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园林史,曾明颖,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的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1、生成期:殷、周、秦、汉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全盛期:隋、唐4、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 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第一节 殷周时代(原始社会)一、我国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 1、起
2、源 在原始社会时期不可能产生造园进展到游牧部落时代阶级的分化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公元前21世纪,进入奴隶社会。夏朝商殷时期,从发现的甲骨文的园、囿、圃的象形文字看,商殷开始有园林的兴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周礼:“园圃树之瓜果,时敛而收之。” 说文:“园,树果;圃,树菜也。” 周礼地官:“囿人 掌囿之兽禁,牧百兽。” 说文:“囿,养禽兽也。”,由此看来:我国有园林的兴建是从奴隶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的商殷时期开始的。,2、最初形式: 囿:围合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衍或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台:商代出现的人工建造的高台,供观赏天文气象及游乐为眺
3、望之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大片地上通过对土的夯筑而成,发展到周代后为台榭。,二、周代造园的特点: 1、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2、以自然山水为主的造园风格的出现 台榭:台上增加建筑及建筑组合,其建筑四宇伸展,出现瓦的使用。目的:天文、军事,发展为游乐观光,墙、梁、柱装饰精美,建筑位置高敞。,第二节 秦汉时代,一、概述 1、秦统一中国和大规模的宫苑建筑 2、汉代的文化和宫苑 3、汉代贵族富商之园,秦末农民起义 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汉长安的设计和建设以宫殿建筑为主要组成部分汉代的主要宫殿分为三大区:长乐宫区(城内)未央宫区(城内)建章宫区(城外西部的上林苑中),此两宫占城内面积的一半,建章宫,上林苑:我国古
4、典园林汉代的皇家禁苑,建筑(宫、苑、观、台)苑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各有特色。御宿苑、博望苑、思贤苑;宣曲宫、扶荔宫;鱼鸟观、走马观、犬台观、观象观等 。 山石:一池三山聚土为山,十里九坡,种奇树。 水体:昆明池、太液池、跌水(喷泉) 植物:“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树三千余种。”,西汉时,帝王苑囿影响到贵族富商,竞相仿造,从此贵族、官僚、富户私家园林便发展起来了。 兔园(梁园),在现河南商丘。园主:梁孝王刘武。据资料记载可以看出:建在自然山水很美的地方,凿有雁池,池中有洲有渚,陆地上建有宫观,还有奇果异树珍禽怪兽。,西京杂记载:“茂陵富民袁广汉,藏锵巨万,家童八九百人。于北
5、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耗牛、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涛奇树异草,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二、秦汉时期的造园特点: 1、皇家苑囿规模宏大 2、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 3、私家园林的出现 4、建筑技术与艺术取得了较大成就 5、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 6、开创了城市道路绿化的记录 7、开创了植物园、动物园的记录 8、注重了风景植物的配置,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一节 概述 历史上,有一个长期混战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最不稳定的时期 老百姓感觉生死无常,悲观失望 消极颓废
6、思想发展 逃避现实,追求虚无 道家、老庄思想倍受欢迎,儒家思想不受欢迎,封建旧礼教崩溃 思想信仰获得自由 不理世事成为风尚 社会风气日益靡烂 文学艺术发展 追求反朴归真,寄情于自然山水,自我标榜清高、飘逸、洒脱 自然山水园,田园诗:不仅都负盛名,也都对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有直接的影响。 陶渊明、谢灵运,这个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 。追求自然恬静、情景交融,是以后的园林艺术创作的一个崭新的开拓。,第二节 皇家园林,一、曹魏邺城 1、铜雀园:又名铜爵园 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三台均有楼,楼间有阁道相通;园内凿渠取水,穿池筑山,以山水为宫苑的骨干。 紧邻宫城,已
