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巴川中学校阅读方法指导记叙文何 明 元2013年 8月 16日习惯决定人生先做重要的事情我知道我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 领悟: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自省:善于排除你的次要事务养成:培养要事第一的习惯 做事一定要专注生活中有件明智之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坏事, 就是精神涣散。 领悟:你专注吗 专注是成功之钥 自省:如果你比对手更专注 养成:一次只打开一个抽屉 凡事都有积极心态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是否积极。成功者遇到困难总是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心态。而失败者则习惯于消极
2、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领悟:你的态度决定了你是否快乐 自省:往好的方面看问题 养成:培养积极向上的习惯 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凡是不愿意独立地做艰苦工作的人,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领悟:自立使你勇往直前 自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养成:独立自主靠培养 珍惜时间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 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领悟:惜时如金,你就有了主动权 自省:实践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养成:怎样赢得更多的时间? 节约积累成功人性中一些最优秀的品质是与正确使用金钱密切相关的。 领悟:节约是在积累你的成功 自省:把节约意识融入心中 养成:重视每一分
3、钱的价值从细节做起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领悟:细节是你成功的基点 自省:“小节”不可小视 养成:如何培养注重细节的习惯 决不抱怨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领悟:不要报应不公平,学会适应 自省:宽容的力量是无穷的 养成:人要快乐,就得停止抱怨 养成勇于负责的习惯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义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领悟:坚守你的责任 自省:敢于承担责任 养成:培养责任心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不断的思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领悟:敏而善思:思考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自省:惟有勤于思考,才能超越别人 养成:随时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4、严谨细致的做事习惯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领悟:严谨细致能助你稳步前进 自省:严谨才能走长远 养成:怎样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想到就行动不论想法多么绝妙,只会空想而不付诸实施,等于没想一样。不做出来让人瞧瞧,谁也不会去注意你的高妙想法。领悟:你要随时提醒自己:马上行动,决不拖延 自省:现在不做等于永远不做养成:想到了就马上做养成学习别人长处的习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领悟:你绝对不能忽视别人的长处自省:借他山之石攻玉养成:怎样学习别人的优点?把赞美他人放在第一位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础的天性。领悟:你的赞美比谴责更有效自省:多赞美别人 养成:怎样赞美别人批注方法指津一、圈点批注的要求(1)要动笔,把
5、批注写到文章的空白处。(2)要规定统一的符号,如重点词用“.” ,疑问用“?”等 。(3)批注自己要公整,语言要流畅,力争使表达优美,有创意。(4)整理阅读批注中的疑问,用于自己释疑。解答课后练习及阅读要求。自己动笔,把答案写在练习空白上,要尽量详写。二、圈点批注的内容(1)圈点勾划生字生词: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新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意思有个大体了解。教师要安排时间对学生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注音。(2)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课文如果是记叙文在文章重写了什么事、景、物,如果是散文重在抒发了什么情感,如果是重在
6、说明了什么事物或事理等。(3)品析语言:批注词句在句、段、全文中的作用,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为什么这样(用词)句)写而不那样写,还可以怎样写;这样写(用词、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等。即通过替换、增删、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用词、句的准确、生动、具体、形象。还应加上自己对作者这样遣词造句的评价、鉴赏及自己的体会感受等。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批注。如文中哪些是人物描写,通过人物的那些描写(神态、语言、动作、心里活动等)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精神、气质、形象、内心世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是场面描写,哪些是景物描写,哪些是环境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人
7、物事物的什么?有什么作用等;说明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自然常识类的课文,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去写的?其次,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排比、比喻、拟人、设问、描写等)?这样写的好处,教师不必给学生讲解排比、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格的含义,主要让学生体会即可。从文章结构安排角度批注:即一段话或一篇文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安排,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领起、过渡、总结)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好处。、批注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对文中标点符号进行批注。(指特殊的、重要的)(4)归纳写法:主要在整体上对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进行体会和领悟。如叙述的方法,按什
8、么顺序写的,使用了怎样的议论,说明方法等,即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5)领悟情感。作者的情感、读者的情感、文中人物的情感。(6)联想想象联想到或想象到的,文中空白处的补白,文中可能省略的,这个故事以前的以后的,背后的故事以及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有什么联系等。(7)自己简短的感受对文中人物、事件的评价。真善美,假丑恶等。(8)自己需要积累起来的句段篇。三、自读课文的“圈点批注”教学模式第一步:略读 扫拦路虎略读,解决“ 写什么” 的问题。其特征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读下去,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课文的大致思路和中心意思,明确单元目标和各课的侧重点,扫除文字障碍。包括四步。1.
