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庄子寓言的思想艺术特色.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595796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庄子寓言的思想艺术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庄子寓言的思想艺术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庄子寓言的思想艺术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庄子寓言的思想艺术特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庄子寓言的思想艺术特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十堰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浅析庄子寓言的思想艺术特色罗尚杰2011 年 10 月 20 日2浅析庄子寓言的思想艺术特色【摘要】: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其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堪称一时之冠,是诸子论著之中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代表作品之一。庄子的寓言文学形式具有开创意义,庄子被誉为寓言文学的奠基之人,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在文学史上其名与屈原并列,作品庄子与离骚合刊,成就非凡,影响深远。 庄子以其无比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具开创意义的寓言文学艺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芒万丈的明星。【关键词】:庄子 寓言 哲学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 【本论】: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老子精神的主要继承者

2、。同时也是庄子将老子的精神推扬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庄子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宣扬道家精神的代表著作。这就决定了庄子一书的思想内容体系。道家思想深邃而又十分抽象,庄子在论证自己的思想观点时,运用寓言,神话传说和虚构故事来说理的方法,使深邃的道理明了化,让抽象的东西形象具体化,这就使得庄子能在自己的论著之中无限扩展自己的思想空间,使庄子充满了迷离虚幻而又意境浩大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庄子将寓言运用于文学表现之中,开创了寓言文学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寓言文学有着独到的艺术特色,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源性的影响。一,溢扬道家精神的思想性质庄子一书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就是客观真实的存在

3、,道就是产生一切事物包括天地鬼神在内的源3泉,道弥漫于整个宇宙而无处不在,贯通于古今而无时不有,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没有限制的。人的思想与认识可以在宇宙之中无限的扩展延伸。想象奇崛,虚幻而深奥是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但在庄子思想之中,要求安时处顺,逍遥自得,顺应世俗,随遇而安的论断又表现出朴素的唯物辩证色彩。对道的阐释,属于哲学的范畴,因而庄子是一部哲学论著,书中充满着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 “道”原本就承于虚拟,主观性之强烈,加之战国末年战乱四起,社会黑暗,庄子的政论主张也一一破灭,所以在庄子的意识里对这个客观现实世界是彻底的绝望的,只能在精神的世界里去寻找绝对的自由,而在现

4、实的世界里与世无争,消极遁世,这一点也是造就庄子无比浩大思想精神境界的因素之一。以下从三个方面去探索庄子无比丰富的思想内容。1,浓厚的主观虚幻色彩庄子绝大多数内容都是运用想象和虚构来展现自己思想的空间,完全脱离了客观现实世界,他的思想意识可以无限延伸,是纯主观的思想意识。文熙载在艺概中说庄子的想象“一除尘外,怪生笔端“。 庄子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常常带有奇异虚幻色彩,充满着不可捉摸的神秘和遥远。庄子逍遥游中所创造的“逍遥”境界就具有十分鲜明的主观虚幻色彩。其主观虚幻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绝对放纵和自由的追求。庄子在写逍遥游的时候,原题并不是“逍遥游” ,而是“游逍遥” ,意思是生活在一种“逍遥”之

5、境。而后庄子采用了许多4例子来论证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一开始便写到大鹏和鲲用以作为反证,说明像大鹏和鲲这样的神物都不算是逍遥的,因为它们需要借助风和海浪的外力来行动。后来还提到,就算是神人中的列子也不是逍遥的,他同样需要借助外力而飞行。连大鹏和鲲这样的神鸟神鱼和神人列子都不是逍遥的,那么到底怎样的一种境界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呢?其实庄子在文章中已经说得很清楚,要做到真正的逍遥,只有达到一点,即“无所待” ,只有做到了“无所待” ,那才是真正的进入到了逍遥之境。大鹏和鲲借助外力而行,那依然是“有所待” ,所以它们不算是逍遥的。只有真正做到能摆脱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切束缚,不凭借现实中的一切可以依赖的

