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辽金夏政治史之北宋后期的腐朽统治 北宋后期的腐朽统治(一)元祐更化与哲宗绍述元丰八年(年)三月,宋神宗病死,其不满十岁的儿子赵煦(宋哲宗)继承皇位。宋神宗之母高氏以太皇太后(曹后已死于年)的身份处理军国大事,建年号元祐.。元祐更化因新法侵犯了皇亲国戚的切身利益,所以高后一贯反对变法。高太皇太后刚一执政,便派宦官去问司马光,当以何事为先。五月,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次年又升为尚书左仆射(左宰相) 。吕公著也被召入朝为尚书左丞,次年为右仆射。保守派再度掌握政权,立即废罢新法,恢复旧法制。这一场对变法派展开全面反扑的活动发生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所以后来被称为 元祐更化.罢尽新法 司马光五月间入朝执政,
2、即上奏章攻击变法派多以已意变革旧章,主张全部 更张 新法。有人提出神宗刚死,不宜骤然改动新法。司马光力争说: 王安石、吕惠卿所建,为天下害,改之当如救火。 有人搬出古训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反对骤改新法。司马光又力争言道: 太皇太后以母改子,非子改父。 这样就为推翻新法提供了理论根据。高太后、司马光等首先罢保甲教练和保马法;接着,罢市易法,废青苗法,停止助役钱;最后,罢免役法,恢复旧的差役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王安石所颁行的各项新法,几乎全部被废罢了。司马光对新法嫉恨如仇,甚至不顾宋朝的利益,凡王安石实行的新法,不辨利弊,必求废罢。元祐元年(年)正月,病中的司马光说: 四患未除,我死不瞑目!
3、 ( 四患 指青苗、免役、置将和对夏作战。 )青苗法罢后,司马光的好友范纯仁因国用不足,建言再立散钱出息之法。于是,司马光具奏说,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现在禁抑配,就没有什么害处。几天之后,又觉不妥,抱病入朝力阻青苗钱。司马光欲废免役法,恢复旧差役法。变法派章惇争辩说: 保甲、保马一日不罢,有一日之害,至于役法,如以差代雇,须详议熟讲,或者才可行。 保守派苏轼对司马光说: 差役、免役,各有利害。要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怕不容易。 范纯仁也劝说: 差役一事,尤当熟讲而缓行。 对此司马光一概不听,根本不明是非、不辨利弊,一意孤行。元祐元年(年)三月,终于恢复了差役法。在对西夏政策上,司马光也完全改变了
4、王安石的抗战路线。西夏统治者在哲宗继位后,派使臣勒索兰州、米脂等五寨。司马光竟一口应允,甚至主张把宋神宗时为了对付西夏而建立的熙河兰会路和在延州(今陕西延安) 、庆州(今甘肃庆阳)外围建立的安疆、葭芦、浮图和米脂等堡寨,一并送给西夏,并指责不赞成的大臣是 见小忘大,守近遗远 ,认为这样做既可免 激令愤怒 ,还可以换取宋与西夏的相安无事。这一主张虽遭反对,未能实行,但暴露出司马光妥协苟安的面目。排挤变法派 元丰八年(年)三月神宗死时,王珪为左相,蔡确为右相,章惇为门下侍郎,共同扶立年幼的哲宗。神宗死后两月,王珪病死。蔡确为左相,知枢密院事韩缜为右相,章惇改任枢密院事,军政权都还在变法派手中。五月
5、,司马光入朝为门下侍郎,随即荐用刘挚、范纯仁、范祖禹、吕大防、李常、孙觉、梁焘、王岩叟、苏轼、苏辙、朱光庭等一大批保守派官员。又说文彦博、吕公著、冯京都是国之老臣,可以倚信,也叫他们各举所知。七月,吕公著为尚书左丞。一批保守派官员也相继被任用。司马光树立起保守派的势力,即着手对变法派大力排挤。当时,蔡确和章惇尚掌握着军政权力,于是成为保守派攻击的主要目标。蔡确当时受命为 小陵使 主神宗丧葬事。章惇曾对司马光要求罢募役法的奏疏中自相矛盾之处加以揭露和驳斥。保守派借口大力弹劾蔡确、章惇。十月间,御史刘挚上言,神宗皇帝灵驾进发前,蔡确没有入宿守灵, 慢废典礼,有不恭之心.朱光庭上言弹劾蔡确 为臣不恭
6、,莫大于此 ,章惇 欺罔肆辩 ,韩缜 挟邪冒宠.王岩叟说,章惇争辩用人, 是不欲威权在人主 ,应当罢免。十二月,保守派的进攻又加剧。刘挚公然指责蔡确与章惇固结朋党,说 确与惇不罢,则善良无由立.朱光庭则直接奏呈 蔡确、章惇、韩缜宜令解机务,司马光、范纯仁宜进之宰辅.这年冬春天旱无雪。元祐元年(年)正月,王岩叟说天旱是不罢蔡、章的缘故,说大害莫如青苗、免役,大奸莫如蔡确、章惇。在保守派合力围攻下,蔡确在闰二月罢相,司马光从门下侍郎进为左相。章惇也被罢,以范纯仁为知枢密院事。四月,韩缜罢相;五月,吕公著进为右相。司马光又请召保守派的老将文彦博还朝。这时文彦博已八十一岁,由儿子搀扶上殿,特授太师、平
