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 8177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3257 平方公里,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 年) 中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著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和企业一样相互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利用 SWOT 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
2、于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优势(Strengths)济南是山东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具有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教育基地的地位也十分显著,济南市区高校云集,有各类高校 40 余所,在校生达数十万人,这在山东省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以山
3、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济南在晶体材料、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是全国 4 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济南的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 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4、”,“ 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 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直到今天,济南古城区和商埠区仍然是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和旅游区。济南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每年吸引这大量的游人。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济南综合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快城市转型。山东是华东地区经济大省,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地处中心位置,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济南是联系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居于南北交流、
5、东西交流双重枢纽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济南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 40 多个大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的业务。传统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在此交汇,通往全国各个城市。随着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京沪高速铁路、太青高速铁路、济莱、青银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民航事业的发展,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2.劣势(Weakness)济南市规模偏小,影响着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深入分析山东省内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不可否认与省会城市的“弱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发展空间小且结构不合理,弱化了省会城市功能。受制于城市发展
6、载体规模偏小且空间结构不合理,导致济南经济建设投资规模长期偏小,工业经济规模不能有效地膨胀,也制约了城市对资本和人口的聚集能力。济南辖区版图结构失衡,制约了辖区发展的活力。济南辖区版图形态为“西南东北”的带状失衡型结构。因受辖区版图结构的限制,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丧失了城市发展的最佳机遇期。食、购、娱建设明显滞后,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匮乏,各地旅游商品开发严重趋同。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转变慢,较少考虑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缺乏参与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表现形式,不能真正表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济南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对于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以及
7、风景名胜的保护并不是很好。济南的商埠区已经大部分被破坏(在 1992 年,在济南矗立了 80 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建筑的济南老火车站,在济南新火车站的规划建设中被拆除重建)没有像天津的五大道,广州的沙面那样被很好的保护,形成自己的特色。大明湖周围的建筑高度也没有很好的控制,泉水旅游资源也在工业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无法发挥各景点的整合优势,三大名胜一直未形成营销整体。济南市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没有响亮的旅游口号,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这都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综合济南的经济发展状况,济南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地位较为落后。即便在全国
8、地级以上城市比较中,部分指标也相对滞后,这与其九千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十分不相称。产业集群不明显,无产业优势,无行业领袖,自然资源不足。产业结构的状况代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济南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省内其他城市三次产业比重均呈二、三、一格局分布,其中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第二产业都在 50%以上。产业结构的层次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提高。此外,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目前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创汇项目,因此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济南路网系统不很健全,城市干道网密度偏低,影响了城市道路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
9、挥,造成交通效率低。特别是城市东西向交通受阻,是济南市交通的最大症结之一。交通设施容量的扩充,完全被车辆的高速增长所抵消。单纯的道路交通建设,已难以全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道路拥堵现象常有发生。停车场所匮乏,造成乱停乱放现象。3.机遇(Opportunities)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自南向北逐步推进的,继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率先得到发展之后,按照规律性的判断,环黄渤海地区可能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山东半岛在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分工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存在巨大的发展潜
10、力与机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宏观区位处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是中国大陆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辽中南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区位条件很好。山东的区位优势远未得到发挥,总体上还属于沿海外向型经济起步滞后的地区。以奥运、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形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是类似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地处该经济区南翼,黄河下游南岸,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济南都市圈的提出,为济南发展提供了机遇。济 南 都 市 圈 将 建 设
11、 成 为 环 渤海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联 结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 面 向 中 原 腹 地 的 枢 纽 型 都 市 圈 , 依托 山 东 半 岛 城 市 群 , 辐 射 黄 河 中 下 游 的 强 势 龙 头 , 环 渤 海 南 翼 具 有 国 际 竞争 力 的 基 础 产 业 、 先 进 制 造 业 和 服 务 业 中 心 。 作 为 济 南 都 市 圈 中 心 城 市 ,济 南 将 面 临 巨 大 的 发 展 机 遇 。 全运会的举办都济南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形象,同时提供了一个让全国人民了解济南、展现济南特色的平台,将会
12、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来济南,促进济南的发展。济南作为京沪高铁五个始发站之一,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济南城市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产生深远影响。济南与京沪时空距离的改变,加强了济南与沿线城市特别是与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快承接京沪两大城市圈产业转移步伐,为济南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济南城市功能的优化与空间结构的重构,推动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济南市民的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4.威胁(Threats) 经过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多年来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但是人均指标相对落后,
13、表明山东还不是“经济强省 ”。城市化率较低,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相比差距更大。同时在省会城市中,较小的城市规模和较弱的综合实力,都会对济南产生威胁。在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南北夹击下,山东存在成为“ 经济洼地” 的可能。如果不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好的软环境,就必定会被边缘化,处于劣势地位。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差距显著。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无可取代。同样,广州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领先于珠三角其它城市。产业发展、奥运契机使青岛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济南却没有形成显著的影
14、响力优势。 以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试验区为标志的新一轮中心城市建设高潮中,济南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2006 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试验区、经济区 25 处。由此产生的区域竞争格局,已在深层次上对山东的发展、尤其是对济南的发展构成了挑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项国家战略的批复,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这两项国家战略都位于山东的沿海地区,对于山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济南将会带来威胁。综合分析纵观济南的概况,不难看出,济南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利用优势和潜力,也存在许多的威胁和挑战。比如技术不够先进、完备,大部分的工业
15、都属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生产组织也较落后,产前产后的联系地较为松散,土地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耕地减少;政治理念体系目前也比较落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占据主流,不够重视科技,尊重人才,这些都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对连接中国东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济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济南市应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把济南市建设成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科研和生产基地。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把济南建设成为现代化的软件基地,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第二产业。 通过山东省创建文化科技强省的契机,发展知识型、创新型、高科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型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新型高附加值知识型龙头城市。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把济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全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济南城市的空间布局应以东西方向发展为主。按照美学原则,以广州、青岛、厦门、上海浦东等为榜样,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成为具有一定风格和艺术价值的协调美的景观整体。建设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景点、建筑,同时精心保护文物古迹。济南应该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发展壮大,使自身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省会城市,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中重要的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