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647925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主要内容,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二、传染病应急处置概述 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四、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病性的疾病。 法定传染病 39种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

2、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传染病概述,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猴痘、诺如病毒腹泻、轮状病毒腹泻、基孔肯雅病、Handra病毒病、Niphel病毒病、西尼罗热、人疱疹病毒-6、埃博拉出血热、嗜人T细胞白血病I型病毒、黄热病等。 细菌性传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莱姆病、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肺炎球菌肺炎、b型流

3、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等。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方式,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小时内 乙、丙类和其他传染病:24小时内 传染病报告实行网络直报。 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如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辖区疾控机构核实后,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代报。,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与控制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 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

4、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修订,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 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尘埃 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 水、食物、苍蝇 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 手、用具、玩具 日常接触传播 吸血截止动物传播 虫媒传播

5、 血液、体液、血制品 土壤 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 比例 流行周期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质 、量、时间、三间分布 有感染后免疫,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新发传染病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生物、化学和核辐射恐怖事件 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特别重大(级、红) 重大(

6、级、橙) 较大(级、黄) 一般(级、蓝) 报告主体: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时限:2小时 形式:网络直报 电话 传真,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组织体系,应急指挥系统-保证行政组织、社会动员、指挥协调; 医疗救治体系-保证病人救治、控制、监测前哨;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技术手段保证预防控制措施到位;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通过法律手段保证预防控制措施到位 其他-公安、交通、农牧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原则,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决定启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省政府决定启动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政府决定启动

7、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政府决定启动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几个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 传染病类 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 其它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传染病菌毒种丢失事件 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映 医源性感染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4,,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要求,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

8、作职责内容: 各类传染病聚集病例、暴发疫情 指标: 各类传染病聚集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率要达到100%,规范处理率要达到85%以上。 每次处理工作要及时撰写现场调查报告,要做到格式规范、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控制措施合理。 调查报告要及时进行上报和存档。,传染病应急处置,释义:传染病流行病学在现场中的实际应用,传染病现场流 行病学,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 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 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并研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最终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发展的源头。 现场流行病学 主要针对疾病流行、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

9、查(调查、预测与调查控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主要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作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传染病应急处置 主要是针对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疫情蔓延,传染病疫情处置准备,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及技术方案 传染病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开展培训和演练 卫生应急储备,16,传染病应急机构,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 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17,专业机构职责,疾控机构 信息报告管理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和实验室检

10、测 医学观察 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 监督机构 开展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落实情况督导检查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防范突发事件发生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提供准确信息 完善预警和监测系统设置,配备完善必要设备,确保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正常运行,18,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疫情监测 病人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 协助疾控机构开展标本采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废弃物处理 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分析、总结,积累医疗救治经验,19,应急处置的目的,核实疫情,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并对其危害作出评价。 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 预测

11、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10个步骤,1.现场调查组织准备,2.核实诊断或信息,3.确定暴发或流行存在,4.建立病例定义,5.核实并计算病例数,采访病例,6.描述行分析(三间分布),7.建立并检验假设,8.迅速采取控制措施,9.完善现场调查,10.报告反馈交流结果,时间 TIME,现场流病调查不一定每次病因都明确。 需要后续调查,现场调查的启动条件,前提条件 获得传染病事件的相关信息 信息来源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政府有关部门(如卫生、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 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等) 媒体(报纸、广播、电

12、视及网络) 公民(群众举报),接获信息后的响应,初步分析信息的准确性 初步确认后联系信息来源地,进一步核实 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1、现场调查组织准备,组成现场调查组 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 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组 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 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寻求其他部门配合职责分工 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 调查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现场调查物资装备,调查表格和调查器材 个案调查表 标本采集设备、试剂: 标本采集登记表 足够数量的采样耗材,包括:采血管、5ML注射器、医用酒精、碘酒、压脉带、镊子、

13、棉球、试管架、记号笔等。 相应的快诊试剂 个人防护用品(PEP): 口罩、一次性手套、隔离衣(不要过度防护) 现场联系资料和器材、电脑、照相机 参考资料: 专业书籍等 宣传资料: 明白纸 适合交通工具,调查需要了解哪些情况,1、了解本次事件概况: “首例”病例或“首诊”医生了解事件的经过采取的初步措施 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2、核实诊断、信息、开展调查,核实诊断目的 在于排除 误诊 实验室检测错误 方法 访视病例 首诊医生和首诊病例 查阅医疗记录 核实实验室检测结果 内容 收集病人基本情况,简单描述流行 腹泻 收集病人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

