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内容摘要: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赋予了幼儿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给幼儿的自由表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通过阐述音乐教育在幼儿基础教育中的影响,论证了音乐教育在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作用,提醒人们重视音乐教育,善待孩子们的音乐天赋和对大自然美好情感的呵护。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健康心理 情感幼儿的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对于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改变情绪
2、和情感的效果。因此,应该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利用音乐来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用音乐来建构健康的人格,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和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一、在音乐教育中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学前期正是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时期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情感体验日趋丰富和复杂。幼儿如果有机会接触各种富有情感性的音乐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他们的情感就会逐步变得丰富起来。1、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陶冶幼儿的情感。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是儿童生活的中的灵魂。 ”我们可以将音乐渗透进幼儿的生活当中,这不仅可以调剂幼儿日常生活,还可以给他们提供获取
3、快乐的源泉。一切都从细微入手,如早上入园时,伴随着一首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孩子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快乐地向老师,同伴们问好,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在幼儿的进餐时,为他们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钢琴曲,让幼儿在宁静的氛围中保持心情舒畅,提高进食的效果;在饭后散步,让孩子哼唱安静、舒缓的歌曲,帮助他们慢慢进入到午睡的状态。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在促进与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2、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音乐有着净化、教育、精神享受等作用。我认为好的音乐要能够通过其作品本身所传达出来的精神
4、、所表现出来的美和蕴含的感情,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激励人的情感,使人获得美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情”和“理”融为一体的认知教育。(1)教学的内容适宜幼儿。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譬如,幼儿对事物的是非美丑的认知教育,通过艺术生动形象的、激励情感的获得审美感受并达到理性认识的认知教育,就比单纯的说教要深刻有力的多。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 ,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
5、第三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在这个活动中,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幼儿们轮流扮演了的小花鸭和小朋友,通过替换角色去体验不同的感觉,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2)教学的方式灵活多变。幼儿园音乐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热情参与,发展着幼儿的个性和能力,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我们结合唱歌、表演、游戏、律动等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如学小海军时,我通过动作来表现解放军的威武和神勇,帮助幼儿
6、产生联想来理解动作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动作,通过音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歌舞活动带有视听效果,比较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好动、好模仿的需求。歌舞活动让幼儿有了最初的音乐活动的成功体验,它使音乐变得具体形象,是幼儿表达与宣泄的方法之一。在歌舞活动中,幼儿听、唱、舞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歌舞活动中,幼儿掌握了基本的走进音乐的方法。这些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音乐兴趣的产生,并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除此以外,教师教唱歌曲时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各种形式向幼儿讲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也可以在教唱歌曲时,可以把歌曲内容编成幼儿爱听的
7、故事或结合图画,如:小兔和狼 、 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性强,可以让孩子边唱边表演,边唱边学习,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3)与其它领域相结合。艺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都不能比拟的;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基础构件,又在艺术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通过整合,音乐活动和其它领域的活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如在大班艺术综合活动中胖胖熊和小老鼠 ,是一节课将文学作品与打击乐演奏融合在了一起的综合活动。它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活动,从文学作品中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从而提高语言发展能力,也不同于传统的节奏乐活动,为一首特色鲜明的乐
8、曲编配伴奏,而是通过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打击乐演奏技能以及发展幼儿的节奏感,使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里潜移默化的探索各种声音,从中感知节奏美、表现节奏美、培养节奏感。再如,在健康活动猫捉老鼠的活动中,孩子面对“高山” 、 “河流” 、 “独木桥”等一道道关卡,纷纷面露惧色,不断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害怕。 ”但是当黑猫警长那雄壮、有利的音乐声响起,孩子们都纷纷化身为勇敢的“黑猫警长” ,不怕险阻,跟随这音乐节奏翻山越岭,追打坏蛋。所以说,音乐的作用很大,它就像一种良药,而不再是单纯的背景,它是鼓励孩子坚强、勇敢的催化剂。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认为事事不如
