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章 地震波的运动学(2).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8610655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地震波的运动学(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第1章  地震波的运动学(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1章  地震波的运动学(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1章  地震波的运动学(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1章  地震波的运动学(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地震波的运动学,本章主要内容: 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单一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折射波的时距曲线 多层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 连续介质中地震波的运动学 透过波和反射波的垂直时距曲线,第一节 地震波的基本概念,弹性:介质在外力作用下,出去外力,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塑性:介质在外力作用下,出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弹性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波。,一、弹性波及其形成过程,1、波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质点的振动和波动的关系 波动是以能量的形式传播 波动具有一定的速度,绳波,单摆振动,二、波的特征:,2、波前、波后、波射线的概念 波前:某一时刻介质中刚开始振动的质点。 波后:某一时刻介质中刚停止振动的

2、质点。 波振面:振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点组成的面。,波后面,波前面,波射线,水波的传播,4、振动图和波剖面(振动曲线和波动曲线) 振动图:某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关系 波剖面:在某一时刻不同质点的位置关系,振动图,波剖面,3、波线(或射线):在适当的时候,认为波及其能量沿着某一条“路线”传播,这条路线称为射线。,5、描述波的几个基本特征:频率、(视)周期、(视)波长、 (视)速度 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视波长(a):振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相邻 质点间的距离。,5、描述波的几个基本特征:频率、(视)周期、(视)波长、 (视)速度 频率:质点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次数。 周期:速度:,1

3、、费马(Fermat)原理: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沿着时间最短路径传播。,三、地震波传播规律,三、地震波传播规律,2、反射与透射:,斯奈尔定律,广义斯奈尔定律:假定: 第i层纵波速度为: 第i层横波速度为: 第i层横波入射角: 第i层横波透射角: 射线参数:P,三、地震波传播规律,、惠更斯(Huygens)原理: 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到达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新的子波源。 介质中任何一点的振动,是所有子波源产生的振动叠加后的结果。,思考: 利用惠更斯原理推导波的反射透射定理,1、按传播方式:面波、体波 面波:瑞利面波、拉夫面波、斯通利波 体波:纵波、横波,四、与地震有关的各种地震波,2、按质点震动方向分

4、:纵波(P)、横波( SH 、 SV),P波 SH波 SV波,、按传播路径: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多次波、绕射波以及回转波等。,五、反射系数与地震记录,子波:W(t) 波阻抗: 反射序列:R(t)地震合成记录:,子波W(t) 反射序列R(t),R1,R2,Rn,R3,第二节、单一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概念:时距曲线-地震波的传播时间与距离的 关系曲线。 正演:地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分析波场特征、传播规律(理论) 反演:在理论的指导下由观测数据作地质分 析(构造、物性参数),地质模型,地震数据,正 演,反 演,一、时距曲线的概念及直达波时距曲线,、直达波时距曲线方程:,X:激发点到接收

5、点之间的距离 V:地震波速度,二、水平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1、研究时距曲线的意义: 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包含了不同的地质信息。 采用自激自收方式,反射波同相轴形态与地下界面形态相对应。 一点激发,多道接收,时距曲线特点及意义?(思考),(a)自激自收同相轴与界面形态相对应,(b)多道接收同相轴形态与界面形态不对应,二、水平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2、曲线方程:即:其中:-自激自收时间,s,时距曲线方程:3、曲线特征: 双曲线(共炮点接收) 极小点在炮点正上方,最小时间t=t0。t0:自激自收时间,s,二、水平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三、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曲线方程:,2、曲

6、线特征:,四、正常时差,1、正常时差的引入:(目的-使地震空间能反映地质空间) 地震空间:数值空间(x-t) 地质空间:几何空间(x-H) 2、正常时差的定义和计算: 定义:地震波的旅行时和自激自收时间的差别主要是由炮检距x引起的,这种由炮检距引起的时差定义为正常时差。,正常计算:,3、动校正:,(a)自激自收同相轴与界面形态相对应,(b)多道接收同相轴与界面形态不对应,五、倾角时差,1、倾角时差的概念,2、倾斜界面的动校正,2、倾斜界面的动校正,结论:动校正与界面倾角无关,六、时距曲面与时间场,1、时距曲面:波到达的时间t是观测坐标(x,y)的二元函数:t=f(x,y),六、时距曲面与时间场

7、,2、时间“场” “场”:某一物理量的空间分布(空间响应)。 地球物理场:、某一地球物理量响应在空间任意一个点,都有某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某一地球物理量(标量、矢量)的空间分布。 时间场:在地震勘探中,截止中的任何一点(x,y,z),都可以确定波前到达该点的时间t(x,y,z),这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称为时间场。 时间场特点:t确定的曲面与射线正交。,形成条件: 21; c 2. 传播特点: 临界角外滑行波先于入射波到达界面上任何一点; 折射波射线相互平行,同相轴为直线; 折射波存在一定“盲区”; 折射波的“屏蔽效应”。,第三节、地震折射波,一、折射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v1,z1,v2,z2,

8、c,证明:滑行波先于入射波到达界面上任何一点,二、一个水平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的实际记录,三、多界面水平层状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第四节、多层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一、问题:常见介质地震模型:均匀介质、层状介质、连续介质。,(a) (b) (c)均匀介质 层状介质 连续介质,二、三层水平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二、三层水平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三、引入平均速度,把层状介质简化为均匀介质,h=1100m Vav=2750m/s,h=700m V2=3500m/s,h=400m V1=2000m/s,(a) (b)三层介质 均匀介质,四、两种情况下反射波

9、时距曲线的比较:,四、两种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比较:,第五节 连续介质中地震波的运动学,一、连续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和等时线方程:,(a)把连续介质看成有许多薄层组成,(b)连续介质中一射线单元,z,一、连续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和等时线方程:,(a)把连续介质看成有许多薄层组成,(b)连续介质中一射线单元,z,二、连续介质中射线和等时线方程:,二、连续介质中射线和等时线方程:,x,三、连续介质的“直达波”回折波:,三、连续介质的“直达波”回折波:,四、覆盖层为连续介质的反射波:,四、覆盖层为连续介质的反射波:,上覆层分别为连续介质和均匀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对比图,第六节 垂直地震剖面( VSP),

10、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常规地震:2D 非常规地震:3D 、4D、VSP 、地震CT等。,(VSP) (反VSP) (井间地震),一、水平层状介质透射波时距曲线:,二、有偏依距的均匀介质直达波时距曲线。,偏移距:炮点到井口的距离d。,三、两层介质,水平界面含偏移距d,向上反射波时距曲线。时距曲线方程:,四、两层介质,倾斜界面,含偏移距,上倾方向激发的上行波时距曲线。 上行波: 反射波从界面向上反射直接到达接收点的波 -双曲线,五、两层介质,倾斜界面,含偏移距,上倾方向激发的下行波时距曲线。 下行波:波从震源出发,向下入射到界面,再反射回地面,又从地面向下反射到达井中的接收点的波。曲线方程:直达波、上行波、下行波时距曲线关系,时刻t1 时刻t2 时刻t3 时刻t4,u(t),x,拉夫面波,瑞利面波,纵波,横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