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地基土层中附加应力和变形所不能忽略的那一部分土层基础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 人工地基把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天然地基不需处理而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土的结构土在生成过程中所形成土粒的空间开列及连接形式。 单粒结构又砂粒或更大颗粒在水或空气沉积形成的结构。蜂窝结构又粉粒在水中下沉形成的结构。絮状结构由粘粒集合体组成的结构。 土的构造指土体各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土的组成。 颗粒级配指打下土粒的搭配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空隙率土中
2、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含水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粒重量之比。 天然重度土单位体积的重量。 饱和重度土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单位体积的重量。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干重度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 有效重度水下土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有效重度。 土粒相对密度土粒重量与同体积 4时水的重量之比。 不均匀系数土的限定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曲率系数结合水受土粒表面电场吸引的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自由水不受土粒电场吸引的水,其性质与普通水相同,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孔隙中,它能在重力或压强差作用下流动,能传递压力,对土粒有浮力作用。 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孔隙中,由
3、于水和空气交界处的弯液面上产生的表面张力作用,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毛细管逐渐上升形成毛细水。 界限含水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 触变性粘性土的结构受到扰动后,会导致土的强度降低,但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又随时间逐渐增大,这种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碎石土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 2 mm 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 50的土。 砂土砂土是指粒径大于 2 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且粒径大于 0.075 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 50的土。砾砂粒径大于 2 mm 的颗粒超过全重 25%50。粗砂粒径大于 0.5 mm 的颗粒超过全重 50。液限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分界
4、含水量称为液限。9、附加应力: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他外载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 10、软弱土层:把处于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层,处于松散状态的砂土层,以及未经处理的填土和其他高压缩性土层视作软弱土层。 。 11、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是一种直接置换地基持力层软弱土的处理方法,施工时将基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除,分成回填砂、碎石、灰土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并加以夯实振密。12、桩基:依靠桩把作用在平台上的各种载荷传到地基的基础结构。 。13、地基处理:软弱地基通常需要经过人工处理后再建造基础,这种地基加固称为地基处理。 14地基 受建筑物荷载的影响。 ,建筑物下一定范围内土层将产生应力和
5、变形,应力和变形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地层称为地基。 15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一般由砖。 、石或混凝土材料建造,依靠墙身的自重来抵抗由于土压力引起的倾覆力矩。 16含水率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含水率。 17基底压力 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 。18固结度。 。 某一时刻的沉降量和最终沉降量之比。19土的抗剪强度。 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 20基底压力。 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 21、固结度。 22、某一时刻的沉降量和最终沉降量之比。23、软土地基有哪些处理方法。 机械压实法、强夯法、换填法、预压固结法、挤密法、振冲法、
6、深层水泥搅拌法、托换法24、主应力面:如果某一平面上只有法向应力,没有切向应力,则该平面称为称为主应力面。25、粘土的触变性:在含水量不变的条件下粘土因重塑而强度降低(软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的强度又逐渐恢复(硬化) ,粘土的这种性质称为粘土的触变性。 26、剪胀性:是指土受剪切时不仅产生形状的变化,还要产生体积的变化,包括体积剪胀和体积剪缩的性质。 。27、地基容许承载力:它是指地基稳定有足够的安全度并且变形控制在建筑物容许的范围内时的承载力。 。 28、浅基础:一般是指埋置深度小于 5 米,施工方法比较简单,无须采用特殊的措施和设备,而且常是修建在天然地基上的基础。 。 22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他外载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 23. 在墙后填土作用下,墙发生离开土体方向的位移,当墙后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