7、略具“大内御园”的性质; 是一座兼有军事坞堡作用的皇家园林。,2、华林园:后赵 石虎 凿“天泉池”,引漳水作为水源,再与宫城的御沟连通成完整水系; 千金堤上做两铜龙,相向吐水,注入天泉池; 园内栽植大量果树,多名贵品种。,3、龙腾园:后燕 慕容熙 以山为骨干的造景手法 4、仙都园:北齐后主 高纬 五岳、四海 是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在皇家园林的历史上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广十余里,役使两万人,起景云山于苑内,基广五十步,高十七丈,又建逍遥宫、甘露殿,连房数百,观阁相交。凿天河渠引水入宫;凿曲光海,注清凉池。”由此可见:山水为骨干的山水园已经有了新发展。,二、洛阳一座花园城市
8、, 洛阳伽蓝记:“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芳林苑(华林园):相当与大内御园,仿写自然,人工为主的一个皇家园林。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帝愈增祟宫殿,雕饰楼阁,取白石英及紫石英五色大石子太行谷城之山,起景阳山于芳林之园。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于是百役繁兴,帝躬自掘土,率群臣三公以下莫不居力”,三、建康:皇家园林30余处,环布于今日玄武湖北、东、南三面。 一池三山(玄武湖、蓬莱、方丈、瀛洲) 玄武湖:本名桑泊,位于钟山西麓。宋元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年复修东晋时已筑的北堤,以练舟师。三神山(三岛)是今日玄武湖所谓五洲的基底。李白“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指此而言。,华林
9、园:历经东晋、宋、齐、梁、陈的不断经营,是南方的一座重要的与南朝历史相始终的皇家园林。,四、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比较小,但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 2、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3、开始受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比起当时的私家园林,它规模大、华丽、建筑量大,但却没有私家园林曲折幽致、空间多变的特点。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转为写实与写意结合。 5、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 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园”也比较多了。,第三节 私家园林,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在内容、规划设计方面均不同于皇家园林。 城市里面的城市型园林 野外山水
10、风景地带的别墅园,一、城市私园 城市私园大多数都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还讲究声色娱乐之享受,显示偏于绮靡的格调。 设计精致化倾向(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因地制宜) 规模小型化倾向(相对与汉代而言),张伦的宅园 洛阳伽蓝记:“敬义里南有昭德里。里内有司农张伦等五宅。 惟伦最为豪侈。斋宇光丽,服玩精奇,车马出入,逾于邦君。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峥嵘涧道,盘纡复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以山池为胜景,园中筑景阳山有若自然,“重岩复岭,深涧洞壑,高林巨树,悬葛垂萝,涧道盘行”,又“经构楼馆,列于上下。树草栽木,颇有野致”。从以上描述可见,景阳山已不是简单的
11、人工土山,而是构石为山,树草栽木,表现天然山岳的气象,颇有自然野趣。有山有水,有树有草,加上园林建筑组景成为自然山水园林。,二、庄园、别墅 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它们的天人和谐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清纯之美,又赋予它们以园林性格。 庄园、别墅以及它们所呈现的山居风光和田园风光,经过文人的诗文吟咏,逐渐在文人圈子里培育出一种包含着隐逸的美学情趣。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促成了唐宋及以后田园诗画、山居诗画的大发展。,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农业耕作的田园 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 庄客、部曲的住地,1、金谷园 西晋大官僚石崇的一处自给自足的农耕性质的地主庄园 园林化程度
