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中国人的翡翠玉石文化 2翡翠玉与文化的渊源是什么 .4翡翠的文化灵魂 .6翡翠之文化 8翡翠 中国玉文化的结晶 10翡翠(带您了解翡翠的文化知识) 11翡翠的文化 .12札记 翡翠的文化魅力 .13翡翠福文化 .15东方绿宝石翡翠的文化魅力 .16翡翠与中国人的绿色情结 .17翡翠的文化与欣赏 .19中国人的翡翠玉石文化 中国人对翡翠玉石的特殊爱好自古有之,喜爱翡翠甚于黄金和其它玉石,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并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正因为此,自古以来得到人们由衷的偏爱。一、翡翠玉
2、石的佩饰翡翠属于硬玉类,而珠宝玉饰是一种财富,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自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已喜欢佩戴珠宝玉饰。古代人们佩玉,主要不是简单的装饰,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美,而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古代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时至今日,珠宝玉饰仍然视为幸运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并已逐步成为表现个人性格、装饰、品位、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外表上令整体的衣饰打扮得更加明艳照人。现代玉饰的品种款式多种多样,有:珠串、手镯、发夹、翡翠挂件、套装饰品、戒指、金镶玉品
3、、玉腰带等琳琅满目,除岫玉、玛瑙、密玉等玉料外,还采用翡翠、青金、鸡肝石、孔雀石、东林石、珊瑚、水晶、芙蓉石、木变石等等玉石原料。规格款式不断翻新,单珠串就有平串、宝塔串、花色串、异形串、随形串等等。这些珠宝玉饰通过精心的配带,会给你的生活、衣饰起到珠联壁合的效果。二、翡翠玉石的玩赏如今,玩赏玉的款式、造型、纹饰、创意及做工等都有很大改进,更加强调玉的吉祥性、玩赏性和艺术性,其主要品种有玉器人物、花卉、雀鸟、走兽、器皿、玉山籽雕等各种中小摆件,各玉盆景,玛瑙观石,水晶原石,玉石样本,玉石籽料等,从原石到雕件应有尽有,形态优美、色泽丰富、做工精致、别具情趣。使人们在观赏、把玩中得到精神和文化的享
4、受,特别是闲时触摸玉饰往往产生一种舒适、高雅的情趣,使人感到无比的喜悦、兴奋和满足。还有在室内装饰时,玩赏玉件与字画、古玩及其它工艺品组合配置,能够相映生辉、营造出居室的典雅文化氛围。另外,玩赏玉器作为礼品、信物、吉祥物等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各种交往之中,是亲属、朋友、友好之间表示爱心、感情、良好祝愿或祈求平安的首选馈赠之物。三、翡翠玉石的收藏收藏古玉,如经济条件较好,实力特别雄厚,可按有精必收的原则进行收藏。稍次的,可以时代为专题,如“唐代古玉 “、“宋代古玉“、“明清古玉“ 等,亦可以用途分“古代佩玉“、 “古代礼玉“ 、“ 古代山子“,以具体器物分“ 中国玉琮“、 “中国玉壁“、“
5、中国玉鸟“、“中国玉龙“ 、“中国玉人“、“ 中国玉杯“ 、“ 中国玉带钩“等。古玉收藏,应以工精,质优,色巧、形奇为标准,看多了、研究多了,能达到“爱不择手是好玉“的目的。收藏古玉一般必须从新玉和旧玉两大类去进行鉴定。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玉材,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一般讲,好的玉料仅仅是制作玉器的基础,它的价值还是要以人工设计雕琢后才能最终体现出来的。唐太宗说得好:“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因此,玉工水平的高下又是决定玉器品位的重要砝码,好的玉器应在用好的玉料的前提下,达到构图精美和谐,工艺精雕细刻,抚之温润脂滑者为上品。而旧玉的鉴定除了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外,还要
6、识别玉器的制作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占有者的身份,还要学会对每一种器物造型的特点(包括局部造型)的综合分析等,而造型的独到,往往又能左右玉器的价值。四、请您“养玉 “如果允许,你要去买玉,一环一块一方一片都可以。在所有做首饰的材料中,玉与人最亲也最近。金钱是钱,钻石是价,而玉,是生命。信不信?握玉在手中,轻轻地抚摸再抚摸,就象抚摸自己光滑的肌肤柔软的心。你会发现玉是活的,有体温有心跳,有温润的水份,正和着你的思绪在共鸣。能够让玉常常贴着肌肤最好,玉不会辜负你丝丝缕缕的滋养,就象有灵性的鸽子,即使放飞也记得回家。经过你手的玉,必定会留住你生命的信息。翡翠玉镯的类型(一)依据玉镯外形轮廓可以分为以下
7、几种:1、圆形玉镯,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款式。2、椭圆形玉镯3、方圆形玉镯4、内圆而外呈多角形玉镯(二)依据玉镯条子的形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条子” ,依据其加工后横截面的形状可分为:1、 圆形条子:是最普遍的一种。2、 扁形条子:因呈扁形,佩戴时贴手、舒服。3、 多角形条子:比较少见。(三)依据玉镯表面的花纹,可以分为:1、光身无纹:较普遍。2、竹节纹:表面雕成一节一节似“竹节”的纹,非常特别。3、螺纹:表面雕成螺旋形的纹,北方人称为“麻花” 。4、雕花:一般由于翡翠的原料有绺或有杂质形成瑕疵,雕花可以去掉这种缺陷。5、龙凤:过去古时皇帝所戴的手镯才雕龙雕凤,现代人则按照原料的特色去雕琢翡翠玉
