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高分方案 1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涉及下表的考点和内容。考点说明人物形象一是作品中作者的自我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少年英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与词人自我形象“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比,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景物形象我国古代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用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诗中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
2、写等。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写景诗中的物象。常见的有: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有惜别怀远之意。典题一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例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 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
3、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 2 -分析。(3 分)答案:特点:艳丽,清幽。分析:“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5 分)【精准剖析】诗句含意 高分方案 参考答案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象,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1.逐句把握大意:
4、为把握景色特点和人物形象特点打基础。2.抓住“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从“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归纳其洒脱与高雅。3.补充的思考:自述其创作情状格调轻松,语句诙谐,体会其口吻中带着的惆怅、自嘲、自诩。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分析:“楚酒困人三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所选诗歌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作者有些在课本中出现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3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
5、象提供了条件。另外,了解写作背景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提示。2.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来鉴赏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诗歌也不例外。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也可以是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通过对诗歌描写的意象、创设的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的分析,概括诗人形象例如归去来兮辞中
6、“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即借“松菊”傲寒飘香来表现清高之品格。4.调动平时积累,找准人物形象类型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示儿),羁旅在外、思念故乡的形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昌龄出塞)等等。5.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语言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条作答)。(2)结合诗句分点说明、概括。(3)概括形象的意
7、义(分析形象所寄寓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浣溪沙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 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注】 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4 -箨:竹笋的壳皮。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 分)解析:“日长”可反映出词人内心之愁苦、悲苦,度日如年;通过“独”这一感受可看出词人的孤独与落寞;“倚阑干”这一动作更是明确地体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联系整首词总结分析,按规范答题步骤作答。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词人形象。清
8、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感觉时光过得如此缓慢。表现了词人落寞怅惘的心情。加之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更见内心悲凉凄苦。典题二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 12 题。(8 分)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此诗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
9、要概括。(3 分)【精准剖析】诗句含意 高分方案 参考答案- 5 -十月份南飞的大雁,听说到这就往回飞。我的行程远没停止,不知何时还能回来?江面平静潮水刚落,山林昏暗瘴气不开。明晨登高望乡之处,应见岭头初绽红梅。1.把握诗句大意及氛围:“南飞雁” “我行” “望乡处”,可以大致看出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2.抓住注释印证:背景与文化。3.先点出“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的画面特点,然后结合诗句略作阐释。颈联描写了江上潮水下落、水面平静,林间雾气弥漫、瘴气缭绕,暮色渐浓的黄昏山水图景。2.此诗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任意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5 分)答案:大雁的南飞与诗人不知归期作对
10、比,突出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诗人用“江静”反衬了自己内心无一刻宁静的哀怨痛苦。用昏暗的境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以景衬情,烘托出愁苦的心情。1.诗中赏画,注重冷暖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首先,找出景物描写的文字。其次,体味景物描写的声音、颜色、形态、气味、动态、静态、虚实、感官、角度等。注意要理清诗中各个意象的联系,在脑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进而走进这幅画面所传递出的意境。例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抓住关键词“破”加以想象,“国破”的残垣断壁让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又让人满目凄凉。 “城春”本应明媚悦人,这里却是“草木深”的荒凉之景
11、,所以,这两句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浓烈的悲愁气息。另外,要注意诗词所描绘的画面色调。一般而言,作品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例如,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即构成了浓艳、协调的暖色调,渲染出浓浓春意,展现了蓬勃盎然的春意。有时为达到“倍增哀乐”的效果,往往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 6 -乐情。2.走近作者,探知诗情“诗言志”,至于“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及生活背景有所了解,这有助于更快进入诗歌的意境。例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如果不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就无