9、标。用“1、2、3” 标出自然段序。2.画。用“_”画出本课知识点: “自读提示”学习目标,课下注释中的文学常识、课文主旨和重要字词的音形义。3.读。要求边大声读,边用“. . .”标出生字难词。读完后,用“”标出关键语句。例如文眼、线索、观点、态度、中心等,要因文体而定。4.查。用字典词典查出生字难词的音义:A、 “提示”中的为必查字词;B、查非“提示”中的字词,如成语、俗语、动词、形容词。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承包到人,互交成果)第二步:精读 析精彩处找出精彩段,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包括四步:5.释。带着“理解、分析”中的疑问大声读课文,尝试解释疑问,似懂非懂的地方用“?”标出。6.质。对课
10、文的难点、重点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看法。7.找。按照各课“提示”中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感受,用“ ”标出 13 个重点段。8.诵。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重点段,乃至背诵。用“波浪线”标出精辟语句和佳词警句,用“”划分诗行或结构段的大层次,用“”划分自然段的小层次。记叙文阅读方法指津记叙文阅读技巧标题的含义或作用理解记叙文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不少文章的标题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一、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
11、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二、标题的作用(一)理解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文章的标题与主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1、标题直接揭示主题。 2、文章标题形象地(比喻)暗示主题。3、有的文章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二)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1有的标题概括了文章内容2有的标题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3有的标题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4有的标题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三)标题与人物的关系1点明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2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3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四)标题与文章结
12、构的关系1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答题格式:文章题目 运用 点明了(概括了、突出了) 记叙文阅读技巧整体把握一、什么是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阅读记叙文就是要了解它是什么体裁。记叙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小说、散文(叙事散文、抒
13、情散文) 。二、把握记叙的内容:1概括事例:() 、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件;() 、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 、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2分析内容,就是分析文章写了哪些人、事、景、物、情。写人的记叙文写了哪几个人物,用了哪几件事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写了什么事,记叙的要素是什么;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写了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状物的记叙文,写了什么物,抓住了物的什么特点来写。3概括段意、层意。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
14、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4记叙的详略详写:就是把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详写必须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完整。是更好地反映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要详写;写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叙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上感情来描述;细节部分要细致描写;感人部分,要写具体。写景的文章: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动物特点,要详写。 (要用恰当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景物之特点。 )略写 :就是对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较简单的一段话,
15、简明地叙述一下。起补充说明主要内容三、概括记叙文的中心1归纳文章的中心的方法有: (1)分析文章标题 (2)分析文章的结尾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把握文章中心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作者的感情。记叙文阅读技巧记叙文的结构1.文章的结构形式:总分式(A 总分、B 分总、C 总分总) ;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2分析记叙
16、的线索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3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叙述同一件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
17、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 、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5.根据语句所在的位置分析其作用。在开头语句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概括全段内容、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事件发生的空间顺序或内
18、部发展顺序,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为下文作铺垫等;中间语句的作用: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结尾的语句;一般的作用是结尾语句的作用:概括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留下余地让人思索、照应题目或开头、结构严谨、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等。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人物形象一、描写的种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二、分析人物形象(一)从人物的直接描写来分析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的作用不只是在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 ,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2.行动
19、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4.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较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5.神态描写 神态是人物内心变化的面部表现,传神的神态描写最能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二) 、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三) 、关注文章中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来分析。三、概括人物性格一定要全面、客观。记叙文阅读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什么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
20、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二、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 、推动情节发展; () 、渲染气氛; ()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 () 、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揭示人物事物命运的社会原因(3)、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
21、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客观描写是比较真切地再现景物原形的描写,通过写景来写情,即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 ;主观描写是指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去写客观景物,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这在写作中称做“寄情于景” 。 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
22、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在场面描写中,人物不能是一个,必须是很多个。场面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的 。场面描写少不了景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记叙文阅读技巧记叙中的表达方式1.各种表达方式。(1)记叙。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3)说明。用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
23、、形状、性质、用途等情况解说清楚,表达明白。(4)议论。通过讲事实、说道理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5)抒情。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文字抒发对人或对事的各种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2.理解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的作用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1)记叙文中的描写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形象鲜
24、明的印象。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感情的地方,起着烘托中心思想的作用。在阅读时必须通过具体要求描写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2)记叙文中的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 “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
