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讲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主讲:曹光明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一、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1、焊接性概念 2、碳当量 4、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性 3、碳钢的焊接性 二、焊接应力与变形 三、焊接结构工艺设计 1、焊接结构材料的选择 2、焊接方法的选择 3、焊接接头设计 3、焊接变形及预防措施 2、焊接应力及减小措施 5、铸铁的焊补 4、焊缝的设计 四、 常见的焊接缺陷 (了解) 1、产生原因与变形形式 一、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1、焊接性概念 金属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 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焊接方法、材料、焊接规范、结构型式、预热及热处
2、理等。 焊接性内容: ( 1)工艺焊接性, 指焊接接头产生工艺缺陷的敏感性, 尤其是出现各种 裂缝的可能性; ( 2)使用焊接性, 指焊接接头在使用中的可靠性, 包括焊接接头的力学 性能及其它特殊性能(如耐热、耐蚀性能等)。 2、焊接性的评定 评定方法: 各种焊接试验。 C当量 评定碳钢和普低钢的焊接性。 碳当量经验公式: 式中元素符号为钢中该元素含量的质量百分数,其值取成分范围的上限。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 % )1556 CuNiVMoCrMnCC E 当 0.4%时, EC 塑性良好, 淬硬和冷裂倾向小, 焊接性好, 当 =0.40.6%时, EC 塑性下降, 淬硬及冷裂倾向明
3、显, 焊接性较差。 焊前适当预热,焊后缓慢冷却。 当 0.6%时, EC 塑性较差。 淬硬和冷裂倾向严重, 焊接性很差, 焊前需要高温预热, 焊接时要采取减少焊接应力和防止裂纹的工艺措施, 焊后需要进行适当热处理等。 一般焊件不会产生裂纹。 3、碳钢的焊接性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 1)低碳钢的焊接: C 0.25%, 塑性好,无淬硬倾向,焊接性好, 无需任何工艺措施,适于各种方法。 ( 2)中碳钢的焊接: C=0.25-0.6%, 淬火钢,焊接性由良好 差。 焊缝及热影响区易产生气孔、裂纹。 工艺措施: 焊前预热( 150250 ), 焊后缓冷并去应力回火。 焊件开坡口, 且采用细焊
4、条、小电流、多层焊。 选用塑、韧性好的低氢型焊条, 提高焊缝塑性,防止裂纹。 ( 3)高碳钢的焊接: 含碳量高,导热性差,淬硬倾向大, 一般不用于制造焊接结构, 仅对损坏的机件进行焊补。 焊补时也要采取与中碳钢类似的工艺措施,以避免产生裂纹。 4、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性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普低钢的焊接性与低碳钢类似, 但 b 焊接性 低强度普低钢: s 400MPa, CE 0.4%, 焊接性良好, 无需工艺措施。 如: 16Mn、 9Mn2。 高强度普低钢: s 400MPa, CE 0.4-0.5%, 焊接性较差,冷裂倾向大。 如: 15MnVN、 18MnMoNb、 14MnMo
5、V。 焊前预热( 150250 ), 焊后缓冷; 选用低氢型焊条; 焊件开坡口, 且采用细焊条、小电流、多层焊。 5、铸铁的焊补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 1)铸铁焊补的特点 接头易产生白口、硬化组织; 接头易产生裂纹; 焊缝区易产生气孔、夹渣。 熔池易流失,一般用于平焊补。 ( 2)铸铁焊补方法 热焊法: 焊前将焊件整体或局部预热至 600700 并施焊,焊后缓冷。 用于形状复杂,焊后需要机械加工的重要件。 如汽缸体、汽缸盖、机床导轨等。 5、铸铁的焊补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冷焊法: 焊前不预热或低温预热( 400 )的焊补方法。 用于易变形件焊补。 冷焊法主要依靠焊条来调整焊
6、缝的化学成分, 增强焊缝的石墨化能力, 以防止或减少白口和裂纹的产生: 钢芯铸铁焊条: 适用于非加工表面的焊补。 石墨化铸铁焊条: 适用于较大灰口铸铁件的焊补。 焊缝性能与母材基本相同,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铜基铸铁焊条: 主要用于一般铸铁件的焊补。 抗裂性好,可进行机械加工。 镍基铸铁焊条: 主要用于重要件加工表面的焊补。 良好的抗裂性与加工性 高钒铸铁焊条: 主要用于一般铸铁件的焊补。 可进行机械加工、塑性和抗裂较好。 二、焊接应力与变形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1、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与形式: 焊件在焊接过程中受到不均匀加热和冷却。 低碳钢平板对接焊时应力和变形的形成 ( a)焊接中
