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593485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0 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 1.(2017 课标)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2.1912 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相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

2、保留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2017 浙江 4 月选考,9,2 分)20 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4.(2016 浙江 4 月选考,10,2 分)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2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5.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

3、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6.西餐宴席男女主人同时入席,餐桌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地位要比男子高。1878 年,我国第一个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如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 )A.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C.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D.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7.在江西兴国县,过去一桩亲事须费 200 银元左右,相当于中农的全部家产,为了讨亲而欠债的很多。1931 年,当地政府规定婚

4、姻自由,结婚不许定聘金,已定聘金一律禁收。当地政府这一举措( )A.废除了农村落后的婚姻陋习 B.否定了宗法血缘的传统观念C.摧毁了买卖婚姻的社会基础 D.促使当地社会习俗有所改变8.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乘坐交通工具人数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人力车马车 轿子 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 6 984 544 9 11 0 0 0 0 01926 14 600 0 0 0 3 459 194 3 764 172 9223数据的变化表明上海( )A.近代交通工具普及 B.城市交通进步显著C.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D.民众消费水平悬殊9.1905 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

5、,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 )A.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10.(2017 江苏单科)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 18801889年18901899 年 19001907 年禁缠足(篇) 3 11 17兴女学(篇) 5 6 17介绍外国妇女(篇)2 19 22合计 10 36 56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

6、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11.1912 年 4 月 22 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4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2.(2014 课标)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7、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13.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交涉并发表评论,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 )A.中法战争的危害前所未有B.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C.新的舆论工具被人们接受D.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14.1913 年,章太炎为自己公开发布征婚广告(如下图),它反映出当时(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

8、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D.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15.中外报刊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报刊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各类报刊已基本上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促进了政治思想、工商业、社会生活等信息传播,宣告了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昭文新报开创了近代中国人自己办报先例5B.中外纪闻编译西方书报,宣扬“中体西用”C.民报宣传中国同盟会的民主共和革命思想D.火星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革命思想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

9、,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三 20 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10、,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 分)(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6(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 分)(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 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信息可知,在集体婚礼上,既有体现中式习俗的“喜字纱灯”,又有体现西式习俗的

11、“头披白纱”,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7为时尚,故选 B 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排除 A 项;C 项表述过于绝对;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演变,排除 D 项。2.B 材料体现的是剪辫心态,不是说“难以推广”,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说明国人变革心态比较矛盾,新旧杂陈,故 B 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 C 项;“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3.D “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体现了学生对新婚俗的赞美和对旧婚俗的否定,反映了婚嫁旧俗受

12、到冲击,故 D 项正确。A项所述不符合史实;题干中并未体现民生主义,B 项错误;C 项所述在题干中无法体现。4.C 题目体现的是婚俗的变化,A 并非图片表达的重点,B 无法从中得出,C、D 都是讲婚俗,但婚姻自主这一点从两张图片中无法看出,故选 C。5.B 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男子由蓄辫到剪辫的变化考查中国历史的变迁。甲图反映的是清初男子剃发蓄辫,本质是清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乙图体现的是民国初年男子剪辫的情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民众生活习俗的影响。两幅图都反映了政治对生活习俗的深刻影响。因此可知 B 项正确。蓄辫和剪辫的行为不能从本质上体现习俗的先进与落后,因此 A项错误;甲、乙两图所体

13、现的历史现象不能反映专制王朝的命运以及专制与民主的斗争,C、D 两项应排除。6.A 从材料信息可知,1878 年时,郭嵩焘携夫人参加宴会事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故选 A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故 B 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洋务运动”,故 D 项错误。7.D 高额的聘金属于当地社会习俗,政府禁收聘金会促使社会习俗有所改变,故 D 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改变农村落后的婚姻陋习,但不能达到废除的程

14、度,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否定宗法血缘观念的信息,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婚姻外在表现形式的变化,其社会基础是儒家封建思想,C 项错误。8.B 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直到 1926 年,上海外白渡桥的人力车所占比重仍然是较高的,A 项错误;乘坐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人数由 1889 年的“0”到 1926年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上海城市交通进步显著,B 项正确;近代上海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但还没有达到“普遍西化”的程度,C 项错误;材料呈现的只是交通工具的变化,没有涉及其他消费领域,D 项错误。89.B “通信工具”与材料中的“火轮”“铁路”“行路”不符,故 A 项错误

15、;交通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从今不歌行路难”相符,故 B 项正确;C、D 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0.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可知,从 1880 年到 1907 年,万国公报上发表的禁止女子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 D 项。1880 年已创办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A 项排除;B 项中“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故 C 项错误。11.D 题干文章指出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日常行为的模仿和日常用品的争购上,忽视西方文化

16、的核心“利权”意识,体现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分析,故 D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只是一部分“新少年”的西化状况,并不能得出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的结论,B、C 两项错误;文章已经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说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并不是过于肤浅,A 项错误。12.C 从材料信息可知,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较重,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中国并放映,其成本并无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地区的情况。故选 C 项。A 项与材料信息无

17、关;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京津地区民众对外来事物是否更具热情,也不能推知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是否更加开放,故排除 B、D 两项。13.C 报道中没有体现中法战争的危害程度的信息,故 A 项错误;人们通过申报了解中法战争的信息,没有涉及“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申报及时报道了中法战争的相关内容,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反映了报纸作为新的舆论工具逐渐被人们接受,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宣传中法战争的内容,无法推断出“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故 D 项错误。14.A 从征婚广告内容可以看出要求女子遵从传统礼制,故 A 项正确;仅从该事件无法推断出 B 项,故 B 项错误;征婚信息中明确反对沾染平等自由之恶习,难以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 C 项错误;D 项所述材料未涉及,故 D 项错误。15.B 中外纪闻是维新派创办的报纸,宣扬维新变法思想,“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 B 错误。二、非选择题16. 答案 (1)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9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2)西方式生活时尚。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19 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4)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