1992: 172-192 16 Smith D M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social status of pidgin languages C / / Smith D M, Shuy R Sociolinguistics inCross-Cultural Analyses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72 17 Spencer A Morpholog
38、ical Theory M Cambridge, MA: Blackwell, 1991: 350 18 Wust V L2 French learnersprocessing of object clitics: Data from the classroom J L2 Journal, 2010( 2) : 45-72 19 Gor K Introduction Beyond the obvious: Do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process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J LanguageLearning, 2010( 1) : 1-2
39、0 20 Aronoff M Word Forma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76: 17-30The Role of Morpholog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aking ESL Learning as an ExampleWU Yangu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Jiaoto
40、ng University, Dalian 116028, China)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s manifold and compli-cated Taking ESL learn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s meant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of mor-phology or morphological research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
41、ng, aiming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e role of mor-pholog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by establishing connections between seemingly theoretical research inmorp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n the one hand, the efficienc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nbe greatly enhanced by turning to the findi
42、ngs of morph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other hand, advances inmorphological study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per se such as vocabulary ac-quisition research, etc ,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brieflyKey words: morphology;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le54第 5 期 吴延国 : 形态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