12、比较高,居住聚落部分的人工开凿的池沼和园外引来金谷涧的水错落流于建筑物间,河道能行驶游船,沿岸可供垂钓;植物配植树木成片种植为主调,不同的种属分别与不同的地貌或环境相结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2、陶渊明的私园 当时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山水诗文作品中,大量描写田园生活,讴歌自然风光对于后来的文学、绘画转向以田园化、山水化为主题来创作,是有很大影响的。 小型庄园,第四节 寺观园林,战乱频繁的局势是各种宗教易于盛行的温床 思想的解放也为外来和本土的宗教学说提供了传播的条件,一、佛教的盛行 它的教义和哲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融会一些儒家和老庄的思想,已佛理入玄言,于是知识界也谈佛理; 因
13、果报应,轮回转世学说对于苦难深重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因而受到人民的信仰; 统治阶级也加入扶持和利用,二、寺观的大量兴建 北魏奉佛教为国教,大建佛寺 佛寺建筑都装饰得华丽和金碧辉煌,与帝王的宫城一样豪华和气派 出现佛寺园林:幽静,突出佛教境界 比邻寺观而单独建的园林 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北魏末年,北方佛寺达30000余所。其中洛阳1000余所。北方佛寺以洛阳永宁寺为最大。还有嵩山南麓的嵩岳寺、嵩山幽谷中的少林寺。,舍宅为寺:南北朝盛行此风,后来唐代也盛行。因此寺观园林与宅园在内容和规模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组成部分,崇拜部分:核心部分 生活部分 前导
14、部分 佛的境界立意:由俗入清,逐入佳境 交通运输 游览部分:后花园、寺观周边风景优美的场所,寺观的选址,1、近水源 2、靠树林 3、地势凉爽,背风向阳和良好的小气候,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的造园特点,1、自然式山水园风格的形成; 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性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是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这一时期的造园活动的成就; 4、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的方向发展; 5、“园林”一辞已出现在当时的诗文中。,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第一节 隋朝的宫苑(公元58
15、1618年) 公元581年,建立隋朝 公元589年,中国复归统一 隋朝在我国建筑史上留下许多令后人眩目的作品 隋炀帝大造宫苑(西苑),西苑,即显仁宫,也称会通苑,是历史上继汉武帝的上林苑后最为豪华壮丽的一座皇家园林。,第一,布局: 隋西苑仍然承袭着海中三山的传统,但山、海的景观及组合方式较秦汉时更为丰富。 西苑之内分为山海区、渠院区、无水宫室区、山景区等几大部分,每一大景区都自成体系,同时又与其它景区相互映带,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 第二,植物:苑内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第三,水体、山石:就园林总体而言,西苑中水网发达,龙鳞渠、北海、五湖构成完整的水系,水体形态变幻纡曲,摹拟天然河
16、湖的水景,其水景之丰富是秦汉宫苑所没有的;同时开拓水上游览的内容,这个水系又与“积土石为山”相结合而构成丰富的、多层次的山水空间。 第四,建筑:十六院,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它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时期的到来。,第二节 唐代宫苑(公元618907),一、概述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诗歌:仅据全唐诗所收录,诗人达2200人,诗歌近五万余首。李白、杜甫、白居易为最著名的三大诗人。 、艺术:龙门石窟、莫高窟,唐代诗画对园林的影响: 王维、孟浩然擅长山水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也有大量生动山水诗作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我国第一部
17、系统的绘画史著作)将画分为五品: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 吴道子,嘉陵江三百里山水,变幻多姿。,、建筑:传统的木构建筑,无论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整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及规范化的装饰、装修。 、园林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炼,进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成为写意山水园阶段。观赏植物栽培在园艺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移栽异地花卉。,二、皇家园林 唐代宫苑是中国封建文化巍峨的纪念碑。 1、兴庆宫 2、华清宫,1.兴庆宫(南内): 唐时长安三大宫殿之一,以豪华绮丽著称。 唐玄宗李
