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关键词】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塞通注射液2005 年 7 月2008 年 6 月,笔者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40 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 例患者为本院急诊科住院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一届内科学会议心血管病组制定的“关于冠状 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1。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40 例,男性 24 例,女性 16 例;年龄 4873岁,平均 58.74 岁;伴高血压病 16 例、糖尿病 7 例、高血脂 21 例;有吸烟史 16 例。对照组 40 例,男性 23 例,女性 17 例
2、;年龄 4674 岁,平均58.12 岁;伴高血压病 15 例、糖尿病 9 例、高血脂 21 例;有吸烟史 15例。2 组患者年龄、性 别、病史及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2 组均予硝酸脂、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及调脂等常规治疗,心绞痛发作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另予血塞通注射液( 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0 mg 兑入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纳注射液 250 mL 中静滴,每日 1 次。 2 组均治疗 14 d。1.3 观察指标用药期间记录心绞痛发作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硝酸甘油停减情况;治疗前后常规检查 12 导联静息心电
3、图并对比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时随时记录心电图,观察 ST-T 改变;治疗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及肝、肾功能等检查。1.4 疗效标准参照 1979 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拟定。显效:轻度和中度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较重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至“轻度” 标准;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 ”或达到 “正常心电图”。有效:轻度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中度症状减轻至“轻度” 标准,较重症状减轻至“中度” 标准;心 电图 ST 段治疗后回升 0.05 mV 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其主要导联倒置 T 波变浅(达 25%以上者
4、),或 T 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无效:症状与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硝酸甘油停减率分为停药(治疗后安全停用硝酸甘油) 、减量(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 50%以上)、不变(治疗后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足 50%)。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与 Ridit 分析。2 结果2.1 2 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 1)表 1 2 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下同)2.2 2 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 2)表 2 2 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略)2.3 2 组硝酸甘油停减情况比较(见表 3) 表 3 2 组患者硝酸甘油停减情
5、况比较(略)2.4 2 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变化比较(见表 4)表 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变化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2.5 不良反应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3 讨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壁上发生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和凝结,血栓形成,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心肌缺血引起心功能紊乱,因而此类患者发生心梗和猝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血栓形成有关,故实施有效的抗凝、溶栓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另外,不稳定型心绞痛又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故降低血液粘稠度,可
6、增加冠脉血流速度,从而提高冠脉供血供氧2。血塞通注射液是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制成的灭菌水溶液,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 Rb1、人参皂苷 Rg1、三七皂苷R1,其主要 药理作用是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抑制血栓形成,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对离体和在体局部心肌缺血以及肥大心脏局部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紊乱均有保护作用;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低血液粘度;减低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提高红细胞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机体对缺氧
7、的耐受力的作用;有抗血栓、抗凝血,改善血液高粘、高脂状态的作用3。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1.6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 66.67%,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也无不良影响。【参考文献】1 全国第一届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2 陈 廷军,杨 爽.PCI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机制J.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29(5):281.3 唐 敏,宫晓玲,陈 荣.三七总皂苷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9)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