7、章军国重事。变法派的主要官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在高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夺得了朝中的军政大权。保守派得势,更加严厉地打击变法派,有人给司马光写信说: 王安石居相位,中外没有不是他的人,所以新法才能实行。现在只起用二三旧臣,六七君子,如何可为! 就是说对变法派打击、迫害得还远远不够。变法派的另一重要人物是吕惠卿,这时被劾赃罪,出知延州,后又知太原府。司马光当政后,苏辙、王岩叟、朱光庭连续上奏章,说吕惠卿为王安石的心腹,许多新法都出自他手,又与王安石相攻击,应当明正典刑,追削官职。元祐元年(年)六月,吕惠卿降四官,落一职,分司南京(商丘) 。朝臣中尚书左丞李清臣因反对罢废新法,元祐
8、二年(年)四月被罢职出朝。保守派定王安石、蔡确为奸党,开列蔡确亲党蔡京、蔡卞等四十七人,王安石亲党章惇、吕惠卿、曾布、沈括、张商英等三十人,列榜公布,全部赶出朝廷,不许他们再入朝为官。想以此把变法派从朝中铲草除根。保守派内部混斗 蜀洛朔党争 元祐元年(年)九月,司马光病死。司马光生前围攻变法派,罢废新法时,一意孤行,不听劝阻。保守派中的苏轼、范纯仁相继劝他慎重行事,不可过急,有些新法对朝廷还是有利的,甚至与他展开激烈的争辩,但司马光从不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守旧派内部就如何废罢新法,怎样处置变法派发生了矛盾。司马光死,八十一岁的守旧派文彦博为左相。守旧派牢固掌握政权后,开始因人事的倾轧和政见、学
9、术主张的分歧而分化为几个小集团。理学家程颐因司马光的推荐,进为崇政殿说书,为十一岁的哲宗皇帝讲经学。程颐为杜绝新法再兴进宫,要皇帝左右的官人、内臣都选四十五岁以上厚重小心之人,伺候皇帝起居。皇帝动静都要上讲经的官员知晓。程颐以老师自居,对哲宗正色训诫,主张一切用古礼。翰林学士苏轼讥讽他不近人情。程颐、苏轼日渐对立。程颐门人谏官贾易与朱光庭等结为朋党,以程颐为首,号称 洛党.苏轼与御史吕陶等结合为 蜀党.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等一伙御史台官员,在废除新法时都是司马光的最坚定的支持者,结成了以刘挚为首的 朔党 (河北人) ,其势力也最大。蜀、洛、朔三个集团形成后,就开始了互相攻伐。元祐二年(年
10、) ,洛党贾易、朱光庭劾奏苏轼考试策问出题是讥讽祖宗。蜀党吕陶反攻贾、朱等身为台谏官,不应假借事权报私仇。洛党贾易又劾奏吕陶与苏轼兄弟结党,并涉及文彦博、吕公著。高太皇太后大怒,罢贾易谏官职,出知临州。御史中丞胡宗愈、谏议大夫孔文仲等劾奏程颐。八月,程颐罢崇政殿说书,出管西京国子监。元祐四年(年)因贬蔡确,纷争又起。蔡确被贬官居外后,在安州(今河北安陆)作夏中登车盖亭诗十首。有一首绝句咏道: 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钓台芜没知何处,叹息思公府碧湾。 保守派把蔡确的十首诗折呈朝廷,说其中有五首诗讥讽朝政、讥讽高太皇太后。高太皇太后大怒,置蔡确重罪,贬谪新州(今广东新兴。 )左相范纯仁向高
11、太皇太后进言: 不可以语言文字之间,暧昧不明之过,宰诛大臣。 蔡确被贬后,吕大防以蔡确党盛,不可不治,朔党的谏官刘安世、吴安持等因奏范纯仁也是蔡确一党,而遭贬蔡确终于客死于新州。元祐五年(年)文彦博年老告退,吕大防为左相;朔党首领刘挚为门下侍郎,六年为右相。吕、刘意见不和。御史杨畏依附吕大防,劾奏刘挚,刘挚被罢相,知郑州。朱光庭为刘挚辩解,也被罢给军中,出知亳州。保守派官员,身居高位,结党营私,你争我斗,使得朝廷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元祐年间,一切朝政皆听命于高太皇太后,宋哲宗无权无势,说话无人理。随年龄的增长,哲宗对守旧派大臣这种目无君主的行为越来越气愤。守旧派同皇帝的矛盾也逐渐加剧。哲宗绍述正
12、当守旧派内部各集团互相倾轧,你争我斗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太皇太后高氏于元祐八年(年)九月病死,保守派失去了靠山。十九岁的哲宗始得亲政。哲宗早就对高太皇太后及一帮守旧派不满,并有志继续宋神宗的新法。高太后一死,保守派感到形势不利,深怕有变。范祖禹、苏辙等上疏要哲宗 深拒奸说 (指变法新说) 。苏轼也请求出朝,知定州。十二月,礼部侍郎杨畏发现宋哲宗的意向,于是上疏称颂宋神宗毅然变法的功德,请求哲宗 成继述之道 ,并称赞王安石的成就,敦请哲宗召章惇、吕惠卿、安焘、邓润甫、李清臣等回朝执政。哲宗接受杨畏的建议,元祐九年二月,哲宗起用李清臣为中书侍郎,邓润甫为尚书右丞。三月,考试进士策问,李清臣出题,让