8、与文化的渊源是什么文/万珺常有很多朋友问:翡翠与玉是不是一回事?其实,翡翠是玉的一种,也叫硬玉。翡翠由很多微小的硬玉矿物组成,这些小矿物像小毡子一样互相黏合交织在一起,非常致密结实,使翡翠既坚硬又有韧性;硬玉由于含有一种叫铬的元素而成为绿色,这种大自然造设的颜色鲜艳美丽,仿佛具有生命。很多人都称翡翠为“玉中之王” 。玉文化在中国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其历史早于陶瓷、文字、绘画、雕塑、建筑、丝绸等东方文化形式,而且这七千年中几乎没有隔断过。放眼全世界,还有几个地方,像新西兰、南美几个国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玉文化,但兴盛一时就终结了,只有中国例外。可以说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
9、文明的古文化之一。在西方人眼中,玉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也是最具神秘感的,他们很难理解对某种自然物质的崇拜居然能延续几千年。他们很喜欢听中国的朋友讲玉有灵性,玉能保佑主人,他们到中国来可能会买些玉,回去告诉家人朋友:“我们喜欢钻石,中国人喜欢玉。 ”到底什么是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之中就有对玉的明确定义:“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也就是说漂亮的岩石,具有玉的五德,都可以称为玉。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对玉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崇高品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玉的一个定义除了是“石之美者” ,还应具玉的“五德” 。什么是玉的“五德”呢?“润泽以温,仁之方
10、也” ,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 ,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之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红山文化”距今约五千多年, “良渚文化”距今约五千三百年至四千二百年,不管是北方的红山文化,还是南方的良渚文化,都曾出土大量的玉制品。那时的玉器用
11、料多为蛇纹石岩类、闪长石岩类,花纹丰富、颜色鲜艳、玉质非常软,这与当时加工工具的限制有关,现在只有在博物馆里、拍卖会上能见到这些玉器,一般称之为古玉。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作为礼教的重要器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产自新疆昆仑山的闪石类玉器开始被大量使用。由唐宋至明代,玉器原料已全部使用闪石类玉,这种玉也叫软玉(Naphrate)。和田是最重要的产地,所以也常用和田玉泛指软玉,按颜色分为白玉、黄玉、碧玉、墨玉等不同种类,而其中的羊脂白玉最为闻名遐迩。我们现在如果仅说“玉” ,往往指的就是软玉。清代一种新的玉料硬玉(Jadeite),也就是翡翠,由缅甸大量传入中国。翡翠的出现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玉料的
12、来源,另一方面又全面继承了玉器加工制作的技艺。与此同时,软玉类玉器也得到极大发展,使清代的玉文化相当兴盛。曾有玩玉的朋友认为:翡翠和玉是两码事,玉指的就是和田玉(软玉) 和古玉。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面。玉的两个最重要的品类就是软玉和硬玉:软玉指的是和田玉,硬玉指的就是翡翠。石之美者并具有五德的翡翠是玉的一种,而且稀有性强,它的硬度最高、质地最细腻、种份最通透、颜色最鲜艳,所以称它为玉中之王是有一定道理的。除了以上所说的古玉、和田玉、翡翠以外,现在常见到的玉石还有很多种,像市场上常见的岫岩玉、独山玉、澳玉、东陵石等,由于它们的产量大,稀有性差,这些玉石的价格不高。现代的玉收藏家会面对三个细分的收藏
13、门类:古玉、软玉、翡翠。古玉,价值完全由其历史文化价值决定,材质本身并不稀缺。像前几年在拍卖会上拍出近百万元的红山文化玉龙,材质是并不稀有的蛇纹石质岩,价值很低,在玉龙的总价值中所占比例极小,可以忽略不计。软玉类,历史年代价值和材质本身价值均很重要,材质以白玉中的羊脂和黄玉最为名贵,同等质地的白玉别子,清代工的要比新工价格高出将近十倍。翡翠,价值的绝大部分由材质本身决定,平时行家常说的新坑、老坑,新种、老种,也是指翡翠材质的质量而言,而非翡翠加工的年代。同等质量的清工翡翠与新工翡翠价值相差并不大,只有名人戴过的翡翠例外。(本文作者万珺女士为万瑞祥翡翠俱乐部首席鉴赏专家、国家注册珠宝评估师。)翡
14、翠的文化灵魂16 世纪,翡翠从缅甸传入中国。从那时起,翡翠就深深扎根于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玉石之王翡翠,相互渗透,相互升华,逐渐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翡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福文化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 “福”是一个吉祥字。几千年来, “福”被演绎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把“福”作为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人们求福、盼福、惜福, “福”已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福文化是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吉祥文化包括福、禄、寿、喜、财五大方面, “福”既是五大主题之首,又是各种吉祥文化的概括和代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精华。 “五