18、隆基为皇太子时的府邸。隆庆坊。 占地2016 亩1280m*1250m(故宫1087亩)。唐玄宗与爱妃杨玉环生活多年之处。,宫廷区为东中西三路跨院。 苑林区面积稍大于宫廷区,苑内林木蓊郁、楼阁高低、花香人影、景色绮丽。 尤以牡丹名重京华。,2、华清宫 唐代所建著名园林之一。 唐玄宗长期在此居住,处理朝政,接见臣僚,这里遂成为与长安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规划基本以首都长安为蓝本。 宫城为方整布局,北半部分为中东西三路,南部为温泉汤池区。,苑林区为山岳风景地,以建筑结合于山麓、山腰、山顶的不同地貌而规划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和景点。 山麓分布着若干以花卉、果木为主题的小园林兼生产基地。 山腰则突
19、出自然景观。 山顶视野开阔,修建许多凉亭、殿阁,高低错落,发挥“观景”、“点景”的作用。,苑林区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 “天宝植松柏,遍满岩谷,望之郁然”。不同的植物配植更突出了各景区和景点的风景特色。,华清官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我国早期出现的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特色,随地势高下曲折而筑,是因地制宜的造园佳例。,三、私家园林士流园林较魏晋南北朝更为兴盛,艺术水平更有所提高。“中隐”隐士,隐于园, 希望“隐”与“仕”兼具。,白居易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嚣。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20、。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园林受到中隐所代表的隐逸思想的浸润,同时成为园林的载体,士大夫们都把理想寄托于园林,把感情倾注于园林,凭近在咫尺的园林而尽享隐逸的乐趣。,、代表作浣花溪草堂庐山草堂辋川别业 、文人园林的兴起,士流园林清新雅致的格调提升、升华形成文人园林。 文人官僚开发风景、参与造园,逐渐形成比较全面、深刻的“园林观”。 “意”与“匠”联系更为紧密,“文人造园家”的雏形在唐代出现了。,四、寺观园林,佛教和道教普遍兴盛。 寺院相当与地主庄园的经济实体。“凡京畿上田美产,多归浮屠” 寺观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开展社交和公共活动,成为城市公共
21、交往的中心,重视庭院绿化和园林的经营。 寺观园林趋于世俗趣味,追摹私家园林。,五、隋唐造园活动的成就: 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第五章 宋代园林,第一节 概述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一、地主小农经济发达的同时,城市商业和手工业
22、也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二、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 建筑:李仲明营造法式 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植技术在唐代基础上有所提高,已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三、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 宋词:兴起于唐,经五代至宋达到空前繁荣阶段; 哲学:朱熹 史学:司马迁资治通鉴,四、中唐以后,诗词无论在内容上和风格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区别。 五、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北宋: 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金明池,琼林苑,玉津园,含芳园,景芳苑,艮岳,宜春苑,南宋: 玉津园、 富景园
23、、 聚景园,第二节 皇家园林,寿山艮岳:宋的写意山水园以汴京(今开封)西北角的著名园林“寿山艮岳”为代表。“寿山艮岳”是北宋有名的皇家园林,它在造园艺术方面的成就远迈前人。,寿山艮岳是先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的。园的设计者就是以书画著称的宋徽宗赵佶本人。,筑山: 艮岳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周十余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介亭。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 艮岳的万岁山,雄壮敦厚,是整个山岭中高而大的主岳,而万松岭和寿山是宾是辅,形成主从关系,这就是我国造园艺术中“山贵有脉”、“岗阜拱状”、“主山始尊”的造园手法。,介亭建于艮岳的最高峰,成为群峰之主
