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填空1、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 5 米处,若人以 0.5 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 6 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米,此时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3m 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 1m 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3、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
2、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_。4、(2 分)小丽同学正在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如图所示她身高为 1.6m。她在镜中像的高度是_m;她到镜面的距离是 0.4m,像到她的距离是_m。5、某水池中水深为 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 5m 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_m。6、小芳在距平面镜 1m 处照镜子。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_(实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 0.3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m,像的大小_(变太变小不变)。7、小明站在平面镜前 lm 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m,他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
3、或“不变”)。8、一只小鸟在离湖面 10 米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 5 米,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_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9、当你站在平面镜前 2m 处,镜中的像与你的距离是_s。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像(选填“实”或“虚”)。二、选择1、一个半径为 5m 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 3m 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 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2A、1m B、2m C、3m D、4m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1.5m 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1.5m B
4、、2.0m C、2.5m D、3.0m3、一位同学身高 1.7m,站在 1m 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A、0.7m B、1m C、1.7m D、无法判断4、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5、如图 4 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得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C、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 B 始终能与 A 的像重合6、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
5、说法正确的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7、一个间学站在平而镜前 zm 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1m B、2m C、4m D、6m8、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三、作图1、小明身高 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lm 处,他在镜
6、中的像高是_m,他到像的距离是_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 9 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人在屏幕上的影子A蜡烛通过小孔成像B荷花在水中的倒影C铅 笔 好 像 在 水 面 处 折 断 了D32、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3、如图(甲)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4、(2 分)按题目要求作图:如图乙所示,画出入射光线 AO 经平面镜 M 后的反射光线四、实验1、为了探究平面镜成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v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u的关系,现将泡沫塑料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白纸平放并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在白纸中间测一条直线MN
7、,把一块带支架的平面镜(不透明)沿直线 MN位置,使平面镜底边与直线 MN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 16 所示,请你在图 16 装置的基础上,利用一把刻度尺和一盒大头针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v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u,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2、小伟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图(甲)MNA B4(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2)当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进,移去蜡烛 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
8、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3、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5cm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烛焰高 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B 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B 蜡烛的烛焰高cm;(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3)小成在 B 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4)小成以 5cm/s 的速度匀速将 A 蜡烛远离玻璃板 2s 时,B 蜡烛应与 A 相
9、距_cm 才可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2)如果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于是,可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5、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1)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5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
10、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 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20cm 的 A 处时,玻璃板后 B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 B 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 B 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3)晓雯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 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6、如图 l5(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l)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A 和 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填“A”或“B”)侧观察腊烛
11、 A 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图 15(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 B 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cm。(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 A 的像时,看到在像 B 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 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7、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如果在图 a 中蜡烛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选填“实”或“虚”)。把与 A 蜡烛同样大小的蜡烛 B 放到 A 蜡烛像的位置上,将
12、会看到图 c 所示的现象.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_。参考答案:一1、4,不变(与人等大)62、3,仍然3、平面镜,沿直线传播4、1.6,0.85、反射,56、虚,0.7,不变7、1,不变8、20,虚9、4,虚二1、C2、D3、C4、C5、A6、C7、C8、C三1、1.7,2,如图2、3、4、四1、1、在镜子前面任意点 O 点垂直插一大头针,然后在任意点 A也垂直插上一大头针,调整视角使得人只用一只眼睛看 A,但看不到镜中大头针 O 的像,保持人眼的位置不变,在A点和人眼之间再插一大头针 A,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大头针 A,看不到 A及 O,用同样的方法,标志出 B 及 B,移开镜子,用直尺连接 AA
13、及 BB,并延长使相交于 O点即7为像的位置用直尺测量 O 到平面镜距离为 u1,测量 O到平面镜距离为 v1,并将数据记入表格。2、仿照步骤 1,依次再做 5 次实验,分别得到 5 组 O 到平面镜的距离、5 组 O到平面镜的距离,并将数据记入表格。实验次数 1 2 3 4 5 6u/cmv/cm2、(1)大小,(2)虚,(3)测出 A 和 A、B 和 B、C 和 C到像面的距离,比较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的两对应点是否重合)。3、(1)8,(2)较暗,(3)不可能,(4)154、(1)确定像的位置(2 分),(2)2(1 分),(3)不合理(1 分),(4)一组数据太少,存在偶然性(2 分)5、(1)位置(2)虚(或“正立等大虚”)(3)10说明:(2)问中必须答出虚像,只答“正立等大”不得分。6、大小,A,2.38,不变,一个像是反射形成的另一个像是折射形成的7、(1)没有(2 分),虚(2 分),(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