15、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仅仅是物质满足,它更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和审美情趣。福文化在翡翠的雕刻题材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与图腾。古人认为龙是鳞虫之长,有变幻无穷的本领;凤则为百鸟之王,是吉祥的化身。有龙凤出现的地方必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在翡翠的雕刻中,一龙一凤被称为“龙凤呈祥” ,这正是中国古代人们以龙凤为图腾的祈福心理体现。貔貅是古代传说中招财进宝的祥兽,据说是龙王的九太子。它主食金银财宝,并且只进不出,故民间有“一摸貔貅运程旺盛,二摸貔貅财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说法。在翡翠雕刻中,翡翠貔貅也是常用的题材之一,它代表着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和对富足生活的憧憬。
16、在选购翡翠貔貅的时候,要注意翡翠貔貅是有雌雄之分的。古人认为蝙蝠、麋鹿、寿桃都是吉祥之物,它们三个在一起被称作“福禄寿”(谐音) ,寓意福禄双全,健康长寿。像这样的翡翠雕刻题材,也是古人寄情于物的传统。十二生肖也是中国传统福文化的灿烂结晶。在中国,生肖可以说是跟随人一生不变的生命符号之一。它寄托着古老的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对人类的朋友动物的无限崇敬。十二生肖也是翡翠雕刻中的传统题材。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而翡翠就是传承中国传统福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在佩戴翡翠享受美的同时,更是把福气也随身佩戴。正所谓,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春秋战国时
17、期,随着儒家文化的勃兴,贵族土卿开始崇尚“观物比德” ,标榜“君子如玉” ,玉被赋予了吸纳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性。 “君子比德于玉” ,将玉的温润光洁与君子的美德结合起来,于是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说法应运而生。据礼记玉藻记载,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官月,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居则设佩,朝则结佩” 。 诗经国风木瓜中也有: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秦风渭阳中亦有记载“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中国古代崇玉之风可见一斑。作为君子,将自身对理想道德的追求,比附于玉的无瑕光洁,将自身人格的砥
18、励磨练,寓于美玉的精雕细琢。以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这正是中国玉文化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华民族8000 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明朝末年,翡翠由一个远征缅甸的驮夫带入中国,它翠绿欲滴,晶莹润泽,外表娇美温润,本质却至刚至柔,与君子追求的道德境界正相吻合。人们把翡翠坚硬的质地、晶莹的光泽、温润的水头、变幻的颜色和可琢的特性与君子的仁、义、智、勇、洁五德结合起来。清朝乾隆皇帝对翡翠更是喜爱至极,将翡翠称为“帝王玉” 。从那时起,翡翠一度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成为蕴含着浓厚儒家文化的绿色精灵。中国传统玉雕工艺古人云: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雕琢,与瓦砾不别。中国古人认为,美玉在于雕刻,
19、美玉出自后天,美玉来自人为,美玉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玉器雕琢工艺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有 8000 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治玉工具。商周时期,治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古人是利用旋转的木砣,蘸上沙子和水,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限的聪明智慧才雕琢出精美的玉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琢玉的真谛。在玉雕业界有一句描写过去玉雕操作的顺口溜:“一轮明月照乾坤,茫茫人海并不深,日行千里身不动,两脚悬空赛仙神。 ”直到现在,工厂的玉雕工人在创新技术的同时,仍秉承着古人优良的玉雕技艺和先人勤劳智慧的品德。翡翠的雕刻正是对传统玉雕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正所谓玉
