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鋼琴介紹,古代鋼琴,現代鋼琴發明以前,巴洛克時代,就已經有了兩種類似的鍵盤樂器。一種是撥弦古鋼琴(又稱大鍵琴、羽管鍵琴),這些種類的古鍵琴的發聲原理類似於吉他這樣的撥弦樂器,用機械傳動裝置帶動一個撥弦的小臂由羽管或皮製撥子撥動琴弦,缺點是沒有辦法控制力度,音量總是一樣大小。另一種是古鋼琴(又稱擊弦古鋼琴、翼琴),體積較小,用銅楔槌擊打琴弦,和鋼琴不同的是,楔槌不是立刻離開琴弦,而是保持在弦上的壓力,直到手指離開琴鍵,因而古鋼琴可以用手指控制音量,並且可以有細微變化的效果,音色富有歌唱性,缺點是音量很小,只適合家庭使用。17世紀藝術歌曲的發展,對伴奏樂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小提琴聲音太細,魯特
2、琴的技巧太難以掌握,各種古鋼琴的音色和音量又不能讓人滿意。鋼琴的出現,讓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早期的鋼琴,克利斯托弗利 鋼琴的發明者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美第奇家族的樂器製作師克利斯托弗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年)。克利斯托弗利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羽管鍵琴的製造者,在總結了羽管鍵琴和古鋼琴的優缺點以後,在約1709年試製了一種增加了擊槌裝置的鍵盤樂器,它和古鋼琴的最關鍵的區別是擊弦機的機械系統:擊槌敲擊琴弦後會立即彈開,使琴弦持續振動,直到手指離開琴鍵;而且擊槌彈開後不會來回彈動,同時又可以迅速的重複擊鍵。在之後鋼琴發展中,這些因素都保留並不斷改進,它同時解
3、決了不能隨意控制演奏音量的缺陷,克利斯托弗利給它取名有強弱的羽管鍵琴(gravicembali col piano e forte),這台樂器也就是第一台鋼琴。克利斯托弗利製造了大約20台鋼琴,現存於世還有三台:一台制於1720年,四個八度,現存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台制於1726年,四個半八度,現存德國萊比錫;一台制於1722年,現存義大利羅馬。,現代鋼琴的發展,19世紀初,各種鋼琴已經盛行於歐洲,但它還在不斷的改進中。 1809年,法國人埃拉爾改進了鋼琴機械,可以使小槌迅速地重複擊弦,在這樣的鋼琴上就能彈奏比較複雜的樂曲了。這種結構形式至今還使用於三角鋼琴上。 1780年,瑞士的舒迪
4、創製了制音踏板,從而提高了音樂的和弦連接能力,增強了共鳴效果,同時也使得音樂獲得清晰的頓音效果。 1826年,美國工程師霍金斯採用了軸釘、軸架和攀帶改進了擊弦機構。在這一時期內還有不少製造者對鋼琴的支撐結構、弦列的安排以及小槌材料等進行了改進。,結構和原理,鋼琴從外形上主要分成立式鋼琴和平台鋼琴。 平台鋼琴是鋼琴最原始的形態,現在一般都用於音樂會的演奏。立式鋼琴的琴弦為交錯安裝,既省空間亦具備音色和音量。 鋼琴由弦列、音板、支架、鍵盤系統(包括 黑白琴鍵和擊弦音棰,共88個琴鍵)、踏板機械(包括頂桿 和踏板)和外殼共六大部分組成。平台鋼琴和立式鋼琴的基本結構是一樣的。,鋼琴品牌,奧地利 貝森朵
5、夫 貝森朵夫鋼琴廠有限公司(德語:L. Bsendorfer Klavierfabrik GmbH)是一家奧地利鋼琴製造公司,其母公司是日本山葉株式會社。不同於一般的鋼琴製造商,貝森朵夫是唯一一家生產92鍵以及97鍵的平台鋼琴的廠商(一般鋼琴為88鍵)。 貝森朵夫鋼琴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鋼琴製造商之一,該品牌由納茨貝森朵夫於1828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創立。其製造的平台鋼琴以頂級的品質聞名於世。1839年,公司接受當時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的皇家委任狀專門為皇室提供頂級平台鋼琴。,納茨去世後,他的兒子路德維希貝森多夫於1859年接管公司的運營並於1860年將公司遷至新址,後來成為貝森朵夫音樂廳。從18
6、72年至1913年關閉,它一直是維也納首屈一指的音樂廳。1909年,公司被一名叫卡爾胡特爾斯特拉瑟的商人買下,並於1966年售予晶寶國際公司。直至2002年,公司被奧地利Bawag P.S.K.銀行購得,公司股權又回到了奧地利人手中。但是2007年12月20日,Bawag P.S.K.銀行又把公司所有的股權賣給了日本的山葉株式會社。,當代著名音樂家,郎朗(1982年6月14日),滿族,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國際著名鋼琴家。曾被數家美國權威媒體稱作當今這個時代最天才、最閃亮的偶像明星,他是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曾被人物(青年版)雜誌稱為將改變世界的20名
7、青年之一。現居美國紐約。,郎朗11歲獲第四屆德國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並獲傑出藝術成就獎。13歲獲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第一名(金牌)。同年他應邀與新組建的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在開幕式音樂會上擔任鋼琴獨奏,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作為嘉賓出席。14歲考入著名的美國科蒂斯音樂學院,師從著名鋼琴大師院長格拉夫曼。3個月後,與國際著名的IMG演出經紀公司簽約,從此走向了職業演奏家的道路。兩年後又簽約了世界著名的環球音樂旗下的德國DG唱片公司,為最受重視的藝術家。 他開放的風格使他成為古典音樂與青年人之間的使者。他這樣說道:我的夢想是,當我二十年後在街頭步行時,覺察到所有人都熟悉古典音
8、樂。,瑪塔阿格麗希,阿格麗希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並於三歲開始學習鋼琴。在她五歲時,她受教於文欽佐斯卡拉穆扎,這位老師帶給她的影響是抒情性和感情的加強。她八歲時有了第一場的音樂會,曲目為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瑪塔阿格麗希(西班牙語:Martha Argerich,1941年6月5日)是一位來自阿根廷的鋼琴家。由於她對媒體和公眾場合的厭惡,使她大部分時間都保持遠離大眾的注目焦點;她很少接受訪問,因此,她和其他同等級的鋼琴家相比,也許並不是那麼知名。儘管如此,她仍廣泛地被肯定為當代最偉大的鋼琴大師之一。,阿格麗希全家於1955年時搬到了歐洲,她受教於奧地利的弗里德里希古爾達。之後,她又陸續受教於斯特凡阿斯克納塞及瑪麗亞庫爾奇奧。1957年,阿格麗希16歲時,在三個星期之內連續贏得了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以及布梭尼國際比賽。在布梭尼國際大賽時,阿格麗希遇到了米開朗傑利,之後當她二十歲遇到藝術生涯的危機時就曾向他求教。 阿格麗希贏得1965年於華沙舉行的第七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其中贏得比賽的關鍵是她在演奏蕭邦的C大調練習曲(Op. 10, No. 1)時大膽自信的演奏。次年,她舉行了她在美國的首演,出現在林肯中心的偉大演奏家系列中。,影片欣賞,朗朗:蕭邦 第六號波蘭舞曲英雄 https:/ 阿格麗希:拉赫曼尼諾夫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https:/