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类型鱼病防治技术.doc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8605308
  • 上传时间:2019-07-05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5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鱼病防治技术.doc
    资源描述:

    1、1鱼病防治技术荆州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鱼类病害的诊断一、现场调查1、全面了解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鱼病的发生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窜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因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若是前者原因,鱼会慢慢死亡,损失不太大;若后者原因,则往往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各种家鱼及野杂鱼都不例外。2、调查鱼类饲养管理情况养殖鱼类发病,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如:放苗种前不清塘,放养品

    2、种规格大小相差过大,放养密度不当,投喂饵料不当,施肥不当等因素都会引发鱼病。3、调查有关环境因素鱼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大有关系的。如水源中有无污染源,水体本身理化因子有无变化,水温变化及周围有无施放农药情况,池底质情况的好坏,鱼池大小及水深情况等。鱼池往年的发病史,每年何时开始发病;在同一鱼池中是某一2种鱼发病,还是几种鱼同时发病;每天死鱼的数量等,对于准确诊断鱼病也十分重要。二、鱼体检查鱼体的检查是鱼病诊断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检查方法是由表及里,先检查鱼体体表,再检查鱼体的内脏。检查鱼体的某一部位,先用肉眼检查,再用显微镜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相结事,才会更全面完整。1、目检一般来讲,病毒

    3、性鱼病是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病则表现为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鱼病常见症状是体表粘液过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胞囊等症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用肉眼可以识别出来。目检鱼体包括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顺序和方法如下:体表:将病鱼置于白色解剖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条等部位仔细观察。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鳃盖表皮有没有腐烂或变成透明,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粘液,鳃丝末端是否肿胀或腐烂变白。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剪掉一侧的腹壁,观察有无腹水流出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其次观察内脏的

    4、外观是否正常。在后剪断靠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取出内脏,把肝、胆等器3官逐步分开。把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去掉肠道中粪便和食物,用剪刀剖开观察。2、镜检镜检一般是根据目检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从病灶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置于载玻片上,若是体表组织和鳃组织或体表粘液,用滴管加一滴清水;若是内脏组织,需滴加.7%的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稍用力压平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对每个病灶部位,至少取三个不同点进行观察。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各种鱼病的流行季节,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鱼病的防治措施1、清整鱼池:鱼池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要清除池底淤泥,清整后

    5、的鱼池要经日光曝晒池底,以此杀灭部分病原体。药物清塘:在鱼塘中有些生物本身就是病原体,有的则是病原的携带者。因此,必须要用药物清塘。常用药物有:强氯精、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等。2、加强养殖管理: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是提高单产较好的措施。放养密度过高的鱼塘,发生鱼病的机率越大。根据不同鱼类之间有着不同的食性和栖息特点,合理混养对预防鱼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合理的投饵施肥:施肥要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常用4肥水的有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严格管理制度:定时巡塘,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尤以早晨巡塘最为重要性。要经常性改善鱼塘卫生环境,勤除

    6、杂草、残饵和死鱼,定期消毒,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3、药物防治:鱼体消毒:即便是健壮的鱼种,也难免有病原体寄生,所以在鱼种放养前最好进行鱼体消毒。通常采用洗浴法,将鱼放在浓度较高的药液里,短暂时间药浴,杀死鱼体上的病原体。药物有食盐、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还有高浓度复合戊二醛、聚维酮碘。食场消毒:食场是鱼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寄生虫最密集之处,故经常地食场消毒,是有效防病措施之一。一般为挂袋法和泼洒法:溴氯海因、强氯精、漂白粉。水体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应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以杀死水体中或鱼体上的病原体。常用的药物有:强氯精、戊二醛、聚维铜碘等。 定期投喂药饵,一些内脏器官的疾病,需要应用内服法

    7、来防治,将药物拌入饲料中投喂。目前常用的内服药物有:强氯精、诺氟沙星粉、恩诺沙星粉、阿苯哒唑粉、盐酸土霉素、护肝宝。常见鱼病防治技术一、病毒性疾病草鱼病毒病:呼肠孤病毒引起5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每年 69 月份为高发期,水温在 27 度以上最易流行,25 度以下逐渐消失。主要危害 2.515 公分的草鱼种和一足龄的青鱼。根据病鱼表现和剖检变化可以发成三种类型:(1)肠炎型,肠道严重充血,部分肠道或全肠鲜红色,肠壁韧性好,气泡和黏液很少,这一点与肠炎病不同。 (2)红肌肉型,肌肉明显充血,严重的全身肌肉发红,鳃瓣失血严重,呈白色,但外表仅有轻微充血。体长 710 公分时多见。 (3)红鳍红鳃盖型

