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药外用药物不良反应现况分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586477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外用药物不良反应现况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药外用药物不良反应现况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药外用药物不良反应现况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药外用药物不良反应现况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药外用药物不良反应现况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药外用药物不良反应现况分析摘要:本文查阅整理近 30 年来毛蕊花、石龙芮、乳浆大戟等 50 味中药临床外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文献,从药物的基原、药性、功效、临床表现及 ADR 分类等方面进行归纳,探讨中药外用 ADR 发生早期预警途径,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外用;药物不良反应;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4.041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4-0132-05 Analysis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ADR of Traditio

2、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External Use ZHAO Jiao1, ZHANG Hui-zong2, LI Guo-xin2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2.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ed oc

3、currence of ADR of clinical external use of 50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such as Verbascum Thapsus, Ranunculus Sceleratus, and Euphorbia Esula. It summarized from foundation, property, efficac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DR, and discussed early warning ways of ADR from TCM extern

4、al use, with a purpos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CM reasonable medica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xternal use;adverse drug reaction;review 中药大多来源于植物、动物,毒性小,但随着使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有关中药损害人体,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甚至组织结构改变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事件时有发生,使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笔者查阅整理了近30 年来 50 味中药临床外用 ADR 文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

5、制(2012ZX09303- 017) ;国家临床药学重点专科(2013 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2009 年)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青蓝工程(2012 年) 通讯作者:李国信,E-mail:S 献,从多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探讨中药外用 ADR 发生早期预警途径,为中药外用 ADR 监控提供参考。 1 外用致不良反应的中药 201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载中药饮片 616 种,其中标出内外皆可使用的中药饮片有 150 种,仅供外用的中药饮片共 10 种,包括巴豆、松花粉、炉甘石、蜂蜡、煅石膏、亚乎奴、土荆皮、天南星、红粉、狼毒。中药外用不同于外

6、用中药。笔者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 3 个数据库,共整理出中药外用引起 ADR 的中药材 50 种。具体见表 1。 2 分析与讨论 表 1 归纳了 50 味中药在外用时的 ADR 情况,其中澄茄子、无花果叶、八角莲、毛蕊花等 19 味不在 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中。白头翁、白果、何首乌、威灵仙等 12 味中药在用法上虽未载明可外用,但临床仍用于外治法中,不排除由于药物滥用而造成的 ADR。另外,六月雪、伸筋草、西瓜、追风草、鹅不食草及毛茛等鲜药,以及延胡索24、艾绒、透骨草煎液等36 在外用时也有 ADR 报道,但因表现不典型,并未列入讨论。 2.1 中药外用引起不良反

7、应类型 从表 1 可以看出,单味外用中药所致的 ADR 表现有皮肤过敏、眼部毒性,甚至还有死亡、致癌等,其中皮肤类ADR 共 42 个(84%) ,说明中药外用更应该注意皮肤效应。中药造成皮肤 ADR 临床表现主要是接触性皮炎,不仅限于湿疹样损害,还可表现为荨麻疹样、多形性红斑样、痤疮样、紫癜样、红皮病样、血管炎样及色素改变等多种形态37。掌握了 ADR 类型,对临床用药有积极指导作用,对预防 ADR 发生也有积极的预警作用。 2.2 四气、五味与外用中药不良反应关系 中药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表 1 中辛味中药 33种(66%) ,苦味 32 种(64%) ,其中辛味占比最高。 素问?至

8、真要大论篇云:“夫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辛先入肺。 ”素问?五藏生成篇 载“肺欲辛此五味之所合也” 。说明辛味对应肺,而“肺之华合于皮” ,表明辛味中药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比其余四味更明显。由于皮肤类 ADR 是中药外用引起 ADR 最常见的一类,而皮肤和辛味都属于肺,故可初步推断辛味药外用易引起皮肤类 ADR。 另外,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表 1 显示,温性药(含微温)19 味(38%)和寒性药(含微寒)16 味(32%)是四气出现外用 ADR 最多的两类,其中辛温药具有温补发散的作用,临床运用较多,治疗效果突出。此类中药的药味以辛、苦为主,辛温、苦温能行能散能泻,有助于外治中排毒杀虫、舒经活

9、络等作用的发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做系统规范研究,形成温热类外用药的用药药性理论基础,以指导后期临床的规范合理用药。另外,温热类外用药中含毒性者偏多,故 ADR 比寒凉类药物多;但若能有效运用于治疗外伤外毒,则有“以毒攻毒”的作用38。目前尚无研究表明,寒性药与 ADR 有直接关系,但通过上述总结,希望对中药 ADR 的早期预警有所裨益。 2.3 中药外用功效有待明确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凡丸有效者皆可熬膏”和“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指导中药外治,但仔细分析则并不尽然。表 1 仅有 7 味中药标出外用功效,即鸦胆子、狼毒、天南星、芦荟、芫花、艾叶、轻粉,其余 43