24、,是全园的主要景观。这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叫做“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有了这种总的原则,加上恰到好处的叠石理水,使得山无止境,水无尽意,“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陇”,山因水活,绵延不尽,山水生动。,叠石理水, 为以后的造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池水出为溪,自南向北行岗脊两石间,往北流入景龙江,往西与方沼、凤池相通,形成了谷深林茂,曲径两旁完好的水系。合理的水系,形成艮岳极好的布局,所谓“穿凿景物,摆布高低”。 “寿山两峰并峙,列幛如屏,瀑布下入雁池,池水清澈涟漪,凫雁浮泳水面,栖息石间,不可胜数”。,建筑: 根据不同的景区要求,布置艮岳中的建筑,亭、台、轩、榭等,疏密错落。 建筑具有了使用与观
25、赏的双重作用。 艮岳中也有宫殿,但它已不是成群或成组为主的布置,而是因势因景点的需要而建,这与唐以前的宫苑有了很大的不同。,动物:艮岳中养禽兽较多,但其功能作用有了根本的变化,已不再供狩猎之用,而是起增加自然情趣的作用,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植物: 艮岳中的园林植物已知的共数十种,包括乔木、灌木、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花卉、木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其中不少是江、浙、粤等地引种驯化的。 艮岳的东麓植梅万株,以梅取胜,之西是药用植物配置。,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而元、明、清的宫苑也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
26、水宫苑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第三节 私家园林,一、代表作(北宋洛阳园林实例与洛阳名园记) (一)属于花园类型1归仁园“归仁其坊名也,园盖尽此一坊;广输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数千株,中有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 一年四季花期不间断,百花园。,2李氏仁丰园 “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它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且广。桃、李、梅、杏、莲、菊,各数十种,牡丹、芍药至百余种,又有远方奇卉,如紫兰、茉莉、琼花、山茶花木有至千种者。洛中花木无不有,中有四并、迎翠、濯缨、观德、超然五亭”。,不仅洛阳的名花,远方移植来的花卉也有种植,总计在千种以上。 至少是在宋代,已用嫁接的技术来创造新的花木品种,这
27、在我国造园史上是了不起的成就。 不单单养花木,也有园林建筑,供人们在花期游园时赏花和休息之用。,(二)属于游息园类型3董氏西园 布局方式是模仿自然,又取山林之胜。 “亭台花木,不为行列” 地形处理上注意了起伏变化,不使人进园后,有一览无余之感,又可以说是障景和引人入胜的设计手法。 “开轩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 “幽禽静鸣,各夸得意”, “堂虽不宏大,而屈曲甚邃,游者至此,往往相失,堂前世所谓迷楼者类也”。,4董氏东园 专供载歌载舞游乐的园林。 此园的水景有其高人一等的地方。,5刘氏园 以园林建筑取胜,组成完整的建筑空间, “凉堂高卑,制度适惬可人意”。 宋代的园
28、林中,不仅重视绿化的配置,而且也相当成熟了。 “西南有台一区,尤工致,方十许丈也,而楼横堂列,廊庑回缭,阑循周接,木映花承,无不妍稳”。,6丛春园 西方园林布置绿化的方式 “岺寂乔木森然。桐、梓、桧、柏,皆就行列”。 丛春园的另一特点是借景与闻声 名园记中写到:其大亭有丛春亭、先春亭,丛春亭,北可望洛水,盖洛水白西汹涌奔激而东,天津桥者,垒石为之,拱下皆大石,底与水争,喷薄成霜雪,声闻数十里。予尝穷冬月夜登是亭,听洛水声,久之、觉清冽侵入肌骨,不可留,乃去”。,7松岛 园中多古松,数百年的古松参天 古雅、幽静、野趣自然的园林建筑,也多为现代园所借鉴,今日造园者样板。 “颇葺亭榭池沼,植竹木其旁
29、。南筑台,北构堂,东北曰道院,又东有池,池前面为亭临之。自东大渠引水注园中,清泉细流,涓涓无不通处。”,8东园 “文潞公东园,本药圃,地薄东城,水渺弥甚广,泛舟游者如在江湖间也。渊映、瀍水二堂宛宛在水中,湘肤、药圃二堂间,列水石”。 叠石理水的处理手法有创新。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地形,形成景色优美的水景园。 该园是原来的药圃改建为园,与水景结合,使得园林内容更为丰富。,9紫金台张氏园 “自东园并城而北,张氏园亦绕水而富竹木,有亭四”。,10、水北、胡氏园 “在邙山之麓,瀍水经其旁。因岸穿二土室,深百余尺,坚完如挺垣,开轩窗其前,以临水上。水清浅则鸣漱,湍瀑则奔驶皆可喜也。存亭榭花木,率在二室之东
30、。凡登览徜徉,俯瞰而峭绝,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者,洛阳独有此园耳” “林木荟蔚,烟云掩映,高楼曲榭,时隐时见,使画工极思不可图”。,11独乐园“司马温公在洛阳,自号迂叟,谓其园曰独乐园。园卑小,不可与它园班。其曰读书堂者,数十椽屋,浇花亭者,益小;弄水、种竹轩者,尤小。曰见山台者,高不逾寻丈;曰钓鱼庵、曰采药圃者, 温公自为之序,诸亭、台诗,颇行于世。所以为人欣慕者,不在于园耳”。 园虽小,但由于司马光有咏诸亭台诗,诗情画意,使得园林因诗而传诵于世。 钓鱼庵、采药圃等因是竹林蕃蔓显得很有野趣。,12吕文穆园“在伊水上流,木茂而竹盛。有亭三,一在池中,二在池外,桥跨池上,相属也”。 “伊水尤清
