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 60 年的科技成就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越来越注重与时事热点的结合,侧重考查同学们利用材料解题的能力,综合程度越来越高。2009 年是新中国建立 60 周年,我国科技领域 60 年来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热点新闻中共中央、国务院 1 月 9 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 2008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在科
2、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一个 13 亿人口的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事业,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才有光明的前景。知识链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同其他领域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 “两弹”的成功研制研制目的: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建设。成功研制:1964 年10 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
3、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2、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 1 号。2008 年,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圆满成功,中国宇航员首次进行了出舱活动。意义: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3、杂交水稻的培养与推广培育时间: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历史意义:杂交水稻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 “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激烈。建议与决策时间:1986 年
4、3 月。又名: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5、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时间:20 世纪 90 年代。主要内容: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深度拓展新中国 60 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说明了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只有优先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充
5、分发挥科技的第一推动力,发挥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的巨大功能,才能加速增强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才能赶超世界先进发展水平而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建国 60 年我国科技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如制定“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等;一批海外归国的科学家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为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试题大练兵1、阅读以下两幅对联: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
6、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请选择一个合适的横批()A.依法治国 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2、张奶奶近年 90 岁了,她曾经说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对于我们那一代人来说就是一个梦,但现在却实现了。 ”请问“实现”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改革开放 第三次科技革命A. B. C. D.3、197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杨振宁第一次到中国探望亲友,他见到的第一个朋友是邓稼先。杨振宁离开北京时问邓稼先:“听说,有一个叫寒春的外国人帮助中国搞原子弹,这是真的吗?”你认为这是真的吗?()A.是真的 B.不全是真
7、的 C.不是真的 D.以上都不正确4、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我国却在新中国成立后,研制了原子弹,其主要目的是()A.对抗美帝国主义,打破核垄断 B.加强国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 C.展示国家势力 D.震慑仇视中国的国家,与帝国主义展开军备竞赛5、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四位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其目的是()A.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 B.重视发展我国的农业 C.大力发展我国的商业 D.发展我国的外交参考答案:1.B2.B3.C4.A5.A专题线索近现代科技成就1近代科技处就詹天佑,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京张铁路;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打破了抗战时期列强对中国民族工
8、业的封锁。2.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和科技进步(1) “两弹一星 ”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1964 年 10 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 年 10 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成功进行准确发射。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2)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73 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3)863 计划,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累累硕果(4)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神舟”5 号、6 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近现代的教育成就1近代的教育成就(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校,中国教育开始
9、步入近代化。(2)1898 年, “百日维新 ”时期创建京师大学堂,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3)1904 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始形成。(4)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2新中国的教育成就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文革” 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伤害。 “文革” 之后,恢复高考。1983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80 年代以来,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专题要点(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人的主要
10、成就。(2)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3)知道“两弹一星 ”的成功研制、 “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 “863”计划的制定。 (4)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 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学法点拨学习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史,应注意紧密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时还应注意与现实生活和时事(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联系起来。专题训练11898 年 9 月,慈
11、禧镇压了维新派的变法运动,光绪遭到幽囚,维新派或出逃,或被治罪。把变法的所有新政统统废除。但是,她却保留了新政中的 ( )A中外纪闻 B京师大学堂 C强学会 D新式军队2.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B.洋务运动留下的唯一成果 C. 1912 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D.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3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是 ( )A鼓励私人兴办教育 B创办近代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C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 D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4.以下各项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
12、设首要位置的是 ( )大量增加教育投资 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制定义务教育法 研制核武器A. B. C. D. 5近代第一条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京张铁路的设计者是 ( )A. 张謇 B. 詹天佑 C. 严复 D.侯德榜6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6 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C“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的构成 D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7.下列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楷模的人物,其中为核武器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8. 他是“感动中国 ”的人物,是
13、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9.集中代表了我国当时科学技术达到的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是 ( )A.原子弹研制成功 B.导弹研制成功 C.氢弹研制成功 D.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研制成功10.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 (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 “东方红”1 号人造卫星升空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 D. “神州” 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1.融入情境,探究问题。材料一 据 1949 年 10 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 50000 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 500 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 30 多个。当时的
14、中央研究院只有 22 个研究单位,200 多名研究人员。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1964 年 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73 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1999 年 我国第一艘“神舟” 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材料三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 1400 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 2001 年,“863 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 多亿元。(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3)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1B 2.B 3.D 4.C 5.B 6.D 7.D 8.C 9.D 10.D11.(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第三,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3)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