    8、,鳍条基部、鳃盖、口腔、头顶及眼眶等处充血明显,有的鳞片下充血,而肌肉充血较少或局部有点状充血。在体长 13cm 以上的草鱼多见。防治方法:(1)加强鱼塘的清塘消毒,最好用大剂量的生石灰处理。(2)加强饲养管理,供给优质全价饲料增强鱼体抵抗力。(3)免疫预防,用疫苗注射或浸泡免疫。(4)在鱼种发病期,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 10 天用一次。(5)前期使用高档饲料尽快将鱼种养到 15 公分以上对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很有意义。(6)大黄。黄柏、黄芩按 34%、34%、32%的比例制成三黄粉,用开水煮 30 分钟以上,冷却后拌料投喂,7 天一疗程,可连用两个疗程。二、细菌性疾病:1、细菌性败血症:温和气

    9、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鲁克氏耶耳6森氏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生产中常说的“暴发性出血病” 。细菌性败血症是最近几年发病最严重,危害品种最多,面积最广的一种鱼病。病鱼一般表现为: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大量积水,并有溶血现象;有时伴有眼球突出,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等症状。与草鱼的病毒性疾病难以区分,确诊困难。实际生产中常根据死亡鱼的品种来做判断。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程度深浅不同,死亡鱼的品种会有变化,由轻到重依次为野杂鱼、鲫鱼,然后是鳊鱼、白鲢、鳙鱼,最后是草鱼,如果草鱼发病,表明病情已经比较严重,治疗会比较困难。建议:(1)由于野杂鱼对这种病非常敏感,如果鱼塘内有黄颡鱼等野杂鱼死亡,

    10、并且体表发红,很可以鱼塘内已有暴发性出血病潜伏(2)如果池塘内死鱼品种在 2 种或 2 种以上,基本上可以判断池塘内发生了细菌性败血症;(3)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在鱼体内可以潜伏较长时间,但并不引起主养鱼死亡,但此时鱼体的抗应激能力非常差,一旦受到刺激如天气陡变等,很容易大批死亡。治疗方法:四步治疗法。(1)第 1 天,杀虫,鱼体表有寄生虫时会造成疾病难以治疗彻底。实际生产中发现用菊酯类或辛硫鳞类水剂加硫酸铜合用对治疗这种病效果比较好。(2)第 26 天连续使用内服药物 57 天,消灭体内病原菌。用蒽诺沙星、诺氟沙星、盐酸土霉素等均可,剂量可见后面药物使用说明。7(3)水体泼洒消毒剂,疾病早期

    11、在第 3 天用一次即可,发病严重时在第 3、第 5 天连续两次。(4)病情稳定后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调节水质,对防止该病的反复发作很有好处。注意:由于该病的病原菌能产生毒素,引起病鱼溶血、出血。组织损坏严重,肝、肾、胰脏功能障碍,抗应激能力比较差,在治疗期间和刚台好时不要大量换水或冲注新水,也不能拉网和下化肥,否则会导致鱼病加重或复发。2、细菌性烂鳃:嗜纤维菌引起。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49 月份,每年 69 月份为高发期。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病鱼体发黑,食欲减退,打开鳃盖,可见鳃盖内侧表皮充血发炎,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呈“扫帚”状,鳃盖中央腐烂成一圆形小洞,俗称“开天窗” 。治疗方法:(1)水

    12、体全池泼洒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消毒药物,间隔一天,连用两次。(2)得方新诺时拌料内服,每 100 公斤第一天 10 克,第 26天减半,6 天一疗程,可以连续使用两个疗程。(3)盐酸环丙沙星拌料内服,1015 克/1000 公斤鱼体重,连续 57 天。(4)氟哌酸(诺氟沙星)拌料内服,20 克/1000 公斤鱼体重,8连续 57 天。3、肠炎病:肠炎刑点状气单胞菌引起。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49 月份,水温 18 度以上流行。 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也可以发病。主要症状: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更黑,俗称“乌头瘟” 。病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肛门红肿,严重时肛门外突。挤压腹部有黄色或白色