10、味中药则内外用功效相同,造成中药外治时功效不明确。现代研究表明,中药经口服进入血液后,有肝肾的参与、同时不排除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的影响39。正是内服药经如此多的间接作用而产生了中药内服的功效,如将内服药物的功效直接引申到外用功效,很难令人信服。如补骨脂内服有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之功,外用时这些功效应如何理解?所以,中药外用应明确其功效,这对减少因中药外用功效不明确而导致 ADR 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苑贵毕.外用何首乌引起过敏性皮炎一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0,10(7):307. 3

11、 陈淑侠.白芷致全身过敏反应 1 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 14(17):36. 4 马海英.外用红花油引起皮肤过敏 25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 13(3):60. 5 章成全.外用复方南星止痛膏致过敏反应 1 例J.海峡医学,2001, 13(2):83. 6 张琼,刘晓铮,曹俊.雄黄致接触性皮炎 1 例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0,27(4):225. 7 谭安邦.外用土鳖过敏 1 例J.四川中医,1990,8(7):59. 8 付金祥,王玉珍.白果过敏 2 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11(4):253-254. 9 郭田秀,郭清凤.冰片引起过敏反

12、应 1 例报道J.中国民间疗法,2002, 10(3):59-60. 10 张善革,吴丽新.补骨脂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 15 例J.天津药学, 1998,10(4):78-80. 11 王春华,李金枚.无花果叶外用致植物日光性皮炎1 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9):568-570. 12 于越,冯玉康,秦海红,等.石龙芮外敷致接触性皮炎 1 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11):90-91. 13 赵青兰.仙人掌致过敏反应一例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5):72-73. 14 林芳玲.治疗烧伤虎杖液致接触性皮炎 1 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0, 22(1):25

13、-26. 15 涂新义,张国全.山苍子油及柠檬醛对动物皮肤刺激作用的观察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7(2):27-29. 16 杨仓良.毒药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535,1012. 17 姚晓岚.中药狼毒致双眼损伤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1995,31(5):393-395. 18 王乃忠,薛筑云,毕志刚,等.鲜威灵仙致重症接触性皮炎和全身性不良反应 1 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4):257-259. 19 张振邦,王淑贤,王培荣,等.细叶铁线莲草致灼伤 23 例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2):750-751. 20 王浴生.中药药

14、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334-336. 21 王灿永.全蝎外敷引起皮肤大疱性表皮松解样损害1 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1987,16(3):142-144. 22 曹兰秀.白芥子导致过敏反应 2 例J.陕西中医,2011,32(11):1549-1550. 23 陈树铭.生漆过敏致双眼失明 1 例J.实用内科杂志,1993,13(2):98-100. 24 赵桂芬,靳国君,戴玉洁.外用延胡索浸泡液致过敏反应 1 例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6):354-356. 25 蔡云芝,朴英华,杜景喜,等.血竭接触性致敏 2例J.中国中药杂志, 1995,20(1):57

15、-60. 26 刘松常,王洪海,孟昭君.苏木外用引起接触性皮炎 1 例报告J. 皮肤病与性病,1996,28(2):43-45. 27 欧明,王宁生.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3-166. 28 李公一.重度鱼藤果中毒抢救成功 1 例J.新医学,2001,32(7):422-423. 29 金海燕.斑蝥中毒 42 例及救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10(5):318-320. 30 朱寅圣,朴吉花.鸦胆子仁外敷致过敏性休克 1 例报告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4):56-59. 31 傅贤彬.桃仁引起接触性过敏一例J.中成药研究,198

16、4,6(3):46-50. 32 赵瑾玮,王文惠,王涛,等.芦荟所致接触性皮炎30 例临床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3,6(2):125-127. 33 陈冀胜,关硕.中国有毒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92. 34 张志国,黄霓晖,黄大香.炮炙甘遂引起接触性皮炎 1 例J.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9):648-650. 35 夏丽英.现代中药毒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 36 王海俊,王学民,乐嘉豫.10 年来我国外用中药致不良反应发病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2):755-756. 37 吴玲玲.中药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10):179-181. 38 翟华强,王双艳,马长华,等.温热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初步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3):240-242. 39 苗明三,郭艳,张瑜,等.中药外治理论、外用功效及存在问题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6):14-16. (收稿日期:2014-03-27;编辑:梅智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