6、外力,还依然能够神行于天地宇宙之间,那才是庄子所谓的逍遥。从庄子逍遥游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实的世界里根本不可能存在庄子理想中的逍遥。作为一个具有自然生命属性和社会属性个体,只要还依赖穿衣吃饭用钱而生活着,就不可能进入逍遥的境界,更不用说现实的世界里的许多人还有着无穷的欲望。一个人作为生命个体而存在,永远摆脱不了自我的客观实在性。所以,庄子笔下的逍遥,是一种超脱于现实世界之外的无所待的境界,是一种纯粹理想化、虚幻性的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庄子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是最能集中体现庄子思想地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着强烈的主观唯心色彩。在庄子的其他篇目中,同样也体现出了庄子思想的主观虚幻性。如庄子太

7、宗师中在讨论“道”与“道体”的命题上,十分鲜5明的体现出庄子思想的主观性。其主体思想是“天人合一” “生死如一”的人生观、 “安于所化”的处世态度和“相望”的生活境界。他强调世间万物的色调都是由人的心态决定的,心态改变世界,这就明显的脱离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质,走上了主观和唯心的道路。在庄子人间世中对“心斋”的阐释,告诉人们要摆脱人世间的名利纷扰和各种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心斋” ,手白了就是待在自己思想的“壳”中完全脱离现实世界,以达到心境虚静空明的境界。这也是常人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就算是庄子他自己也不曾做到。2,朴素的辩证的哲学思辨色彩可以说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哲学的开源之作,庄子的本来意

8、图是借此表现其思想观点,但在对“道”的阐释和对人与社会自然万物的关系以及对宇宙生息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方面,是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庄子的思想境界深邃难懂而奇幻悠远,在庄子中,许多论述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色彩.在庄子齐物论中作者论述道:“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大致意思

9、是说:“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6自身对立的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能有所认识和了解。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因于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虽然这样,刚刚产生随即便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便会复生;刚刚肯定随即就是否定,刚刚否定随即又予以肯定;依托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谬误的一面,依托谬误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正确的一面。因此圣人不走划分正误是非的道路而是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也就是顺着事物自身的情态。 ”在这一段论述之中,几乎句句都是对辩证观的经典之论。他强调世

10、间万物都有相对的两个面,要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性质,要看透事物的两面性。同时,庄子在其中阐明了矛盾与对立的观点。总而言之,文章鲜明体现出的是庄子思想中相对主义的辩证观和认识论。另如庄子养生主中提出的“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总纲,教以我们做事情要顺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否则会产生不好的结果,以及“庖丁解牛”告诉我们的处世哲学等等,都是对哲学命题的深刻探讨与思辨。 庄子一书的哲学研究价值是匪然的。3,消极避世色彩庄子一书体现的哲学思想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中怀疑一切的思想和无原则的处世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庄子在社会思想方面,强调人与社会的对立,7否定社会生活

11、中的种种约束和文明,提出回到自然中去,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的自然性,完全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庄子一生都不愿“为有国者所羁” ,拒绝了楚王的厚礼聘请,终身不仕。在庄子外篇第一篇秋水中,庄子便写到了自己拒绝楚王聘请的事。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楚王先派两个大夫去转达他的意思,希望庄子能到出国从政。庄子却头也不回的对两个大夫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种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把它用布包起来放进竹箱,藏在庙堂之上供奉着。我想问这只龟是愿意死去了留下空壳被人供奉着呢?还是宁愿在稀泥潭中自由自在的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个大夫答道:“当然是宁愿在稀泥潭中自由的爬行!”庄子说:“你们回去

12、吧!我宁愿做那只稀泥潭中自由自在爬行的龟。 ”另一个也是在庄子秋水中讲到的庄子与好朋友惠施的故事。惠施在魏国做宰相,庄子要去见他。这时有人对惠施说庄子去魏国是想要取代他的相位。惠施听了后在整个魏国搜捕庄子达三天三夜。后来这事被庄子知道了,庄子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8其实无论是对楚国大夫还是对魏国宰相惠施,庄子都没有直接从正面去回答和表明自己的态度,

13、因为在庄子的意识里对官场的功名利禄是抱以不屑的态度,宁愿一声穷困潦倒也不愿意过锦衣玉食却饱受精神煎熬的生活。庄子的思想是过于极端,他看到的完全是社会的黑暗面,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变化、不堪现实环境的改善,都是需要社会个体的不懈努力才会实现的。但是,作为处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庄子毕竟是可以被原谅的,他历经了乱世艰辛,体悟到了那个特定时代中个人命运的脆弱和荒诞,在极度沉寂的无奈之后才陷入这个追求“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的状态之中去的。庄子的遁世思想映射出的是他身后的整个时代与社会。二,浪漫主义的文学体现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主观性,而主观性也是庄子所体现出的思想内容的最大特征之一。在庄子中惯