    13、黏液流出。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发火,肠粘膜坏死。治疗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 1 克或强氯精 0.4 克或二氧化氯0.03 克全塘泼洒。(2)坚持投食“四定”原则,不使用变质饵料。(3)把大蒜头捣烂,制成每公斤含大蒜 200 克的药饵,每天喂一次,连 35 天。(4)内服海联科 505 连续拌料 35 天。4、白头白嘴病:嗜纤维菌引起。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57 月流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白鲢、鳙鱼夏花鱼种,尤其是草鱼夏花。主要症状:病鱼头部和嘴周围皮肤的色素消失,呈现白色。严重时头部和嘴发生溃烂,尾鳍出现蛀鳍。治疗方法:(1)彻底清塘,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2)用二氧化碳或溴氯海因全池

    14、泼洒。病情严重的间隔一天再9用一次,考虑到鱼苗比较脆弱,不建议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漂白粉、强氯精治疗。(3)生石灰 2025 公斤/亩米,化水全池泼洒。(4)五倍子 2ppm 煎水,连渣带汁全池泼洒。5、白皮病:白皮极毛杆菌引起。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57 月流,主要危害白鲢夏花鱼种。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些白色小点,以后迅速扩大,使鱼体后半部全部变成白色,严重时尾鳍全部烂掉,头上尾上,身体与水面垂直,不久死亡。治疗方法:(1)主要由拉网、过筛、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伤引起,因此操作一定要小心。(2)治疗方法同细菌性烂鳃。6、赤皮病:荧光假单胞菌引起。拉网或运输时受伤易

    15、引发此病。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无明显的发病季节。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和二、三龄草鱼,常与肠炎、烂鳃并发,俗称“老三病” 。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病灶处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最为突出,有时在鳞片脱落出有水霉生长,鳍条基部充血,末断常腐烂成扫帚状,常称“蛀鳍” 。治疗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灯 1 克或强氯精 0.4 克或二氧化氯100.150.3 克全塘泼洒。(2)五倍子 2ppm 煎水全池泼洒。(3)碘胺类药物每 100 公斤鱼第一天 10 克,第 26 天减半,6 天一疗程,可以连续使用两个疗程。由真菌引起的鱼病:水霉病(肤霉病):病原:病原体为水霉菌和绵霉菌。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

    16、择性,各种饲养鱼类,从卵至各种年龄的鱼都可以感染。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晚冬早春是为流行。水温 18 度左右最适宜本菌生长繁殖。症状:水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异常症状,当看到鱼体表面有灰白色棉毛状外菌丝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处牢固寄生。内菌丝深入肌肉组织细胞间隙之间,能发泌出一种酶分解鱼的组织,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运动异常,出现与其它固体物摩擦现象,同时往往观察到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鱼体负担过重,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迟,最后瘦弱而死。因为水霉菌的本质是腐生性的,当鱼一旦死亡,菌丝即迅速蔓延全身。预防:(1)拉网、捕捉、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

    17、免鱼体受伤;(2)用生石灰清塘,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 50 克全池泼洒。治疗:(1)发生此病时,可将病鱼用 3%5%食盐液浸洗1134 分钟;(2)用万分之四食盐加万分之四小苏打合剂浸洗,有一定的效果。第二天用“高浓度复合戊二醛”或“消毒王” 、 “强氯精” 、 “聚维酮碘”消毒,可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三、寄生虫病:成鱼养殖阶段原生动物病一般不容易引起鱼体死亡,只有粘孢子虫和小瓜虫危害大一些。蠕虫病在湖北也不多见;指环虫只可能在春季初和秋季末发生,高温季节不可能寄生,一般建议在四月份杀虫一次即可。1、中华鳋病:中华鳋有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雌雄异体。在中华鳋雌虫寄生在草鱼鳃上,形状似蛆,又叫鳃蛆病

