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武庙教学设计及模式分析.doc

上传人:w89153 文档编号:863853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武庙教学设计及模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武庙教学设计及模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苏武庙 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理论分析安徽省 怀远县仁和初中 苏同润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把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苏武的高尚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苏武庙诗中发现学古诗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体会唐诗的精妙之处。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搜集并准备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2.反复朗读苏武庙一诗。教学流程和策略: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1.让学生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教师作适当补充。2.板题释题、简介作者板题释题 苏武庙 温庭筠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温庭筠

2、 (约 812870),唐代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 、 “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 (可以点先学生介绍,然后老师再补充)武帝天汉元年(前 100)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 81) ,才返回汉朝,前后长达十九年。这首诗就是作者瞻仰苏武庙后追思凭吊之作。二、初读

3、诗歌,整体感知1.师生听朗读录音,共同找出这首古诗的韵脚2.教师提示学生朗读请注意的事项:有节奏感有高低音有古人情感。3.男女生分组各朗读,其他学生按朗读事项进行点评,然后学生再齐读。4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教师巡视,解疑答难。思考: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首联:这两句分点“苏武”与“庙” 。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到匈奴后,得知苏武尚在,乃诈称汉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苏武系在雁足上的帛书,知武在某泽中,匈奴方才承认,并遣武回国。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这里有辛酸的追忆,

4、有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难以言状,难以禁受。诗人以“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炼,真切传神。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 “古祠高树” ,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都年代杳远。这就为三、四两句转入对苏武当年生活的追思缅想创造了条件。颔联:这是两幅图画。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在寂静的夜晚,天空中高悬着一轮带有异域情调的明月。望着大雁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又向南方飞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这幅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

5、幅是荒塞归牧图。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塞草,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这幅图画,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 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 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上句说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史载苏武“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李陵答苏武书中也有“丁年(壮年)奉使,皓首而归”之句。下

6、句说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 “甲帐” 、 “丁年”巧对,向为诗评家所称。此联先说“回日” ,后述“去时” ,由“回日”忆及“去时” ,以“去时”反衬“回日” ,更增感慨。一个历尽艰苦、头白归来的爱国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当年出使的情况,能不感慨万端吗?尾联:此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三、再读全诗、指

7、导背诵四、学生质疑、共同解决五、总结本课,升华感受这是一首怀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本诗以“见”为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六、延伸训练,培养能力1.背诵这首诗。2.课外阅读苏武传 。苏武庙 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温庭筠的苏武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为了让学生能透彻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首先安排学生做好扎实的课前预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其它资料了解苏武和温庭筠的大致生平,了解温庭筠写这首诗的背景,同时尽可能的熟读这首诗。在此基础上把握课堂的每分每秒和每个细节,充分进行有效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读懂这首诗,读懂苏武和诗人,真心感悟并用心体会本诗人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诗歌和理解内容,指导学生当堂背诵,趁火打铁,事半功倍。最后通过延伸训练,既巩固了课堂教学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非常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累积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