14、用的手法是运用寓言、神话传说和虚构故事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因此, 庄子所展现出的是一种纯主观的虚幻的世界,正是主观性与虚幻性让庄子的思想境界可以无限扩展放大,恢宏浩渺,茫无边际。汪洋恣肆不可名状的想象力,是造就浪漫主义的根本要素。读庄子寓言,人似乎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虚渺奇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与他笔下的奇禽怪兽,尘外异物打交道,人可以毫无阻碍的通行于天地人三界,可以和宇宙中任何没有生命与思想意识的事物形成思想意识上的交流和联系。 庄子逍遥游是最能体现庄子浪漫主义风格9的篇目。文章一共由五个寓言故事构成,通篇充满了谬悠之说、荒唐之言。然而虚中有实,谬中有正,是庄子浪漫主义色彩最突出的体现。 庄子的浪

15、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在宏大的审美意境、奇幻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三个方面。1,宏大的审美意境庄子逍遥游一开篇就写到不知道有几千里大的大鹏和鲲,遮天蔽日,绝云气,负青天,飞往南海,激起三千里的浪花。其背景不是无垠的大海就是广袤的青天,意境非常的宏伟壮阔,气势磅礴,能立即将读者带到一个无限广阔的意识空间,在庄子那浩然的精神世界里任意飞翔遨游。同样在庄子的其他篇目中也有相同的表现。如庄子外物中描写到有个叫任公子的人,待在会稽山上用五十头牛做鱼饵,投竿东海,一年后才钓得一条大鱼,一时间浪涌如山,声闻千里。任公子将大鱼剖开腌制晒干,从浙江以西到广西苍梧以北一带的人都饱食此鱼。像这样雄伟壮阔的场面也只有在庄子之

16、中才会出现。从中可以看出,庄子十分善于营造宏大壮阔的文学意境。由此而凸显出来的浪漫主义风格令人赞叹不绝。2 奇幻的想象庄子所创造的是一种绝对性的、无目的性的、自然性的文学意境。庄子的想象力是沿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无限延伸的。灵活的思想是庄子创作的原动力,源源不断的想象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庄子逍遥游中描写神人的那几句话,充分体现出了庄子想象力之10奇异怪谲。肩吾评论道:“尤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同样在庄子则阳中写到这样一则故事:说蜗牛的左角上有个国家叫触氏,右角上有个国家叫峦氏,两个国家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征战,牺牲了几万人,横尸遍野,追击败军要半年后才能返回。可以想象这个蜗牛该有多

17、么的庞大,触角上才能容纳下这样的两个国家;或者说这两个国家是怎样的尘埃之国,才能在一只蜗牛的触角上生存。诸如此类的奇特怪异的故事,在庄子文中比比皆是。在庄子的思想之中真是无奇不见,无怪不有,变化万千,不可捉摸。不可名状的想象是庄子寓言浪漫主义风格的最大体现。3,奇特的夸张在庄子人间世中写到,魏王赐给惠施一棵葫芦籽儿,惠施拿回家种在地里,结果长出了一个有五石之大的葫芦。会是觉得这个葫芦太大,失去了它原本所有的实际价值和用处。庄子建议他把葫芦掏空中之后放在水中,然后乘着去遨游江海。真是不可思议,这世间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葫芦。在此篇中庄子还写道,庄子出门去看见一棵树,这棵树被当地居民奉为社神。这棵树

18、有多大呢?他说这棵树的树干有几百丈粗,往上看去看不清有多少丈根本不生枝丫,树冠延伸的范围足够容纳五千头牛在下面乘凉。几百丈粗的大树,五石大葫芦,在我们常人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但在庄子的寓言里,他却能够将这些离奇怪谲的事物寓于常理之中,在他看来,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寻常的了。11司马迁曾评论庄子的寓言“其言洸洋自恣以自适” 。他的这一句评论包揽了庄子其文其人,用“汪洋恣肆”来评价庄子寓言的整体风格,实在是恰到益处。 庄子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使庄子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文学宗师。三,独到的寓言艺术特色寓言文学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庄子最大的文学艺术成就,他开创的这一种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对中国后世的

