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摘要】: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的重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 21 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整合。【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实施21 世纪,人类面临从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
2、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和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 是个新概念,要
3、有新思路。“整合”中“整” 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 、“重整” 、“整治”、“ 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 “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 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 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 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
4、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 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 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
5、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 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 ,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而广之。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运用巩固 检查效果)的,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在 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