13、赴考的人就行新法与复旧法的利弊发表己见。苏辙上疏攻击考题,哲宗大怒,罢苏辙门下侍郎,出知汝州(今河南临汝) 。考后,主考官把赞成元祐政策的人列为上等。宋哲宗又让杨畏复考,把赞成元祐复旧的人列为下等,而把拥护熙宁、元丰新法的人列为上等。这样,就明确地表示出哲宗恢复熙宁新法的意愿。哲宗在三月间罢免了左相吕大防,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 ,起用曾布为翰林学士承旨,张商英为右正言。张商英请恢复神宗政事,并请改年号。四月,哲宗下诏,改元祐九年(年)为绍圣元年,表示决心继续神宗变法事业。随即任命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范祖禹因反对任用章惇,罢翰林学士职。右相范纯仁辞官出知颍昌。章惇为相,蔡卞、蔡京、
14、林希、黄履、来之劭等都入朝任要职。吕惠卿知大名府,又转知延安府防备西夏。变法派在哲宗的支持下,再度掌握朝政大权,反击守旧派,逐步恢复新法。()反击保守派在章惇赴京城途中,有人问他为政何以为先。章惇胸有成竹地答道: 司马光奸邪,所当先办,势无急于此。 章惇考虑的主要是如何对守旧派打击报复。章惇执政后,也确实把对守旧派进行政治报复放在了首位。绍圣元年(年)七月,御史中丞黄履、张商英、来之劭等上疏,论司马光变更先朝之法,叛道逆理。哲宗追夺司马光、吕公著死后所赠谥号,毁所立碑。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等被贬官。哲宗下诏: 大臣朋党,司马光以下,各以轻重议罪,布告天下。 章惇把文彦博以下三十人揭榜朝堂。
15、绍圣二年(年)八月,哲宗又下诏:吕大防等永远不得引用及恩赦。范纯仁上疏,请将吕大防等原放故里,因此落职,出知随州(今湖北随县) 。绍圣四年(年)再次追贬司马光、吕公著、王岩叟等已死诸人的官职。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范纯仁等被流放岭南。文彦博由太师贬为太子少保。残酷的政治报复,使得守旧派同变法派在元祐年间结下的仇怨更深了。元祐时史官范祖禹、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恣意篡改事实,诋毁新法。哲宗命蔡卞(王安石婿)重修,依据王安石的日录和有关记录核对,查出篡改诬陷的事实。范祖禹、黄庭坚因此降官,遣放外州安置。()恢复新法在打击守旧派的同时,章惇等人逐步恢复新法。绍圣元年(年),依照宋神宗时的 条约 ,
16、恢复免役法,改定免役宽剩钱不得过一分(元丰时限二分) 。同时依熙宁旧制行保甲法。绍圣二年(年) ,恢复青苗法。董遵等建议,青苗禁抑配,只收一分息。绍圣四年(年)恢复市易务。用现钱交易,收息不过二分,不许赊请。元符元年(年) ,章惇主持编定 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类著其法,总为一书 ,名为常平、免役敕令 ,颁行全国。在这段时间内,各项新法只恢复到王安石罢相后元丰时的水平,只是为了克服熙宁、元丰年间推行新法时曾经产生的弊端。变法派的再起,新法的恢复,并没有能够打击大地主、大商人。免役法恢复时,竟规定各地豪强大地主出免役钱在一百贯以上者,每一百贯减三分。这样的变动,对大地主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在
17、恢复新法的同时,章惇、曾布等又主持对西夏的开边活动。绍圣二年(年)八月,宋朝终止与西夏边界谈判,采取进筑堡寨、开拓疆土的战略,先后筑堡寨五十余所,占据了河东路西北、陕西路横山和天都山一线的战略要地,屡败西夏兵,迫使西夏叩关求和。元符二年(年) ,宋又举兵攻占青唐(今青海西宁) ,以为鄯州,又以邈川(今青海乐都)为湟州,却遭吐蕃族的反抗,宋将种朴阵亡,宋被迫放弃青唐地区。()变法派再分裂哲宗统治时期,前后不过六年。在此期间,变法派一方面反击守旧派和恢复新法,另一方面内部又不断出现分裂。章惇原议文彦博以下三十人,都流放到岭外。中书侍郎李清臣持异议,认为流放累朝元老,会使舆论被动。哲宗采取李清臣的意
18、见,只重罪数人,其余不再问罪。从此,章、李不和。绍圣四年(年)李 ,清臣被弹劾,出知河南府。张商英与来之劭不和,开封府官说张商英曾派人谋害来之劭。张商英因此贬官外出。有先向哲宗奏疏主张恢复新法的杨畏,在元丰时是变法派;元祐年间又一度附吕大防攻击新法;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又首倡恢复新法。右正言孙谔说杨畏是 杨三变 ,杨畏因此落职。孙谔论免役法,主张兼采元丰、元祐之优。蔡京诬孙谔欲申元祐之奸,攻击新法,孙谔又被罢官。监察御史常安民说蔡京 奸足以惑众,辨足以饰非,巧足以移夺人主之视听,力足以颠倒天下是非 ,要求哲宗驱逐蔡京。常安民还指责章惇专国植党,要求哲宗收主柄而抑制其权。结果常安民反被罢官。曾布
19、在王安石初次罢相时,即上疏攻击市易,与吕惠卿、章惇分裂。绍圣元年(年)六月,曾布被任为同知枢密院事,向哲宗攻击吕惠卿,说吕不能在朝为官。吕惠卿因此始终未得入朝,终任外官。曾布又攻击章惇引用小人, 专恣弄权,日甚一日 ,并攻击章惇任用吕升卿、周秩、林希等变法派。元符二年(年) ,曾布指责章惇、蔡卞对元祐党人处理过重过严,是 报私怨.曾布在变法派中反复无常,恶意中伤,从中破坏团结,所起的坏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在宋哲宗的支持下,变法派东山再起,但势力薄弱,远非熙宁初年可比,再加内部混争分裂,力量就更加削弱。向太后当权,变法派再度被逐元符三年(年)正月哲宗死。哲宗无子,由其弟端王赵佶继承皇位(徽宗)