20、不琢不成器。每一块完美的翡翠饰品都少不了工艺大师的精心打磨。由于翡翠的颜色多样,并且在同一块翡翠上都可以有绿、黄、紫几种不同的颜色,因此俏色雕刻工艺在翡翠的雕刻上就显得游刃有余,这样就给工艺大师们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俏色工艺有如神采之笔,化腐朽为神奇,将翡翠的材质美与玉雕技法的工艺美完美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像镂空、锁链这样的传统玉雕工艺在翡翠的雕琢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翡翠的雕刻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玉雕技术与工艺的继承,更是对中华人民勤劳、智慧、执着、进取的民族精神和强大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自文明伊始,中国人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就已生根发芽。东方文明的智慧在翡翠上闪烁着璀
21、璨的光芒,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珍爱。时间飞逝,历史穿梭。在当今 21 世纪,翡翠仍然卫冕着它玉石之王的皇冠,成为上层人士争相追捧的名贵珠宝。人们在欣赏翡翠时,不仅仅停留在它晶莹剔透、青翠欲滴的外表上,更注重的是它里面蕴含的文化灵魂中国传统文化。翡翠之文化翡翠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中国人对玉石有独特的情节。玉器在中国的历史达 7000年之久。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不仅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政治、经济与文化状况,更反映了人们以玉比德、陶冶情操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人们含蓄内敛、秀外惠中的美德。翡翠其名翡翠在古代是一种鸟。这种鸟
22、生活在南方,毛色十分好看,通常有蓝、红、棕等颜色。一般这种鸟雄性为红色,谓之“翡” ,雌性为绿色,谓之“翠” 。在古代各个朝代文人墨客的诗句中,经常出现有关翡翠的词句。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重过何氏五首中写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又如明朝文征明在他的诗莲房翠禽明中说:“锦云零落楚江南,翡翠翎边夕阳红;愁绝开桡烟水外,秋香吹老一摊风。 ”翡翠一词除做鸟名被广泛流传使用外,更多的时候则是作为鲜艳颜色的代名词,即翡红与翠绿。到了清代,翡翠的羽毛作为饰品进入宫廷,色彩艳丽的羽毛伸手嫔妃们的喜爱。她们将其插在头上做发饰,用羽毛
23、贴镶拼嵌作为首饰。与此同时,大量产自缅甸的玉通过进贡进入皇宫深院,为嫔妃们所喜爱。这些玉石的颜色也为绿色和红色,且与翡翠鸟的羽毛很相似,所以人们称这些来自缅甸的玉石为翡翠,渐渐地这一名称也在中国民间流传开来。由此,翡翠这一名称由鸟名转为玉石的名称了。玉石之王自从几百年前翡翠传入我国,它就毫不留情的替代了古来名贵的白玉,把中国玉文化推向一个更高层次。这是因为翡翠硬度很高,达到 7,在所有玉石当中它时最坚硬的。其次,翡翠的颜色丰富多彩,一共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白色、黑色与无色十种颜色,在所有天然玉石当中属它的颜色最多。翡翠的产地极其有限,全世界只有缅甸才产翡翠,随着翡翠矿产
24、的减少,尤其是优质翡翠产量的大幅降低,翡翠的市场价格不断飙升,从清末到 1949 年,翡翠的价格上升了两百倍;而今年仅半年时间翡翠价格就上涨了50%。翡翠不但有美丽的外表,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翡翠以绿色最为名贵,其色泽深邃如海,艳而不俗,生机盎然,预示这旺盛的生命力。在珠宝界,人们普遍认为翡翠秀外惠中的光芒,不浮躁、不偏激,宁静而高雅,这正符合中国人所追求和赞美的品质。基于以上原因,翡翠当之无愧成为“玉石之王” 。翡翠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女人非常痴爱翡翠:一个是慈禧太后,一个是宋美玲。慈禧太后一生钟爱翡翠玉雕。她生前搜刮天下极品,死后随之陪葬。一只张之洞敬献的翡翠“降魔杵” (一说为“如意
25、” ) ,成为她爱不释手的宝贝。在她的 700 件殉葬品中,有翠、玉佛 27 尊;翡翠西瓜个,均为绿皮、红瓤、黑籽、白丝;翡翠甜瓜 2 对,其中 1 对为青皮、白籽、黄瓤,另 1 对为白皮、黄籽、粉瓤;翡翠白菜 2 棵,均为绿叶、白心,菜心上落着一个满绿蝈蝈,菜叶旁还伏有两只黄色马蜂。此外,在她的头部还摆放有一只翠荷叶,满绿碧透,精美无比。有人估计,这些翡翠的价值可达数千万两白银,可谓价值连城。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忠爱翡翠的程度。宋美龄是继慈禧太后之后 20 世纪引领了翡翠时尚的先驱。她一生收藏了不少翡翠,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其常佩戴的翡翠麻花手镯。据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北京的翡翠大王铁宝定买到一
