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翁海洪(福州市民用建筑统建办公室 350005)【提要】阐述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特点,结合工程实例, 验证 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层多层建筑中应用可行性。【关键词】 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软土The Research of the Appliance of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Low-strength Concrete PileIn Multi-storey Building【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
2、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low-strength concrete piles and attests to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low-strength concrete piles in soft stratum.【Keyword】 low-strength concret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oft stratum1 引言福建沿海地区深厚软土地基的淤泥层厚度达 1030m,地层复杂,基础选型成为多、高层建筑
3、的关键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与经济效益。过去 68层的商住建筑最常用的基础型式是沉管灌注桩基础,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在典型海相沉积的深厚软土中常有厚度较簿的硬夹层或与淤泥互层,不宜作为桩基持力层,不得不将桩端落在很深的较好的土层上,因此,桩长很长,基础造价常达到总造价的 20%以上,而且施工难度增大,成桩质量得不到保证。针对沿海地区深厚软土地基特点,为充分利用软土层中有限厚度的硬夹层,我们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合作,开展了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的应用研究。经过多年的监测,认为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技术在深厚软土地基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技术可行,基础造价省,有一定的推广应用
4、价值。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介绍。2 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受力、变形性状(1)复合地基是由桩基和浅基组成的复合体,通过垫层将桩基和浅基有机连接在一起,其中浅基主要作用是使上部和基础连成一体,提高上部结构刚度,将上部荷载向桩土传递;桩基主要起力的传递作用,它在复合中起到力的集中和扩散作用,把力传向桩周土和桩端下土层。复合地基的分类主要是依据桩身抗压强度来进行划分的,强度低于 2MPa 的称为柔性桩复合地基。因柔性桩桩身强度很低,荷载作用下,很容易产生侧向变形,且土所能提供的约束作用较小,它是导致柔性桩复合地基变形和沉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桩身强度低,不能有效地将上部荷载传递到深层土中,所以不可
5、能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上述情况是柔性桩复合地基存在的致命缺点,所以其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2)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是以沉管灌注桩为竖向增强体,通过褥垫层将沉管灌注桩和浅基有机连接在一起。由于沉管灌注桩桩身有较强的胶结性和强度,可以防止桩体产生侧向变形(蠕变) ,与柔性桩(碎石桩、灰土桩)相比,有效地减少了桩体自身的沉降量。同时,桩身强度高,可在深厚软土中向深层传递荷载,传力性能明显优与柔性桩,承载力显著提高,变形特性明显改善。复合桩基础存在桩顶应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而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桩与浅基之间设一级配砂石垫层(即褥垫层) ,通过砂石垫层的可调节桩土应力比,使浅层土起作用,待垫层压密后桩
6、才逐步发挥作用,开始承受上部荷载,从而避免桩顶应力过于集中之弊病。根据有关实验资料表明,从桩土应力比 n及地基土分担荷载特征来看,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2与低承台群桩基础相比,因有垫层,使地基土一开始就分担荷载,n 值比低承台桩基础低。同时,由于低强度混凝土桩桩体材料具有一定强度,桩承受的荷载可有效地沿桩长传递到深处,使桩的承载能力提高。因此,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的 n 值又比柔性桩复合地基高。从抗震性能来看,因基桩和浅基间设有垫层,当基础承受水平荷载时,基底与垫层间产生较大的水平摩阻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基础抗水平荷载能力,即使基桩和浅基间有一定的位移,也不会影响建筑物安全。而群桩基础抗水平能力主要取
7、决于桩体自身强度,一旦上部结构位移量超过桩的弹性限度位移量,那桩可能被切断,基础就会失稳,因此,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的抗震能力大大优于桩基基础和浅基础。3 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工程应用实例3.1 莲园 12#楼上部结构概况七层半异型框架结构,现浇楼板,建筑物平面为条状(10.5m39.6m),柱网 3.3m4.2m,底层杂物间层高 2.2m,其余 2.8m 高。3.2 根据勘察资料提供的地层性状如下 (1)杂填土,呈可塑,层厚 02.1m;(2)粘土,呈可塑,层厚 01.4m,地基容许承载力为 100kPa,压缩模量 ES4.5MPa;(3.1)淤泥饱和,呈流塑,层厚 3.44.6m,地基容许承载
