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摄影中的白加黑减摄影中有一条法则相信大家都听过,就是“白加黑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面里白色比较多的时候,要曝光正确就有加补偿;而画面里黑色比较多的时候,要曝光正确就有减补偿。有人就奇怪了,白色比较多的时候还加?不过曝了?黑色比较多的时候还减?不欠曝了?怎么恰恰相反的呢?但是事实的确就是这么奇怪,不信你可以试试看。相机的测光表对它所“看”到的任何景物都会告诉相机说:“你给我把这张图象调整成为 18%灰。 ”于是相机调整快门和光圈到达那个组合。例如,极端一点, “看”到全白的纸,相机也会调整快门光圈使白纸成为 18%灰图像, (由于白纸反光强烈,光圈快门自动减少曝光使用小光圈和高速快门
2、, )白纸拍成了“灰”纸,相当于欠曝,想拍成白色,就需要人为增曝光补偿。 “看”到全黑的纸,它也会要相机把黑纸拍成 18%灰, (由于黑纸没有光线,快门和光圈就要自动增加曝光使用大光圈和慢速快门, )黑纸也拍成了“灰”纸,相当于过曝了,若想拍成黑色,就需要减曝光补偿。 “看”到 18%灰的纸,它会告诉相机这就是18%灰,灰纸拍出来还是灰纸,当然就不加不减曝光补偿。这就是“白加黑减”说法的由来吧。不懂这种口诀的基本上经验不太足,不必解释得太复杂。它的大致意思是:拍风景时,大多数时按标准测光值即可,因为一般风景表现为 18%的中灰效果;在拍摄较浅色的景物时,要在标准测光值基础上增加曝光量,越浅加的
3、越多;拍摄较暗色的景物时,要在标准测光值基础上减少曝光量,越深减的越多。这样才能较正确地还原被摄物体的明暗层次 。中灰指的是 18%的灰,据说这个灰度是自然界物体的平均灰度,还据说我们黄种人的手背的皮肤的亮度比较接近于这个 18%的灰,但是这个 18%的灰具体是怎么得出的我也不清楚,但还是比较准确的。相机在决定曝光的时候是以此为标准的,也就是说在没有曝光补偿的前提下,以相机的测光值为依据时拍出的照片无论被摄体是高亮度的还是低亮度的,都将被拍摄成 18%的灰的亮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拍摄风景的时候要以中灰的亮度做为测光的依据,拍白色的被摄物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拍黑色的被摄物的时候要减少曝光量,这个
4、问题详细论述可以参考一本叫做A亚当斯论摄影的书。昨天偶然在观片时发现,原来所谓“白加黑减”竟然是和对焦点联动的,也就是说对焦点(本来测光点的说法更准确)在亮的地方就应该加曝光,对焦点在暗的地方就应该减曝光!即是说,对焦点在天空的时候应该加曝光,因为这个时候对天空测光,以天空的测光值为准肯定地面会显得曝光不足,所以要加曝光。反之亦然!3、 “白”指的是亮背景下的暗主体 1-3P。 “黑”指的是暗背景下的亮主体。加多少,减多少,取决于主体所占画面比例,以及现场的光照条件和采用的测光方式等等。 通常拍摄的主体约占画面的 1/4,剩下的 3/4 亮过主体的理解成“白”,暗过主体的理解成“黑”,比如侧逆
5、光的人像属“白加”,绿草丛中的一朵白花属“黑减”。对白和黑的理解不是传统意义的黑白,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明和暗,也就是说:被摄主体的亮度超过背景亮度时要减档曝光,反之则要加档曝光。4、有影友说:我可以用重点测光或点测光就不必“白加黑减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做个小实验。所有相机都有几种不同的测光方式,如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等等。用您手中的相机,分别用所有的测光方式测量全白,或全黑的画面,看看曝光组合有何变化。做这个试验,首先要保证光源亮度的稳定,测试的结果才会准确。最好在晚间的室内明亮的灯光下进行,这样光源的亮度不受窗外自然光变化的影响,同时注意要用正顺光,因为侧光照射
6、的画面亮度是不均匀的。白色的画面直接对着白墙就可以进行,相机固定,让白墙充满整个取景画面。最好使用光圈先决,将光圈固定,只留意速度的变化。同时,为了避免色光的干扰最好用黑白单色方式拍摄。这时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极端的白色画面,无论使用哪种测光方式,当光圈固定后,速度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测光方式曝光量是一样的。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拍摄黑色的画面,各种不同的测光,曝光量也会是一样的。换句话通俗的话说,当镜头对全白或全黑时,测光方式都失灵了。实际拍摄中,哪位影友都不会刻意的拍摄一副全白或全黑的画面,有兴趣的影友可以按照上述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测光方式分别拍上一张,这时,您还会发现,无论拍的是白还是黑
7、画面,所有的片子都呈现出同样的灰色!以上实验可以看出:测光方式不同的区别只是检测的部位和面积大小不同,无论被测面积大小,相机都把这一部分曝成 18%平均灰亮度。在实际拍摄中,通常有主题主体与背景之分,由于感光材料的宽容度有限,主体曝光准确是拍摄的重点,背景亮一点暗一点可忽略。假设一个黑白均匀的换面,采用何种测光方式结果都一样,“均匀的”画面,可理解成前面极端的全黑全白,也可理解成阴天小光比散射顺光,此时的反差极小。但明暗永远是相对的。假设被摄主体的面积正好占到中央重点测光的面积,分别用平均和重点两种方式测光,此时会出现两种结果,背景亮过主体时,相机做加档曝光,背景暗过主体是相机做减档曝光。也就是说,在这两种情况下,采用常用的平均测光方式适当加减档便可达到改变测光方式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讲,改变测光方式实际上等同于加减档操作。这个道理完全可以自己在室内拍摄证明。顺便说一句点测光,点测光的位置在取景器中心几毫米,若大的画面做到只用中心一点做曝光依据,除非你有明确的拍摄目的,通常,平均测光用于拍摄风光远景,重点测光用于拍摄人物花卉,点测光用于拍摄微距。如果积累了一定得经验,平均测光加减档什么都可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