9、人,体验成功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作积极的评价。音乐作为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幼儿平等、民主相和谐的环境、氛围,才能使幼儿很快的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表现出来。激发幼儿情趣,才能使他们敢于尝试、乐于尝试,使音乐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例如:当孩子大胆唱出第一句歌词,做出第一个动作时,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如“你真行” 、 “好样的” “你的动作真好看”之类)等积极性评价都能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又如在音乐游戏中,安排的一名怕羞的孩子扮演“鸡妈妈”一角色,在一片掌声中,她表演得特别好,她对自
10、己的表现也很高兴。从此,总是找机会让她多在集体面前表演,现在她终于能大胆、主动地表现自己了。又如:组织幼儿进行歌词创编的活动时,刚开始,谁也不敢吭声,老师一番鼓励的话后“老师知道你们一定行的” ,幼儿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而当孩子们成功地创编或改编歌词时,他们就会产生一股成就感,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音乐家”了。通过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如领唱、领奏、当小指挥、小鼓手,使那些胆怯、自卑的幼儿在音乐舞台上找到自信,变得勇敢、自信、坚强,敢于表现自我,形成自尊、自立的性格。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能使人获得成功,勇敢地面对挫折。在音乐活动中能使幼儿得
11、到成功的体验,并乐于参与各种探索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形成完美和平衡的人格。三、在音乐教育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期是社会交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中幼儿习得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其一生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幼儿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1、韵律活动中的合作协调能力。韵律活动中的合作协调主要是指运用动作与人配合、沟通、共享空间。构成韵律活动中合作协调能力的基础主要是:动作关系的判断,协调能力,情感关系的判断调节能力;空间关系的判断调节能力。如在韵律活动“三只熊”中,教师可以要求幼
12、儿用肢体语言去表现音乐中的缓慢、轻快活泼、快速热烈。乐曲第一段,可以让幼儿跟着音乐学大熊走路,要求边走边友好地向朋友打招呼,表现出与他人相互点头、微笑、招手,做出亲热交谈的样子。幼儿跟着熊跳舞时,自由选择伙伴,两人一对,做出各种不同的配合方式。在跳音的部分,要求幼儿用自己的手、肩膀、腿、屁股等部位轻轻碰伙伴三下。在这种无声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幼儿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表演“三只熊”的经验。因此,他们的合作协调的意识越来越明确,合作协调的技能也越来越复杂了。他们能够主动追求和同伴一起律动的乐趣。2、音乐游戏中的合作协调能力。在幼
13、儿园的音乐活动中音乐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的最好手段。音乐游戏具有合作性、规则性、创造性的游戏,由于它的特性幼儿间的合作是完成音乐游戏的前提,怎样调动幼儿合作的积极性进行音乐游戏?教师选择游戏是很重要的,对于小班幼儿一对一的合作意识不强,我们尽量选择集体性合作的游戏,如: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 小朋友散步 、 碰一碰等;在这类游戏中,游戏情节简单、角色单一,大部分游戏时间是幼儿集体合作,听着不同的音乐做着不同的动作,内向、胆小的幼儿也会在活波、大方的幼儿带领下同样可以感受游戏的快乐,他们逐渐感受到大家一起玩的感觉真好,这就是初步的合作意识形态的出现。到了中、大班孩子表现音乐的能力会逐步出现参差不齐的
14、现象,有的幼儿显现出较强的表现能力,这类幼儿他们对于“一窝蜂”的游戏形式不感兴趣,他们需要有层次的游戏,有主角和配角的游戏,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如:中班游戏熊和石头人 、 找小猫大班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 、狮王进行曲 、 戴眼睛的苯老狼等。这些游戏主角和配角很明显,主角(熊、猫妈妈、狮王、苯老狼)需要有一定表演能力而且音乐感较强的幼儿来表现,虽然有了主角的精彩表演,但是没有配角的配合音乐游戏不会成功,随着音乐的情节逐渐的复杂,主、配角都需要随着音乐的情节来表演游戏,从而达到游戏的合作成功,体验游戏的愉悦。3、合唱活动中的合作协调能力。合唱是集体合作的简单形式。合唱中,每个幼儿都要适当控制自己的
15、声音使之与集体的声音协调才能使整体的歌声悦耳动听。当有了一定合唱基础后,就出现了领唱、轮唱、小指挥等个体与集体之间合作的比较复杂的演唱形式。这样的演唱形式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又提升了一步。在合作合唱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倾听歌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幼儿感受到什么声音是优美的,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和谐的,最后达成共识。因此,进行合唱活动时,应兼顾个体性和集体性的特征,把个别化学习与人际互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每个幼儿在反复的演唱体验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与集体融合,包括声音的融合、速度的融合、情感的融合,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四、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秩序感音乐活动是一种有秩序的社会活动,它要求参加者学
16、会按照一定规则来活动,同时也要求参加者明确认识并自觉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音乐教育中的秩序表现为:学会遵守音乐活动的常规;初步养成对作品负责、对观众负责,对乐器、道具和其他有关设备负责,对活动场地负责的基本观念和行为习惯等等。如在音乐游戏中,如果游戏者不遵守规则,就会影响游戏的进行。例如谁是小熊 、 丢手绢这些游戏就需要数目相对稳定的人数和听音乐指令做动作,如果游戏者不按规则闭上眼睛或指令未发出就过早抢占位置,就会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使游戏失去趣味性。这些游戏的违规者就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而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又使得幼儿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顺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而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会得到其他幼儿的提醒和督促,从而使其有效地矫正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养成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的良好习惯。幼儿时期的音乐教育并不是把每个幼儿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让幼儿全方位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将来适应社会及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许卓娅编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邵瑞珍主编 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