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的设计(4)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自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同学们在脑中应该对机械系统设计有一个总体的框架。为了加深对这门课程的更深入的理解及运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安排课程设计这一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巩固复习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二、设计题目: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的设计(4)通过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实现工作台的单向间歇转位,熟悉间歇机构的运动过程及其设计原理。该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该转位装置由驱动元件 1 带动
2、输入轴 2 转动,输入轴 2(该轴为非直轴,由一段直杆,一段曲杆组成。设计时注意考虑输入轴如何设计更合理一些?)的转动带动其上安装的拨滚3 作圆周运动,该圆周运动以通过拨滚中心且与 轴垂直的平面的交点为Y圆心,以拨滚中心到 轴的垂直距离为半径。拨滚放置在球壳表面刻出的一个半圆形的槽中,而球壳绕通过其中心 的轴 作定轴转动。这样当滚子在垂直 轴的平面内作圆周运动时,就通过其在球OZY壳槽体中的相对滑动带动球壳绕轴线 作往复摆动。把滚子轴线与 轴之间的夹角 称为ZY安装角。如开始滚子在水平面 中(且在 轴正向某点处) ,当输入轴以图示转速转动XOYX时,在刚开始的 的范围内,球壳绕 轴顺时针方向转
3、动;当在 范围内018 18036转动时,球壳绕 轴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要实现间歇转位,即把连续的摆动运动转换成Z单向步进回转运动,可用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超越离合器等。三、设计任务1、设计参数(1)分度数: 4(2)输入转速: 130nrpm(3)输出扭矩: 5N(4)转台(包括工件等) 、离合器的重量为 10Kg(5)球槽体的半径 10R2、设计内容及结构要求采用轴、轴承、离合器、减速器、电机等,配以其它结构件,将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设计成一个独立的装置(包括箱体在内)驱动工作台的间歇转位,安装方式等根据实际确定。(1)确定球槽体的转位角(与分度数有关)及该机构的安装角 之间的关系;
4、(2)设计输入轴、输出轴的材料及其结构尺寸;(3)确定拨滚的直径,槽体的宽度;(4)由重量确定支承件即轴承的有关型号及其寿命;(5)确定电机的型号; (6)为保证拨滚和槽体之间的平稳啮合,如何确定间隙的大小?如何设计该处的结构?(7)分析机构输出角速度 ,角加速度 (导出计算关系式,说明书中必须有) ;223、设计要求课程设计是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有学生必须重视、认真对待,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遵守设计纪律,严禁雷同、抄袭。图纸要求: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注意装配图、零件图的标注内容及格式,要求标注完整、规范,结构合理。说明书要求:按照陕西科技大学课程设计的格式规范,内容详实,分析
5、合理,计算又据,数据可靠。4、设计任务(1)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装配图 (包含箱体) ;(2)输入轴、输出轴的零件图及滚子结构组件图; 5、上交资料(1)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左侧装订)(2)相关设计图纸(3)陕西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评分表(网上下载,不与说明书装订在一起,填写完整的设计题目,姓名等相关资料,并注意评分表下面的日期为 2011 年)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的设计(6)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自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同学们在脑中应该对机械系统设计有一个总体的框架。为了加深对这门课程的更深入的理解及运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
6、力,安排课程设计这一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巩固复习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二、设计题目: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的设计(6)通过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实现工作台的单向间歇转位,熟悉间歇机构的运动过程及其设计原理。该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该转位装置由驱动元件 1 带动输入轴 2 转动,输入轴 2(该轴为非直轴,由一段直杆,一段曲杆组成。设计时注意考虑输入轴如何设计更合理一些?)的转动带动其上安装的拨滚3 作圆周运动,该圆周运动以通过拨滚中心且与 轴垂直的平面的交点为Y圆心,以拨滚中心到 轴的垂直距离为半径。拨滚放置在球
7、壳表面刻出的一个半圆形的槽中,而球壳绕通过其中心 的轴 作定轴转动。这样当滚子在垂直 轴的平面内作圆周运动时,就通过其在球OZY壳槽体中的相对滑动带动球壳绕轴线 作往复摆动。把滚子轴线与 轴之间的夹角 称为ZY安装角。如开始滚子在水平面 中(且在 轴正向某点处) ,当输入轴以图示转速转动XOYX时,在刚开始的 的范围内,球壳绕 轴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在 范围内018 18036转动时,球壳绕 轴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要实现间歇转位,即把连续的摆动运动转换成Z单向步进回转运动,可用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超越离合器等。三、设计任务1、设计参数(1)分度数: 6(2)输入转速: 130nrpm(3)