31、澈,园亭喜得之,若又当其上流,则春秋无枯涸之病。” 利用自然水系于我用,因地制宜,这是该园的一大特点。 三亭一桥的园林建筑艺术设计手法,成为宋以后的园林艺术中的楷模,是造园中经常采用的亭桥的手法之一。,(三)属于宅园类型13富郑公园“洛阳园池,多因隋唐之旧,独富郑公园,最为近辟,而景物最胜”。 “探春亭,登四景堂,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得。南渡通津桥,上方流亭,望紫筠堂而还。右旋花木中,有百余步,走荫樾亭、赏幽台,抵重波轩而止”。 “土筠”、“水筠”、“石筠”、榭筠”四洞 丛玉”、“披风”、“漪岚”、夹竹”、“兼山”五亭 以景分区,在景区中注意起景、高潮和结束的安排。,14环溪 “洁华亭者,南
32、临池,池在左右翼而北过凉榭,复汇为大地,周围如环”。 “榭南有多景楼,以南望,则嵩高、少室、龙门、大谷,层峰翠谳 ,毕效奇于前。树北有风月台,以北望,则隋唐宫阙楼殿,干门万户,延巨十余里。又西,有锦厅,秀野台。园中树松、桧,花木千株,皆品别种列。除其中为岛坞,使可张幄次,各待其盛而赏之”。 环溪的造园手法是以水景取胜 借景的手法,也运用得体,15苗帅园“园既古,景物皆苍老。”园中本来有七叶树二棵,“对峙,高百尺,春夏望之如山然”,园中有“竹万余杆,皆大满二、三围,园的东部有水,自伊水分行而来,可行大舟,在溪旁建亭,有大松七棵,引水绕之,有池,池中宜种植莲荷,建水轩,跨于水上。“对轩有桥亭,制度
33、甚雄侈”。 在总体形局中,水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布置自然得体,轩榭亭桥,因池、溪流,就势而成,更有景物苍老,古木大松,为该园大为增色。,16赵韩王园 “赵韩王宅园,高亭大榭,花木之渊薮” 17大字寺园 “五亩之宅,十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是也。今张氏得其半,为会隐园,水竹尚甲洛阳。但以图考之,则某堂有某水,某亭有某木,至今犹存,而曰堂曰亭者,无复仿佛矣”。 宅与园相结合的园林,是以水竹茂盛为其主要的特点。,18湖园 “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难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园而己。予尝游之,信然”。,“园中有湖,湖中有堂,曰百花洲,名盖旧,堂盖新也。湖
34、北之大堂曰四并堂,名盖不足,胜盖有余也。其四达而当东西之蹊者,桂堂也。截然出于湖之右者迎晖亭也。过横池,披林莽,循曲径而后得者,梅台、知止庵也。自竹径望之超然, 。渺渺重邃,犹擅花卉之盛,而前据池亭之胜者翠樾轩也,其大略如此,若夫百花酣而白昼眩,青苹动而林荫合,水静而跳鱼鸣,木落而群峰出,虽四时不同而景物皆好,则又其不可殚记者也”。,从湖园的总体布局来看,是一个水景园。 注意了园林艺术的动观与静观的效果。 注意了因时而变的造园艺术效果,不仅注意了一天中时间的变化,也注意了一年四季的景物变化。,二、文人园林的兴盛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较之唐代已经更为成熟,风格表现更为明显,促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继两晋
35、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升华。 简远 疏朗 雅致 天然,第四节 寺观园林,寺观园林有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它们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着一点烘托佛国、仙境的功能之外,基本上已经完全消失了。,包括: 园林城市的山水风景地带 城市内部 天王院花园子 “至花时,张幕幄,列市肆,管弦其中。城中仕女,绝烟火来游之。” “而过花时则复为丘墟”。,宋代造园成就,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园林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
36、时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两宋园林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第六章 明清园林,第一节 园林概述 明、清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也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 明、清时期,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所建之园处处有画景,处处有画意。,两个造园高潮: 明中期南北两京和江南一带地主官僚园林的繁荣; 清代中叶清帝苑和扬州、江南一带私家园林的兴盛。 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要的发展 。 明末 计成园冶 李渔一家言 文震亨长物志,造园特点: 明清时期的宅园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皇家园林相互辉映。 明清宫苑,除继承了历代苑园的特点外,使用上多功
