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龙吟课文解析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 )从:任。教:使。抛家:比拟杨花离开枝头。傍路:落在路边。思:心绪,情思。无情有思():看起来像是无情,实际上却有愁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梦魂随风飘万里,追随情郎去,又被黄莺儿叫起。 )萦损柔肠:缠绕的思念损坏了柔肠。这里以柔肠比拟细柔的柳枝。娇眼:初生的柳叶又称柳眼。这里以女子的娇眼比拟柳眼。困酣:困倦
2、至极。【段析】 “无人惜” ,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落、不被人爱怜的际遇。 “惜”字,是全篇之“词眼” 。从上片“无情有思”开始,诗人便展开想象的羽翼,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活脱脱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在旧枝重缀。清晨被雨淋过,何处有落花的遗踪?)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做尘土,一分附入流水无踪影。乍看来,那不是杨花啊,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 )一池萍碎:作者自注:“杨花
3、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这只是古人的一种说法,实际不然,落入池中的杨花只是看起来像浮萍而已。(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是如何动静结合展开意境的?)【语言品味 “不恨此花缀” ,在上片“惜”和“愁”的情绪上,词人下片直抒胸臆。 “愁”化作“恨” ,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写“柳絮” “也无人惜从教坠”的际遇。“春色三分流水” ,以简洁的句子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比喻新奇脱俗,想象大胆夸张,感情真挚饱满,笔墨酣畅淋漓,意味无穷,真是妙笔】水龙吟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 (燕儿繁忙莺儿懒散,花儿残败,在堤岸上,柳絮纷纷飘落。轻飘着飞舞着点缀着树林,谁说这完
4、全没有才2情和愁思。 )【语言品味 咏杨花的过程是先交代杨花“飘坠”的时节暮春;次写杨花飞舞的地方从青林到深院、黏上殊帘、进入闺房、沾满春衣和绣床】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那些轻飘飘的小家伙,他们搭伙儿从树上蹦了下来,装出毫不在乎的神态,他们同在树梢头)飘扬着的游丝玩了一番,然后悄没声地溜进人家的院子里,看见人家把大门扇都关起来。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他们就在院子里来回游荡,老是不肯停下来,他们又)爬到了人家的阳台上,东一个西一个,(在帘子前面窥探着动静,)他们打算从帘子底下钻到里面去,冷不防给一阵微风撵了出去。 )【语言品味 这几句词“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
5、和虽高,恐未能及” ,可见章词的工细】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 (他们终于钻进了人家的闺房,一个个粘在人家的衣服上面,硬赖下来不肯走了。 (还有另外一些小家伙,)搭伙儿跳到人家床上去了,你拉我扯,滚成一个个小球儿。(滚了一回,却又拆开,)又变成一个个小伶仃。他们还不肯就此罢休哩!)兰帐:对女性所用帐子的美称。觉:醒。旋:旋即,不久,很快。香毬:这里指飘落的聚成团的柳絮。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时而看见蜂儿飞舞,仰头粘取淡淡絮粉,鱼儿吹动飘絮在池水中。望不见丈夫在外面寻欢作乐的地方,和华丽的车马在此游荡的图画,有清澈的
6、眼泪流下。 )章台:原是汉代长安章台下的街名,诗词中常用作青楼的代称。杳():远。金鞍:代指华丽的车马。盈盈:清澈的样子。(简要分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的主人公形象。)【段析】 再写它不但无孔不入,而且善于变形,一会儿呈球形,一会儿又像粉末,蜜蜂会黏上它,鱼儿会吞食它】答案速查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上片描写了一幅杨花飞坠的画面:杨花飘落,随风轻舞,轻轻的、柔柔的,在宁静的天地里,与自然相谐。那是自然的灵性在张扬,在随风轻舞,即使无人怜惜,又何妨!艳于枝头,是花的生命极致;飘舞虚空,更是动之精灵,短暂却生机勃发。离开硬实的枝头,斜落路旁,亦然有情。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动写静,仿若娇眼,
7、“欲开还闭” ,好不让人怜爱。但风一吹过,杨花再次轻舞飞扬,如追寻远去之郎,与轻捷的莺同伴。上片,苏轼没有静止地写枝头之杨花,没有单一地称誉3杨花,也没有细摹杨花之形、色、味。苏轼仅仅写了风中杨花飞舞之势之形、飘落之态,但画面素雅高洁,灵动飘逸,离情依依。 下片,苏轼的笔触伸得更远,先移景,从此地到西园,从杨花到落红,从景致到离愁,再纵情遐想,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风过雨来,风飘零,雨零落,风雨之中,杨花漂泊流离,何处还可寻觅?一池萍碎而已,萍也碎,人亦心碎。 雨后之景,文人多用清新、淡雅、生机勃勃之词赞叹。苏轼则不然,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唯一可能承载杨花身影的是潺潺的流
8、水,也只有这流动的春水,可以寄放那寻觅的情怀、离别的惆帐。偶有杨花在细雨里飞坠、飘落,细细品味, “点点是离人泪” 。 上下两片,诗人借杨花的坠落寄情,着意摹写动景,辅静景衬之,极尽杨花坠落之态,尽叙离人不舍之情。 词中有一个“寻郎去处”的人,是一个哀怨的妇女形象。在对杨花的柔情描述里,我们仿佛看见了她的“娇眼” “抛家傍路”常“思量” 、 “恨”离人、 “望”流水,任由“离人泪”随流水而去。风雨中的杨花如此,孤独寂寞的人也是如此。苏轼是个男人,却站在女人的角度思考人生,叩问命运。他自己,又何尝不是流离之人?出蜀道,进中原,遭贬谪,离别了母亲,离别了妻子,离别了朝廷,离别了父兄,这就是苏轼的一生。离别伤痛了他,也成就了他。 苏轼是铮铮男儿,也是有情有义的真汉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