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的用法,速记口诀,左右平等表并列 前后动作表承接 连接状谓表修饰 后面意转表转折 后面意深表递进,一、表并列,表并列关系指,“而”连接的前后项无主次轻重之分,在地位和作用上是平等的。因此,并列关系的前后两项可以互换位置,而且不影响句意。 例: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二、表承接,表承接关系指,“而”连接的前项目和后项皆为表行为动作的词,这两个动词有先后顺序,因此前后两个词语的位置不能调换。一般可翻译为“然后”“接着”。 例:1.释担而立。卖油翁2.援琴而鼓之。伯牙善古琴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三、表修饰,表修饰关系是指,“而”连
2、接的前后项分别是句子的状语和动词谓语,而的前面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等。如果“而”连接的前项是状语,后项又是动词,那它肯定是表修饰关系的了。 例:1.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2.听而斫之。郢人3.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四、表转折,表转折关系指,“而”连接的后项在语意上发生转变,翻译时,相当于“然而”、“可是”、“却”的意思。 例:1.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论语3.尽垩而鼻不伤。郢人,五、表递进,表递进关系指,“而”连接的后项在语意上比前项更进一层,在翻译时可译为“而且”、“并且”。例: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
3、记,练习:,1.面山而居。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强饮三大白而别。 4.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5.日出而林霏开。 6.朝而往,暮而归。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仰而视之。 9.言和而色夷。,练习:,10.秦师轻而无礼。 11.长跪而谢之。 12.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13.潭西南而望。 14.乃记之而去。 1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任重而道远。 17.道士笑而允之。 18.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练习:,19.暮寝而思之。 20.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21.泉香而酒洌。 22.人不知而不愠。 23.摘而藏之。 24.而此地适与余近。 25.夺而杀尉
4、26.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27.杂然而前陈者。,“之”的用法,用法一:“之”用作动词,1、辍耕之垄上 、杜少府之任蜀州。 到 3、吾欲之南海何如 去 4、牛何之? 去,(动词),归纳:,地点前面的“之” 一般作动词,译为“去、到、往”,(之地点),用法二:“之”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 例:A.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B.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C.春冬之时。三峡 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A.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自夫子之死也。郢人C.子之听夫。伯牙善古琴,用法二:“之”用作助词,3、宾语提前的标志。 例:A.何陋之有。陋室铭B.我之谓也。秋水C.莲之爱,同予者
5、何人。爱莲说 4、凑足音节。 例:A.公将鼓之。曹刿论战B.乃援琴而鼓之。伯牙善古琴,用法三:“之”用作代词,1、用作人称代词,我、我们、他、他们、它。 2、用作指示代词,这、那 3、指代前面已经出现的人、事、物、景 例:A.学而时习之。论语它,指学过的知识B.下车引之。期行他,指代元方C.忽啼求之。伤仲永指代书具D.余闻之也久。伤仲永指代这件事E.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他,指代陈尧咨F.使匠石斫之。郢人它,之鼻尖上白色的泥土,用法四:表方位或时间限定,相当于“以”,例:A.一室之内。满井游记B.四海之内。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满井游记,练习一:,1.无丝竹之乱耳。 2.花之隐逸者也。 3
6、.送孟浩然之广陵。 4.古之学者必有师。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初为霖雨之操。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鸣之不能通其意。 9.然则天下之事。,练习二:,10.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11.长跪而谢之。 1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3.时人莫许之。 14.吾欲之南海。 1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16.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7.渔人甚异之。 1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者也。,请选出用法相同的几项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学而时习之 、闻之,欣然归往 、人莫之知,分析,1、2相同,5、6相同,3、7相同,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