20、。神宗皇后向氏以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向太后与高太皇太后一样,从来就是新法的反对者。向后当权,变法派再次遭到沉重的打击。在哲宗死时,向氏就提议立神宗第十一子赵佶为帝。章惇认为赵佶 轻佻 , 不可以君天下.曾布、蔡卞等人呵叱章惇,支持向后。向太后决策,立赵佶为帝,自己 权同处分军国事.向太后当权后,以章惇为哲宗山陵使治理丧事。元符三年(年)二月,起用韩琦之子、守旧派韩忠彦为左相。韩忠彦于元祐时曾被擢任知枢密院事;哲宗亲政,曾布与韩同领枢密院。哲宗绍述神宗法制,韩忠彦反对,出知真定,又改知大名府。支持向后的曾布,得向后信任,为右相。曾布与韩忠彦协力打击以章惇为首的变法派。三月间,韩忠彦、曾布荐用陈
21、瓘、邹浩等保守派为左右正言,龚夬为殿中侍御史,目的是控制舆论。同时罢黜御史中丞安惇出知潭州,排挤中书舍人张商英出朝为河北路转运使。在打击变法派的同时,四月,先恢复范纯仁官职,范纯仁以年老失明,请准归乡养老。后又追复文彦博、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刘挚等三十三人官职。保守派大官僚重新得势。五月间,龚夬等弹劾蔡卞在哲宗时帮助章惇打击老臣。蔡卞罢尚书右丞,分司池州(今安徽贵池) 。九月,章惇以山陵使 奉使无状 之罪名罢相,被贬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后又连遭贬逐,最后死于睦州(今浙江建德东) 。蔡京被指控与弟蔡卞同恶。罢翰林学士承旨。林希落职,知扬州。这样,以章惇为首的变法派全部被赶出朝廷。在变法派
22、与守旧派之间激烈的争斗中,唯曾布左右逢源,官位不倒。熙宁二年(年) ,在王安石推荐下,曾布受到神宗赏识,授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成为神宗推行新法的重要顾问。王安石曾评价说,始终说法可变者,只有曾布一人。曾布与吕惠卿共同制订免役、保甲等法,成为王安石的主要助手之一,与韩琦等人反变法的活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熙宁七年(年)守旧派及皇太后高氏反对变法,神宗动摇,曾布又全面反对市易法,并诬陷打击主管市易务的吕嘉问,引起变法派的内部分裂。后被逐,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 。绍圣元年(年) ,哲宗亲政,又力赞神宗新法之功。在向后当权时,他又极力参与对章惇等人的排挤打击。在向后归政给宋徽宗后,又顺徽宗之意,
23、调和守旧派与变法派。当两派难以调和时,又与韩忠彦争夺权力,极力鼓励徽宗打击保守派,并拉拢蔡京壮大自己势力。后反为蔡京攻击。罢相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曾布在政治风云变幻中,总是身居高官,其中自有他的策略。曾布拜相后,写信给其弟曾肇说: 我从熙宁时立朝,以至今日,时事屡变,我不曾雷同熙、丰,所以得免元祐的贬斥。我不附会元祐,所以又得免绍圣时的中伤!坐看两党之人,反复受祸,而我独泰然自若。 投机取巧,见风使舵才使得他泰然自若.王安石变法靠这样的人推行,能实施得了吗?向太后当权不久就归政给徽宗。徽宗见守旧派与变法派长期争斗对朝廷不利,想调和两派的矛盾,以韩忠彦为左相,又命拥立自己为帝的曾布为右
24、相,做出给两派同样予以重任的高姿态。又把年号改为 建中靖国 (年) ,以示大正至公、消释朋党,兼评元祐、绍圣的政策,以平息两派之争。后来,曾布为同韩忠彦争权,向徽宗 进绍述之说 ,鼓动徽宗打击守旧派。还有邓洵武煽动说,韩忠彦为韩琦之子,韩琦是神宗变法的反对派,如果徽宗要继父神宗之志,能重用韩忠彦吗?在曾布、邓洵武的煽动下,宋徽宗又放弃调和两派的想法,把年号改为 崇宁 ,意思是追崇熙宁新法。崇宁元年(年)五月罢韩忠彦左相,闰六月,罢曾布。七月,蔡京拜相。蔡京是个比曾布更加狡诈、投机的人物。在神宗时,他投机于变法派。司马光打击变法派,废罢募役法时,他在开封府又按司马光的要求,五日内把开封府畿县的雇
25、役全部改为差役,获司马光的嘉奖。绍圣年间,他又支持章惇全面恢复募役法。宋徽宗继帝位时,他被向太后赶出朝廷,出知杭州。后投徽宗到江南访书画奇巧之所好,得徽宗赏识,不久入京为相。蔡京当政后,又打起了变法的大旗,声称不仅恢复新法,还要完成神宗未暇改革之事。对元祐党人,进一步打击,把司马光等人定为奸党,由徽宗亲自书写,刻石于皇宫的端礼门,称为党人碑。其中已死的人追贬官职,未死的人流放边远地区。凡元符末年宋哲宗死后提议恢复旧法的人,共五百余人,被定作 邪类 ,降官责罚。崇宁三年(年) ,蔡京与徽宗把元祐、元符党人合为一籍,重新确定人为 党人 ,刻石于朝堂。后来,连李清臣及王安石的弟子陆佃等许多变法派人物
