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的春节(郑上 高慧恒).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8532030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的春节(郑上 高慧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的春节(郑上 高慧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的春节(郑上 高慧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的春节(郑上 高慧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的春节(郑上 高慧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的春节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 高慧恒【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及教师的讲解,正确读写本课 14 个生字和组成的词语,及“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色味双全、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 彩” 等词语。2. 初读课文,能陈述出课文内容,说出一些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3. 通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受北京的春节,能简单描述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北京的习俗,并有兴趣说说自己生活中的风俗习惯,有了解更多民风民俗的愿望。4. 通过朗读、学 习课文,能整理出作者所写风俗的顺序,标明文中哪些段落详写,哪些段

2、落略写,能说出详略得当的好处,能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5. 快速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两篇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并与本文进行对比,找出写法上的不同之处。【目标分解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总目标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段目标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2.基于教材特点北京的春

3、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 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语言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3.基于学生实际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受北京的春节。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教学重点】通

4、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受北京的春节,能简单描述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北京的习俗,并有兴趣说说自己生活中的风俗习惯, 80%同学有了解更多民风民俗的愿望。【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学习课文,能整理出作者所写风俗的顺序,标明文中哪些段落详写,哪些段落略写, 80%同学能说出详略得当的好 处,能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评价活动方案】通过口头检测及书面测试考察学生是否达成本课学习目标。【教学活动预案】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 课题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观看一个 flash,一边看一边回忆你在当时的情景。播放动漫恭喜发财。2看完了动漫,你 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中呢

5、?你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哪位同学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多让几位学生说说感受)(很热闹,有新衣服穿,有很多东西吃,可以放鞭炮)3春节是热闹,喜 庆,团圆,祥和的。我 们过春节有我们的特色,那你们想知道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通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同学间相互交流看法。2交流完,教师用幻灯片出示难懂的词语(学生还有不明白的生字、字词,教师再作相应补充),如下: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 过年”。腊月:农历十二月。腊八粥:腊

6、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娴熟:熟练。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 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 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

7、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 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 闹” 与正月初一的“ 静” 形成鲜明对比。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3请 13 名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4交流汇报,老 师相应出示幻灯片: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

8、,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三、交流探索,感受年味1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来阅读,喜欢同一节日的学生组成一组(学生可以走动)。 2组成一组的同学自由交流,分别讨论课文是如何描写你们喜欢的节日的一些习俗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你们的感受是怎样?讨论完后,各组要做汇报。3小组内开始交流4各组交流汇报 哪一组的学生先举手回答,教师就先讲哪一组讨论的节日,不一定按照课文的顺序,这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学生站起来先说除夕,教师就先和学生学习第七段。老舍笔下的除夕是怎样的,给你们的感受怎样,你们又是怎样过的其它节日学习同上,学生先说哪个节日教师就先讲哪个节日。这一环

9、节尽量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说看法谈感受。5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相应的补充,引导学生明确老北京的风俗习惯,体会过 年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 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6总结。先让学生总结老北京的春节带给他们的感受,教师再作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老北京显示给我们的是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四、品味体会,感受民俗 同学们, 刚才我们已总体感受了北京的春节,你们觉得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有哪个呢?(除夕、元宵节)(学生说后出示幻灯片) 认真读读第 7 段、11 段和 12 段,看看书本是怎么写的?(学生说后出示幻灯片)(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10、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 还有) 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在喜庆、 热闹、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元宵节的灯会又是全民同庆的狂欢。同学们齐读第 7 段、11 段和 12 段,把除夕喜庆、热闹的气氛和元宵的灯多人多的情景朗读出来。 (配纯音乐新年好朗读,让学生的感情达到高潮)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 抄写词语(各抄写 2 遍): 初旬 熬成 蒜瓣 翡翠 饺子 杂拌儿 榛子 栗子 鞭炮 风筝 麦牙糖 寺院 逛庙会 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色味双全 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11、查找有关春节的诗词、童谣、春联。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春节的热闹气氛 观看 flash恭喜恭喜 ,回顾春节的喜庆、 热闹气氛。 谁能说说除夕和元宵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心情又怎样?(多让学生站起来说)(除夕我们家的饭菜很丰富,我听到到处都是爆竹声。那晚我会穿上新衣,帮爸妈贴对联,也像书本写的那样“守岁”,整夜不睡觉)(元宵节,我们那里有木偶戏看或会在广场放电影,或请人来演戏剧,那天我们又可以大闹一天,大家都很忙但也很开心)二、领悟表达特点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从哪里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他是怎样表达的?(引导学生从老舍的语句表达中找体味,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 农业展览会。 ”“到年

12、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如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 ”等。分析这些句子,老舍是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从而表达他对年文化的热爱。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老舍的语言风格:(出示幻灯片)(1)北京韵味。如“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如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

13、2)通俗明白。如“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3)幽默诙谐。如“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 过春节的彩排。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作者是怎样描述春节这一民俗的,你是从哪个方面理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如从腊八写到正月二十九,是从时间顺序来描写,而除夕、元宵写得特别详细,体现了有详有略的写法。 )总结用幻灯片显示:一是按时间顺序有条有理地写春节的(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九);二是有详有略,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除夕

14、、元宵节)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这样写使我们对灯火通宵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以后写作文也可以用时间顺序和有详有略的方法来记事。三、学习“阅读链接”,对比学习(出示幻灯片)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 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梁实秋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斯妤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

15、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四、拓展学习,激 发学习兴趣请同学列举有关春节的童谣、诗词、春联。 (学生说完,教师出示幻灯片)北京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除夕诗选: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

16、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元宵节诗选: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 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08 年鼠年春联:鼠无大小名称老 年接尾头岁更新子年春到户 鼠岁喜临门鹊语红梅放 鼠年喜气浓子为地支首 鼠乃生肖先其他:和美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横批:新春大吉和顺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横批:国泰民安五、总结,布置作业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除

17、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回家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年轻一代摒弃繁文缛节,不太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业设计】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爆竹烟火 酒肉香味 悠闲娱乐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目标达成检测样题】1、看拼音写汉字。jio zi fng zheng bin po s mio( ) ( ) ( ) ( )2、说说老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中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说说你的春节是怎样过的,结合自己的过年习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