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方法的改进,前 言,苄星青霉素是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用以预防风湿热,治疗各期梅毒,也可用以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苄星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肌肉注射为首选的给药途径。,目前存在问题,苄星青霉素颗粒大,极难溶于水,溶于水后呈白色乳液状,肌内注射时经常出现针头堵塞。为防止针头堵塞,临床上经常采取粗针头(9号)、大剂量溶媒(5ml)及注射时快速推注方法进行操作,虽然提高了注射成功率,但有注射时患者疼痛感强烈、注射部位疼痛持续时间长和硬结发生率高的缺点。有研究发现苄星青霉素注射疼痛程度严重,有患者甚至发生晕针,致使部分患者拒绝或中途终止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硬结产生,部分
2、患者反应注射后疼痛比注射中疼痛更甚.1另外,注射时由于针头堵塞需大力推注,易使注射器与针头脱开,导致药液喷射造成浪费;护士在操作时因担心注射失败,增加患者痛苦,担心患者投诉等,心理压力增大;患者 由于多次注射,也担心护士操作失败影响治疗效果,易产生恐惧心理。1 黄关笑 刘雁平 卢关珠 提高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成功率的方法研究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2月第32卷第2期,国内外现状,国内对如何提高常规剂量苄星青霉素一次性注射率、 减少疼痛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于一次性大剂量苄星青霉 素肌内注射方法的研究却鲜有报道。研究开展苄星青霉 素肌内注射方法的改进,对于保证苄星青霉素长期治 疗, 提高患者满意
3、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缺点,将苄星青霉素用灭菌注射水5ml溶解后摇匀,快速抽吸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用复合碘消毒注射部位,按苄星青霉素注射步骤要求进行肌内注射。,传统注射方法:,缺点,患者疼痛感强烈、注射部位疼痛持续时间长1,硬结发生率高,患者易发生晕针,致使部分患者拒绝或中途终止治疗 1,易使注射器与针头脱开,导致药液喷射造成浪费,1 李雪 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疼痛效果研究 临床研究2014年1月,改良注射方法:,使用溶媒02利多卡因3.5 ml配置苄星青霉素120万U,配置时针头与瓶内壁紧贴,将溶媒沿瓶壁缓缓注入,避免剧烈震荡,使其充分溶解。注射部位为臀中肌无痛区域(以注射侧同侧腋中线作一垂直线
4、,髂前上棘为定点向后做一水平线,两线交叉点下方1cm处,大约为1.0cmX 1.2cm区域)。选择注射部位,消毒患者皮肤后抽取药抽取气体0.20.3ml,更换针头,再抽取0.5ml0.2利多卡因,针头保持向上,以Z型肌内注射法进针,进针约4/5左右,做到三快一慢匀速注射(进针快、回抽空气快、拔针快、推注速度缓慢且均匀)。,优点,提高苄星青霉素的注射成功率1,降低患者疼痛2,降低硬结发生率,黄关笑 刘雁平 卢关珠 提高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成功率的方法研究 国际护理学杂 志 2013年2月第32卷第2期 詹登钰 改良法注射苄星青霉素50例效果观察 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28期,吸入溶媒,抽
5、取药液,肌内注射,预计结果:,病例数 考核期内拟开展20例,患者情况 减轻注射时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配合治疗程度提升,设备情况 5ml注射器,7号针头,技术掌握人员 急诊科所有护士,改良前满意度86%,预计改良后满意度达99%,社会效益:,改进后的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方法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避免了重复注射给患者带来的再次疼痛和伤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不再拒绝或终止治疗。1增强了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又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以及护理工作强度,不用担心因注射失败而被投诉,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1 李雪 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疼痛效果研究 临床研究2014年1月,经济效益:,改进后的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方法,提高了一次性注射的成功率,避免了注射时由于针头堵塞需大力推注,易使注射器与针头脱开,导致药液喷射造成浪费又减少了重复注射带来的一次性耗材的浪费。11 余丽 张霞 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产生絮凝和疼痛的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月第8卷第3期,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