26、,因得罪了蔡京,也都被打入元祐党人籍,甚至连著名的变法派章惇也被视为 党人 ,屡遭打击。从元祐到崇宁(- 年)的十几年间,宋朝政局的屡屡骤变及党争的恶性发展,使得北宋的政治统治更加黑暗,统治力量也进一步削弱了。(二)宋徽宗、蔡京集团的腐朽统治。名为新法,实乃搜括徽宗重用蔡京一伙。蔡京进京为相,依仿三司条例司旧例,设置 讲义司 ,商定关于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等政事。制定法令制度,由蔡京亲自提举。除方田法在部分地区恢复外,原来抑兼并、便趣农的法令都变为对人民群众的搜括。如免役法的恢复,起初只是依据哲宗绍圣时的法令,后来不断增加各种名目的雇役钱,任意勒索。巩县(今甘肃陇西)的役钱,由元丰时每
27、年的贯增加到余贯。各地 支移 加征 地里脚费 ,一年收脚费五十六文,与元丰时的正额相当。脚费又反复折算,增加数倍。方田的官员往往在原有税额外,增加税数,称为 蹙利 ,一县多达几万贯。在丈量土地过程中,贿赂公行,弊端百出。兼并之家、形势户多减免赋税,把负担都转嫁到下户头上。蔡京借口 不患无财,患不能理财 ,极力搜括财富。崇宁元年(年)蔡京先恢复旧时的榷茶法,在产茶的州军设官场专卖,禁止商人、园户私相贸易。崇宁四年(年) ,罢官场,允许商贩向园户买茶贩卖,由官府抽盘 (抽税)后批给 茶引.政和元年(年) ,朝廷一年的茶税收入达余万贯(真宗时为万余贯) 。每年以万贯供皇帝 御用.普遍增收茶税,实际上
28、是加重对园户的剥削。蔡京还大改盐钞法,废除东南六路官运官卖制,由商人任意向榷货务出钱买盐钞,凭盐钞去产地领盐,再到指定的州县贩卖。钞法不定,屡次更易。商人出钱买钞,尚未领盐,钞法已变,又须贴钱领新钞,如无钱更换新钞,往往数十万券盐钞一旦废弃,上午还是豪富,下午就沦为乞丐。一些商人甚至被迫自杀。朝廷还以卖盐多寡为考核州县官的标准,为此,州县往往强迫百姓按户等买盐,有的上户一家全年买到上千贯,第三等末户买到三五十贯。宣和元年(年)前后,榷货务每年收进淮南和两浙盐利,分别为一千四五百万贯和七八百万贯,成为朝廷的一笔重要财政收入。宋徽宗见到盐钞、茶引的银两源源不断进入朝廷,更加赏识蔡京。但是,盐钞屡屡
29、变易,朝廷获利,大小商人受损,而此亏损最终还是落在百姓头上。当时就有人指出: 下民疾苦 中 惟茶盐法为最苦.蔡京集团借推行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这还不算,宋徽宗还用宦官直接抢掠民田。政和六年()年,派宦官杨戬在京西路设 公田所.杨戬死后,宦官李彦又设置 西城括田所.李彦等人在京西、京东、京畿、河北等路,以把官田、荒地、逃田、退滩等收归官府为名,将大量民田指作 天荒 ,掠为 公田 ,课取 公田钱 ,强占的田地共达三万四千多顷。大批百姓被夺去田地,背井离乡。宋徽宗、蔡京将各地仓贮钱谷搜罗一空。王安石变法时,从大地主、大商人手中夺得了一部分收入归为朝廷。熙宁、元丰时各路积存的钱谷,据说可支用二十年。
30、到徽宗时,各地仓库也尚有余存。东南六路的粮米,自江浙到淮甸,沿途设置七个仓库,常年有万石的积储,以备丰歉平抑粮价。蔡京用姻亲胡师文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将每年籴买东南粮米的大部分本钱,移作上供,供徽宗挥霍,胡师文因而升户部侍郎。于是,各路官员纷纷效尤,仓贮钱物全被搜空。而且,各地官府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百姓。西蜀原来税钱三百文折绢一匹,因辗转折算,竟增至二十三贯。此外,还巧立名目,仅绢帛一项,有和买、预买、泛买、常平司和买、应副燕山和买等名目。米谷一项,有和籴、均籴、补发上供和籴等。名为预买,实不给钱,名为和籴,只给低价。赃官污吏,从中渔利,百姓苦不堪言。对西夏用兵崇宁二年至三年(- 年
31、) 。王厚统兵先后占领吐蕃湟、鄯、廓(今青海尖扎北)等州,瓦解了当地吐蕃政权。蔡京还强令王厚招诱西夏卓罗右厢监军仁多保忠,双方用兵三年,互有胜负。政和四年(年) ,西夏军攻环庆路,宋以宦官童贯为陕西经略使,战事再起。童贯袭用以往进筑城寨的战略开边,但开拓之地有限,城寨多建于不毛之地,难以防守。宋军与西夏军多次发生大规模战斗,胜负相当。宣和元年(年) ,童贯令大将刘法率大军袭取西夏朔方之地,两军会战于统安城,宋军大败,刘法被杀。西夏亦为战争所困,双方遂于宣和六年讲和休兵。统治黑暗,生活腐朽宋徽宗是宋代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凡玩乐之事,他无不喜好。凡能投其所好,陪他玩耍之人,都能得到徽宗的信任和重