    18、,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末端、鳃瓣边缘发白变烂。此病汉族要危害一龄以上草鱼和白鲢。每年 59 月份盛行。防治方法:(1)生石灰彻底清塘。(2)鱼种投放前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铜 5 克,硫酸亚铁 2 克浸洗2030 分钟。(3)病鱼池用 0.7mmp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泼洒,隔 5 天再重复一次,连续 3 次。(4)用.250.5mmp 昌体敌百虫全池泼洒,隔 5 天再重复一次,连续 3 次。2、锚头鳋病:12锚头鳋以雌虫寄生,雌虫头部呈铁锚状,钻入鱼体组织内,胸、腹露在鱼体组织外,头部钻入鱼体吸鱼体营养,使鱼体消瘦,钻入部位鳞片破裂,肌肉红肿发炎,可见红斑。大量感染时,好像披

    19、着蓑衣,故又称“蓑衣病” 。对各种鱼均有危害,以夏季最严重。但是只有寄生在白鲢和鳊鱼体表时危害较大。防治方法:(1)生石为彻底清塘消毒,杀灭虫卵。(2)每亩放 15 尾以上的黄颡鱼,有较好的效果。(3)用 90%晶体复百虫 0.20.5ppm 或用 0.1ppm 的晶体敌百虫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连续三次,每次根据水温间卫 510 天。水温越低,间隔时间越长。3、车轮虫病:车轮虫病主要寄生在鱼的鳃、皮肤和鳍上,主要危害幼鱼。每年 58 月为其流行季节。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最易发生,尤其在用大草或粪肥直接沤水饲养鱼苗和鱼种的塘中,是车轮虫发生主要场所。防治方法:(1)鱼种

    20、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清塘。用堆肥代替沤肥。(2)用 0.7ppm 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 5:2)全池泼洒。4、指环虫病:病原:病原体为指环虫。13流行:一般淡水鱼类均可感染,对鱼苗和夏花鱼种危害很大,流行季节在夏秋两季,适宜温度 20 至 25 度。症状:虫体寄生鳃上,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对鱼的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时,每个鳃片达 50 个以上虫体,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显著浮肿,鳙鱼特别明显,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贫血,不吃食,鱼体消瘦,终致死亡。预防:用生石灰清塘。治疗:(1)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敌百虫(95%)0.3 克,溶解于水全池泼洒;(2)用敌

    21、百虫、碳酸钠合剂,100 克敌百虫与 60克碳酸钠研末充分混匀,每立方米水体用合剂 0.10.2 克溶解于水后,全池泼洒;(3)每立方米水体用福尔马林 30 毫升全池泼酒;(4)同时内服“阿苯哒唑粉” 。5、隐鞭虫病:主要症状:当病情严重时,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吃食减少,甚至不吃食,鱼体发黑,鳃或皮肤上有大量黏液。病程短,死亡率高,在高倍镜下检查可以发现大量的隐鞭虫。流行季节与危害对象:主要寄生在鲮、鲤、草、青、鲢、鲫、鳊等鱼的皮肤及鳃上。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鱼苗大批死亡。流行于510 月,尤以 79 月最为严重。防治方法:(1)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 ,使池水成 0.7ppm

    22、浓度。14(2)鱼种放养前用 24%盐水药浴 215 分钟。6、碘孢子虫病:粘孢子虫的一种主要症状:虫体寄生部位,肉眼可见不同形状的孢囊,呈香肠状、带状、球状、线状,使组织受到破坏,充血,产生炎症、腐烂,外观极为观看,病鱼基本丧失商品价值。流行季节与危害对象:目前在湖北主要养殖区域均已发现此病,主要寄生在鲤鱼、鲫鱼等身上。防治方法:同前粘孢子虫病。7、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病症: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有白色囊孢,病鱼瘦弱,鳍条破裂,多数漂浮水面不动或游动缓慢,最后死亡。流行季节与危害对象:每年 35 月、1012 月为流行盛期。危害大多数鱼类。注意:千万不能使用硫酸铜治疗,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加重病情。防治方法:(1)观赏鱼可用 2ppm 醋酸亚汞或硝酸亚汞溶液浸洗。(2)干尖椒 0.5ppm+生姜 2.5ppm,加水熬煮,连汁带渣全池泼洒,连用 3 天。(3)使用有些鱼药厂生产的专治疗小瓜虫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鱼病防治技术.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860530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