19、文学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奠基作用。1,借用寓言、神话传说和虚构故事说理庄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以寓言为主要,中间穿插有少量的神话传说和作者自己虚构的故事。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的特点时也明确的提到“寓言十九” ,也就是说在整个著作之中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取材于寓言。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的主体内容和思想的精要与灵魂。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用大鹏与巨鲲的寓言来论证只有做到“无所待”才能真正的进入逍遥之境;又用蜩与学鸠和斥鹌两则寓言来与大鹏和鲲的境界形成对比,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学价值取向,同时又将那些庸碌无为而又洋洋自

20、得的政坛官员们深刻的讽刺了一番;在庄子养生主中,庄子运用庖丁解牛的寓言来说明人应当顺时处事,要遵循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做任何事情只要找到对的方法,遵循原则,在困难的事情也12可以迎刃而解,千万不可以违逆自然法则做事情;在庄子秋水篇中,庄子运用鹓鶵和猫头鹰的寓言来向惠施表明自己将官场功名利禄视为粪土而不屑于宰相之职的立场和态度;在庄子齐物论篇中用“尧欲伐三国”的传说来阐述万物平等的思想;在庄子应帝王篇中,运用列子的神话来宣扬他无为而至的政治哲学。综观庄子全书,几乎以寓言贯穿首尾,庄子很少在其中直接表述他的思想主张,都的借用寓言、神话传说和虚构故事来让深刻的道理明了化,使抽象的观点形象化,让人更容

21、易明白和接受。这也是庄子思想灵魂性的体现。道家的哲学思想本来就十分的深奥,加之主观性浓厚,通过简单的语言直述是不可能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的。庄子灵活的采用寓言说理,将思想观点渗透于寓言故事当中,让受者自己去体悟其中的道理。庄子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语言的本质功能是表意传情,但庄子寓言的运用能使意表于言外,许多深奥的道理如果直观的去描述恐怕几天几夜也不能使人明白,几千万子也不能使人透析。用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就能将精神要旨传达给受者,这便是寓言表现形式的精妙之处。是庄子的一大亮色。2,独特的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庄子中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十分常见,这也是成就庄子寓言艺术特色的因素之

22、一。在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运用的比喻连翩不绝而又贴切有13力。如作者为了说明“有所待”与“无所待” 、小与大的区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而连续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先以水与舟的比喻,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此处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大鹏,而杯水芥舟数句则是比中之比。如批评蜩与学鸠不能理解鹏之远飞行径,以旅行备粮为喻:“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尤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接着还通过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喻,说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

23、理;在庄子养生主中作者以生后在草泽之中的野鸡作比,浊这种野鸡走十步啄到一粒食物,走一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是它并不希望被圈养在笼子里,尽管那样不愁饮食,精力旺盛,但它不愿意失去自由。这是作者意在表明自己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意做官而失掉自由不羁的生活;在庄子人间世中,用“螳臂当车”来比喻现实生活中那些不会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而又喜欢贸然行事的人。这样的例子在庄子文章中举不胜举。作者在文章中思维灵活,步步设喻,阐释自己的观点如信马驰疆,毫无羁绊,如垂天之瀑,一泻千里。庄子将比喻修辞运用到了顺畅自如的地步,仿佛那些例子是专为其论而设,恰到宜处,极其富有个性色彩。另外,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充分扩展了文章的

24、思想空间,成就庄子一书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这一点在前文“浪漫主义的文学体现”之中已经作了十分具体的论述。14【结论】:庄子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是无穷深远而博大的,庄子的思想精神空间,就好似这个浩渺无边的茫茫宇宙,充满着无尽的神秘,有待于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寓言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具有永恒的研究探索价值。【参考文献】:1刘熙载.文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庄周.庄子.M.三秦出版社,20083流沙河.庄子闲吹.M.中信出版社,20104柏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译林出版社,20085杨建国.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学报.J.东瀛印刷厂,20086司马迁.史记.M.华中书局,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