32、用。如高俅,本是个听差,因为善于踢毬,就被徽宗授予殿前都指挥使,统领禁军。宋徽宗、蔡京一伙大肆搜括民财,穷奢极侈,恣意挥霍。宋神宗元丰间左藏库月支约万贯,这时增加到万贯。崇宁元年(年) ,苏、杭设置造作局,由童贯主管,每天要役使几千名工匠,为皇室造作牙角、金玉、竹藤、织绣等各种奢侈品。所需物料,全向当地民间征敛。崇宁四年(年) ,又设苏杭应奉局,蔡京命朱管领,搜罗各种花石树木运到京师,供徽宗赏玩。朱等凭借权势到处横行,贪污勒索。宋徽宗酷爱奇花异石,蔡京投其所好,最初命朱密取江浙花石进奉,后来所运花石规模不断扩大,动辄用船数十艘,每十艘编为一 纲 ,号 花石纲.有的船只使用的役夫甚至达数千人。一
33、块石头所需的费用,即达万贯钱。两浙、两广、福建、四川等地官员也纷纷效仿苏、杭,运送奇花异石等到京师,沿途甚至不惜毁桥梁、凿城郭。江河中船只不断,陆地上驱使役夫加快运送,以使花果到达京师色香不变。州县官府积存的钱谷,荡然一空。从各路又搜索坚实完整的大木料运到京师,修建祭祀用的堂殿。修建中,每天役使工匠上万人。又用铜万斤铸造九鼎,饰以黄金,建造九座大殿安放,称九成宫。花石纲运来大批花石树木,蔡京又建言在皇宫北修建延福宫,由童贯、杨戬等五位宦官分领工役,争竞修建得奢侈华丽。宫内满布名花奇树、怪石岩壑、珍禽奇兽。在城外修濠建桥,名景龙江。在景龙江南,仿余杭凤凰山式样,用人工筑大土山,名万岁山(后更名艮
34、岳山) 。最高一峰高尺,山周十余里,用山石万计,都由各地限期运来。山上建造亭馆楼台,穷极华侈。徽宗整天在宫中玩乐,宫中美女多至以万计。每到节日,徽宗聚集百官,纵情享乐。蔡京府宅宏敞,园内树木如云,又在宅西毁民房建西园。家中蓄养姬妾成群。在其生日,全国各地官府还要贡献大宗礼物,称 生辰纲.蔡京之子蔡攸和翰林学士王黼在宫中和艺人一起戏笑取乐。蔡攸对徽宗说: 所谓人生,当以四海为家,太平娱乐。岁月几何,岂能徒自劳苦! 这种人生几何、尽情享乐的想法也正投徽宗之所好。宦官童贯在蔡京的支持下,掌握军权,和蔡京并列为相。童贯和蔡京一样贪污侈靡,敲诈勒索,家中金币宝玉,堆积如山。朱在苏州占有甲第名园,田产跨连
35、郡邑,每年收租十余万石。朱死时,有田至万亩。宣和二年(年) ,蔡京退相,王黼为左相,设应奉局,自兼提领,搜括四方珍玩宝物,天下财力全被用来挥霍。王黼竟公然定价受贿卖官。人们说: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在宋徽宗统治的二十多年中,最受宠信的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和朱等人。蔡京长期为相,虽有三次罢相,但很快就复相位。蔡京的六个儿子、四个孙子同时担任执政和从官。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再加上做尽坏事的宦官李彦,被时人称为 六贼.这个打着变法派旗号的蔡京集团,实际上是徽宗宠信下的极腐朽的大地主大官僚集团。他们互相勾结,排斥异己,广树党羽,贪赃枉法,挥霍享乐。他们掌握军政大权,实行黑暗
36、、腐朽的统治。在黑暗统治下,百姓苦不堪言。北宋末年,民间广为流传着歌谣: 打破筒(指童贯) ,拔了菜(指蔡京) ,便是人间好世界。 道出了人民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恨和打倒黑暗统治的要求。尊孔崇道宋徽宗、蔡京集团大事举办尊孔活动。徽宗到国子监,为祭祀孔丘的大殿定名 大成殿 ,并亲自题写匾额。蔡京之子蔡攸要朝中官员前往瞻仰.曲阜孔庙也重修大成殿。徽宗又规定孔丘像用十二旒王冕,执镇圭, 并用王者之制 ,把孔丘抬高到帝王的地位。孔氏后裔,仁宗时封衍圣公,哲宗时改封奉圣公,不得任官职。徽宗又恢复封衍圣公的制度,世代袭封。宋以前,孟轲不单独祭祀。仁宗时,孔丘后裔孔道辅知兖州,在邹县东北建孟庙,祭祀孟轲。徽宗
37、时,由朝廷赐钱万重修孟庙,并设举事官管理孟庙孟林,全仿孔庙制度。宣和四年(年) ,又用万钱在邹县南门外,新建孟庙,规模仅次于孔庙。孟轲的地位也被抬高到仅次于孔丘。宋徽宗迷信方士幻术,蔡京就为他引荐方士。徽宗迷信神仙。有一次祀天,徽宗说他好像看到天上有楼台殿阁。蔡攸在旁,也说他看到离地几十丈的云间有楼台殿阁,还有道流童子隐约出现。宋徽宗崇信道教,蔡攸就迎逢说有什么珠星、劈月、跨凤、乘龙、天书、云篆等祥符。由于蔡京一伙的蛊惑吹风,徽宗对道教更加尊崇,许多道士获得特为道教设置的官职。政和六年(年) ,道士林灵素进见徽宗,说天上有九霄,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是上帝的长子,称长生大帝君,而宋徽宗就是长生大
38、帝君降世,蔡京、王黼、童贯等人都是神霄府中的仙官降生来帮助帝君治理天下。这一席话正适合徽宗、蔡京集团腐朽统治的政治需要。徽宗大为高兴,厚赏林灵素,兴建上清宝篆宫。宫建成后,徽宗让林灵素在宫中为士庶讲经,徽宗设幄帐在旁恭听。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凡有关道教的章疏,都必须用这个尊号,并令天下都建道观,还经常与道士一起,编造天书、云篆。徽宗又依据蔡京的建议,汇集古今道教事,编为道史,依科举制设立道学,道士考试作道官。道士领取俸禄。在徽宗、蔡京集团的黑暗、腐朽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库更加亏空,日益众多的农民破家荡产,被迫起义,反抗黑暗统治。(三)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方腊起义东南两浙地区是