26、块翡翠料,翠色极佳,虽有一些瑕疵,但能工巧匠将它雕琢成一对麻花手镯,掩瑕显翠,款式新颖,翠色鲜阳,翠水欲滴。铁宝定以 4 万元的价格将此手镯卖给杜月笙,杜又送给其夫人。宋美龄见到杜夫人佩戴这只手镯,便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杜夫人见宋美龄如此迷恋这只手镯,只好割爱,将它让出。宋美龄对翡翠极其热爱,经常佩戴翡翠出席各种重要场合,直到 2003 年去世,翡翠伴随其渡过 了漫长的岁月。翡翠中国玉文化的结晶 玉是自然界中美丽的石头,从地质学的科学角度认为,玉石是地球岩石亿万年的演变之精华,其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现代考古发现的玉器件最早出现在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其用途多为兵器、佩饰、具
27、器等,具备了人类所想望的温文、宁静、含蓄、纯洁、坚贞、正气等美好品性,在中国人眼里是民族的精魂,是至高无上的宝物,是大自然对人类最美好的馈赠,世世代代倍受中国人的重视。我们的祖先喜欢用玉来形容人的人格和品质,他们将玉人格化,称其具有仁、义、智、勇、洁等五德,认为君子比德于玉。同样属于饰物,金银有价,为什么玉可以有无价的身价,同时又具有各色的精神气质?且不论坊间传说最深最广的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定论,连管子这些老书也把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作为定论来加以记载。就连古代皇帝们的权力象征玺也大多与玉有分不开的关系。传说中用座城交换的和氏璧,据说就是中国用玉玺的始祖。君王们所看重的,也许
28、就是玉的德行与灵性。而这些,恰是冰硬的金银所不具备的。 除此之外,古人们还在听觉上对玉寄托了很大的爱意,他们将玉佩挂在腰间步行,激荡出的声音据说可以清心。之后,人们还发明了玉笛、玉箫、玉二胡,让它们从被动发声变为主动发音。以此来让玉之人格与美德浸润于君子之乐中。 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翡翠、和田玉、岫玉、独山玉、白玉等等,但是总的说仅分为硬玉和软玉。翡翠是硬玉,其他的玉都为软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翡翠比软玉硬度和韧性更高,结构更细腻,光泽更强,更经久耐用。所以翡翠流传至现在已经成为了玉石之王,谈玉皆为翡翠。在以前,翡翠在皇室贵族和上层豪富中盛行,并不是一般黎民百姓认识及能拥有的奢侈品。乾隆年
29、间,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人们对翡翠的喜爱尤为疯狂,从缅甸源源不断输入中国的翡翠,非常优质的几乎都为帝皇后妃与贵族拥有。到慈禧太后时,因为东宫能佩带红宝石,而西宫只能佩带绿宝石,慈禧出于西宫,因而翡翠更是受到慈禧太后的钟爱,尤其是她的服饰,翡翠是不能缺少的装饰。佩带翡翠可以辟邪,可以装饰美丽,体现非凡的气质和尊贵的地位,精美高档的翡翠饰品还可以传家等等,这些优点数不胜数。翡翠如今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但因为她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宝物,而且它还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古人对其使用,大多与养身有关,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民间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大意是将玉与人的身体紧密接触,是可以气血相通的,如果一个人的体质
30、好,则玉光洁滋润,柔和如脂,人也因此面红体润。反之,则二者皆晦暗无光。人们也因此大量制作玉枕、玉坠、玉锁、玉烟嘴,以此健体防病。在摩擦、搓滚过程中可以聚热蓄能,形成一个电磁场,使人体产生谐振,促进各部位、各器官更协调更精确的运转,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常接触人的皮肤可以保健肌肤。翡翠(带您了解翡翠的文化知识)“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指一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既包括软玉、岫玉、独山玉、绿松石、玛瑙等,也包括一些宝石(如水晶)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还不可能从矿物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目验、手感、耳闻)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为依据,将质地好、颜色美的石头称为玉。这一范
31、畴很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各种玉料的长期使用,逐渐精选出“和田玉“这一优良品种,特别是儒家赋予了和田玉以德的内涵之后,和田玉与其它玉种之间便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田玉被称为“真玉“,其它玉种被称为“假玉“。 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先将圆明园的珍宝抢掠一空,然后付之一炬。被劫往欧洲的宫廷玉器(和田玉、翡翠)由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进行了比重、硬度、成分、结构等项目的分析。确定和田玉属于闪石类,翡翠属于辉石类。由于闪石的硬度略低于辉石,所以,德穆尔将和田玉称为“软玉“,将翡翠称为“硬玉“。并将玉的定义仅限于这两种,这显然与我国玉器行业中所使用的丰富玉料不相符合。1997 年 5 月 1
