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论文题目: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学生姓名 谢子龙所在专业 经济学所在班级 1093 班学号 200911511329评 阅 教 师 居占杰 职称 教授时间 2011 年 11 月 28 日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摘要:自 2008 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量企业公司或者破产倒闭,或者大幅裁员,致使美国国内失业人数大幅增加。而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之一,中国的产品,尤其是较为低端的日用品、工业产品等,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相当大。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迫于国内企业的压力,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并趋势日
2、益增强,指责中国以不正当的价格或手段对美国进行产品倾销,导致美国国内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自 2008 年以来,美国数次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甚至实行惩罚性关税,以限制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关键字: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美国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及特点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 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在自由
3、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 强,世界 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第二,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
4、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第三,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 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表现方式主要有: 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 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
5、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保护的重点。重点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工业。李斯特认为,在一个国家的各类产业中,工业最为重要,工业生产力提高了,会把农业的生产水平带动上去。因此他认为,农业不需要保护,不必限制农产品进口,否则不能从外国取得廉价的粮食和原料,这将不利于本国工业的发展。在工业中,也不是所有的部门都需要保护。需要保护的是那些幼稚而有发展前途的 工业,是那些建立时需要大量投资并且所生产的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工业。 保护的期限。 对国内工业的保护决不应是无限期的,否则,将会出现保护落后和保护低效率的结局。有些被保护了一定时
6、期的工业部门,当其产品价格已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时,可以降低保护程度或完全撤除保护,让其进入国际市场自由竞争。有些被保护的工业部门,在过了一定的保护期后仍没有明显进步,离开政府给予的协助和扶植仍难以独立发展,这表明它们不适宜成为被保护的对象,政府应该撤除对它们的保护,任其自生自灭。对工业部门的保护期限最长不应超过 30 年,否则,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二、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的现状2009 年 9 月,美国政府宣称中国在美国低价倾销轮胎,作为惩罚措施,美国决定对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 35%的关税,2011 年 12 月 2 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美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
7、销和反补贴案作出损害初裁,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高达 1.76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出口产品也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其中美国是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总量上看,19802006 年,案件高达 114 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占美国总案的比例看,1980 年以来稳步上升,19801985年为 6.3,WTO 成立后的 10 年里进一步提高到 16.1。在美国反倾销案占全球案的比重下降的形势下,其对华案比例却在不
8、断上升。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产生影响之多,造成损害之大,都不容忽视,所以找出美国近年来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已势在必行。三、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特征1.反倾销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反倾销更加频繁。中国是目前遭受美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20 世纪 80 年代 10 年间,有 18 种商品先后遭到美国厂商的反倾销投诉;90 年代 10 年间,美对华反倾销案件高达 54 起,年均 5.4 起;20002006 年,美国已对中国发起 47 起反倾销调查,年均 6.7 起。 2.被诉倾销商品的种类不断增多。涉案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五矿、碳晶墙暖化工、轻工产品,还扩展到机电、 农 副和医
9、疗保健等商品上,如彩电、蜂蜜、阿司匹林等,涉及各个大类。 3.被裁定的反倾销税率不断提高。中国商品经常被征以很高的反倾销税。如 2003 年美国在对中国的糖精反倾销终裁后,三个应诉中国企业的税率都在 200以上,中国的统一税率则高达329.33;2004 年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小龙虾征收 223.01的反倾销税。 4.涉案金额不断扩大。截至 2006 年,在所有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中,涉案金额超过 1 亿美元的大案共有 10 起。如 2004 年美国对中国彩电开征反倾销税,涉及金额超过 2.76 亿美元;金额最高的为木制卧室家具案,达 9.58 亿美元。四、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原因分析 (
10、一)全球贸易环境因素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化,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和蔓延之势。在世贸组织成立后,关税被大幅削减且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也受到严格限制,所以反倾销作为被世贸组织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手段就被广泛采用,甚至被有些国家滥用,变成了新的贸易保护工具。由于其具有的自由裁量权和弹性适应经济形势等特征,使它在限制进口方面成为更有效的非关税壁垒,成为各国争相利用的工具。美国就为全球对外反倾销案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客观原因 1.利用 WTO 制度缺陷 中国的“ 非市场经济地位” WTO 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 正常价值”的确
11、定采用第三国标准,即可用某一市场经济国家相似的产品价格作为替代价格。然而,“非市场经济 国家” 已由一个 经济学名词演化成 为一个政治概念。中国入世谈判时,美国就把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作为谈判条件之一。在关于中国入世的中美双边协议中规定中国入世后的 15 年内将被视为“非市场经济 国家” 。事实上,中国已经在市场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已成为资源配置的绝对主体,政府已基本不再干涉市场活动。据2005 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03 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就已达 73.8,而世界通行标准为只要在 60以上就可称为市场经济国家。可见,美国在确定我国“非市 场经济地位”
