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章电气控制线路设计.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526710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电气控制线路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章电气控制线路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章电气控制线路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章电气控制线路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章电气控制线路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二、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一般原则 1)最大限度地满足机电设备对电气控制线路的要求; 2)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使线路简单、实用,尽量选用常用的且经过实际考验过的电路; 3)保证控制安全,具有各种必要的保护装置和联锁环节,便于操作和维修。,一、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方法 设先设计主电路,再设计控制电路、信号电路及局部照明电路等。,三、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1、确定电气设计的技术条件; 2、选择电气传动形式和控制方案; 3、确定电动机的类型、容量、转速和型号; 4、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 5、选择电器器件,制定电动机和电器器件明细表; 6、设计电动机、执行电磁铁、

2、电气控制元件,以及监测元件的总布置图;,7、设计电气柜、操作台、器件安装板以及非标准器件专用安装零件; 8、绘制装配图和接线图; 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和使用操作说明书。,四、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满足生产要求前提下,控制电路应力求简单、经济。 1)根据自动控制工艺要求,正确选择各独立控制部分的线路和环节。 2)同一电器的不同器件在线路中尽可能具有更多的公共联线,以简化电器的外部接线,缩短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长度。图3所示启停自锁回路,按钮在操作台或面板上,接触器在电器柜中,前者需由操作台引出四根导线,后者只引出三根导线。,3)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用电器器件。4)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

3、下,减少不必要的触点以简化电路。5)在控制电路中,除其工作的必要电器通电外,其余的回路尽可能不通电,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保证控制电路工作可靠和安全。 (1)正确连接电器的触点。如图3-2所示,一般情况下,线圈的一端应连接在一起,接到电源的一根母线上。 同一电器的常开和常闭辅助触点靠的很近,如果分别接到电源的不同相上,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电弧可能在两触点间形成飞弧,造成电源短路。,(2)正确连接电器的线圈。两个电器需要同时动作时,其线圈应当并联。图3-3所示,在交流控制线路中,不能串联两个电器的线圈。因它们阻抗不尽相同,造成两个线圈的电压分配不等。即使外加电压是同型号线圈电压的额定电压之

4、和,也不允许。因电器动作总有先后,当有一个接触器先动作时,其线圈阻抗增大,该线圈上的电压降增大,使另一个接触器不能吸合,严重时将使电路烧毁。,图b中直流电磁铁YA与继电器KA并联,如图3-4所示,在接通电源时,正常工作;但断开电源时,由于电磁铁线圈的电感比继电器线圈的电感大得多,所以断电时,继电器很快释放,但电磁铁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可能使继电器又吸合一段时间,从而造成继电器的误动作。解决方法:断电时由KM常闭触点和电阻R构成放电回路,避免接触器误动作;或可备用一个接触器的触点来控制。,(3)在控制线路中应该避免出现寄生电路,如图3-5。寄生电路是电路动作过程中意外接通的电路。如图所示具有指示

5、灯HL和热保护的正反向电路。,(4)避免电器依次动作。应减少多个器件依次通电后才接通另一个器件的情况,以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如图3-6所示。,(5)尽可能减少电器数量,采用标准件和相同型号的电器。,当控制的支路数较多,而触点数目不够时,可采用中间继电器增加控制支路的数量。,简化电路,去掉不必要的KM1,简化电路,提高电路可靠性,(6)在频繁操作的可逆电路中,正反向接触器之间不仅要有电气联锁,而且还有机械联锁。 (7)设计的线路应适用所在电网的质量和要求。 (8)在线路中采用小容量继电器触点来控制大容量接触器的线圈。 (9)要有完善的保护措施常用的保护措施有漏电流、短路、过载、过电流、过电压、失电

6、压等保护 环节,有时还应设有合闸、断开、事故、安全等必须的指示信号。,五、电路设计条件分析法,例:设计一个组合机床动力头的控制电路,要求在按下起动按钮后动力头完成以下工作循环:快进工进工退快退至原点停止。 (一)分析设计要求此例中动力头工作台有4种工作状态:快进、工进、工退、快退。可用M1、M2两台电机分别驱动不同的传动链来实现,其中M1为快速移动电动机其正转时为快进,反转时为快退。其中M2为进给电动机其正转时为工进,反转时为工退。其中工作状态的转换由位置开关来实现。,(二)主电路设计此例中有M1、M2两台电机,分别有正反转控制,均为全压起动、连续工作,无制动要求。因此设计主电路如下:,(三)

7、控制电路设计条件分析法的原则:1、以接触器、继电器、电磁铁等的线圈为分析对象,分析其通电(起始)和断电(终止)条件,从而得出每个线圈的控制电路后经过组合和优化得出整个控制电路。2、线圈的分析顺序应尽量与控制过程的动作顺序一致。,SQ3,以此例学习条件分析法的应用:1、分析动作过程:原位起动按钮快进(KM1+)SQ2工进(KM3+) SQ3工退(KM4+) SQ2快退(KM2+)原位SQ1停止,(三)控制电路设计,2、分析接触器线圈的起始和终止条件: 1)KM1:起始条件起动按钮SB2 终止条件SQ2 2)KM3:起始条件SQ2终止条件SQ3 3)KM4:起始条件SQ3终止条件SQ2 4)KM2:起始条件SQ2终止条件SQ1 KM2会在电路开始通电时就通电,这种情况应增加起始条件:当KM4+时松开SQ2,即(KM4+)+(SQ2);因而KM4终止条件调整为KM2+。,快进,工进,工退,快退,3、组合与优化:增加连锁与保护环节,急停按钮等,SQ3,思考题?设计一个组合机床磨削头的控制电路,要求在按下起动按钮后动力头完成以下工作循环前进磨头启动磨削30s快退至原点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