32、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中,给出了玉石的科学定义: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我国是生产玉器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据考古发掘的材料表明,我国早在距今 7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利用天然玉料制作精细的工具和装饰品,后来,采用的玉料逐渐精选,雕琢的技术不断提高,制作的工艺日趋完美,其传统绵延不绝,一脉相传直至今日。在世界各国人的心目中,玉器和中国的关系就像瓷器、茶叶与中国的关系一样密切。 中国人对玉非常崇拜,对玉怀有一种特殊而又神秘的情感,把玉象征为坚贞与高贵,赋予了它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用温润如玉、洁身如玉、冰清玉
33、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词汇赞美高尚的人格,用玉容、玉色、玉体等词汇形容人的容貌美,用亭亭玉立、金枝玉叶等词汇形容人的气质美。而且,切磋、琢磨等制玉习语也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玉器作品上沉淀了相当浓厚的传统文化趣味,从中可以多方位地透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 千百年来人们身上佩戴玉,室中陈设玉,相互交往中赠送玉,礼仪活动中使用玉。玉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玉材蕴藏丰富、质地优良、器种繁多、用途广泛、制作技术先进、造型典雅美观等均是重要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深得统治阶级的推崇,他们把玉本身的特性加以道德观念的比附延伸,使得玉在政治、经济、文化
34、、思想、伦理、宗教各个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翡 翠【文化赏析】翡翠一词来源于翡翠鸟,这种鸟的毛色十分美丽,雄性呈艳红色,称为翡鸟,雌性呈艳绿色,称为翠鸟。由于自然界产出的翡翠多为绿色和红色,渐渐地“翡翠“这一名词由鸟禽转为玉石的名称了。 翡翠的颜色自然而富于变化,与自然界极为协调,代表着万物生机勃勃与青春活力,深受东方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的喜爱。 大约在 13 世纪,在缅甸北部山谷中发现了翡翠,从那以后,缅甸一直是世界上优质翡翠的主要产出国。据说这一发现与中国云南一驮夫有关,驮夫在从缅甸返回腾冲的途中,为了平衡马驮物品两边的重量,在今缅甸勐拱地区随手拾起
35、路边的石头放在马驮上,回家仔细一看,途中所拣的石头似乎为绿色,可作为玉石,经打磨后果然碧绿可爱。由于勐拱在历史上曾隶属于中国并归云南省永昌府管辖。所以,有人误认为云南出产翡翠。 翡翠作为玉器大量使用是在清代,仅有 300-400 年的历史,但其虽短暂却很辉煌,其荣耀很快超过了软玉。不论是清宫旧藏还是帝陵的殉葬品中,都有许多精美绝伦翡翠玉器。1996 年北京嘉德春季翡翠玉器拍卖会上的桑蚕翠佩反映了清代玉器的高超工艺。翡翠的文化翡翠凝结人类文明,在华夏文明史上,玉石文化无处不见,“君子以佩玉为美“ ,“金玉满堂“ ,“金口玉言“,“ 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佳句名诗,都体现玉在人们文化生活
36、中的地位。翡翠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翡翠不同于中国新疆等地生产的白玉、青玉,它是硬玉。翡翠属于辉石类,是纳和铝的矽酸盐,为变质岩矿物。硬度为六度至六度半。翡翠的颜色有多种,因其含有的铁元素和铬元素,以及其他不同杂质, 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绿、青、白、淡黄、金橙、红、灰淡紫以及灰黑色等等。他们的折光率为一点五四至一点七七不等,比重在三点二至三点四之间。在中国古代有这样的说法“翡“ 的颜色是赤色,“翠“的颜色是绿色,并用这两种颜色形容鸟的羽毛。宋代,人们已经将“翡“翠“二字联用,并把中国的一种碧绿色的翠玉称为“翡翠“ 。札记 翡翠的文化魅力自古以来,翡翠就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珠宝之一。翡翠的广泛兴
37、起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由于皇宫贵族对翡翠的喜爱,翡翠身价百倍。翡翠的绿色与红色象征幸福与兴旺。佩戴翡翠饰物,有防身避祸,逢凶化吉,祛病延年一说。赠送和佩戴翡翠饰物,预示着对爱情的忠贞。 翡翠优雅高贵,在矿物学中称为硬玉,享有“玉石之冠”等美誉。由于所含矿物质多少的不同,造成翡翠颜色的千差万别。基本颜色有绿、红、黄、白、紫、灰、黑和褚色,又以绿色最为常见。翡翠是以色彩艳丽、质地温润、品味高雅等特性而受到人们喜爱。色彩、种类都异常丰富的翡翠,较之其他珠宝,不仅寓意丰富,也更加珍贵。更加契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世界上产翡翠的地方仅有缅甸一处,且随着逐年开采,翡翠的产量越来越少,高档翡翠越来越可遇
