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小班科学)年龄特点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操作活动来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相对较差。34 岁幼儿行为的目的性较差,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领域目标 教育内容与要求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1、抓住各种适宜的机会鼓励和满足幼儿喜欢探索的需要。2、为幼儿简单的、自发的探究活动(如:敲打物体、将玩具、树叶等往器皿里放看如何盛满;用棋子反复滚着玩等)创造与提供宽松的环境。3、关注幼儿所关注的事物和现象,保护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幼儿关注流水、地上掉落的花
2、籽、花瓣、地上的小洞等)。4、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使幼儿对常见事物、现象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与探究的欲望。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引发幼儿对事物简单的数、量、形、空等特征感兴趣和有好奇心。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1、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摆弄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体验事物最明显的特征(外形、颜色、功能)。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和探究物体的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粗糙、光滑、滚、转、停等)及人们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如:推、拉等)。3、引导幼儿初步知道常见生活用品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4、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沙、水的特性,体验事物特征,如多少等简单
3、的量的特征。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1、当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动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物理现象等)、特征以各种表情、身体、动作及声音表现出好奇和兴趣时,给予保护和支持。2、有充分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可以用多种形式(语言、动作、艺术形式等)表达自己的感知以及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1、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感知、操作所能接触到的事物。2、支持鼓励幼儿发现环境中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活动。3、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比较 23 个物体间常见量(如大小、长短、厚薄等)的差别。的重要和有趣。4
4、、提供成双成对的物体,帮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利用环境和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对应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与少(4 个物体以内)。6、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进行比较、排序等数学认知活动。7、利用各种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点数 5 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 5 个以内物体的量。8、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体验“1”和“许多”及它们的关系。9、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10、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让幼儿感知、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11、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正确辨别上、下等方位,运用表示空间的语言(在
5、上面)。12、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数学词汇和语言:如有关多少的词“一样多”、“少”、“许多”、“1 个”等。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喜欢、爱护动植物,愿意参加饲养小动物、给植物浇水等活动。2、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感知四季最明显的特征以及下雨、下雪等自然现象,体会天冷了多穿衣服、热了少穿衣服等人与自然的关系。3、引导幼儿关注自己身边环境,从把废弃物放进指定地点、便后冲水等生活小事入手,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幼儿发展评价要点1、是否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并积极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2、愿意以各种表情、身体、动作及声音表现出好奇和兴趣。3、是否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感知以及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4、是否对生活和游戏中简单数学现象感兴趣。5、是否获得了简单的数学经验,是否初步知道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明显特征。6、是否初步懂得爱护动植物。7、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