39、北宋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宋朝大量的财赋收入,主要来自这个地区。如仁宗时富弼所言: 朝廷用度,如军食、币帛、茶盐、泉货、金铜铅银以至羽毛胶漆尽出(东南)九道。 宋徽宗时,蔡京、童贯、朱勔等在苏杭设置应奉局、造作局对广大农民大肆搜括奴役,运送 花石纲 ,勒索民间漆楮竹木等副业产品, 豪夺渔取,毛发不偿.东南两浙地区的民众,比起其他地区来,遭受着更为残酷的压榨。宣和二年(年) ,睦州青溪县。 (今浙江淳安西北)农民在方腊领导下发动起义。方腊(方十三) ,原籍歙州(今安徽歙县) ,家境贫苦,后来到睦州青溪万年乡,在地主方有常家作佣工。方有常是万年乡头等大地主,又充当里正,称霸乡里。宣和二年(年)十月初
40、九,方腊假托 得天符牒 ,率领农民,杀死称霸一方的方有常一家,以帮源峒为据点,聚集贫苦农民,号召起义。在誓师时,方腊悲愤地控诉说: 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何如? 他估计当时形势,说: 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 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 , 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在方腊的号召下,青溪县附近的农民闻风响应,很快就发展
41、到上万人。十一月初,义军尊称方腊为 圣公 ,改元 永乐 ,置将帅分为六等,头扎红巾等各色头巾作为标志,建立起农民政权。二十二日,起义军在青溪县息坑全歼两浙路宋军五千人,击杀该路兵马都监蔡遵、颜坦。随后,乘胜进取青溪县,俘获县尉翁开。十二月初,攻克睦州,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不久,向西攻下歙州,斩宋将郭师中,东进攻克富阳、新城,以 杀朱 相号召,直趋杭州。杭州是两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聚集着大批官吏和富商、地主。二十九日,起义军攻克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逃遁。积怨已久的群众,在杭州捕捉官吏,发掘蔡京父祖坟墓,暴其骸骨。起义军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
42、。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今浙江吴兴)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朱言、吴邦,永康县方岩山陈十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纷纷率领当地农民参加起义。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西)裘日新(仇道人) ,衢州郑魔王等领导当地摩民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湖、常、秀等州农民,也 结集徒众 准备攻打州县。各地农民望见义军旗帜,听见鼓声,就立即跑出来迎接。起义军声威大震。义军骤然兴起,切断了宋王朝的经济命脉,宋徽宗惊恐万状,一面急忙撤销苏、杭造作局,停运花石纲,罢黜朱父子兄弟的官职;一方面又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万,南下镇压起义。宣和三年
43、(年)正月,童贯、谭稹分兵两路,由王禀、刘镇等分别率领,向杭州和歙州进发,企图在睦州会合。与此同时,方腊派遣方七佛领兵北伐,一举攻下崇德县,进围杭州东北的秀州(今浙江嘉兴) ,并分兵进入湖州(今浙江吴兴)境内。正值王禀率领东路宋军从北而来,方七佛率军迎战,不胜,退守杭州。同时,方腊率领主力南征,相继攻下婺州、衢州。义军别部北上攻克宣州宁国县,进围广德军(今安徽广德) 。起义军先后攻下六州五十多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义军秀州失利,杭州失去屏障。二月,宋军包围杭州,义军苦战,因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杭州失守,形势急剧变化。三月初,义军再次进军杭州,不胜。面对