38、不可求。翡翠一词原来是两只鸟的名字,赤色羽毛的鸟称 “翡“,绿色羽毛的鸟称“翠“,后来人们把有同样颜色的美玉也称为“翡翠“了。翡翠是一种珍贵的宝石,有玉石之王的美誉。人们把翡翠视为运气和幸福的象征。走进广地珠宝的翡翠世界,感受初夏的清凉,并且将这份温润的绿意带到身上,藏于家中,更是留在心里。翡翠饰品的款式美丽典雅,深深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精华,是古典灵韵的象征,巧妙别致之间,展示了一种难忘的旖旎,是一种来自文化深处的柔和气息,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美丽的沉积,别有韵味。源于古典,又颇具现代气息雕刻着吉祥图案的翡翠,是幸运与幸福的象征,也是人类的祈福珠宝。 深邃晶莹、含蓄神秘、隽永华贵的翡翠饰品以其驱
39、邪护身、吉祥富贵之寓意而成为时尚界永不腿色的潮流,成为人类永恒的时尚。 翡翠的绿澄欲滴、晶莹剔透、变化万千、令人魂牵梦绕,这就是翡翠的生命力。一件件富有生命的翡翠饰品,把女士衬托的年轻美丽,把先生装点的更具魅力。翡翠的产地经常是用翡翠作赌石来经营的,它使一些人一夜暴富,也让一些人顷刻破产,这一切都让翡翠充满神秘色彩,吸引着一大批冒险的人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翡翠是珍罕之物,具有一定灵性,长时间佩戴和主人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因为它感染了主人的气息,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独特的灵气。人们佩玉,主要不是简单的装饰,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而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
40、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古代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如今,人们都以拥有色泽翠绿、沁入心扉、纯正无暇的翡翠饰品而感到自豪。佩带翡翠饰品也逐渐形成时尚。 最受中国人喜爱的颜色则首推清澈的绿翡翠,翡翠独特的美和个性,盈盈绿水变化万千的神秘美丽,为这些对生活有着高品质生活追求的人们,演绎出时尚美感和精致气质。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具有数千年的玉文化史。翡翠真正的历史是从明朝开始的。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翡翠制品是:北京明定陵中出土的翡翠如意。自从几百年前翡翠传入我国,就毫不留情的替代了古代名贵的白玉,许多人迷恋上了翡翠,把
41、玉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是因为翡翠的绿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个性,那就是和平、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翡翠的绿色调又是大自然的主色调,代表着年轻、旺盛及向上,象征着生命,很好的凸显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勇往直前的精神。翡翠的绿是那样神秘深邃,高深莫测,含蓄庄重,纯洁柔和。给人们一种欣欣向荣、和平宁静之感。代表着一种向往、一种寄托、一种满足,一种自然之力而不可战胜。很像我们民族的发展史。已上升到哲学高度,教人“以德治玉” ,以这种观点去做人、做玉。这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故自翡翠传入我国后与民族精神一拍即合,在继承传统白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更为完美的翡翠文化,使翡翠的文化艺术魅力在世界上发出最
42、为灿烂的光辉。翡翠福文化 翡翠福文化在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福文化与玉石文化兼容并蓄,一脉相承。 “福”字在甲骨文中是“两手捧酒浇于祭台之上”的会意字,其最原始含义是“向上天祈求” 。 说文解字中“福,佑也。 ”意为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为福。而玉石自在华夏大地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祭祀天地众神的礼器,是人与神沟通的“桥梁” ,其所具有 “驱邪避凶、祈福迎祥” 的灵性,正渗透着福文化的精神内涵。最早关于玉石之福的神话故事,源于家喻户晓的“盘古开天辟地” ,相传盘古死后,他的呼吸变成风和云,他的肌肉化成土地,而骨髓就变成了玉石,玉石也因此一直被视为祈福之物,具有驱邪避凶的魔力。而有史可考的玉石之福,则
43、是在 5000 年前的氏族社会,当时玉器开始淡出生产工具的行列,逐渐演化为一种精神符号。由于当时的人们,对自然具有极大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对天怀有无比敬畏的心理,玉器就成为人们向上天祈福保佑的祭祀礼器。考古学者发现,氏族社会玉石被雕刻成各种图腾,寄予着人们对风调雨顺,民丰物富的各种美好祝福。到了唐宋元明清,各种礼仪、祭祀都必须用玉,皇帝也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因为玉器具有“国泰民安”的祈福寓意。同时,玉石之福在民间也得以广为流传,君子以玉石“护身、辟邪、洁志” ,老百姓则沿袭“男戴观音女戴佛”的习俗,以配戴时的佛光普照,祈求神明的保佑。因此,翡翠玉石的福文化可以说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金朝珠宝 翡
