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章 MIS的实施与评价,7.1 系统实施过程与策略 7.2 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 7.3 系统切换与运行维护 7.3.1 系统切换 7.3.2 系统运行管理 7.3.3 系统维护,7.1 系统实施过程与策略,实施: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即将新系统方案转换成可执行的应用软件系统。 主要内容包括: 物理系统的实施 程序设计与调试 整理基础数据 培训操作人员 系统评价 系统切换与运行维护工作,返回,1 物理系统的实施,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按总体设计的要求以及可行性分析报告对财力资源的分析,选择适当的设备,通知供货厂家按要求供货并安装即
2、可。,返回,2 程序设计与调试,程序设计:编程序,使用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将系统设计中关于模块的详细描述和处理过程说明转换成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源程序。 程序设计基本方法 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 程序调试,返回,1 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特点是对任何程序都设计成由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组成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可视化编程技术:主要思想是用图形工具和可重用部件来交互地编制程序。 在编程和实现中应尽量借用已有的程序和各种开发工具,尽快地实现系统,,返回,2 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程序设计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正确性:最基本要求。避免语法、语义错误2) 可理解性:程序的维护工
3、作量很大 可维护性:错误排除;功能扩充。,返回,3 程序调试,程序的调试:以各种可能的数据和操作条件对程序进行测试,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使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程序调试的步骤主要包括: 模块调试:对模块进行全面的调试,主要是调用其内部功能,以此来判断模块内部控制关系和数据内容是否正确、同时测试模块的运转效率。 分调:对本子系统有关的各模块实行联调,以考查各模块外部功能、接口以及各模块之间调用关系的正确性。 联调:实施阶段的最后一道检验工序,通过后即可投入程序的试运行阶段。,返回,3 整理基础数据,把保存在纸介质上的企业中的固定信息和历史信息转存到计算机存贮器中。 这些存贮实体的代码、存贮
4、信息的数据模型及所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均已确定。 实施阶段,应该按数据模型在计算机内建立数据库结构,整理固定信息和历史信息,以备新系统运行时使用。 经常有些数据残缺不全,不够准确,在存入新系统时,需要花大力量进行补充、整理和校验,力求完整、准确,努力避免无用数据的出现。,返回,4 培训操作人员,需要培训的人员 硬件维护与软件人员 系统主管人员、数据控制人员、数据录入员等 新系统的用户:即各类管理人员 是关系到系统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 培训可以根据培训的对象和目的采用不同方式, 如讲课 进行新系统工作方式模拟 利用软件包培训 在使用中进行具体指导,返回,7.2 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
5、,主要目的:新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主要内容: 系统目标与功能评价 系统性能评价 系统经济效益评价 评价步骤及方法 常用评价方法 经济效益评价 系统评价报告,返回,1 系统目标与功能评价,对系统的功能设置是否满意。 是否满足了科学管理的要求,各级管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如何,有无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能否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并及时进行处理。 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如何,返回,2 系统性能评价,目的:为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 内容:技术性能,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时间、容错性、使用效率等。 评价指标: 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 联机响应时间,吞吐量或处理速度。
6、控制点检测的实用性和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 系统利用率(主机运行时间的有效部分的比例、数据传输与处理速度的匹配、外存是否够用、各类外设的利用率)。 系统的可扩充性。,返回,评价步骤及方法,自学,返回,经济效益评价,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经营决策水平,减少管理中的失误,使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评价其应用的经济效果,应从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两方面来分析。 直接经济效果主要通过费用/效益分析实现 信息系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常主要体现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返回,4 系统评价报告,系统评价报告:对新系统开发工作的总结,是进一步进行系统维护工
7、作的依据。 系统评价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概述 系统构成 系统达到设计目标情况 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可维护性等 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返回,7.3.1 系统切换,系统切换:系统开发完成后新老系统间的转换。 一般在系统总调度完毕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切换。 人工处理系统转换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旧的信息系统向新的信息系统的切换过程。 老系统的数据文件向新系统数据文件切换 人员、设备、组织机构的改造和调整 有关资料的建档和移交等。 终结形式:将全部控制权移交给用户单位。 常见方式:直接切换、并行切换,分阶段转换。,返回,7.3.2 系统运行管理,主要对系统每天运行状
8、况、数据输入输出情况、系统的安全性与完备性及时地如实记录和处置。 主要由系统运行值班人员来完成。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 硬件的简单维护及设施管理 (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能反映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对于系统的评价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记录正常情况(如处理效率、文件存取率、更新率),还要记录意外情况发生的时间、原因与处理结果。,返回,7.3.3 系统维护,维护的内容 应用软件的维护:最主要内容 数据文件的维护 代码的维护 硬件设备维护 维护的类型:依据信息系统需要维护的原因 更正性维护: 诊断问题与改正错误。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占维护工作的绝大部分 预防性维护 :主动性维护,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