8、力为 45kPa,E S1.4MPa;(3.2)淤泥质土,呈软塑,层厚 3.34.6m,地基容许承载力为 80kPa,E S4.2MPa;(4)中细砂,饱和稍密,局部夹薄层淤泥,以细砂为主, 地基容许承载力为 200kPa;(5)中砂,饱和、中密,地基容许承载力为 250kPa;(4)、(5) 层中细砂共厚1015m,N63.5422;(6)淤泥质土,呈软塑,层厚 04.2m , 地基容许承载力为 100kPa,E S8.0MPa;(7)粘性土,呈可塑,层厚 04.4m , 地基容许承载力, 为 140kPa,E S8.0MPa;(8)中粗砂,饱和,中密至密实,未穿透, 地基容许承载力为 40
9、0kPa,N63.518。3.3 低强度桩复合地基设计概况低强度桩采用桩径为 400 的沉管灌注桩,桩端设置在中细砂与淤泥互层的第(4)层土层上,桩端进入该土层 3d。桩身采用素砼,不配钢筋, 单桩承载力取值 250300kN。浅基础采用肋板式筏基础,桩布置在肋板上,筏板与桩顶间设置 300mm 厚的级配砂卵石垫层(7:3) 。布桩数以控制等代桩距 Sa/d4 左右为原则,即置换率 m=d 2/4S2a0.05。根据公式:Rsp 1Rpm 2Rs(1m)及 (1mnm)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及沉降估算。其中:R sp、R p、R s 分别为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单桩及柱间土的容许承载力, 1、
10、2 分别为单桩承载力及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为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系数。式中,取 11.0, 20.8、R p1990kPa 、R s45kPa、n40,则可得表 1 结果。 图 1 为莲园 12楼基础平面图( 对称图的一半) ,图 2 为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剖面图。表 1 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沉降估算结果布桩数 置挽率(m) 基础面积( ) 复合地基承载力Rsp(kPa)沉降估算值(mm)167 0.05 416 133.7 30.03肋 板筏 板桩 素 混 凝 土 垫 层砂 卵 石 垫 层压 力 盒 埋 设 位 置图 1 莲园 12复合基础 图 2 剖面图3.4 施工 素砼桩施工采用锤击沉管
11、灌注桩工艺,垫层施工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反复夯密,保证密实度在93以上。然后浇筑 100mm 厚 C8素砼垫层、整体浇筑肋板筏基。3.5 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图 3 为在建筑场地进行的单桩、载荷板(1.0m1.0m) 垂直承载力试验 QS 曲线;由图可见,单桩极限承载力大于或等于 500kN,但离散性较大。 ( 复 合 )载 荷 板图 3 QS 曲线3.6 原位观测及实测分析(1)桩土分担荷载变化特征土压力盒埋设位置见图 1。图 4 为实测筏板下平均地基土反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平均土反力最大值为 12kPa,基本上出现在上部主体结构完工时, 而稳定值为 8kPa,出现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可见,
12、地基土平均反力随着时间(施工顺序) 逐渐增大趋于峰值 (主要在荷载施加期间),然后随时间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由土反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得出结果:当基础承受荷载后,通过垫层传到桩间土和桩上。在初期,主要由桩间土承受荷载,随着荷载增加,桩顶向垫层刺入,桩分担荷载增加,显示出荷载向桩顶和桩周土集中,随后渐趋稳定。可见浅层应力向桩体集中,并通过桩向深层扩散。这说明复合地基中的桩,具有应力集中与扩散双重作用。根据地基土平均反力稳值 s8KPa,基底荷重为 120kPa,可反推平均桩顶反力4Pp279kN,在单桩承载力取值 250300kN 范围内,可见复合地基桩土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 时 间压 力 (
13、)图 4 平均地基土反力时间变化曲线(2)建筑物沉降图 5 为建筑物平均沉降及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后期沉降变化趋势及沉降速率可见,建筑物沉降已趋稳定,能满足设计要求。 沉 降 速 率 ( )沉 降 ( ) 时 间 ( 天 )图 5 实测沉降(沉降速率)与时间关系曲线3.7 经济效益比较12楼建筑面积 3320m2,桩基造价 153888 元,平均造价 46.4 元/m 2,较类似情况下采用其他基础节约造价 20以上。4 结论通过对前述工程的现场测试、计算分析,对在福州地区应用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有以下几点认识:(1)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办法,兼有桩基和浅基的优点。它可以充
14、分利用地层潜力,使场地下的上、中、下土层都发挥作用,共同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载。(2)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的基桩可有效地提高单桩承载力的作用。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总桩数,加大布桩间距,以减少打桩中“震动挤压”问题,有利于确保成桩质量。(3)低强度桩复合地基中桩和承台不是刚性连接,这样可增大接触面,加大基底摩擦力,因此有利于抗震。(4)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可靠,同时又降低工程成本,是较理想的软基处理办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韩杰、叶书麟,复合地基应力特性分析,工程勘察(1993 年)【2】张雁等,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应用,地基处理(1994 年)【2】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框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年)【3】陈义侃,桩土复合基础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建筑结构(199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