44、翠福文化作为国内首饰行业百年经典品牌,金朝珠宝深深植根于中国这片源远流长的古老大地。而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也赋予了其对千年玉石文化的独特感悟。他们在国内首倡翡翠的“福文化” ,以“长寿是福、吉祥是富、相爱是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团圆是福”为主旨,不仅于巧妙别致之间为翡翠增添了一种悠远的文化气息,更带给人们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盼望。据了解,早在上世纪初叶,金朝的翡翠玉石,就已被人们视为“福运连绵”的象征,并成为旧上海的名门贵族引以为豪的高尚至宝。他们祈盼这块神奇的石头,能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成为“驱凶化吉”的神灵,护佑着他们的富贵世代相承。为此,还流传着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一位民族资
45、本家初到上海滩经营花布生意,却屡遭同行暗算与帮派盘剥,在好友的善意提醒下,他购买了一块金朝玉佩护身,从此,几十年顺风顺水,家业两兴,并成为响誉民国的花布大王。金朝翡翠也因这些扑朔迷离的传说,更凭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东方绿宝石翡翠的文化魅力上好的翡翠,目前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在世界珠宝习俗中,人们还把翡翠定为五月的诞生石,为善良、热情之石。翡翠产于缅甸及中缅边境地带,大量输入中国是清中期以后的事情。但从文字记载及出土实物记录看,翡翠的出现时代还要早得多。翡翠,自古以来就以深邃晶莹的质地,蕴涵着神秘东方文化的灵秀之气,有着“东方绿宝石”的美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翡,赤羽雀也
46、;翠,青羽雀也” 。古人用两种美丽的小鸟来命名一种玉石,该是拥有一种怎样动人的情怀,无形中为这种玉石增添了悠远的文化气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翡翠以它优雅华贵深沉稳重的品格,与中国传统玉文化精神内涵相契合,被推崇为“玉石之王” 。翡翠以它光彩温润、色泽鲜艳、动人心魄的魅力,与其他玉石一起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文化风景。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玉” 。佩戴一件晶莹碧透、内蕴坚实的翡翠,就是君子之风的体现,那些雕刻着吉祥图案的翡翠更是幸运与幸福的象征。翡翠作为玉石中最珍贵的品种之一,为人们广泛使用,人们用翡翠制作出各种精美的饰品、工艺品和首饰。每年一届的香港佳士得
47、拍卖会上,常常有翡翠精品以惊人的价格成交,其拍卖价值往往居各类宝石之首。西方人用钻石代表永恒,东方人用翡翠代表永恒。 “五福临门,福禄寿喜,步步高升,大展宏图,花开富贵,万象更新”等吉祥用语常出现在巧匠用翡翠雕琢成的项链、戒指、挂件上,人们以此来装扮自己,尽显美丽和尊贵。欣赏翡翠是一门学问,人们不但要从文化的层面来认识翡翠、欣赏翡翠,更要多了解有关翡翠的知识,如翡翠的料石、翡翠的颜色、关于翡翠的一些常用术语,如水、种、地子、照映等,全方位地来对翡翠进行把握。人们收藏翡翠时,收藏的不是料石,而是雕琢成型后的器物,艺人对翡翠加工的过程就是赋予它魂魄、性灵的过程,这之后翡翠才真正具有了价值。就如和氏
48、璧一样,只有剖璞雕琢以后它的价值才呈现出来。翡翠与中国人的绿色情结绿色在光谱中的波长居中(530490nm,nm 为 10-9 米)。它对人的眼睛没有刺激感而具有安稳、平静的作用。所以绿色能解除疲劳、稳定情绪。它又是安全、和平的象征。深绿色是大自然中森林的颜色,显得深沉而神秘、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绿色常常使人想起幽静的树林,绿茵茵的草地,平静的湖水。绿色是希望的象征 给人以宁静之感绿色景物可以降低跟内压力,减轻视觉神经疲劳。使人安定,呼吸变缓,让人心肺负担减轻。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植物给人以清新、舒适、幽静、旷远的感觉,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常到绿色环境中游玩,呼吸新鲜空气,常食叶绿素多的蔬菜
49、是长寿秘诀之一。中国古代涛歌中不乏对绿色的呕歌:“青山环野立,绿水抱城流” ,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 “绿有扬风,白水激涧 , “幽林一夜雨,洗出万山青” 。青与绿在诗人眼里起到了激活生命,点缀人生的作用,起源于唐代的青绿山水画自成一派,在粉墨丹青中独领风骚。中国人在传统人际交往中,常把不显老的人称作“长青树” , “不老松” ,愿生命之树常绿青春永驻是最美好的祝愿,把坚定的友谊喻为青山不老,绿水常流。中国民间建筑大量使用的以青绿色为基谪,金黄相间的琉璃瓦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而著名的桂林山水更是集青山绿水之大成而誉满天下。翡翠的绿色除了高档的祖母绿之外,没有一种宝石的绿色可以和它相比,鲜艳的绿色最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翡翠是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自古喜爱崇拜的玉石。翡翠古时原本是指鸟的名称, 说文解字中记载:“翡”赤羽雀也、 “翠”青羽雀也。也就是说:“翡”是一种红色羽毛的小鸟, “翠”是一种绿色羽毛的小鸟,由于翡翠鸟的羽毛很美丽,人们便将其羽毛拼嵌在首饰上,称之为“细翠” ,古人说的: 珠翠 首饰多为此类。后汉书山传:“被以珠玉,饰以翡翠” 。 后汉书班固传:“翡翠火齐,流耀含英。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