37、能。 建造的数量大,特别是清朝,园林艺术装饰豪华、建筑尺度大、庄严,园林的布局多为园中有园。,第二节 皇家园林,艺术特点: 春山淡冶如笑,宜游; 夏山青翠欲滴,宜观; 秋山明净汝妆,宜登; 冬山惨淡好睡,宜居。,一、北京明清宫殿西苑(三海) 三海紧靠宫殿,景物优美,所以成为帝王居住、游憩、处理政务等重要场所 三海本身布局的成功之处主要把狭长的水面处理得毫无呆板,而是灵活生动,各有其姿态。,1、北海 三海中面积最大,形状不规则,琼华岛突出于水中,岛的面积较大,也相当高,用土堆成,岛山选山石建殿宇。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 整个布局,以白塔山为中心,形成湖中有山的四面景观。 借景山、故宫于北
38、海,构成了一幅景色壮丽的园林画面。 西岸建筑物很少,东岸看到一些土山与树木,北岸有几组宗教建筑,2、中海 是南海和北海联系过渡的狭长水面,两岸树木茂密,园林建筑较少 。 3、南海 南海中的“静谷”一组庭院,叠石构洞和亭桥的摆布等可以称得上是小园中绝妙的园林艺术之精品。,2圆明园http:/ “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 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圆明三园。 从1709年开始兴建到1860华焚毁为止,前后共经历151年。 我国林艺术史上的罕世珍品,也是我国园林艺术历史发展到清代时期一个综合的杰作。,在园林景观的组织上,圆明园有三个建筑区,福海四周建筑区,后湖以北的建筑区,前
39、湖周围的建筑区。 园内建筑,原来乾隆时的圆明园将苏杭等处的许多风景名胜仿建于园内 。 圆明园非常注意与环境的和谐协调。,特点: 一是:水景丰富 二是:建筑类型多 宫殿式建筑较多,而且多是左右对称的布置,又都是比较重要的建筑物; 宗祠寺庙建筑较多; 仿造南方园林风景的建筑,多是环山绕水的布置,是比较成功的;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出现了基本上是西欧建筑风格的石构建筑,这是皇家宫苑中的先例。,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 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 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
40、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 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3避暑山庄 园内围进了许多山岭,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平地,而平地内又有许多水面。 园的周围绕以防御性的砖石构筑的宫垣,似宫城一般,四周设门,形成与一般皇家园林的不同特点。,康熙时期,避暑山庄有三十六景,到乾降又增三十六景,共七十二景,景景各异。,居住和上朝理政的行宫区,布置在山庄南端的山岗上
41、构筑正宫、松鹤斋和东宫三部分,紧靠承德市。 整个山庄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有泉水聚集的湖泊和平地,西部及北部是地势起伏的山丘,这里林木茂密。,避暑山庄湖洲区中的重要一景金山,三面临湖,一面溪流。 避暑山庄,起伏的山峦横卧在山庄的西北部,松云峡、梨树峪、松林峪等幽谷奇峡环抱湖洲,园林建筑不施彩绘,不加雕镂,清雅宜人。 园外东、北两面的外八庙,借景于避暑山庄,这是该园的另一特点。,康熙时期,避暑山庄有三十六景,到乾降又增三十六景,共七十二景,景景各异。 由行宫区、湖洲区、谷原区、山岭区组成的山庄园林意境,凭着这一带的天然胜地,人工为之,巧夺天工,妙极自然。,4清漪园(颐和园) http:/ww
42、w.summerpalace- 清漪园在北京城西北郊约10公里,公元1888年光绪把英法帝国主义焚毁的清漪园修复后,改称为颐和园。 清漪园(颐和园)是中国现存古代园林中规模大,最华丽,而保存又比较完整的一个例子,尤其是园内建筑物有很高的创造性。它的精神体现了几千年来我国造园技术和艺术传统的积累。,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清漪园的布局与设计,在许多地方都取法于杭州西湖,深受江南园林的影响。,总体布置是继承了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是以山水风景为主的山水宫苑。 在颐和园也运用了中国造园中巧妙的借景手法。,分为
43、三个区域: 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三、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引进江南园林的造景方法 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 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兴盛,遍及全国各地。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地区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扬州、杭州、上海、无锡一带,还有广州地区岭南风格的园林。,第三节 私家园林,一、北京著称的名