25、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记叙文阅读技巧记叙文的写作特色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夹叙夹议、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6、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巧设悬念、讽刺等等。(1)拟人手法。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
27、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二、答题格式:这篇文章采用“ ”的手法,作者通过“ (文章相关内容) ”使文章写得“ ”记叙文阅读技巧品读语言一、对于记叙文的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和句子来分析1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1)用词精当、形象;(2)令读者印象深刻或引起读者的共鸣;(3)反复出现的词语;(4)单独出现的动词;(5)起修辞限制作用的叠词、形容词、副词。“xx 词语怎么写出
28、了 的特点,表达了(揭示了) 情感(中心) 。2赏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1)比喻:运用了 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运用了 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3)夸张:运用了 的修辞,突出 特征,揭示 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运用了 的修辞,增强语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对偶:运用了 的修辞,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运用了 的修辞,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运用了 的修辞,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8)反问:运用了 修辞,态度鲜明,加强语
29、气,给人以不可辩驳的力量.(9) 引用:运用了 的修辞,增强语言说服力答题格式:“xx 句子运用 写出了 的内容(特点) ,表达了(揭示了) 情感(中心) 。二、文章的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语言特色常用的词语有: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记叙文阅读技巧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一、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 1.从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 2.从写作手法上,
30、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3.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中心)二、准确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
31、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3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5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还需从修辞的角度、从限定的角度去考虑。答题格式:“ ”一词原指 ,这里指 ,起到了 的作用。6文章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常见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一般是往前找; ()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三、理解文章重点句子的语境义和作用 1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对于一些含蓄而复杂的语句,把抓关键词作为突破口,就能正确把握句意。一个句子中常有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理解了这类关键词语,整个句意就
32、容易把握了。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理解,关涉段意,甚至文意,这就必须借助文章语境加以分析,才能达到理解文句意思的目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理解句意的潜在信息,因此抓住上下文中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句意。3对用典句的理解要 借助于典故。运用典故可顺其意而用,也可反其意而用;可直接用,也可间接用。理解用典句关键是弄清典故,借助典故就可顺利地理解句意。4结合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来理解。大多语句使用一定的表现技巧,所谓“表现技巧”指词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表现方法(讽刺、对比、象征、想象、虚实结合、动静互化、欲扬先抑等)、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议论、
33、抒情)等。如果语句使用了一定的表现技巧,在回答作用与含义时一定要结合表现技巧来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深层意思。5结合作品产生的时代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一些提示文眼的句子、表警策的句子等还需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来透彻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6通过比较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实际阅读中,对于有些重要的句子的判定要经过深入细致的比较、鉴别,才有可能较准确地把握其含义,才可能进而完整地归纳和理解文段的中心。7.结合记叙文的阅读术语 体现记叙文特点的阅读术浯,如生动形象、表现、表达、突出、揭示、揭露、抒发、赞美、赞颂等,在解题时注意套用这些阅读术语。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
34、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记叙文阅读技巧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
35、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 , “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 、 “例如”之类的词语,支撑自己的观点,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试题训练(一)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当我刚呱呱
36、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有一天,7 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 ”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
37、,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 ”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 ku 见她在流沮。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
38、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段)。 ku_见 2在第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_ 3. 比较一下第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_ 4. 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出了_。成语“目瞪口呆”在文中的意思是:_ 5.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 6.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不少于 50 字
39、) 。 _ (二)同情的眼神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 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
40、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老人继续道, “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
41、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 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 “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 ”他告诉老人, “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 1. 第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 2. 第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_ 3.第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 _ 4.分析第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 (1)“美好的品德”是指:_ (2)“我知道谁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_ 5.第段中说, “
42、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 ,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 _ 6.第段“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一句中“触动”的是什么? _(三) 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 “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
43、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44、。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 ,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
45、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_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_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 “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 ,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_ 6.“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 ,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 第二次, “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 ,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 _ 7.“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马戏团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