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鹤壁招教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A.夸美纽斯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2.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3.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标准分数4.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5.( )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
2、“自律”两个阶段。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弗洛伊德6.在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较差。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7.学生在记忆数列无意义的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 )的影响。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的指导8.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 ,属于(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9.当我们能熟练使用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对我们以前学过的汉语拼音产生干扰,这叫(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外部抑制 D
3、.内部抑制10.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 ,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A.过程公平 B.结果公平 C.城乡公平 D.机会公平11.“直觉的”思维特征是( )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12.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是上课的( )A.前提 B.核心 C.延续 D.必要补充13.孔子的“乐教”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锻炼法 D.陶
4、冶法14.某学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看,这是由于该学生曾经受到(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15.具体概念的学习一般是通过( )方式进行的。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16.教师羞辱学生,导致学生自杀,老师应该承担( )A.承担全部责任 B.承担大部分责任 C.承担过错责任 D.不承担责任17.“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强调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18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5、”强调的是教师具有( )A.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B.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C.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D.系统的心理学知识19.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属于( )因素。A.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B.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C.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D.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20.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表达困惑,以便日后更正或引起他人思考而写的文字,这称为( )A.教育机制 B.教学反思 C.教学工作计划 D.教学工作总结二、填空题1.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诗句,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教育工作方法。2.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的要求是
6、:(1)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2) 。3.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抽象程度不同的类型: 和 。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过程中实现的。5.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 。6.课程计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7.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 、 、序列性。8. 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9.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10.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 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的信息。11.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这是技能的 迁移。
7、12.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人的通行证。 ”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这是 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13.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属于注意 。14.班会的主要形式由常规班会、生活会、。1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的标志是 。16.知识学习这一过程包括 、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三、简答题1.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3.简述作为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四、论述题1.试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改革要实现的五个转变。2.联系教
8、育教学实际,论述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五、案例分析请结合案例,回答问题。陈老师任教数学科目,每次都要做课前检测,这学期刚开始由于是刚接的班,大多数学生还不认识,所以在课前提问时总是随机抽查。有一次他在做检测,随机叫一个学生时,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大多同学带有一种轻蔑的神态,还有的同学在悄悄给这位学生做提示,前排的一个学生悄悄告诉陈老师说:“他是全班倒数几名的学生。 ”这位被叫的学生一脸窘迫感,很不自然地站了起来,没有一丝信心。看到这种情况,陈老师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感慨万千,感慨之一是,现在的学生为什么总是爱取笑别人;感慨之二是,这个学生为什么心甘情愿被别人取笑呢,为什么连一点自信的感觉都没有
9、呢?如果不及时给予自信心的挽救,那这个学生将很难崛起。于是陈老师轻轻说了一句话:“同学们,请大家静下来,要相信这位同学,相信你能做到的,这个同学也能做到,你会的他也会,还有那些想给他做提示的同学你们难道就这么不相信人家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吗?相信他!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一句话,全班静悄悄,伴着陈老师信任的目光,这位同学竟回答出来了!陈老师当时激动得第一个给他鼓起了掌,随之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学生又恢复了久违的自信感!全班同学的目光也从不信任转变成了欣赏!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在数学课上表现非常好,听课认真,回答积极,勇于参与各项小组活动,学习成绩也在不断上升。(1)材料中所述及的“全班倒数几名
10、的学生”如何界定?具有什么样的特征?(2)作为一名教师,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材料中所述及的这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2.A【解析】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有了长远的奋斗目标,才能将几十个同学团结起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3.A【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得的结果的可靠性或稳定性。一个测验测量某种属性或特点,其结果是一致的,那么这个测量是可靠的。4.C【解析 】辐合型认知方式的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5
11、.B【解析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6.B【解析 】操作技能又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定向阶段、模仿动作阶段和动作的熟练阶段。在操作模仿阶段,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较差。7.C【解析 】心向与定势常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前面问题的解决过程迁移到后面可以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定势也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消极影响,表现为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题干中学生记
12、忆无意义音节的过程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由此可知这是心向与定势的积极影响。故送 C。8.B【解析 】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度”是可以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9.B【解析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学习英语对我们以前学过的汉语拼音产生干扰,属于倒摄抑制,故选 B。10.D【解析】略。11.C【 解析】略。12.D【解析】略。13.D【解析】略。14.B【 解析】略。15.B【 解析】具体概念不能通过下定义,只能从具体实际例子中学。这种从
13、具体例子概括习得概念的方式称为概念形成。其学习过程是从例子中发现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16.C【 解析】略。17.C【 解析】略。18.A【解析】略。19.C【 解析】略。20.B【 解析】略。二、填空题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组织内容时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3.感性概括 理性概括 4.社会实践 5.人际交往 6.课程设置 7.目的性 认知性8.教师的专业素养 9.学生 10.辨别 概括 11.正 12.学会共处 13.分配 14.晨会15.学校教育的产生 16.知识获得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它既强调学生的
14、“读”,又强调教师的“指导”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点。(1)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读书。(2)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一要帮助学生有计划地选读有用的书籍,切记“盲读” 。二要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使其寻绎思路。领略要旨,融会贯通。(3)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做好读书笔记,对巩固记忆、理清思路大有脾益。2.答案要点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6 12 岁) ;中学生正处于第五阶段(1218 岁) 。埃里克森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的教育适应中小学生的发展。(l)帮助学生渡过勤奋和自卑危机。对一个
15、儿童来说,学校是定义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埃里克森认为学校向儿童提供他们参与社会所需的工具。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无力参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他们就可能拒绝加人整个社会。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渡过这一危机。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概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青少年期是一个暴风骤雨的时期,在各方面都处于剧变的阶段,需要有人扮演劝告的角色,而教师正是其中的一位。青少年想被看作一个成人,想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意味着老师不能把中学生当成“孩子” ,而是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通过对儿童的肯定和及时表扬来使孩子获得自信。3.答案要点 (1)把教育理论
16、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 (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 (3)把专业理论与交流讨论结合起来。 (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 四、论述题1.答案要点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2.答案要点 认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17、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对学科选择的偏好。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来组织教学,并从认知结构变量和内容两方面来把握。内容方面,应该先传授包摄性广、概括性高、说服性强的知识;还要注意学习的渐进性。奥苏贝尔提出了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和整合协调原则。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
18、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1)材料中所说的“全班倒数几名的学生”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无明显视听、智力、能力缺陷,无经济、文化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在行为与心理方面表现极不平衡,以致无法有效适应环境并且无法依靠学校平常教育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儿童。换言之,就是在智力、感觉器官都正常的条件下,学习效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儿童。学习困难学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排除性。(2)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的和所教知识的意义;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地运用评价,适当进行表扬和批评;合理开展学习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