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二、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三、动脉血压,四、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六、组织液,五、毛细血管的功能,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体循环各器官的血管呈并联关系:,从生理功能上可将血管分为以下几类: 1.弹性贮器血管 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这些血管的管壁坚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 意义: 2.阻力血管(分配血管) 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 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配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中平滑肌多,口径易改变,血流阻力很大。,3.毛细血管(交换血管)数量多,血流慢,管壁薄。 4
2、.静脉血管(容量血管) 静脉和相应的动脉比较,数量多,口径粗,管壁薄,故其容量较大。 安静时,64%的血液分布于静脉内。 5.短路血管 指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联系。 它们可使小动脉内的血液不经过毛细血管而直接流入小静脉。如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的皮肤的血管。功能上与体温调节有关。,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一系列物理学问题属于血流动力学的范畴。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流量、阻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由于血管是有弹性和可扩张的而不是硬质的管道系统,血液是含有血细胞和胶体物质等多种成分的液体,而不是理想液体,因此血流动力学除与一般流体力学有共同点之外,又有它自身的特点。,二、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
3、(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容积速度,通常以ml/min或L/min来表示。 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称为血流速度。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的截面成反比。 安静时主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约为18-22cm/sec 毛细血管约为0.3-0.7mm/sec。,(二)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血流阻力。 血流阻力的产生,是由于血液流动时因磨擦而消耗能量。故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压力逐渐降低。 血流阻力与血管的长度和血液的粘滞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由于血管的长度变化很小,因此血流阻力主要由
4、血管口径和血液粘滞度决定。,对于一个器官来说,如果血液粘滞度不变,则器官的血流量主要取决于该器官的阻力血管的口径。 阻力血管口径增大时,血流阻力降低,血流量就增多;反之,当阻力血管口径缩小时,器官血流量就减少。 血液粘滞度是决定血流阻力的另一因素。全血的粘滞度为水的粘滞度的4-5倍。血液粘滞度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红细胞比容,2血管口径 血液在较粗的血管内流动时,血管口径对血液粘滞度不发生影响。但当血液在直径小于0.2-0.3mm的微动脉内流动时,随着血管口径的进一步变小,血液粘滞度也变低。 3温度,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动脉血压? (一)成因 1.足
5、够的血量 2.心室射血 3.外周阻力 4.大动脉的弹性,三、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 理想值:120-130mmHg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理想值:80-85mmHg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正常值:30-40mmHg,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个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二)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每搏输出量 如果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心缩期中主动脉和大动脉内增加的血量变多,管壁所受的张力也更大,故收
6、缩期动脉血压的升高更加明显。,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则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可见,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心率 如果心率加快,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液就减少,故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期血压就升高。 主要影响舒张压的高低。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加大,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的血量增多,故舒张压升高。,可见,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另外,血液粘滞度也影响外周阻力。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弹性增加,将引起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减小,脉压差增大. 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
7、,故脉压增大。 脉压差主要反映大动脉管壁的弹性。,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相适应,才能使血管充盈产生一定体循环平均压,所以循环血量是影响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当循环血量减少或循环血量不变而血管扩张时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减少,脉压差减少,动脉血压下降。,四、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静脉在功能上不仅仅是作为血液回流入心脏的通道。 由于整个静脉系统的容量很大,而且静脉容易被扩张,又能够收缩,因此静脉起着血液贮存库的作用。 静脉的收缩或舒张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使循环机能能够适应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时的需要。,(一)静脉血压 至微静脉血压已下降至约2.0-2.7
8、kPa(15-20mmHg)。 右心房血压接近“0”。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而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心脏射血能力较强,能及时地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中心静脉压就较低。反之,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就升高。 另一方面,如果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中心静脉压也会升高。 (二)静脉血流 取决于周围静脉压与中央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管内外的阻力。 肌肉挤压 呼吸运动,五、毛细血管的功能,动脉端血压约30mmHg,静脉端血压约15mmHg 完成气体交换与物资交换的动力。 毛细血管壁的小孔通透非脂溶性物质 O2、CO2为脂溶性物质,六、组织液,组织液存在于细胞间隙中,绝大部分组织液不能流动,呈凝胶状态。 但凝胶中水分子及溶解的溶质可与周围液体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血液 组织液 成因: 通透、血压高于管外、血浆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练习题,教材P123的7.8.9题 下次课: 实验 安静和运动后血压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