44、强大宋军的扑来,起义军没有去部署防御,各部依然分散作战,各自攻打州县。二月间,裘日新部攻下剡县,又攻下新昌、上虞。三月,吕师囊部攻下仙居、天台、黄岩诸县;又攻台州,不能胜。宋军杨可世、刘镇部攻陷歙州,王禀部攻陷睦州。四月初二,衢州失守,义军将领郑魔王(摩民教称号)被俘。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王禀、刘镇等各部宋军会合,层层包围帮源峒。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义军腹背受敌,奋起抵抗,七万余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毫、丞相方肥等三十余人被俘,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英勇就义。宋军疯狂屠杀起义者。童贯下令军中,斩首者受赏,杀一人赏绢七匹。宋军杀起义军
45、百余万,屠杀平民不下二百万。方腊被俘后,义军各部继续转战浙东各地。童贯派郭仲荀、刘光世、姚平仲等领兵分路镇压。五月,台州仙居县义军由俞道安带领,从温州永嘉县楠溪攻占乐清县,义乌县义军据天仙峒,寿昌县义军据月溪峒,与宋军激战,天仙峒、月溪峒相继陷落。兰溪县灵山峒义军胡姓、祝姓二将与宋军刘光世部奋战,胡、祝等一千六百多人战死。越州剡县裘日新与宋军姚平仲部作殊死战,裘日新在桃源(今浙江嵊县南)战败牺牲。闰五月,宋军姚平仲部攻陷台州仙居境内义军据点招贤(今浙江临海西)等四十多峒。方五相公、方七佛部义军接连失利。六月,仙居义军吕师囊转移至黄岩,宋军折可存部自三界镇追击。义军扼守断头山。宋军以轻兵从山后偷
46、袭,义军战败。吕师囊等三十多名首领牺牲。七月,俞道安部义军从乐清攻打温州,苦战三十余日,不克,转入处州境。十月,俞道安在永康县山区被宋军包围,英勇战死。此后,义军余部在各地坚持战斗,直到宣和四年(年)三月,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才最后结束。宋军所到之处,残酷镇压,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义军和百姓被杀害的不计其数,两浙经济也遭严重破坏。宋江起义京东地区(包括今河南东部、江苏北部及山东)在北宋时期因为黄河决口和改道,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难不堪,农民反抗事件也较多。这个地区的梁山泺,因为黄河决口,成了一个方圆八百里的泽国,附近的济州(今山东钜野) 、郓州(山东东平)的许多农民,都靠梁山泺的鱼、蒲等水产
47、为生。宋徽宗时,宦官杨戬设置 西城括田所 后,这个地区不仅许多因黄河水患而出现的废堤弃堰和退滩地被强括为 公田 ,连梁山泺的水面,也要按船定租。私自捕鱼采蒲者以盗贼治罪,靠近梁山泺的州县都在常赋之外另增加捕捞水产的租钱十余万缗,即使灾害之年也不能减免。 西城括田所 的横征暴敛,把本来灾难深重的农民,逼迫得更难以为生。大致在宣和初年,郓州等地不甘忍受残酷统治的农民,便以宋江等三十六人为首举行起义。宋江起义爆发的详细时间和具体地点,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在宣和元年(年) ,宋江起义军的活动引起宋王朝统治者的关注。宣和二年(年) ,起义军从京东西路进至东路。知亳州侯蒙上书,说起义军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
48、万,没有人敢抵抗,他建议宋朝招降宋江前去镇压方腊。徽宗依此意任侯蒙知东平府去招降。侯蒙未到任即病死。起义军继续在濮、单、齐、青等州进军。十一月,宋朝派知歙州曾孝蕴知青州,镇压起义。不久,起义军从青州南下到沂州,曾和知沂州蒋园统领的宋军激战。宣和三年(年)初,起义军自沂州进攻淮阳军(江苏邳县西旧县) ,又驾船渡海,进至沐阳县,与县尉王师心率领的宋兵作战。二月间,起义军进而向海州、楚州界进发。从起义军的活动看,他们和方腊起义军不同,不是集中兵力去攻打州县城镇,而是在京东东、西路至淮南各州的广大农村流动作战,声威日盛。宣和三年二月,宋徽宗命海州知州张叔夜镇压和招降宋江领导的起义军。张叔夜派人侦察起义军动向,得知起义军得大船十余艘,装载货物。张叔夜预先设埋伏兵,诱起义军在海边作战,乘机焚烧船只,起义军被伏兵团团围困,副将被擒,宋江投降宋朝,起义军失败。各地的农民起义方腊及宋江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各地农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北宋的腐朽统治。宋徽宗、蔡京集团要以沉重的代价从金朝手中赎回燕京(今北京)及附近的六州,燕京的驻军、官吏的给养,都摊派在河北、山东、河东百姓头上,还强迫百姓运到燕京交纳。为了运送一石粮食,沿途盘费十几石到二十几石,给这一地区百姓带来极大灾难。随后,王黼又在全国征收免夫钱,数额达万贯。州县官吏对百姓敲诈勒索,急如星火,再加连年灾荒,百姓无以生计。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