12、上存在严重的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歧视性和不合理性,而且在替代国的选择和替代价格的确定上还存在很多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美国往往故意选择产业不发达或市场价格畸形的国家作为中国的替代国,导致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被严重高估,使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时很难胜诉,而且被裁决很高的反倾销税。在对华反倾销案中,美国常以印度同类产品的价格作为中国产品的替代价格,虽然印度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但印度国内资源缺乏,原材料价格远远高于中国原材料价格。如 2004 年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中,在印度作为替代国的条件下,直接导致中国彩电业价格很低,从而判断中国彩电业倾销成立,裁定未应诉企业全国统一税率为 78.54。可见中国的“非市场
13、经济地位” 使美国对华反倾销“ 如鱼得水 ”。 2.对华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成为对华反倾销的重要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贸易账户赤字日益恶化,19962006年贸易账户赤字年均高达 4 291.8 亿美元。巨 额的贸易赤字使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尤其体现在贸易当局针对那些对美贸易顺差较大且出口增长迅速的国家加强采取诸如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措施上。 90 年代后,中国对美出口扩大,对美贸易顺差日益增长。2000 年中国跃升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再次凸显,2006 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 1442.6 亿美元,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 19.0
14、1,中国成为美国重点关注的出口迅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国。为阻止中国产品更多地进入美国市场,美国贸易当局则会加大对华反倾销力度,中国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近几年,美国 经济 增长放缓,甚至 2006 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衰退,由此引起的“ 次贷危机 ”使消费、就 业等经济的其他方面受到一定的牵累。有关人士认为,一旦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就会助长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 这有可能导致其对中国发起更多的反倾销调查。 5.利用反倾销遏制中国的全球战略及国内政治原因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综合国力增强,这引起了美国的敌视与不安,担心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威胁和经济利益遭到损失,而且美国
15、向来对社会主义中国一直持有很强的偏见,到处鼓吹“中国经济威 胁论” 。用所谓“ 合法”的反倾销给中国对外贸易制造争端不失为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好选择。 反倾销还可作为美国政府转移视线的有效途径。政府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时,将问题归咎于国外的不公平竞争以缓解国内矛盾。尤其在大选时,运用反倾销打击外来商品,保护国内企业和就业者利益,降低失业率,以迎合工会和国内产业的要求,成为美国国内两党拉选票的重要筹码,所以大选年间对华反倾销案会呈上升趋势。 (三)主观原因 1.对美出口结构失衡,企业间无序价格竞争 从产品结构上看,目前中国出口较多的为纺织、机电及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相对偏低,缺乏自主品牌,而
16、且原料与劳动力价格低廉使中国产品具有低成本的价格优势,本身容易被误认为倾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企业数量增长过快,又多为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急功近利,没有长远规划,一旦发现某种产品在国外市场有利可图,便盲目上马,过度投入。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落后,销售策略单一,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一味采取低价竞争策略,竞相展开价格战,且降价幅度不断升级,致使产品价格变得更低。例如,中国人参的出口单价曾一度下落到每公斤 6.62 美元。在市场结构上,中国产品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市场。2006 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为 2034.7 亿美元,占中国同期出口总额的 24.9。
17、中国产品在短期内大量低价涌入,必然与美国当地产业发生严重冲突,极易被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2.企业不能积极应诉,助长美国对华反倾销气焰 在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诉讼中,约有 50的案件无企业应诉。根据美国反倾销法规定,商务部在无法使用被调查企业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能获得的最佳信息来进行幅度裁决。中国企业不应诉,美国商务部就有可能全盘采纳申诉方的主张或其他不利于中方的资料数据进行最终幅度裁决,判定中国产品存在倾销。这就在客观上助长了其对华反倾销的气焰。五、应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策略 (一)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1.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谈判交涉并重,努力扭转“非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政府应加快
18、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经济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培育国内市场,健全市场经济价格机制,促进企业产品的成本要素和产品价格以市场定价为导向,使产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直接挂钩;另一方面要对出口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产权关系,逐步减少和取消国家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与控制,建立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中国政府还应加强与美国政府的交涉,就“非市场经济地位” 问题进行相关贸易磋商和谈判,改善在美国市场上中国企业出口商品的外部法律环境,争取早日获得美方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同时,政府应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成就,使美国政
19、府官员和公众更多地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现状,影响美国舆论,为中美政府在反倾销领域的谈判奠定基础。 2.引导和规范出口企业的经营活动,维护与保障合理外贸出口秩序 政府 应加强对美出口企业经营活动的引导,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帮助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改变出口市场过分集中的不合理分布状况。规范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强外贸监督,严格控制低价竞争行为。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对低价倾销行为的处理办法,对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低价出口的企业予以坚决打击和严厉处罚。加强对出口数量的宏观管理,防止短期的一哄而上,保持出口价格和数量均衡发展,维护正常、有序、公平的出口秩序。参考文献:1肖伟 国际反倾销法律与实务美国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郭羽 诞反倾销与中国产业安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杨仕 辉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博弈与我国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秦娟,唐静芳美国对华反倾销原因的国内研究综述J时代经贸,2006,(6).5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