14、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开展调查,3、建立病例定义,四项要素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临床和/或实验室信息,病例定义的应用原则,简单、易用、客观 分层次 疑似病例、可能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现场调查的不同阶段 早期“宽松”敏感性高发现更多的病例控制中期严格、特异性高病因研究后期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的目的 举例 确诊病例 2000年5月1日-30日居住于*县的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血清学检验麻疹IgM+ 可能病例 2000年5月1日-30日居住于*县的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 疑似病例 2000年5月1日-30日居住于*县的发烧的学龄儿童,29,5、核实并计算病例数,目标努力找到所有可能的病例排

15、除非病例 个案调查采访病例 进行系统的搜索:门诊、病房、学校、托幼等 利用多种信息源 密切接触者调查,个案调查表,选择合适调查表 *调查表合适与否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败。 填写要求规范、完整、明确、具体。 内容应包括如下几部分: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工作单位等。 2、临床部分:发病日期,症状,体征,化验等。这些内容是为了核实诊断用。 3、流行病学部分:病前接触史,可能受到感染的日期和地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接触者,预防接种史等。 4、预防控制措施部分: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者的措施等,6、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回答: 哪些人发病了? 他们在哪儿感染? 何时感染的?

16、 怎么感染的? 目的 为探索卫生事件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并确保阐明卫生事件及其基本因素 用易懂易交流的基本术语提供了有关卫生事件的详细特征 明确卫生事件所危害的人群,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及对卫生事件其他方面可供检验的假设,32,X,时间分布-流行曲线,定义 用直方图表示在适当的间隔时间(X轴)内所发生的病例数(Y轴) 按发病时间的病例频率分布图 从曲线形状可以做出多种推断 利用潜伏期后推可能的暴露时间 区分暴露的类型 预测病例数量,X,地点分布,常见于 居住地点 工作地点 活动(学校、娱乐、旅行等)地点标点地图: 特殊居住地和/或暴露 建筑物内部 街道或邻居 县/省分布,X,X,人群分布,分析

17、患者的特征 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或其他任何有用的描述病例特有的特征 如果发现一个特别的特征,通常会对查找危险人群提供一个线索,甚至找出一个特异的暴露因素 有些疾病首先侵犯一定的年龄组或种族 有时患某种疾病的人与职业明显相关 对疾病宿主、传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将获得更特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治疾病,7、建立并验证假设,写出报告,目的是描述并解释相关问题 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暴露因素,找出致病危险因素对各组之间进行比较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列队研究cohort study考虑因果关系初次报告,8、迅速采取控制措施,终止暴发或流行

18、,消除传染源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保护危险人群,采取控制措施,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处理应同时进行 现场调查开始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应当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控制措施 尤其在现场调查初期可以根据经验或常规知识先提出简单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原因 只顾调查寻找致病原因而不采取控制措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甚至引起法律诉讼 现场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疾病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传染病防控措施,传染病报告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40,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对病人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

19、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分级管理 甲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乙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乙类传染病疑似可在医疗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4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2,对接触者的管理 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都应该接受检疫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检疫日期 不同措施 留验:即隔离观察,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进行留验,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并要求在指定的场所实施诊察、检验

20、和治疗。 医学观察:对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施行医学观察,在正常工作和学习情况下,接受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 应急接种 药物预防,42,针对传染源的管理-3,对动物传染源的隔离 根据危害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消灭 捕杀、焚烧或深埋 隔离治疗 预防接种或检疫,4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估计疫源地范围 疫点和疫区 传播途径不同,措施各异 肠道传染病:加强被污染的物品和周围环境等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加强空气消毒、通风及个人防护 血源性疾病:杜绝吸毒和共用注射器、推广安全套 虫媒传染病:杀虫 措施 消毒 杀虫,44,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原则: 传染病流行前 主要通过预防接种提高

21、机体免疫力,降低人群易感性 传染病流行时 主要通过药物预防和一些防护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免受病原体侵袭和感染 方法 免疫预防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药物预防 具有特效防治药物的传染病 应急措施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虫媒传染病防护 性病艾滋病,45,9、完善现场调查,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的质量 复访,10、书面报告,书面报告 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 种类 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书面报告,初步报告 包括进行调查所用的方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初步的病因假设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要求:快、简要 进程报告 及时向上级汇报疫情发展的趋势、疫情调查处理的进展、调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等 快、新 总结报告 描述暴发或流行的总体情况,引起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全面和完整,传染病应急处置流程,相关疫情报告 初步核实确认 准备工作 现场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 制定调查方案 明确职责基本情况调查 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标本采集 实施现场调查 主动搜索、登记 (调查控制同时 ) 密切接触者追踪、医学观察、标本采集疫点消毒健康教育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初步调查结论 调查报告反馈 评估,49,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