44、园勺园、清华园、澄怀园、蔚秀园、承泽园、近春园、熙春园等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荡然无存。现在保存较好的有恭王府邸园、可园、莲园、半亩园。,主要特点:一望尽水,以桥堤分割水面,构成多个景区,以水景为主,还应用粉墙跨梁以及树丛的巧妙组合,情趣各异。,二、江南私家园 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 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江南园林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与住宅相联,园景的处理,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交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 巧于因借,江南园林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
45、尺之地,俨然大地。 江南私家园林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相结合,利用文学手段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 这一时期边有更多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设计与造园实践,他们的实践和理论,大大地促进了江南园林艺术的发展。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 。,3.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特点 满足园主日常生活享乐,达到虽居闹市,而又有山林之趣。 多与住宅相连,占地面积不大。 水是园林中的重要要素。 堆山叠石是江南园林中城市山林的主景。 园林中的建筑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 花木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题
46、材。,1拙政园 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由中区(拙政园)、西区(补园)及东区(归田园)三部分组成。它是明清以来,苏州著名园林之一,也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拙政园全园有五分之三的水面,造园者采用“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因地制宜的手法,不同形体的建筑物,均傍水而建,建筑造型力求轻盈活泼;在开阔的水面上或布置小岛,或架设小桥,打破了单调的气氛,衬托了深远,使游人如置身于构图严谨的山水画中。,2留园 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
47、全园的精华所在。,3网师园 它是园与居住相结合的宅园。园在宅西,全宅面积约九亩,以布局紧凑,建筑精巧与空间尺度比例良好著称,是当地中型园林代表作。 网师园园林艺术的动静处理手法,以小巧玲戏,曲折幽深见长。,4狮子林 狮子林与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共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园的整个布局以东西横向的水池为全国中心 园不大,其叠山理水的艺术处理较佳,5沧浪亭 是苏州造园历史最早的园林,三、明清私家园林的综述 1、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的比较 园林的主人:北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南退隐官僚、落魄文人 规模面积:北规模大、园内空间划分数量少、每个空间较大南规模小、园内空间划分数量多、每个空间较小,总体布局:北中轴对称
48、南自然式布局 风格:北庄重、雄伟、壮观、浑厚南秀丽、纤巧、精致、曲折 结构:北多以建筑为主南以山水为主 色彩:北红、黄,金碧辉煌南青、灰,素雅,堆山规模:北规模小,以土山为主南规模大,以石山为主 植物:北种类少南种类多,以植物造景的题材较多 总体上看:北趋向皇家园林,但规模不及皇家园林南与皇家园林截然不同,三、岭南园林 园林总体:规模较小,多为宅园;建筑意味较浓,但体量偏大,深邃有余而开朗不足。 建筑:密集、紧凑,平屋顶往往做成“天台花园”,局部、细部精致。 理水:手法多样,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规则的几何形式。 植物:亚热带植物,品种繁多,还引进大量外来植物。,余荫山房:广州市番禺南村镇内 与佛山粱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藏而不露、小巧玲珑和缩龙成寸”,四、寺观园林一般和私家园林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更朴实、更简洁。 五、其他园林 1.公共园林 A:依托于城市的水系或者利用河流、湖沼、水泡以及水利设施而因水成景。如北京什刹海。 B:利用寺观、祠堂、纪念性建筑的旧址,或者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名迹,在此基础上稍加园林化开辟而成。如成都杜甫草堂、新都桂湖(纪念明代学者杨升庵) C:农村聚居的公共园林。如皖南徽州 2.衙署园林 3.书院园林,六、少数民族园林 (藏罗布林卡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