7、 ( b)冷却后 ( 1)原因: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 2)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 变形形式 示意图 产生原因 收缩变形 由焊接后焊缝的纵向(沿焊缝长度方向)和横向(沿焊缝宽度方向)收缩引起 角 变 形 由于焊缝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焊缝横向收缩不均引起 弯曲变形 焊缝布置不对称,焊缝较集中的一侧纵向收缩较大引起 扭曲变形 由于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不合理引起结构上出现扭曲 波浪变形 薄板焊接时,焊接应力使薄板局部失稳而引起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2、焊接应力变形预防措施 ( 1)焊前预热: 目的是减小焊件上各部分温差, 从而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 预热温度一般为 400 以下。 ( 2
8、)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尽量使焊缝能自由收缩, 这样产生的残余应力较小。 采用分散对称焊工艺, 长焊缝尽可能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法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2、焊接应力变形预防措施 ( 3)加热减应区法: 加热减应区法 a)焊接时 b)冷却时 ( 4)反变形法: ( 5)刚性固定法: ( 6)设计时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长度和截面积,厚件两面坡口;焊缝尽量对称分布,避免密集和交叉。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3、焊接应力变形的消除 ( 1)锤击焊缝: 焊后用圆头小锤对红热状态下的焊缝进行锤击, 可以延展焊缝,从而使焊接应力得到一定的释放。 ( 2)焊后热处理: 焊后对焊件进行去应力退火 (
9、3)焊接变形的矫正: 机械矫正 火焰矫正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三、焊接结构工艺设计 1、焊接结构材料的选择 几条原则: ( 1)优先选用低碳钢和低强度低合金钢。 ( 2)对于重要件应有先选用镇静钢。 ( 3)尽量选用同一牌号的材料。 ( 4)尽量选用型材。 以降低结构质量,减少焊缝数量,简化焊接工艺,增加结构件的刚性和强度。 ( 5)等厚度材料。 否则考虑过渡结构。 2、焊接方法的选择 应依据下列原则: ( 1)焊接接头使用性能及质量要符合结构技术要求。 ( 2)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 3)焊接现场设备条件及工艺可能性。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三、焊接结构工艺设计 3、焊接接
10、头设计 ( 1)对接接头 接头上应力分布比较均匀,焊接质量容易保证,优先选用。 但对焊前准备和装配质量要求相对较高。 ( 2)搭接接头 便于组装,常用于对装配要求简单的结构, 但焊缝处易产生 应力集中和附加弯曲应力, 应力分布不均, 降低了接头强度, 且结构重量大,不经济,一般不用。 ( 3)角接接头、 T形接头 受力情况比较复杂, 当焊件需要直角连接时采用。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三、焊接结构工艺设计 4、焊缝的设计 ( 1)便于施焊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三、焊接结构工艺设计 4、焊缝的设计 ( 1)便于施焊 ( 2)焊缝应避免密集交叉 ( 3)焊缝尽量对称 ( 4)应避开应力
11、集中处和最大应力处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三、焊接结构工艺设计 4、焊缝的设计 ( 1)便于施焊 ( 2)焊缝应避免密集交叉 ( 3)焊缝尽量对称 ( 4)应避开应力集中处和最大应力处 ( 5)应避开机械加工表面 ( 6)尽量减少焊缝数量及长度,缩小不必要的焊缝截面尺寸。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四、常见的焊接缺陷 缺陷 名称 示意图 特征 产生原因 气 孔 焊接时,熔池中的过饱和 H、 N以及冶金反应产生的 CO,在熔池凝固时未能逸出,在焊缝中形成的空穴 焊接材料不清洁;弧长太长,保护效果差;焊接规范不恰当,冷速太快;焊前清理不当 裂 纹 热裂纹:沿晶开裂,具有氧化色泽,多在焊缝上
12、,焊后立即开裂; 冷裂纹:穿晶开裂,具有金属光泽,多在热影响区,有延时性,可发生在焊后任何时刻 热裂纹:母材硫、磷含量高;焊缝冷速太快,焊接应力大;焊接材料选择不当;冷裂纹:母材淬硬倾向大;焊缝含氢量高;焊接残余应力较大 夹 渣 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非金属夹杂物 焊道间的熔渣未清理干净;焊接电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 操作不当 金属的焊接性与焊接结构设计 四、常见的焊接缺陷 缺陷 名称 示意图 特征 产生原因 咬 边 在焊缝和母材的交界处产生的沟槽和凹陷 焊条角度和摆动不正确;焊接电流太大、电弧过长 焊 瘤 焊接时,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区之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 焊接电流太大、电弧过长、焊接速度太慢;焊接位置和运条不当 未焊透 焊接接头的根部未完全熔透 焊接电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坡口角度太小、间隙过窄、钝边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