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番茄晚疫病.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584128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晚疫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番茄晚疫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番茄晚疫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番茄晚疫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番茄晚疫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番茄晚疫病,一、发病症状二、发病条件三、病原菌四、病害循环五、发病规律六、防治方法,发病条件晚疫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发展速度还与番茄的栽培条件和植株本身的抗病性关系密切。 1 气候条件:气温在25潜育期最短,仅34天,过高温度反而不利于病害的流行。病菌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较严,75%以上方可发生。 2 栽培条件:植株繁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土壤瘠薄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长,以及番茄处于生长的中后期,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3 品种:抗病性强的番茄品种不易发病,如中蔬4号。,病原菌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

2、t.) De Bary,属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是一种卵菌。在温度1622,相对湿度接近100%时,适于孢子囊形成。叶片表面有露水,孢子囊才能萌发和侵入。在615(适温1013),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经35小时即可侵入;高于15 0C(适温2024),孢子囊直接萌发,产生芽管,经510小时后侵入。侵入后温度2023时,菌丝在马铃薯体内扩展最快,潜育期最短;超过30C,病原菌活动严重受抑。有人指出,只要连续48小时保持相对湿度75%以上,气温10以上,就会发生侵染。 疫霉菌的特征: 菌丝发育温度为130,最适温度为2023;孢子囊形成温度为725,最适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在85%以上。潜育

3、期:1822为35天。,疫霉属(Phytophthora),发病规律晚疫病病菌在各茬番茄乏间辗转侵染,周年发病。病原菌还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季,侵染下一茬番茄。先出现少数病株,称为“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多发生在低洼处或滴水处,条件适宜时病株产生大量病原菌的孢子囊,经气流、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发病区域扩大,几次再侵染后,可造成大面积的发病。低温高湿是晚疫病的主要发病诱因。白天气温不超过24,夜间不低于10,早晚雾大露重,或遭受连阴雨,相对湿度长时间在75%100%,晚疫病就会流行。34月份遇到春寒天气,阴天多,日照少,发病加重。在栽培管理方面,著偏施氮肥、基肥不足,或者密度过大、株行间郁闭、

4、光照减弱、通风不良,以及浇水过多、湿度增大等情况,发病都趋于严重。,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国内较抗晚疫病品种有渝红2号、圆红、中蔬5号、中蔬4号、佳红、强丰、佳粉10号等品种。 2、轮作换茬:防止连作,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 3、培育无病壮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 4、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5、合

5、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每亩,栽20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6实行高畦覆地膜栽培,定植前覆盖地膜,在地膜上定植,定植时要把苗四周和膜之间用土盖好。盛果期地温升高后,撤除地膜。避免大水漫灌。栽植密度适宜,不要过密,及时整枝,适当摘除植株下部老叶、黄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合理配合,防止偏施氮肥造成幼苗徒长。监测发病情况,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并喷药封锁。 7药剂防治做好病情测报,及早发现中心病株,发现后立即在发病处及其周围喷药

6、,间隔7 -10天喷1次,连喷34次。检查中心病株时,在上层叶片通常只能发现个别或少数病斑,但在下层叶片找到较多病斑。如发病初期就出现较多零星分散的病斑,发生于上部叶片,无明显中心病株,在这种情况下,需立即全面喷药。,2.农药防治防治番茄早疫病可选用药剂南京博士邦农药杀菌剂氟菌霜霉威和咪鲜松脂铜。氟菌霜霉威和咪鲜松脂铜防治蕃茄晚疫病效果显著。咪鲜松脂铜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内含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农药杀菌剂和松脂酸铜为有机铜类广谱性农药杀菌剂,对西红柿晚疫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氟吡菌胺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骨架间的特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这一杀菌机理与目前所有已知的卵菌纲农药杀菌剂完全不同。氟吡 菌胺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包括对游动孢子的释放和移动、菌丝萌发和生长、产孢都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氟吡菌胺 因具有抑制菌丝体和孢子形成活性而具有治疗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