8、输出扭矩: 5N(4)转台(包括工件等) 、离合器的重量为 10Kg(5)球槽体的半径 10R2、设计内容及结构要求采用轴、轴承、离合器、减速器、电机等,配以其它结构件,将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设计成一个独立的装置(包括箱体在内)驱动工作台的间歇转位,安装方式等根据实际确定。(1)确定球槽体的转位角(与分度数有关)及该机构的安装角 之间的关系;(2)设计输入轴、输出轴的材料及其结构尺寸;(3)确定拨滚的直径,槽体的宽度;(4)由重量确定支承件即轴承的有关型号及其寿命;(5)确定电机的型号; (6)为保证拨滚和槽体之间的平稳啮合,如何确定间隙的大小?如何设计该处的结构?(7)分析机构输出角速度 ,
9、角加速度 (导出计算关系式,说明书中必须有) ;223、设计要求课程设计是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有学生必须重视、认真对待,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遵守设计纪律,严禁雷同、抄袭。图纸要求: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注意装配图、零件图的标注内容及格式,要求标注完整、规范,结构合理。说明书要求:按照陕西科技大学课程设计的格式规范,内容详实,分析合理,计算又据,数据可靠。4、设计任务(1)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装配图 (包含箱体) ;(2)输入轴、输出轴的零件图及滚子结构组件图; 5、上交资料(1)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左侧装订)(2)相关设计图纸(3)陕西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评分表(网上下载,不与说明书
10、装订在一起,填写完整的设计题目,姓名等相关资料,并注意评分表下面的日期为 2011 年)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的设计(8)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自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同学们在脑中应该对机械系统设计有一个总体的框架。为了加深对这门课程的更深入的理解及运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安排课程设计这一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巩固复习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二、设计题目: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的设计(8)通过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实现工作台的单向间歇转位,
11、熟悉间歇机构的运动过程及其设计原理。该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该转位装置由驱动元件 1 带动输入轴 2 转动,输入轴 2(该轴为非直轴,由一段直杆,一段曲杆组成。设计时注意考虑输入轴如何设计更合理一些?)的转动带动其上安装的拨滚3 作圆周运动,该圆周运动以通过拨滚中心且与 轴垂直的平面的交点为Y圆心,以拨滚中心到 轴的垂直距离为半径。拨滚放置在球壳表面刻出的一个半圆形的槽中,而球壳绕通过其中心 的轴 作定轴转动。这样当滚子在垂直 轴的平面内作圆周运动时,就通过其在球OZY壳槽体中的相对滑动带动球壳绕轴线 作往复摆动。把滚子轴线与 轴之间的夹角 称为ZY安装角。如开始滚子在水平面 中(且在 轴正向某
12、点处) ,当输入轴以图示转速转动XOYX时,在刚开始的 的范围内,球壳绕 轴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在 范围内018 18036转动时,球壳绕 轴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要实现间歇转位,即把连续的摆动运动转换成Z单向步进回转运动,可用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超越离合器等。三、设计任务1、设计参数(1)分度数:8 (2)输入转速: 130nrpm(3)输出扭矩: 5N(4)转台(包括工件等) 、离合器的重量为 10Kg(5)球槽体的半径 10R2、设计内容及结构要求采用轴、轴承、离合器、减速器、电机等,配以其它结构件,将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设计成一个独立的装置(包括箱体在内)驱动工作台的间歇转位,安装方
13、式等根据实际确定。(1)确定球槽体的转位角(与分度数有关)及该机构的安装角 之间的关系;(2)设计输入轴、输出轴的材料及其结构尺寸;(3)确定拨滚的直径,槽体的宽度;(4)由重量确定支承件即轴承的有关型号及其寿命;(5)确定电机的型号; (6)为保证拨滚和槽体之间的平稳啮合,如何确定间隙的大小?如何设计该处的结构?(7)分析机构输出角速度 ,角加速度 (导出计算关系式,说明书中必须有) ;223、设计要求课程设计是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有学生必须重视、认真对待,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遵守设计纪律,严禁雷同、抄袭。图纸要求: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注意装配图、零件图的标注内容及格式,要求标注完整、规范,结构合理。说明书要求:按照陕西科技大学课程设计的格式规范,内容详实,分析合理,计算又据,数据可靠。4、设计任务(1)空间分度间歇转位机构装配图 (包含箱体) ;(2)输入轴、输出轴的零件图及滚子结构组件图; 5、上交资料(1)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左侧装订)(2)相关设计图纸(3)陕西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评分表(网上下载,不与说明书装订在一起,填写完整的设计题目,姓名等相关资料,并注意评分表下面的日期为 20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