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论文【摘要】: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审美教育通常称为美育,美育的目的是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小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本文将对美育的实质及美育的任务与意义作一定阐述,并结合教学实际重点论述小学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教学 审美 素质教育 序论 教学,要以文字训练为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文字训练决不是教学的全部内涵。教学,除了要进行文字训练(这是基本的、主要的) ,还要进行思维训练
2、,进行审美素质教育,而审美素质教育,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小学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就是凭借教材,通过识字、阅读、作文以及课外活动,使儿童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教育是以文学为对象的审美教育,教育中的文学作品就是为追求真、善、美而出现的美学现象。小学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其内容和形式都蕴藏着丰厚的审美因素,为学生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且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又是伴随着审美活动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二期课改精神更是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
3、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 ”其充分肯定审美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充分肯定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当今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美育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育的实质 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谭好哲在美术报中发表的美育的意义一文中说到:“一个国家的教育状况体现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及其国民文化素质的
4、水准。而完整的理想化的教育又断断不能缺少了艺术的教育或曰审美教育。无论中外,也无论古今,从来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没有不重视审美教育在人格养成和人性塑造中的重要作用的。 ”而鲁迅先生也有“发扬真美,以娱人情”的美育观念。 二、小学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一套小学教材,就像一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微到细菌的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的内容。据初步统计,部编教材中有上百篇表现催人奋发的社会美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这一篇篇课文,无不以其特有的魅力,发挥着审美素质教育的潜能。马背上的小红军、狼牙山上的五壮士、手托炸药包以一己骨肉之躯为革命开道的董存瑞、为救朝鲜儿童视严寒冰河若等闲
5、的罗盛教,这些英雄人物在儿童心目中是一座座崇高的丰碑,他们的光辉业绩陶冶着儿童的情操,也净化着儿童的心灵。 在小学教材中,还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如火烧云等。儿童在学习这类课文时,自然而然地会受到美的熏陶、激励,从而想要去开拓、去创造、去争取光辉灿烂的未来。艺术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是现实美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学美是艺术美的一种。小学教材的编者,为了更有效地对儿童进行文字训练,编选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无疑是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尤其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汉语、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独树一帜,独具魅力。以语音而论,现代汉语语音明朗响亮,和谐协调,加上特
6、有的四声声调,更增添了语音的抑扬顿挫。以这样的文学作品,自然琅琅上口,顺畅协调,富有音乐美。三、小学教学过程中的美育 当前,小学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要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并重的指导思想。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由此,概括地说,小学教学中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基本的审美能力。教学要渗透审美
7、教育,它是学校完成学生美育任务重要的一环。小学生年龄大致在 7-13 岁,正处于个性心理发育成长的少年期,这个时期是审美静观能力的形成期,对个体审美心理发展而言,这是个重要转变。他们开始能将流转不已、瞬息万变的外部现象纳入一定的形式,形成审美意象。由此,文学作品的欣赏成为可能(文学欣赏以审美意象为基础) 。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美育,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功效,是其它任何美育的形式所取代不了的。从实际功效说,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从远期意义说,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
8、四、培养儿童语文审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审美素质教育 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内涵丰富、美不胜收。古诗中蕴含着众多美的因素。古诗的最大特点就体现在汉语的音乐美上,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吟诵,深切地感受那种节奏感,韵律感,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就像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题西林壁就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庐山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从“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创造出庐山的意境。当我们学到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时,诗人与好友分别
9、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到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让我们深深的感觉到“人间最美是真情”的美德。(二)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素质教育 中国的文字意蕴深远,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 “情动而辞发” 。阅读是“披文而入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感知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审美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挂图、实物等教学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抓住美词美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恰当,欣赏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入景动情,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从而自然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爬山虎的脚一课中,作
10、者在描写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时:刚长出:嫩红嫩绿长大了:绿得新鲜匀称整齐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的理解课文,我找来了一些爬山虎,在课堂上亲自发到学生们的手里,让学生亲自感受“爬山虎的脚” ,这样不仅调动的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引起学生们对美的更直观的享受。 而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我根据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都当“小演员”用亲自演绎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小木偶的旅程,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们体会到生活的多种滋味,并决心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但是传承美的不仅仅在于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在于课外的积累。教师要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为了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收获
11、的美与同学分享,我要求学生在课后读书并对课后阅读体会在班上进行交流。如:在学习完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我们学习了很多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板着脸” 、 “笑嘻嘻” 、 “兴冲冲” 、 “愤怒” 、 “亲热” 、“痛苦” 、 “可怜巴巴”等,在课堂上我注意让学生们对这些词语进行积累,课外让学生续编故事,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训练学生们的创造性表达的能力.三)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审美素质教育 对于教学来说,美的创造一般是指作文。作文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高级阶段。小作者在这种脑力劳动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从创造的产品作文中感受到自身的才能而获得最充分
12、的审美愉悦。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敏感性不强,缺乏鉴别能力,有时往往见丑事容易,见美难,甚至美丑不分。因此,对于教学中学生美的创造作文来说,观察是前提。 为了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丰富作文素材,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带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自然美,激发审美情趣。如在明媚的春天,带领同学们出去踏青,感受春天的美。回到课内,让学生用美来说说,学生畅所欲言:春姑娘在抚摸着我的脸颊,柳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再配以音乐来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想象驰骋,思路纵横。写作时,教师不做过多分析指导,给他们更广
13、阔的想象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尽情自由地表达。再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大家共同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老师做精要的点评。这样每个同学的作文状况都得到大家的关注,就会激发每个学生认真写作的愿望。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评改同学的作文,能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通过针对不同文章的点评,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写作手法,使正确的写作理念和方法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可谓一举多得。 生活中也到处蕴藏着美,只要善于观察,细心体会,就会在平凡、细微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我们通过和学生聊天,指导学生搜集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并在课堂上讲述,让大家谈谈对故事的理解,对美的感悟,辨别真善美,将提取的精华作为
14、写作素材,同时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的审美观点。学生写出了很多内容鲜活、蕴意深厚的佳作。 我们还可以在阅读课中进行小练笔。在教学搭石时,为了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搭石是一件不太引人注意的小事,本文的作者却能从中发现那么多的美,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你们有什么启发?并组织学生以“寻找生活中的美”为主题展开讨论交流。 总之,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观察、想象和分析事物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观察中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挖掘事物的美,通过比较分析,抓住事物的特征及特点,并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已发生的情节中想象出新的情节,把自己找寻到的美鲜明地表现
15、出来,从而自然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结论 无论中外,也无论古今,从来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没有不重视审美教育在人格养成和人性塑造中的重要作用的。正如鲁迅的“发扬真美,以娱人情”的美育观念,梁启超对于情感与人生趣味的鼓吹与倡导等等。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审美能力不能自发的形成,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目的性的去培养和开发这种能力。要想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教师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去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美、去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化到教案中。最后,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去体验,去分享这种美。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注重审美情趣和意识的锻炼与培养,能焕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亟待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周丽.论教学中的审美教育C.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 将孔阳 朱立元.美学原理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0 月版. 3 教学通讯J.报社. 2006 年 8 月10 月刊. 4小学教师J.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 7 月10 月刊. 5 谭好哲.美术报J.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2007 年 7 月 7 日,第 3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