12、法了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所包含的浓重的伤感情调,更无法解读其中抒发的伤感国事之情。3.联想想象,景情合一诗人在创作中,总是将其思想感情由联想想象化为具体的形象,诉诸语言文字。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用名词点出九种事物,通过联想,我们脑海里自然就浮现出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枝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透出温暖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苍茫的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用联想和想象就构成一幅深沉悲凉的立体画面,寄托了天涯游子孤寂无依的情怀与心
13、境。4.比较鉴赏,分清异同对于比较型诗歌鉴赏中涉及的景物形象题,需要能仔细比对两首诗词的异同点,常见考题中会涉及以下三种情况:同一意象不同特点分析比较,同一意象相同点分析总结,不同意象组成的意境特点分析比较。鉴赏时需要仔细比对诗歌,分析异同,能同中求异,又能异中求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 题。(8 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 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 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 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 惊残:惊醒。故山:家乡。1.这首词开头“茅檐人静”等三句有什么作用?(4 分)解析:先分析开头三句景物描写的特点,再考虑
14、它所处的位置与后面所写内容的关系。- 7 -答案: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为杜鹃出场做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做铺垫。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 分)解析:从“总无声”与“常啼”这两处可知用“林莺巢燕”反衬“杜宇”,突出“杜宇”啼声之悲。首先答出“反衬”的手法,然后解释用什么衬托什么,最后明确艺术效果。答案:运用反衬手法,好处是以莺燕的无声反衬出杜鹃啼声的悲切。典题三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春 寒 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
15、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 分)答案:“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4 分)【精准剖析】诗句含意 高分方案 参考答案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 1.对照注释,把握“园公” 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 8 -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
16、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之中。:从作者自称整体把握其咏海棠的用意。2.抓住三、四句关键词:“不惜” “独立”有人格意味;“胭脂色”与“细雨中”有内在品格与外在环境的对比意味。3.在海棠与诗人的联系中分点回答。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1.准确理解修饰词,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彩”后便蕴含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彩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17、的“藤、树、鸦、桥、道、风、马”等意象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毫无生气的,树是衰朽残败的,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意象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深秋黄昏图。2.分析物象(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例如(唐)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从小松的生活环境和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可以分析出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的特
18、点。3.联系特定物象的寓意,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古典诗歌,由于历史文化积淀,还有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约,某客观事物便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借助特殊意象可迅速引起读者共鸣,达到造境之目的。读者也可由此探究诗人的情感意图。比如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梧桐大多表凄苦之言,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梧- 9 -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梅象征高洁,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杜鹃是乡愁乡思,文天祥
19、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4.从语境入手,捕捉诗人所选物象的层面客观物象是多层面的,有些诗歌中的意象倾向并不明显,或有些特殊意象超出特定内涵,这就需要在具体语境中深入体会,分析诗人选取了物象的哪个侧面,从而准确把握意象。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题菊花诗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中菊花的形象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与以往菊花的特有寓意不同,这就要从语境中去把握。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开放,不同于文人诗中孤标傲世的形象,第二句以开花正值寒秋为憾事,引起不平之气,三、四句作浪漫主义想象,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由此看来,诗
20、人选取菊花灿烂及所受不公平待遇这一层面,不再是高洁的象征,而是劳苦大众的形象写照,诗人在诗中寄寓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5.由表及里,知人论世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要能透过物象看到本质,能结合背景或作者的身世和处境,分析所表现的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例如(唐)李贺的马诗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答题步骤: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特点,注意分析其表达技巧。3.点明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或作用(
21、对作者、情感、结构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 题。(8 分)西江月红梅宋王安石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 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 半醉。 东阁 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 疑。惟有青枝不似。【注】 真妃:唐朝贵妃杨玉环。琼姬:传说芙蓉城中仙女。东阁:古代宰相招致、- 10 -款待宾客的地方。杏花:一种春花,枝直。1.用四个词语归纳红梅的特点。(4 分)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这类题目,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语,如数量词、形容词、颜色词等,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此题抓住“薄与胭脂” “琼姬半醉”“浑作杏花”来概括即可。答案:质朴、自然、清纯、妩媚。(意近即可)2.简析上片与下片描写方法的不同。(4 分)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描写方法的不同其实就是分析描写的艺术手法。题干明确将上片和下片进行比较,下片的对比手法较为明显,上片抓住“嫌” “真妃”来分析手法。答案:上片比喻、拟人(用典),把梅花红中微淡的色彩说成“薄与胭脂”,是人格化笔调,用贵妃出浴、仙子醉酒形象而生动地刻画出梅花高洁、艳丽形象;下片对比(衬托)。用文人学士“诗情” “动”与“玉管休吹”对比,突出梅花的动人魅力,用梅花与杏花对比,突出俏而敢争春的气质。-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