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一种无畏叫巴金-师德师风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这是巴金在其散文怀念萧珊中的最后一句话。那天,老人终于如愿了他的骨灰和萧珊的骨灰掺和在了一起,并撒向大海。巴金,的确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其实,从 1999年他住进上海华东医院起,他就已经离开了我们。病房中的他,不能说话不能动弹,已经失去了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生活,而只是象征性地活着。他本来并不想这样活着,在他看来,长寿是一种惩罚,因为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如果长寿着却不能为别人做出点什么,还要麻烦他人,成为大家的包袱,那就没有意义了。因此他要求安乐死,但人们不同意,他的读者都希望他活着,你在,灯亮着,于是善良的老人只好
2、妥协:我要为大家活着。据说这是他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明明知道长寿是一种惩罚,却愿意为了千千万万爱他的读者而忍受这种惩罚长达六年。这是一种怎样的善良?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畏?是的,的确是无畏!就其天性来说,巴金有一个明显的弱点,那就是软弱。他2自己也这样评价过自己,说自己胆小。比起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几乎没有怒目金刚或拍案而起过。因为这种软弱,他曾逆来顺受,在文革中受尽侮辱,却连如老舍、傅雷那样自杀的勇气都没有,而苟活到了十年浩劫的结束。但是,这几天我在思考巴金的时候,特别是我在重新翻阅随想录的时候,无畏这个词一次次在我脑海里闪现。这些天,缅怀巴金的许多学者读者用善良真诚正直无私青春赤子等词来概括巴
3、金的人格,我都同意。但我更愿意说,除了这些,巴金还是一个无畏的人!巴金的无畏有别于 1927 年写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郭沫若,有别于 1946 年发表最后一次演讲的闻一多,有别于 1975 年英勇就义于屠刀之下的张志新,有别于 1999 年抒发风雨苍黄五十年之感慨的李慎之巴金之无畏,是反思的勇气,是忏悔的声音,是拷问的锋芒早在青年时代,巴金已经用家等作品,向他憎恶的封建大家庭和令人窒息的中国社会发出了我控诉的呐喊,这已经是一种无畏了。但在我看来,这种呐喊,虽然也曾激励了无数青年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洪流中,但在那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的时代,巴金的声音只是时代交响乐中的一个音符。和鲁迅等其他同时代作家相比
4、,巴金的声音并不特别响亮。 随想录是体现巴金式无畏的巅峰之作。八十年代我第一次读随想录时,第一次触摸到巴金那颗滚烫的心,同时自己的心也开始热起来。要知道,3那时候我的灵魂还没有彻底从僵化教条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二十年过去了,这些天重新翻阅,我在想,比起现在许多学者的文章,巴金这些文字实在是肤浅,更谈不上文学性。他翻来覆去说的无非就是三个字:讲真话!关于这三个字,他自己解释说: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这似乎也卑之无甚高论。在随想录中,他还提出了建立文革博物馆。但是,以今天的观点看,他对文革的否定,没有超出中共中央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文革的评价。纵观他的随想录 ,他对文革的反思的确很浅,基本上没有涉及体制等深层的原因。但是,巴金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说真话并且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啊!那是一个黑暗虽隐但阴霾仍在的年代,巴金写第一篇随想谈望乡 的时候,中国共产首页 12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